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909节

此时不仅是马行街的药材商人投靠了西门庆,而是各行各业的头面人物都纷纷来投,希望能够靠上西门庆这棵大树。

就在东京汴梁城人心大定,日渐恢复往日的繁华时,西北告急的奏报却雪片般的飞来,带来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西夏军大举入寇,镇戎军失守,泾原路经略司统制官曲端兵败后退守渭州。渭州如今已被西夏军李察哥部重兵围困,危在旦夕!

渭州城是秦凤路的重镇,一旦失守,会危及整个秦凤路。

楚国皇帝张邦昌得知渭州危急,急忙召集群臣议事,商议如何解救渭州。

当然,张邦昌没有军权,一切都只能指望手握强兵的枢密使西门庆。

西门庆听说曲端战败,特意在枢密院里向属下打听了一下曲端其人。

曲端,字正甫,秦凤路镇戎军人。

曲端也是将门子弟出身,其父曲涣官至左班殿直,后战死沙场。

曲端以父荫而授三班借职,开始从军。

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渭州经略使席贡任命曲端为经略司统制官兼知镇戎军,守卫他的家乡镇戎军,防止西夏人趁火打劫。

曲端此人倒也没有辱没父辈的名头,他在镇戎军招募乡勇,多次打退了西夏人的攻击,渐渐的在西北打出了名头。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当西军名将种师道、种师中、刘仲武、刘延庆、姚古、姚平仲、折可求等人或死或逃,或降或调后,留守陕西五路的西军残部一时间竟然没有出名的大将。

曲端趁此机会在西军崛起,成了新一代的名将。

然而,这个声名鹊起的西军名将也战败被困,无计可施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

渭州是宋、楚两国西北边境防范西夏国入侵的边塞重镇。

这渭州城,古时原名平凉。

平凉之名起始于南北朝十六国时的前秦甘露二年(公元376年)。

前秦天王符坚为了宣扬自己平定前凉国的功绩,在陇山以东的泾河流域设置了平凉郡,意为“平定凉国”。

到了唐宋时期,平凉更名为“渭州”。

渭州,是因渭水而得名。

渭,指渭河,南北走向的陇山是泾渭二水的一条分水岭,岭东的溪流汇入泾河,岭西的溪流都汇入了渭河。

泾河与渭河都向东奔流,在京兆府汇合成一条河流。

平凉地处陇山以东的泾河流域,与渭河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

正所谓“泾渭分明”,那么泾河边的平凉缘何要用“渭”字命名呢?

其实,渭州这个地名最早诞生于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原治所在陇山以西的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境)。

当时在陇西设置渭州府,是因渭水而得名,可谓实至名归。

从北魏直到隋、唐,渭州府管辖的地盘包括陇西、定西、漳县、渭源、武山等地,与平凉并存于世。

因此,渭州之名诞生,起初与平凉并无关系。

平凉改名渭州发生在唐朝中后期,改名的原因是大唐军队败给吐蕃军队,丢了老渭州陇西的地盘。

就在渭州府从陇西迁移到平凉的二十二年前,大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史称“平凉会盟”或“平凉劫盟”。

当时,平凉一带被吐蕃占据,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伺机劫持唐朝主盟使浑瑊。

因吐蕃在军事上屡遭挫败,尚结赞遂图谋劫获浑瑊,以除掉得力唐将。

平凉劫盟以吐蕃纵军劫使毁盟告终,突袭事件中唐军死五百余人,被俘一千余人。

唐朝名将,检校司空浑瑊奉命与吐蕃相尚结赞会盟时,因无戒备为吐蕃军所劫,后只身逃归。

吐蕃人劫盟后,又大掠邻近诸州县,然后退至清水县境内。

平凉劫盟发生后,唐蕃关系恶化,战事再起。此后双方三十余年未再盟和。

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唐军夺回了平凉,但却失去了渭州府。

无奈之下,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朝廷将渭州府原治所迁至平凉。

从此,平凉正式更名渭州,历经唐、五代十国、宋等朝代,一直沿用至楚,历时三百多年。

因为从平凉(渭州)顺着泾河可以直接冲到长安城下,自大唐时代起,平凉(渭州)就是长安城的一道重要门户。

无论是西来的草原少数民族铁骑,还是东来的大唐王朝的浩荡军阵,都把陇东平凉作为一道相互攻防的门槛。

今日你得势时跨过来耀武扬威,明日他占强时又跨过去劫掠烧杀。

大唐神都长安城一片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景象,谁知仅在数百里之外的平凉,却是一片刀光剑影,尸横遍野,肃杀凄凉的景象。

突厥人来了又走了,吐蕃人走了又来了。

首节 上一节 909/10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艺大导演

下一篇:钚龙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