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23节

  果然,皇太极听完微微点头,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范文程暗松口气,以为过了此关就能退下,谁知皇太极又话语一转,问:“朕的身体不行了,若朕故去,范先生以为,爱新觉罗家何人能继承皇位,带领大清继续走下去?”

  没想到竟被问及立储之事,范文程深知满清内部斗争多么残酷、激烈,不禁头皮发麻。

  但碰了下皇太极期待的目光,他便知道今日若不给个说法,怕是走不出这寝宫。

  想了想,范文程试探道:“肃王豪格为陛下嫡长,且勇毅过人,战功卓著,或可为储君。”

  皇太极听了却微微摇头,“豪格勇则勇矣,战功也确实不少,却缺乏智慧,也曾犯下不少错。

  若大清四边安稳,他或许可勉强坐稳皇位。但如今大清要面对大崋这般强敌,随时有覆灭之忧,恐怕并不是他所能应对的。”

  范文程没想到皇太极直接把豪格给否了,这就让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

  须知,皇太极虽然有十一个儿子,但如今仍在世的只有九个。除豪格已经成年(34岁)外,剩余八位皇子中,最年长的皇四子叶布舒,也才十五六岁。

  虽说在满清多有十一二岁便从军的八旗勋贵,十五六岁并不算小。

  但叶布舒一则为庶妃所生,身份并不贵重;二则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表露武功或文治上的过人之处。

  再便是皇五子硕塞,比叶布舒还小两岁,仅有十三四岁。

  其母妃虽是侧妃,出自叶赫那拉氏,但至今也没表现出多少过人之处,至少在武功方面远不及豪格少年时。

  况且,叶赫那拉氏出身的叶赫部,本和建洲部有着不小的仇恨。叶赫那拉氏更是有过四次婚姻,曾改嫁三次——其在皇太极之前的一任丈夫,正是被努尔哈赤所处死的。

  努尔哈赤让皇太极娶叶赫那拉氏为侧福晋,纯粹是为了收拢叶赫部人心。

  皇太极本身其实并不喜欢叶赫那拉氏,因此也不怎么喜欢硕塞。

  当然,因为母妃出自叶赫那拉氏,硕塞算是剩余皇子相对有那么点竞争力的。

  至于其他皇子,大多才几岁,按女真人以前的规矩,根本不可能继位。

  皇太极见范文程提了豪格之后便不再言语,也知道他剩余儿子中,没有比豪格更适合当储君的。

  他略微犹豫了下,还是问:“朕之兄弟中,可有人适合为储君?”

  听皇太极主动提出兄终弟及的办法,范文程多少有点意外。

  虽说女真人有这个规矩,但大清是仿照汉家王朝建立的,兄终弟及,便意味着皇太极子孙很可能遭遇劫难。

  另外,皇太极剩余兄弟中,适合继承大清皇位的其实屈指可数。

  代善太老,剩余人中论威望、军功、尊贵,无疑以阿济格三兄弟为最。

  问题是,皇太极和这三兄弟其实是有些过结的——据说当年努尔哈赤本来准备传位给多铎的,后来不知怎么的,皇位就到了皇太极手上。

  就连当年努尔哈赤留给多尔衮、多铎兄弟俩的牛录,也被皇太极拿来了一部分。

  另外,三兄弟的生母阿巴亥更是被皇太极等逼得生殉努尔哈赤——那时多尔衮、多铎才十几岁,不可能不记这个仇。

  如今阿济格战死,储君是不用考虑他了。

  但若要从多尔衮、多铎俩兄弟中选,范文程也觉得不太可能——在他看来,皇太极和这俩兄弟的过结可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另外,多铎颇为仇视汉人,对他这个皇太极引为肱骨的汉人更是多番侮辱,甚至调戏他妻子。

  所以,就范文程本人来讲,也不希望多铎继承皇位。至于说多尔衮,与多铎关系太好,虽然对汉人态度好些,但也不是范文程所希望的大清皇帝继任者。

  这些事都是范文程早就思虑过的,但此时他却假装认真的思考了番,才摇头道:“怕是并没有。”

  皇太极听了一时沉默。

  抛去个人利益及恩怨,他其实比较看好多尔衮。认为多尔衮虽然军略稍差,但论智慧及政治手腕,却是诸多兄弟中仅次于他的。

  豪格与之相比,更是远远不如。

  但正如范文程所想,他跟多尔衮之间的过结太深了,若让多尔衮继位,他很担心自己的一众儿女、嫔妃落不到好下场。

  另外,此番多尔衮为主帅领军入关,损兵折将,更是折损了阿济格、阿巴泰两位兄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军中、国内威望也是大损。

  即便他不顾个人恩怨及利益,强推多尔衮上位,想要服众也不容易。

  “难啊~”

  最终皇太极不禁紧锁着眉头一叹。

  范文程想起多铎对他的种种行为,真的十分担心皇太极让多尔衮继位。他原本不确定皇太极对此有几分想法,现在见皇太极感叹,便有了些许把握。

  于是心中一动,道:“陛下,奴才倒是有个折中之策,或可一试。”

  “折中之策?”皇太极瞬间有了点精神,好奇地问:“这种事还能折中?”

第431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

  见皇太极感兴趣,范文程也多了几分自信——他此番谋画既是为大清,也是为自己,不可谓不用心。

  “陛下,这世上事就没有不能折中的,关键看如何折中。

  以我大清皇储之事为例,让若有二三人选让陛下难以选择,不如都不选,从这二三人之外再择一适中之人。”

  “从他们之外再择一适中之人?”皇太极听得迷糊,“他们之外的人更不适合坐这皇位,如何能选?”

  范文程道:“陛下是当局者迷啊,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只要储君没有太大的缺点,何愁其不能掌控大清?”

  皇太极闻言不禁深深地看向范文程,揣测他引为肱骨的这位汉人大臣,此番建议除藏有私心外,是否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可能。

  说起来,议政王大臣制度虽是他在崇德二年正式创建,可实际却是源自于努尔哈赤时期的五大臣、八大贝勒议政制度。

  再往前追溯,该制度实际源自于女真部落时期,可谓根源久远。

  不论是建立后金的太祖(努尔哈赤),还是开创大清的他,其实都不希望将权力分给什么贝勒或议政大臣,这两者的存在,都出自于政治上的妥协。

  努尔哈赤起初所建立的后金,相当于一个部落军事联盟。努尔哈赤是盟主,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军事权,但其他部落首领同样拥有一定话语权和军事权。

  为了收拢各部落的权利,努尔哈赤先是建立黑旗军,随后是四旗军,再就是八旗军。

  起初,各旗一把手,也即是固山额真,还是早先加盟这个军事联盟的各部落首领;后来就渐渐成了努尔哈赤所信赖的将领;最后干脆只让爱新觉罗宗室当旗主。

  于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成了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以及八旗旗主贝勒协理国政。

  如此一来,早先那些部落首领的权利是被大大削减了,可权利并没有一下子转移到努尔哈赤这位后金大汗手中,而是让宗室分割了部分。

  所以,待皇太极上位,先是在天聪年间让八旗长官(固山额真)兼充议政大臣。

  待到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清”,又让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

  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股份制公司——一个大股东带领一群小股东创业,最开始大股东虽然股份最大,但实际没有其他小股东加起来多。

  大股东为了确保自己在公司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乃至掌控权,于是将小股东的股份分得越来越散,乃至收购到自己手中,最终做到对该公司的绝对掌控。

  以前整个八旗才五位议政大臣,能参议国政的也只有八位旗主大贝勒。

  等到崇德年间,每旗都有五人可以议政,即旗主贝勒(或王爷)、固山额真以及额外设立的三位议政大臣。

  此外,如博洛、泥堪等贝子,也可以与预国政。

  能议政的人多了,分量自然就减轻了。而大清皇帝永远只有一个,话语权相较于这一群“议政王大臣”只会越来越重。

  皇帝想要对这众多的议政王大臣进行分化,也变得很容易。

  所以说,皇太极即位后弄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表面是进一步完善了众议制度。实际却是为了从宗室(大贝勒)及原各部落首领(八旗贵族)手中收权。

  如果他身体没事,再活个一二十年,应该就能自然而然的将宗室、八旗贵族权利都收为已有,成为真正至高无上的大清皇帝。

  虽然他如今命不久矣,不可能完成此事,可听范文程提出以“议政王大臣会议”来折中皇储的选择,还是心里有些不爽。

  不过这次他倒是没有再发怒,而是认真地思考了一番,旋即道,“朕还是有点不明白,范先生可否仔细说说?”

  范文程道:“有诸旗旗主、议政大臣所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协理国事,陛下再将那二三难以选择之皇储备选人设立为辅政王,便不怕新帝犯错。

  若新帝有能力,日后自可一步步将权力再收回来,足以让大清‘进可攻,退可守’。”

  设立辅政王?

  皇太极一时沉吟不语。

  但他脑海中却迅速闪过几个合适的人选,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代善。

  至于多铎,年轻缺乏智慧不说,还不识大体,仇视汉人,并不适合作为大清的掌舵者。

  只是,若如此的话,储君便只能从他剩余的几个皇子中选择了。

  豪格以下的诸皇子中,论身份尊贵,以他的大妃(按汉制也称懿贵妃)阿巴垓所生的小儿子博穆博果尔为最。

  因为阿巴垓(与多尔衮生母阿巴亥并非同一人)本是林丹汗大福晋(正妻),后来为他所夺,封为大妃——背后实际是漠南蒙古诸部。

  不过博穆博果尔太年幼了,才一岁多,且与漠南蒙古牵扯太大,若即位,恐怕会让漠南蒙古诸部借机壮大,甚至是压倒建州女真。

  再往后,便是十三四岁的硕塞与才六岁的福临了。

  这二者母妃都是他的侧妃,一个出自叶赫那拉氏,另一个则出自科尔沁蒙古。

  虽说叶赫乃女真大部落之一,但与建州部仇怨颇深,论起来反倒没有科尔沁蒙古可信。

  但是福临毕竟才六岁,虽已表现出聪慧之貌,却太小了。

  汉人有“主少国疑”一说,女真人的首领更需要能服众才行···

  一时间,皇太极又陷入了选择困难症之中。

  想了一会儿,他只觉得脑子变得无比昏沉,便摆手道:“范先生且先下去吧——对了,今日先生所言,朕不希望有半点风声传出!”

  说到最后,皇太极语气变得森冷。

首节 上一节 423/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