重生之最强人生 第1523节
如果是那样的话,不但是这群府事的官员们的前途会蒙尘,就连沪海这座城市都会受到牵连。
一百多年以来领先群雄的地位,如今就要撒手让给别人,这是何等的屈辱?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杜先生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在自己的任上发生的!
因此,这一次和殷俊的商谈,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第1580章 静候殷俊的到来!
殷俊看过电视上的那些外商来华国投资时,受到热情款待的画面。
从最初80年代的有点迫不及待、甚至有点卑躬屈膝,到了2018年的时候,特斯拉的那位总裁马斯克来,很寻常轻松的氛围,40年之间的转变,不可谓不大。
80年代,可绝对不会有官员会带着马斯克这样的超级大富豪,去沪海街头晃悠,顺便吃点煎饼果子的。
但这一切的转变,都和自己本身的实力,以及所处的位置有关。
80年代的华国内地,对外国人来说,是神秘而又危险的地方,凡是来这里投资的公司,从一开始,其实都是抱着x博的心态来的。
这和100多年前,从欧美来到沪海滩十里洋场打拼的外国人们有类似的地方。
大家都做好了全军覆没,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胁的准备。
所以在这个时候,内地的政府做出最好的姿态,甚至是亏本也要拉拢一批人,让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用自己挣的大把大把的钞票,向全世界证明,华国是一个可以发财致富的地方,你们大家也跟上吧!
有了越来越多的示范效应,才因此有了日后无数的外国商人和工厂涌入了华国,带来大量的订单和技术,帮助华国进行了第一轮的产业升级。
华国这么单薄的底子,能短短几十年就追上了许多发展华国家,没有外国资本的帮助,那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这一点,你看看朝鲜今天的状况就知道。
单靠自己的闭门造车,没有和外面世界的交流,没有更广阔的视野,那根本没有什么发展可言。
而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华国俨然已经进入了发展国家的头马的角色,各种发展有条不紊,并不是那么太迫切的需要外资的支持。
在这个阶段,华国内地主要是深挖自己的科技能力,发展各种高精端的产业,力求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化成一个制造强国,甚至是科技强国。
我们领先全球的网络商贸、网络建设等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因此马斯克这么牛比的人物过来,这边也是客气的款待,然后大家坐在一起,不卑不亢的商量投资。
这就是一个国家逐渐进入成熟了的标志。
现在是1984年,从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已经有6个念头了,但真正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开花。
即便是沪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如今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了动作,而不是全方位的迈开大步飞速发展。
纵观华国在80年代、90年代的发展轨迹,凡是依靠外资越多的城市,发展得必然是越发的快速。
沪海、粤州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华京也就是占着首都的优势,不然早就被抛在后面了。
而以沪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以粤州为首的珠江三角洲,也渐渐的通过外资形成了一个个的供应链群体,从而继续发展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最后成为了华国经济份额最重的两个区域。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这两个区域被废了,华国的经济马上倒退30年。
2008年以后的金融危机,华国受到波及最大的就是这两个区域,从而导致了全国的经济困局。
所以那几年真的是特别困难,在殷俊回来的2020年左右,才靠着一些新兴产业,慢慢的恢复了过来。
如今连沪海都没有大规模的引进外资,没有几大工业园区投入生产,自然他们的发展也快不到哪里去。
单凭着麒麟集团的那些订单,是有不少的成绩,但想要拖动整个沪海市的经济高速发展,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果殷俊记得不错,拉动沪海经济发展的第一架马车,已经要来临了。
就在今年的10月,经过了6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沪海汽车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即将签约,开始生产大众的桑塔纳轿车。
而这款一直卖到了2020年,都还坚挺的老爷爷轿车,就成了开动沪海经济引擎的钥匙。
逐渐发展成年产能超过100万辆的超级汽车集团,给沪海市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十万个工作岗位,还有无数的零部件产业,还有无数的相关产业。
工业虽然不是最赚钱的,但绝对是最能拉动经济指数的,能提高国家的基本产业能力的。
上汽集团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和大众的合作开始。
当然了,大众汽车的发力还得是90年代,还得等华国人渐渐有钱了之后,现在这种昂贵的汽车,还是只有国家机关单位、国有企业这些,才能采购。
回到眼前来。
霍先生、包船王、李超人、郑羽彤、曹光标、殷俊……等人,在机场就接受了少先队员献花的待遇。
看着给自己献花的十来岁小学生丫头那战战兢兢的强行微笑的紧张样子,殷俊心头满是怜惜。
只不过没有换成一堆美女来献花,倒也是国内大佬们很有坚持的缘故。
出了机场,一路到了沪海国际饭店,洗漱安歇了一会儿,大家又被接到了大型会议厅,沪海市的第一人带着主要的下属们在这里会见大家,也是一种正式的礼仪。
然后才是回到了沪海国际饭店,来了一场最具有本帮特色的晚宴,晚宴过后才是三三两两的聊天休息,以及商谈过后几天的行程。
各个方面的官员和厂长们,都把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富豪们拉了过去,大家谈谈考察的具体事宜。
殷俊则是直接被杜先生给叫住,找了一处清雅的所在,泡上了一壶茶,对坐而饮。
“殷先生,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您的威名,您在香江、美国干下的那么一番大事业,我却是听得太多。”杜先生微笑着道,“我泱泱中华,受难一百多年,如今能出了您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也是应有的福分!”
“杜先生客气了。”殷俊喝着茶,也是微笑着回应道。
只不过,我们可不是第一次见面啊。
不,应该说,我可是在电视上看了您很多年啊!
看着这位以后中枢的第二人,殷俊心中满是感慨,却又无话可说。
他总不能把以后的历史给说出来,然后来一句“久仰大名”吧?
对于这种真真正正的做事情、做大事的人,殷俊是很敬重的。
“和聪明人说话,是不用绕弯子的。”杜先生道,“我不是聪明人,但殷先生你是。所以我今天过来和你喝茶聊天,想来你也知道我是想要做什么吧?”
“在其位谋其政。当然是用尽一切手段,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搞好沪海市的经济。”殷俊平声的道。
杜先生的刀眉一扬,旋即又笑了。
“正是!”杜先生也喝了一口茶,“那么殷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呢?”
“我又不是主政一方的人,只是一个商人,还是比您小这么多的晚辈,哪里敢说教导杜先生。”殷俊说道,“只不过我在香江好几年了,沪海的地理形势和香江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所以也有点浅见,说起来可以让杜先生参考一下。”
“请讲。”杜先生放下了茶杯,正色的道。
“以香江为例,一个城市的建设,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做。”殷俊侃侃而谈道,“首先应该先规划城市,把城市建设做好。这里面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使得城市更加的整洁大方,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安家置业。
第二,大量的水、电、气、道路、医院、黄浦江的修缮、港口的扩大、学校的修建和铺垫,可以使得城市无论是在商业发展上面,还是在工业发展上面,还是在生活娱乐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这样人口稠密了,有能力的人多了,自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过来,在这里做生意,从而进一步的繁华城市。
第三,交通的便利,船运的畅通,必然使得沪海生产的各种商品,能迅速的发送到外面的城市,从而加速商品的流通,促进生产的提高。这样也进一步会使得工厂进一步的招纳工人、运输行业也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服务半径。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促进了税收。”
杜先生连连点头,不过他却没有迷惑,直接问到了重点,“这些我们不是不知道,可殷先生你说的起码要花费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巨额资金,现在我们手里哪有钱?百业待兴,什么地方都要用钱,什么地方都要花钱,难啊!”
“香江政府也没有多少钱,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卖地来筹钱。”殷俊道,“卖了土地给房地产商人们,让他们去发展商业房产,等到售卖的时候还能再收一次税,极大的充实地方的财政。这样的好买卖,就使得香江政府手里有了很多的钱,足以推动这些基础建设的进行。”
“卖地可不行。”杜先生想也不想的摇手,“我们内地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绝对不可能出售任何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这是原则问题!”
第1581章 “疯狂”的建议?
看着杜先生一本正经的样子,殷俊心里好笑。
别看杜先生是有名的雷霆君子,但他却也懂得什么叫做妥协。
否则再过几年沪海经济发展遇到煤荒时,杜先生也不会看着路过沪海的煤船就抓着扣下来用,等到别人找上门来再慢慢的扯皮。
想想看吧,这么一个铁面包公,居然耍赖和人家扯皮,这画面该有多么让人好笑?
再说了,现在粤州南湾那边已经有试行的合作开发商业房产的例子,还已经实行了好几年了,殷俊才不相信他不晓得。
“房地产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增加民众的负担,推高社会的各种物价。”殷俊道,“但是在改革的最初期,这种发展方式还是有很多道理在的。首先我们可以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总不能什么都让国家来给吧?你有钱自己买房子住,这不是天经地义吗?
然后,想要购买住房,那么必须努力工作,否则哪里买得起房子?有了这种努力的劲头,对于经济发展是不是一个好事儿呢?
第三点更简单了,房地产行业是最能拉动产业链条的经济形势之一,甚至连之一都能去掉。房地产商修建房子,需要购买大量的水泥、河沙、钢铁,需要运输、建筑、安装水电气设施……这些产业,哪个不是劳动密集型,哪个不是能促进就业的?
一个房地产,既能让地方政府有钱可以收,拿来做各种基础建设,还能够拉动经济,让民众们能通过工作赚到钱,更能解决掉老大难的住房问题……杜先生,您觉得这样的产业,还能找出别的来代替吗?”
杜先生听得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殷俊说的那些,其实他都去研究过。
只不过杜先生没有把它全部拉拢来看。
如果是全部联系到一起,这个房地产果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行业。
即便是它有那么多的缺点,可是在这个时期,在这个阶段,它真的是无可替代的最好拉动经济的催化剂啊!
“其实我说这一点,跟沪海本身的形势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我看来,没有谁比沪海更有理由来开展商业房地产试点了。”殷俊道,“我对沪海并不陌生,好几次来这里都拜访了上美厂,也就是我们麒麟集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前两年,他们就对我说,因为返城知青的陆续归来,他们厂里也有上百名子弟从全国各地的乡下回来。因为他们年龄都大了,再和五六十岁的父母住在一间三十多平米的小屋里,实在是不像话,所以想要琢磨着厂里再修一些单位房。
他们说修也就修了,不但修了几十栋出来给厂里的员工们居住,让返城知青住进了老房子,还有剩余的房子留起来,可以招纳更多的贤才英士。这两年,上美厂越来越兴旺发达,想来也有这种房子攻略,夺取了人才的心的缘故吧?
当然了,我也明白,像是上美厂这样遇到同样情况的工厂,在沪海比比皆是,但是他们却没有上美厂这么好命,没有多余的钱来修建房子给厂里子弟们居住,甚至连修缮一下老破旧的宿舍的钱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