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吧,你管这叫民间挖宝? 第122节
“你挖到了【蜂窝煤】!”
【蜂窝煤】:尺寸:9公分(高)X12公分(直径),上下贯通十二个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国最主要的燃料。重量:0.8吨。价值:1200元。
程泽盯着铲刃上黑乎乎的煤块,有些反应不过来。
蜂窝煤?
这个词他都有些陌生。
毕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还没有出生。
在他的记忆里。
只有小时侯,见过爷爷奶奶辈的人用来生炉子。
网友们也同样懵逼。
“沃日,怎么挖出来个老古董?”
“这不是蜂窝煤吗?一下子想起童年的时候。”
“我姥姥还会用燃烧后剩下的蜂窝煤渣养花,那时候我可喜欢踩蜂窝煤渣了,一踩就碎!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恕我直言,我直接压根就没见过。”
“十几岁的肯定不认识,这玩意儿十来年前就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了。”
“如果说这一片是火锅店的后厨房,那特么这家店得是多少年的了?居然还在使用这种燃料!”
“神特么火锅店,老程说的对,不可能是什么火锅店。蜂窝煤以前是家家户户都要频繁购买的燃料,店主脑子瓦特了才会把东西遗留在这里。”
随着程泽将土坑的范围不断扩大。
蜂窝煤的数量渐渐展示在镜头之前。
好家伙!
码放地整整齐齐,足有一个厨房大小的体积。
四周还用好几层防潮毡布做好了防水措施。
“根据排行数,不难算出这里的蜂窝煤得有八九百块,一块蜂窝煤大概在两斤左右。”
“也就是说,老程挖出了将近一吨的蜂窝煤?”
“吨!?”
“老程手里的旋风铲越来越嚣张,挖出的东西都要以吨计了?”
“谁这么豪横啊,一下子就买够用大半年的量?”
程泽心想,还不止如此呢。
根据系统的提示。
这些蜂窝煤,是民用中最好的品种,“薪火一号”。
不仅低硫低灰、耐燃烧,燃烧散发的热量还高。
和其他品种相比,节煤率可达到百分之三十,价格也相应地高了一倍左右。
再联系刚刚那些讲究的底料食材。
这些东西的主人,妥妥的大户人家啊!
消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平头哥,此刻终于露面了。
在蜂窝煤里左挠右抓,很快白色的平头也被染成一片黑。
程泽没有忙着继续开挖。
而是四处打量着脚下的这座山。
而琵琶山又作为这座城市的制高点,程泽可以眺望整个城市的轮廓。
“老程继续啊!”
“是不是挖到的东西都不怎么值钱,所以泄气了?”
“别介!我就等着看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程泽收回远眺的目光,笑着道:“我想,我已经猜到即将会挖到什么了!”
第110章 又挖到成吨的“洋油”!咦,为什么要说“又”呢?
说着。
程泽将直播间的镜头同步切换视角。
从高处俯视着这个城市。
“作为火锅之城和知名旅游景点,芙城的火锅店有什么特色?”
面对程泽突然毫不相关的提问。
网友们尽管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但还是争着回答。
“麻辣鲜香。”
“牛油锅底,巴适的板!”
“起源于清末,由于繁荣航运带动起来的牛杂火锅。”
“芙城位于盆地底部,多雾多雨,气候潮湿,吃辣火锅能帮助祛湿。”
“所以那里的妹子又水灵又火辣,带劲的很!”
“能不能行了,火锅正说得好好的,怎么又扯到妹子上了。”
“老程:你发癫,我问地来你答天。”
程泽摇摇头笑道:“不止是他,其实大家的重点都错了。我问的是是芙城的火锅店,重点在‘店’字上。”
扛着旋风铲,来到了密集光点区的边缘处。
“至于答案是什么,以及我猜的对不对,就得看接下来的几铲了。”
高高扬起旋风铲。
“砰”的一声,铲刃砸进土壤里。
开挖!
簌簌簌簌——
一刻钟后。
“铿!”
铲刃的触感告诉程泽,挖到东西了。
“嗯?这声音,听着挺像金属。”
“难不成老程又挖到紫红火锅了?”
“那老程就该郁闷死,挖半天就几百块。”
“难不成今天就和火锅较上劲了吗。”
程泽嘴角微弯。
因为东西越来越往自己猜测的方向上靠了。
“你挖到了【洋油】!”
【洋油】: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国外进口的照明煤油。数量:125桶。价值:两万四千元。
程泽将物体表面的覆土扒拉开,露出真容。
不是什么铜火锅,而是金属大桶。
“金属桶?”
“咋还会挖到这玩意儿。”
“老程快把桶盖打开看看里面装的什么。”
不用网友们催,程泽已经用铲背将铜盖“砰”地撬开。
映入大家眼帘的。
是淡黄色的澄净液体。
“我明白了,这肯定是清油火锅用的菜籽油,或者蘸碟用的香油。”
“扯犊子,你家香油用这么大的桶来装啊?”
“火锅店用量大,未必不可能。再说了,我还说了菜籽油,熬一次底料怎么也得三四十斤,没错!肯定是菜籽油!”
程泽却耸了耸鼻子,“通过镜头,大家只能看到颜色。”
“其实桶里的油还散发出轻微的臭味。”
这一点从平头哥想要哕又可以忍住的样子,就不难判断出来。
接着程泽蹲下,敲了敲桶壁,“这是铅皮桶,可是有毒的,里面怎么可能装食用物。”
上一篇:签到成圣:发现老婆竟是魔道女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