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159节

  “不必多礼。”刘升双手上抬了下,然后就拍了拍余恒锋的肩膀,看着其他人道:“诸位来此建立渔场营,都辛苦了。”

  被刘升这么一拍,余恒锋只觉得身子轻了两分,过去一个月为建立渔场营受的苦和累仿佛都消散了不少。

  他忍不住道:“俺们不辛苦。”

  “不辛苦是假的。走,带我去看看你们过去一个月的劳动成果——说起来,今早我和沈指挥还吃过你们这边送去的咸海鱼呢。”

  沈万登很识趣地接话道:“蒸咸海鱼确实别有一番风味,怪不得今早大帅非要让我尝一条。”

  大帅?

  余恒锋、公孙邰等渔场营的人闻言都不禁看向刘升。

  刘升哈哈一笑道,“不知你们这边是否得到了消息,我们义军大半个月前打下了汝阳。

  回天目山前,我便接受李先生的建议,开府建衙,自任豫楚兴华大元帅。”

  余恒锋等人听完先是微愣,随即都惊喜不已。

  管事们甚至忍不住兴奋得谈论起来——

  “竟然打下汝阳城了?”

  “没想到俺们华部已经如此厉害!”

  “首领成大帅了,那俺们职位岂不是也要水涨船高?”

  “···”

  余恒锋、公孙邰则相互看了眼,带头重新向刘升行深揖之礼。

  “参见大帅!”

  管事们见了,立即跟着深揖高呼:“参见大帅!”

第150章 煮盐与晒盐,火门枪与火绳枪

  得知义军攻占了汝阳的好消息,渔场营众人明显士气更加高昂,一个个喜笑颜开的。

  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下,刘升带着沈万登等人,随余恒锋、公孙邰等视察了渔场营。

  大明那边已经下雪,天寒地冻,但北美中央谷地这边第一场雪却还没来,温度也保持在5~10摄氏度的样子,并不算太冷。

  不过为了应对冬季,渔场营修建的仍是较大的临时木屋,两三户十人左右住一屋。

  屋里修了个泥火盆,如今又用上了煤炉、蜂窝煤,保暖倒是不成问题。

  就是烧柴有烟、落灰——烟囱什么的根本来不及造,毕竟渔场营才建设一个月。

  但众人原本都是贫苦百姓,又沦为难民,对于烟灰什么的至多抱怨两句,并不会太过在意。

  渔场营的渔船、渔网等工具都是从河边营那边带来的,所以一来就能进行捕鱼作业。

  为了应对雨季,渔场营建造了专门的熏鱼房,再加上冬季气温较低,打回来的鱼保存基本不成问题。

  不过余恒锋还是因为鱼的事诉了几句苦。

  “大帅您是不知道,这边鱼实在太多、太好打了,俺们之前没拿捏准,连着好些天打上来的鱼都太多。

  熏鱼效率又跟不上,除了让运输船送回河边营,便只能自己吃——分给盐厂他们都不要,他们那边鱼同样吃不完。

  就在俺们吃鱼吃腻了的时候,盐厂那边的杨万永跟附近一个土人部落联系上,用鱼跟他们换了些兽肉、玉米、土豆、红薯什么的,俺们这边伙食才跟着改善了些。”

  刘升听了笑道,“回头我让政事堂调整粮食份额,给你们渔场多送些粮食过来。”

  “多谢大帅!”

  之前北美这边多少有些缺粮。

  但义军既然从汝阳缴获了几十万石,便可以陆续送来一些,缓解北美的粮食压力——北美并不很缺吃的,但正如余恒锋所讲,吃鱼太多总归会腻。

  除了制作熏鱼、咸鱼,渔场营这边还有炼制鱼油、鱼胶的小作坊。

  在后世,鱼油多被当做药材、补品使用,且益害存在争议。

  鱼胶就是鱼鳔、鱼泡,被当做食材,为海八珍之一。

  但此时,鱼油主要用来做冬季时的防冻霜、润肤膏;鱼胶则主要被熬制成胶水,用在木工等方面。

  这两样东西对崋部而言需求量虽不算大,却不可或缺。

  如今有渔场营出产鱼油、鱼胶,崋部倒是不需要再向外界搜集、购买这类物资了。

  除此外,渔场营等各大营的动物骨头、鱼骨、鱼鳞等也都被储存下来,按照刘升所教的方法制作成磷肥,留待明年肥田。

  刘升这次过来,并不急着走,花费一个多小时细细视察完渔场营各个方面后,他又找了一些百姓拉家常。

  虽说这般作为多少有点作秀成分,但还是让渔场营的百姓们感到亲切。

  百姓们倒没有更多的想法,如沈万登这种有些见识的人,却不禁感叹,世上竟有这般让百姓感到可敬可亲的领导者。

  这种人若坐不了江山,简直没天理。

  不过,当余恒锋、公孙邰等人得知刘升夜里要在此歇息,倒是手忙脚乱起来。

  刘升言明在亲卫扎的营地中住宿。

  但渔场营这边总得提供一些建造宿营地的材料,又有四五百新移民要安置,两人和一众管事着实忙碌了一阵子。

  次日。

  刘升带着沈万登等亲卫吃过早饭,便乘船前往龙首湾盐厂。

  这里的常务总管杨大贵得知消息后,也赶紧带着文书总管吴茗和几个附近的管事前来迎接。

  说起来,杨大贵也算是早先跟随刘升的元从之一了——虽然是被迫的。

  最初,刘升将其放在了骑兵队中,后来看他实在不是当兵的料,便让他转行去做营地管事。

  杨大贵当兵不行,管人管事却颇有天赋,先后在华初营、河边营历练,都表现出色。

  后来刘升筹备盐厂,便将他提拔为盐厂常务总管。

  至于吴茗,与公孙邰一样,也是师范班一期优秀毕业生。

  刘升在杨大贵、吴茗的引导下视察盐厂之后,发现盐厂生产效率并不乐观。

  早在当初筹备龙首湾盐厂时,刘升便知道,在明代制盐绝非很多小说中一句“改煮盐法为晒盐法”那么简单。

  事实上,晒盐法出现得很早,因为古人也懂得观察自然、总结规律、加以应用,并不比现代人笨。

  但此前晒盐法一直被视为秘辛,鲜为人知,直至宋元时期相关讯息才开始扩散。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很多条件合适(场地、气候、日照等)海边盐场开始建造盐田,开始以晒盐为主。

  为什么说以晒盐为主?

  因为当时不像后世有抽水机、脱水机等各类盐工业所需要的机器,仅靠风吹日晒,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再加上一年中总有阴雨天气。

  晒盐便需要以煮盐为辅,才可获得更高的产量。

  至于那些没有较好晒盐条件的盐场,则仍以煮盐为主——并且以煮盐为主的盐场还不少,这就是明朝仍有很多灶户(盐工)的缘由。

  刘升虽然没法复制各种机器为基础的近现代制盐工业,却还是结合实际条件,对此时的制盐工艺进行了一些改进。

  比如增加海水过滤、沉淀的步骤,使得用于制盐的卤水更加纯净,制造出的海盐杂质大大减少。

  除此外,还依照后世经验、记忆建造完全体的盐田——明朝晒盐才传播开来,盐田的建造还不怎么讲究,海水利用率、产盐量都比较低下。

  使用后世完全体的盐田,海水利用率至少提升了三成!

  然后就是针对雨季,让盐厂使用提水车、蓄水池,在雨天通过人工加提水车提灌海水,以淋沙法获取卤水,再用柴火或者煤来煮盐。

  如此,便是在雨天盐厂也可以产盐。

  但雨天对煮盐的影响仍旧很大。

  比如煮盐必须用储备的干柴,让储备柴火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耗用不少人力。

  其次,海水不断遭受雨水冲刷,含盐量肯定有所减少,尤其是海边,这边让获取卤水及煮盐的效率降低不少。

  “大帅请看,为了应对雨季的生产,俺们通过伐木储备了许多柴火,便是连续下雨一个月都能撑得住!”

  杨大贵带着刘升视察盐厂附近及各村的柴垛时,颇有点骄傲地介绍道。

  这些柴火,都是他这位总管带着盐厂工人、百姓辛辛苦苦储存的,确实值得骄傲。

  刘升虽然觉得盐厂在雨季生产效率较低,但还是对杨大贵等人的辛劳表示认可,点头道:“做得不错!”

  盐场这边干得确实算不错了。

  虽然投产时间不长,又很快遭遇雨季,但所产食盐已经够北美八大营所需,甚至还有些多余。

  另外,龙首湾盐厂还可利用刘升提供的工艺,以高于大明数倍的效率生产精盐。等到旱季,盐场以晒盐为主时,这个效率还会提高一些。

  粗盐产量则更高。

  到那时,盐厂出产的粗盐与精盐绝对可以拿出去经营成崋部的一项重要财富来源。

  ···

  一天后。

  十二月十五的下午,刘升带着三百余亲卫回到了河边营。

首节 上一节 159/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