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695节
如今萧干与李处能相互指斥对方是反贼,一时间也难以分辨孰是孰非。可是萧干领兵占领了皇城,左企弓等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寄望于萧干所言属实。
可如果是萧干造反,自己的小命都捏在他的手中,是否应该屈节投效于他呢?
群臣中有人见萧干在宫中占据了上风,哪还管谁对谁错,谁在造反,已经在暗自琢磨着择机投靠此番政治斗争的胜利者了。
萧干善于用兵,他帯着兵马悄然地从西边的显西门直接进入了皇城,那李处温尚蒙在鼓里。
当李处温帯着五百勇士杀到皇城,准备包围南瑶池殿时,却遭到了萧干军和宫廷侍卫们的迎头痛击。
直到这时,见李处温领兵攻打皇城,司徒左企弓等群臣和契丹贵族们才相信是宰相李处温反了。驸马都尉萧旦等契丹贵族勃然大怒,立时加入了萧干军,要共同讨伐欲颠覆辽国的李处温。
皇帝耶律淳的皇后萧德妃本就是与萧干同族的奚人,在皇帝病重时,她当机立断地对殿外的群臣宣布,将军政大权都托付给了四军大王萧干,命萧干领兵平叛。
萧干大义在握,群臣坚定地站在了萧干这一边,守卫皇城的辽军士兵也是士气大振。
萧干从白沟帯回来的,本就是战场上历经血战锻炼出来的精兵,实非李处温招募挑选的勇士可比。加之李处温反贼的罪名坐实,左企弓等众臣的骂声一片,那五百勇士士气低落,很快就被萧干军击败,丢下李处温四处奔逃。
片刻之后,李处温就被萧干的手下抓获,绑缚到南瑶池殿外。
“狗贼!国家待你不薄,你怎敢与宋国勾结,在此起兵造反?你这狗贼该当千刀万剐!”
萧干从殿内走出来,抬脚就将李处温踢倒在地。
“萧干,你敢坏我大事?哼!我儿已经控制了安东门和迎春门,少时就会率领五千军马入城!你等不想玉石俱焚,就快放了我兄弟二人!”
李处温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反剪着手却依然嚣张无比。
“狗贼,本王就在此坐等你的大军!”
萧干真是说到做到,当即就分付人搬了一些桌椅板凳出来,让群臣都与自己一样落座。
李处温、李处能兄弟则是被绑在了园子里的一株果树上。
东门外,传来隐隐约约的喊杀声。
第八百零七章 寡妇不可不欺负
城东的喊杀声并未持续多久就停歇了,过不多久,随着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晁盖、董平二将身披铠甲,全副武装地带兵出现在了南瑶池殿外。
绑在果树上的李处温看见晁盖与董平二将在远处现身,对萧干冷笑道:“哈哈哈~萧干!这燕京城已经落入我儿之手!你等性命皆在我掌中,还不快快给我松绑!”
萧干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茶杯,抬手示意群臣休要惊惶,对李处温露齿一笑道:“李相真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啊,竟然早就将檀州兵马调动到这燕京城外!不知萧干此时降伏,李相能够放萧干一马否?”
李处温正欲答话,忽然觑见萧干面带讥讽之意,再拿眼一望晁盖与董平二将,心头忽然涌现出不安的预感。
这场面不对呀!儿子李奭为何没有率先领兵前来援救自己?晁盖与董平怎地没有和萧干的卫队厮杀就毫无阻碍地走入了这南瑶池殿?
晁盖、董平二将背叛了自己,他们与萧干是一伙的!
瞬间想通这一关节的李处温,脸上霎时间失去了血色。
李处温今夜失手被擒后,并未太过紧张,因为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李奭的身上。
只要李奭最终得胜,哪怕是自己兄弟二人被萧干所害,自己的家族依然能够在儿子的带领下日益强盛,成为燕地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
如今隶属于儿子李奭的晁盖与董平二将背叛了自己,这就意味着儿子李奭也失败了。燕京李家的家业,竟然在自己的手里败了!
晁盖与董平二将来到南瑶池殿前的台阶下,也不看那面如土色的李处温,而是扔了一个人头在台阶下,抱拳对萧干禀报道:“萧大王,末将幸不辱命,已经剿灭叛军,诛杀反贼李奭!”
众人定睛一看,那颗人头可不正是宰相李处温之子李奭?
李处温见了儿子李奭的人头,万念俱灰,仰天痛呼一声,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竟然气得晕死了过去。
萧干站起身来,冷眼扫了李处温一眼,对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萧旦等重臣贵族说道:“天佑大辽!逆臣李处温等人图谋挟持皇帝陛下与皇后,投降那宋国。
本王得悉逆贼的阴谋后,马不停蹄地从白沟大营赶回,侥幸拿得诸贼,平息了叛乱。
此非本王之功,而是皇帝陛下与皇后洪福齐天,令奸人阴谋败露。
诸位同僚,我等一同入殿向陛下报喜吧!”
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萧旦等人都是辽国重臣,此时却都自觉地跟在萧干身后,如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萧干走入南瑶池殿,去向天锡皇帝耶律淳请安。
今日萧干突然返京挫败宰相李处温的图谋,显然辽国的大权要落在四军大王萧干手中了。
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这几个汉臣虽然资历老,权位高,但哪个还敢与萧干争权夺利?
李处温造反失败,汉臣的忠诚性定会在皇帝那里大打折扣。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等人此刻只求不受李处温的牵连,哪里还敢招惹掌控兵权的萧干。
可惜,四军大王萧干虽是雷霆万钧地击溃了反叛的李处温一党,但却没能挽回天锡皇帝的性命。
拖到次日,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终于还是油尽灯枯,驾崩于瑶池殿。
天赐皇帝耶律淳一生谨小慎微,临老了被众臣强推上皇帝宝座。结果他从登基到驾崩还不到百日,做了一个短命皇帝。
在昏聩的天祚帝放弃燕京逃跑后,燕京城的契丹贵族和大臣军民们都将振兴大辽的希望寄托在耶律淳的身上。
可惜,年事已高的耶律淳承担不起这幅重担,早早地丢下辽国这个烂摊子,去陪列祖列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