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打造超级财阀 第110节
工业楼宇出租,也能每年稳定回收资金,只是速度变慢而已,但是固定资产一直是你的,等未来急用资金需要变现的时候,也可以随时出手。
而如果资金紧缺,需要资金迅速回笼降低风险,自然就只能走边开发边出售这条路了。
所以,我是非常建议,林先生所开发的方向,工业楼宇这个领域,是值得持有出租的。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说得有什么不对的,林先生多多谅解。”
苏城知无不言,说的是实话,反正是一家之言,别人信不信,是他们的事情。
香江的房地产市场非常大,苏城也没想过要垄断。
就算他不说这些,照样有大量的企业进入房地产这块。
像和记地产,在香江也算是房地产企业中前十的存在,投资开发过不少住宅楼盘和工业楼宇。
苏城接手和记黄埔之后,便给韦理不少建议,其中和记地产,除了住宅楼盘边开发边出售之外,像工业楼宇的开发和商业大厦的开发,都只租不卖。
靠租金回本虽然比较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最多也就十年八年,便可以收回成本了,以后出售的时候,楼价已经不知道翻多少倍了。
经过韦理与和记地产总经理的商讨,最终也接受了这些建议。
因为,除非对香江失去信心的洋人,才会不相信未来香江的楼市。
而韦理这些坚信香江的未来潜力无限的人,自然不会有这个问题。
当然,这样的情况,和记地产的发展速度,明显会减慢,也影响到韦理的年终分红。
不过,苏城向韦理承诺过,如果和黄的发展没有出现什么太大失误,他会一直支持韦理的管理团队。
“苏先生,你简直就是我的知己啊,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集团内有不少人反对我这种做法,觉得回笼资金的速度太慢了,而且一直持有,也不知道未来香江的楼市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只是我排除万难,一直坚持走这条道路。
如今我仅依靠着收租,一年收到的租金便超过六千万港元,而且每年我们在纺织品行业所赚到的钱,基本都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来,所以这个租金每年都在增加着,如果将手中所有楼宇出售,我们可以套取超过十亿的资金都没问题,但是我觉得这只是小利,如果一直持有着,未来这十亿房产可以变成百亿房产甚至更多!”林柏欣听了苏城的话之后,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己,表现得非常开心。
在整个七十年代,丽新集团兴建了大量工业楼宇,其中除一小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用于出租。
这点,的确和绝大多数的房产企业不一样。
“我觉得,既然在香江经商,就要对香江的未来有信心,既怕这又怕那,担心未来香江的前景,还不如早早撤资,离开香江去其它地方投资为好,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担心香江未来的经济是否崩溃之类的。
香江未来的经济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但这就是国际大都市的正常表现,就像股市一样,有牛市,自然就会有熊市,不可能一直存在着牛市,那只是一堆泡沫罢了,所以,我们坚持本心,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行了。”苏城继续笑道。
“苏先生年纪轻轻,却如此看得开,看得远,我终于知道苏先生为何在如此年纪就能够成为香江赫赫有名的大富豪了,凭借你的见识,就已经超越太多太多的商人了。”林柏欣非常感慨地说道。
看着眼前年轻人的言行举止,再对比正在泡茶的儿子,平时更多的是在当花花公子,林柏欣突然有点沮丧,要是苏城是自己的家族晚辈,那该多好啊,这样自己的继承人就有了!
林柏欣是越来越敬佩苏城了。
这见识,这表现,简直没法比!
同时,他也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了,决定接下来都按照自己早已经设好的计划,去按部就班地发展地产行业。
“林先生说得太夸张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并不代表未来的香江真的如此,到时候赚不到钱,可必要怪我。”苏城笑着说道。
“哪里,我原本只是想尝试着请教一下苏先生,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令我开心的答案,这就足够了,说明并不是只有我这样认为的,就连苏先生这种富豪,都是这么认为的,吾道不孤啊!”林柏欣站了起来,拿着茶杯向苏城敬了一杯,然后一饮而下。
苏城也端着茶杯站起来回敬。
再过几年,香江会经历一个楼市低谷,不过只要度过这个低谷,香江楼市便会进一步地来个爆发式增长,苏城也打算,到时候布局整个香江,当香江最大的地主。
不过,那要等到1982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才1978年,还有几年的时间让苏城做准备。
第176章 想收购贵集团旗下的所有戏院
“苏先生,咱们言归正传吧,是这样的,我上个月参加政府举办的拍卖会,在柴湾那边,靠近砵甸乍山的那一带,中标了一块高达三十二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中标费用在八千五百万港元,是用来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此外整体建设费用大概在1亿港元左右,也就是说,整体投资资金,大约在1.85亿港元。
我们集团今年进行了多个投资项目,资金回流没有这么快,所以资金有些紧缺,但是我们又不想错过这个发展项目,所以当时就咬咬牙我便把它拍了下来,近两亿资金的投资,想找个合伙人不容易,苏先生的为人我也略有所闻,正巧在慈善拍卖会上遇到苏先生,所以我便想看看,苏先生对这个投资项目有没有兴趣。”
林柏欣将在慈善拍卖会所说的事情再次说了一遍,只是这次说得更加详细,同时,他还从包里拿出了一叠资料,递给了苏城。
苏城接过资料,第一张,便是这个工业园区的位置所在地图,画得非常详细。
在后面,便是地块的详细资料,以及拍卖成功的证明。
苏城拿着位置图看了起来。
这个位置,也不算太偏,在柴湾的东南边,砵甸乍山东北向的山脚处,再往东北方向,便是海峡,海峡的对面,就是将军澳,位置还是非常不错的。
缺点就是背靠着柴湾华人永久坟场,而且这块地块,有三分之一属于低矮山体,想要完全开发,需要推平或者依山而建,难度有点大。
当然,最大的优点就是地价不贵。
柴湾是市区的一隅,一向以来都给人一个隔涉遥远的印象。
实际上,柴湾很早便开发了。
1959年,柴湾原有的乡村被清拆,改建成27座徙置大厦;1968年,柴湾人口已增至80000人;1970年代,柴湾兴建大量工厂大厦,使柴湾变成了新兴工业区。
这里与沙田比较,位置实际上更好,身处港岛东面,到铜锣湾的距离还不到十公里。
对比目前的将军澳,就更加有优势了。
而且,因为开发得早,这里的人口早已达到了十几万之多。
八千五百万港元,拍下这么大一块地皮,的确不贵。
这里,可不像将军澳那种人都没几个的地方,是已经开发了二十年的片区,非常成熟了。
“林先生,原则上,我对这个投资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是不知道你们要如何分配投资比例?”苏城放下资料,笑着问道。
“我们两家可以组建一个合资公司,你们最多可以占49%股份,至于投资和利益分配,也按照这个比例来分,不知道苏先生觉得如何?”林柏欣简单明了地说道。
林柏欣的意思是要当大股东,这点很正常,毕竟这是他拿下来的地块,不可能让别人反客为主的。
“基本上没问题,这样吧,我让我旗下的和记地产公司与你们公司接触,到时候再详细商讨。”苏城直接说道。
八千五百万港元,拿下三十二万平方米的地皮,简直就是太划算了。
至于后续的1亿港元建设一个三十二万平方米的大工业园,自然也不算高。
目前的香江工业园,可不是流行那种铁皮厂房,而是流行楼宇厂房。
很多小工厂,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只会租用一层或者半层的地方来生产加工。
大部分工业楼宇,绝大多数都是建设五六层以上,有些甚至建设八九层楼高。
所以,每栋工业大楼,一年的租金都是非常可观的。
这块地,虽然说靠近坟墓,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山地,但是这地价,真的是非常便宜了,便宜到可以忽略它的缺点。
当然,苏城不是专业人士,详细的情况,自然得让和记地产公司去调查清楚,然后再商谈合作细节。
这种涉及上亿港元以上的合作,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达成的。
“好,那希望咱们有机会合作。”林柏欣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谈这么大的合作,不容易成功。
不过,既然苏城口头答应了下来,基本上接下来就是到双方之间进一步商议的步骤了。
现在经济大环境只能说算一般,想找这么大的合作伙伴,可不容易,靠谱的合作伙伴,就更不容易了。
像苏城这种资金多,实力强的合作伙伴,可不容易找。
“林先生,冒昧提一下,你们丽新集团旗下是有家电影院公司吗?”苏城问道。
电影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行和门市两个环节上,而门市,就是指的电影院。
这次苏城邀约林柏欣,最主要的就是盯上了丽新集团旗下的电影院。
“不错,看来苏先生对我们丽新集团也算是比较了解,我们在1975年开始,尝试投资电影院,如今旗下已经有6家戏院,不过戏院其实不算很赚钱,我们的六家戏院,都处于市中心最繁华地带,一年为我们创造的利润,也不过是地产业的零头罢了,投资这个行业,算是有玩票性质。”林柏欣笑着说道。
70年代,香江政府规定全香江每个分区必须根据人口设有某数量影院座位,地产商获得地皮后,有责任在商场内兴建足够座位之影院,以后不得改作其他用途,如改建其它用途,需付出惊人的补地价,所以,如今整个香江,电影院数量达上百家之多。
丽新集团旗下拥有六家电影院,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电影势力了。
而且,丽新集团旗下的电影院,由于服务、环境和设备在香江都属于一流,所以口碑非常好,这点苏城也是听说过的。
这也是为什么,苏城想将林柏欣旗下的电影院收为己用的原因。
口碑对于一家电影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口碑,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积累。
实际上,苏城也可以现在就开新的电影院,一家电影院对苏城来说成本也不高,几十万港元就能开一家中小规模的电影院。
只是这种小规模的电影院,往往吸引不了多少观众。
而且,目前香江城区主要的地方,基本都开有电影院,再去增加,竞争太大了,还不如收购现成的。
“我想收购贵集团旗下的所有戏院,不知道林先生有什么条件?”苏城直接问道。
第177章 出价一千万!
“苏先生你这话问得,实在是太突然了,我都还没有心理准备,据我所知,电影业与地产业相比,赚钱的速度慢太多了,怎么苏先生也准备涉足电影业了?”林柏欣惊讶之余,有点好奇地说道。
“林先生应该知道,我在七月末的时候,收购了佳艺电视台,这一个多月以来,我对影视方面进行了布局,除了电视台之外,还创办了电影部门,不管是邵氏公司还是嘉禾电影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院线,而我涉足这个行业,自然也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院线。”苏城解释道。
电影行业,赚钱并不算很快,去年香江最高票房的一部电影还是进口的电影《007之海底城》,票房仅有526万港元。
而本土电影最高票房的是嘉禾出品的《发钱寒》,票房是505万港元。
香江人口就这么点,电影市场就那么大,票房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而整个70年代,香江最高票房的电影,是在1976年上映的《半斤八两》,上映后广受欢迎,并且打败了进口大片《大白鲨》,最后获得853万的票房佳绩。
当然,这些都只是香江一地的票房,现如今,香江在海外还有众多重要的市场,如湾湾、新嘉坡等,几乎都是针对华人群体的,特别是湾湾,是香江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票仓。
上一篇:重生之时尚设计师
下一篇:人在公寓:弹一闪离奇怀孕,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