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花木兰 第680节
花木兰收到赵俊生派人送来的粮草和财物之后,让军需官把粮草装车,再把所有财物按照功劳大小赏赐给将士们,也包括那些战死的将士们都有,她自己却一点也没留下,此事被将士们得知后都甚为感动,对她愈发敬重。
送走了花木兰和右厢军,赵俊生开始正式全面治理幽州,一方面派官员监督赋税的征收和秋收之后在农作物方面的播种和灌溉;另一方面,派人加强边防和武备。
对于秋收之后的赋税征收是幽州刺史府这段时间在政务方面的重中之重,十来天下来,赵俊生得到了各郡县的相关报告,对富户、勋贵和世家大族的赋税征收反倒很容易,毕竟此前已经有前车之鉴,就连拔拔家这样的鲜卑贵族都因为拒交赋税而被铲除了,其他勋贵和士家大族更不敢因为一些赋税而与刺史府对抗。
而一些平民老百姓的赋税收起了却又困难了不少,赵俊生对此很不解,问裴进:“为何贵族和士族的赋税征收变得容易,而平民百姓的赋税征收又变得困难了呢?”
裴进回答说:“勋贵和世家大族是害怕抗拒交赋税而得不偿失,自然不敢拼着身家性命对抗官府;而拒不交税的平民百姓一部分是的确没有财物粮食,想交也交不出来,有一部分就是发现官府派出去的官吏不似从前那帮凶蛮,于是胆子大了,想着能赖掉就赖掉!”
赵俊生听完之后考虑了半响,问:“对这种情况,尔等是否有想过用什么法子处置?”
裴进说:“如今我幽州的赋税法令是有田有店铺产业才交赋税,没田没店铺和产业者不交赋税,按照田亩和店铺产业的多少而交!那些实在是交不起赋税的普通百姓大多是遭灾了,属下和其他官吏们的想法是免除遭灾的百姓们的赋税;还有一些是把耕种所得还了债务就没剩余的粮食和钱财交赋税了,我们应对的办法就是把钱财和粮食从债权人手里强行收回来,官府才是百姓们最大的债主,百姓们所得要先交赋税,再去还债,谁若拒交,一律法办!至于另外一些家里有粮有钱的却想赖掉的,查清楚之后就直接抓起来关进大牢里,不愁他不交!”
赵俊生听了之后点头同意:“此法可以,就照此办理吧!”
他考虑一下又说:“我们幽州各地还有不少荒地没有开垦,我看这样,允许那些还没有田地的百姓去开荒,每一户最多允许开垦二十亩,前三年不收税,三年之后再收税,每户有田地不足二十亩的也可以去开荒,直到拥有二十亩为止,但不允许多占,开垦得再多官府也不承认,只做开具二十亩的地契!”
裴进说:“如此一来,那些每户有十几口的人家岂不是还得饿肚子、交不起赋税?”
“那是因为他们一大家子挤在一起!”赵俊生说,指示道:“这样,刺史府再颁布一道户籍令,成年男子成亲之后必须要分家!”
“分家?这······似乎的确可行,与汉朝的推恩令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能避免家族人口过多而吃不饱
的问题,又能解决家族在日积月累之下越来越庞大的问题!”
分家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解决那些世家大族把大量土地和财产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让世家和勋贵们内部互相倾轧。
这个政令颁布出来之后,那些成了亲的勋贵和士族子弟,特别是庶子,整天都叫嚷着找长辈分家产,不分家产就不罢休,整天吵闹,还闹到官府衙门打官司,这可把勋贵爵爷和世家大族的族长们气得不轻,都是刺史府搞出来的事,刺史府若不颁布这么一条政令,下面那些子弟们哪里敢闹?
在宗法制度的时代,官府的法令甚至管不到各个家族,宗族的家长们就有权决定族人们的生死,但是在此时的幽州却与从前不同了,在赵俊生的主持下,官府的法令甚至能管到村子里,宗族再想私设刑堂,私自决定族人们的生死已经成了过去式。
赵俊生的分家制度推行之后,幽州地界上的不少世家大族和勋贵家族都因为这个分家制度而支离破碎,田地被子弟们瓜分,财产也被瓜分,族长们也失去了大搞一言堂的资格,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掌握族人们的生杀大权。
这天裴进满脸喜色的向赵俊生禀报:“将军,这次赋税征收数量极为可观,您猜猜比往年多征收几何?”
“你说吧,本将军猜不到!”
裴进伸出一个手指头:“多增收赋税十倍!”
赵俊生倒抽一口凉气,“这岂不是说从前那些世家大族和勋贵家族隐瞒了绝大多数的财产?”
第554章 寇谦之的粉丝
其实赵俊生说的并不准确,此前北魏的赋税名目并不是单一只征收田亩农税和商税,还包括人头税、城门税等不少名目复杂的税收。----更新快,无防盗上--
世家大族和勋贵家族为了避税隐瞒大量家丁、仆人的数量,隐瞒田亩数量,加上土地兼并严重,这就造成了朝廷的赋税总量越来越少,历朝历代到了后期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形。
裴进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世家大族和勋贵们胆大妄为;另一方面他们与官府有些官吏勾结,官吏被他们收买,所以在清查田亩和人口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俊生闻言感叹道:“看来以后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同时也要加大对故意隐瞒人口、田产和商贸交易数额行为的惩罚力度,轻则要罚钱财,重则要抄没家产,严重者要杀头!这件事情你下去之后仔细斟酌一下,写一个条陈上来给本将看看!”
“是!”裴进答应。
赵俊生又说:“如今秋收结束,田地翻耕出来之后百姓们已经把种子播下去,天气转凉了,农田里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接下来趁着幽州境内河流的枯水期要征调百姓们对河道清淤、加固河堤、兴修水利设施等等这些事情要提上日程并尽快实施,你下去之后跟东方辰他们商议一下,拟出一个方略出来!”
“好的,将军!”
没过两天,刺史府的行文发到各郡县官府,冬季清理河道堆积的淤泥砂石、加固河堤、兴修水利设施的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今年刺史府的赋税征收比往年顺利,数额超过往年十倍,还在此次征伐燕国的战斗中有大量的缴获,赵俊生也不缺钱,在让百姓服徭役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一顿午饭,这也花不了多少钱。
百姓们对赵俊生还感恩戴德,认为他比以往任何一个幽州刺史都要仁义,毕竟以前的幽州刺史可没这么干过,官府征发的徭役,百姓们不但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还要自带饭食。
赵俊生既不缺钱,官吏的薪俸和军队的军饷自然是足额发放,一枚枚铜钱、一斗斗粮食、一匹匹布料可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发放到官吏们和兵将们的手上,一个个都笑得裂开了嘴。
赵俊生又行文给各郡县官府,年底要在每个郡、每个县各自评选出政绩卓越的官员,在胥吏当中也评选出一个勤奋、认真负责的代表,若是有空缺官位,这样的人会被刺史府首先向朝廷举荐。----更新快,无防盗上--
一时间各级官府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清,谁都不想被人比下去,毕竟人都要脸面的。
在各级官府都在组织百姓们清理河道淤泥和砂石、加固河堤、兴修水利时,曹蛟也带着兵马从碣石山回到了蓟县。
今年政务方面的公务都已经执行下去了,接下来赵俊生准备在军务方面进行一些整顿,如今他在幽州军方的威望如日中天,要进行军务方面的整顿也没有人敢反对。
十月十八日夜,刺史府大堂。
赵俊生坐在主位上,武将们站在两侧,旁边有两个文书做军议纪要笔录。
“今夜把诸位召集过来是想在军务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以前我们幽州军只有三千人,经过这次征东战事几乎是折损了一半,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同时也要加强军纪监督,加强战术和战技方面的操练!”
说到这
里,赵俊生看了一下诸将,对白劲光说:“白劲光,尉迟延东如今平冈,要镇守冀阳,幽州军司马之职由你来当任,稍后本将军上书朝廷举荐他为冀阳太守,你这边接手幽州军司马一职后要立即展开征兵事宜,这次咱们改变征兵的对象,不但允许鲜卑人入伍,还允许汉人入伍,也允许其他族的壮丁入伍,军饷等待遇一律一视同仁,军中升迁全凭能力和战功,不看出身,为此专门在各级编制之中设立录事一职记录战功!”
“此事不但在幽州军中展开,在各郡的戍堡驻军当中也要展开!”
白劲光站出来抱拳答应:“末将遵命!”
赵俊生继续说:“这次东征,我们一共带回来六千多人的俘虏,这些俘虏都是燕军,都是经过操练的军人,若是让他们专门去种地又太浪费,但因为是俘虏,直接把他们变脸成军队又要冒太大的风险,所以本将军想了想去,还是决定先让他们去屯田,一边屯田一边操练,目前咱们的屯田军有一万五千人左右,若是加上这六千多人,就有接近两万两千人,不但可以负担整个幽州兵将们的粮草所需,还有很大的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