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535节
且不说红娘子性格、为人如何,即便她转了性子,开始嫉妒其他嫔妃,要出手对付,也不可能选择徐婉。
目前其他五位嫔妃中,非要说对红娘子地位有些许威胁的,那也是李灵菲、李香云、白太微。
因为这三人和红娘子一样,都育有皇子。
徐婉、郑海珠目前则只有一个女儿。
另外,徐婉在宫外奥援也不算强,便是在后宫几女中存在感也最低。
红娘子没有任何理由去陷害她。
至于后宫其他几位嫔妃,刘升觉得也不太可能。
所以,徐婉具体如何得知徐家被判决的消息,得查。
绣衣卫在后宫可没有眼线,也不方便过来,便只能让红娘子查。
红娘子知道刘升生气了,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此时便组织女侍卫营和心中的女官,在后宫就徐婉获知宫外消息一事展开了详细调查。
同时,刘升也命绣衣卫再详查宫外传递消息进来之人。
事情并没有拖很久,仅过去几日,此事便有了结果。
却是徐婉母亲委托其娘家发动人脉关系以及金钱攻势,最终买通几个宫女,将消息传到了徐婉这儿,让徐婉替徐家求情。
虽然是偶发性的小事,但红娘子还是依着刘升的意思,将那几位宫女流放去了东藩岛,并趁机整顿了一番后宫风气。
刘升这边也对徐婉母亲的娘家做了严肃惩处,以儆效尤。
至于徐婉是否会因为此事郁闷,那是必然的。
可刘升不可能因为她郁闷,就放任此类事情不管——若是如此,后宫宫禁必将更加松弛,进而威胁所有皇室之人的安全。
···
转眼又是数月过去。
时间到了乾元六年。
暮春时节,大崋再次发兵,水陆并进,半月之间便收取了辽东,并设立辽东行省。
清虏因为早有准备,且清廷早就转移到了辽长城之外老林子里的赫图阿拉,再加上刘升有意放纵清虏逃亡,所以清虏在这次战争中人员损失并不算大。
从崋军的战后统计看,前前后后,也不过击毙八旗兵(不分满蒙汉)一万余人。
且里面还有不少是包衣、阿哈和奴隶,真正的八旗旗丁估计就两三千个。
大崋此番出兵目的,一是收取前明丢失的土地,二便是继续给清虏压力,让清虏尽快灭了朝鲜。
说起来,过去一年中,清虏因崋军的压力,吞灭朝鲜的进度着实加快了不少。
一年之间便拿下了京畿道、江原道以及忠清道。
至于李氏朝鲜,则只剩下全罗道、庆尚道。
朝鲜半岛在李氏立国时分为八道,如今已失其六,李氏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而已。
可以说,若不是清军有意控制进军节奏,以及大崋时不时淘汰一批火器过来支援,李氏朝鲜早就被灭干净了···
赫图阿拉。
清廷“皇宫”。
这皇宫之所以要加个引号,是因为相较于沈阳的清廷皇宫,它实在不像个皇宫,更像是一处大型的匪寨。
至少在年已九岁的福临看来是这样的。
可即便是在匪寨般的皇宫里,他依旧只能高坐在“龙椅”上,当个吉祥物。
至于下方议政的王爷,反倒是少了一位。
大概是因为老林子这边天气更冷,再加上物资也变得紧缺的原故,去年冬季,代善病倒了,即便到现在,也只能卧病在床,难以再来议政。
反倒是豪格,因为多尔衮实在缺人用,不得不委派他为主帅,负责朝鲜方面的战事,很是立了几次不小的功劳,又重新拥有了部分议政权。
之所以说部分,是因为在过去一年当中,多尔衮进一步掌握了清廷的核心权力,并在多数八旗贵族、议政大臣的支持下,改称摄政王,总摄朝政。
至于济尔哈朗、豪格,依旧是辅政王,权位在多尔衮之下。
权力扩大之后,多尔衮便将洪承畴也叫来参加议政王会。
只不过,福临、多尔衮等人都坐着,洪承畴却是站在一边,仿佛一个奴才。
其实,他如今确实是八旗的奴才身份。
因此说话时总低着头,不敢看任何人。
“几位王爷,辽东既然丢了,这赫图阿拉便不再安全。”
“此处距离沈阳太近,崋军只要从抚顺关出了辽长城,很快就能攻到这里。”
说到这里,洪承畴就不说了,因为后面的话不好说,太难听。
多尔衮私下里早就跟洪承畴聊过再次迁都之事,此时却故作不知地问,“赫图阿拉乃是我们建州女真的祖地,也是龙兴之地,若放弃此处,国都还能迁去哪里?”
洪承畴道:“自然是迁到南边去。”
豪格听到这里,忍不住哼道:“南边可不小。”
济尔哈朗也略有点不耐烦,道:“洪承畴,你就别卖关子了,说,到底迁都哪里合适?”
洪承畴抬头看了多尔衮一眼,见其点头,才道:“既然肃王、郑王都觉得该迁都,那奴才就直说了。”
“崋军水师纵横渤海,即便我大清迁都朝鲜,也不能是靠近渤海这一边,故平壤、汉城都应该排除在外。”
“同理,在另一边,也是越靠近北边越好。但越往北越寒冷,所以也不能太北边。”
“综合考虑之下,唯有选择咸兴。此处为崇山峻岭所包围,又可通过沿海南下北上,作为新都最为合适不过。”
听洪承畴讲完,多尔衮三人商议一番后,也都觉得咸兴不错。
多尔衮想的是,咸兴离海参崴造船厂不算远,北部、西部又有崇山峻岭为屏障,若将来挡不住崋军,他们也能有些时间转移到海参崴,乘坐大海船离开。
豪格想的就简单多了。
从咸兴往北越过长白山就是老林子,到时候往北逃就是。
那边是深山老林,冰天雪地的,崋军想追上来都不容易。
确定准备迁都咸兴后,多尔衮便兴致勃勃地道:“既然决定迁都咸兴,那就该改个名字了,依我看,不如改称为咸京。陛下认为如何?”
第535章 清国战舰,辽西辽东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最初立都赫图阿拉,别名兴京。
后来攻下了沈阳,便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如今清廷迁都咸兴,将其改名咸京倒也符合清廷习惯。
济尔哈朗、豪格都无意在这种虚名上与多尔衮较劲,便同意了。
至于福临,当吉祥物就好了,自是不敢提出什么意见的。
就这样。
清国迁都咸镜道咸兴,绝大部分势力也转移到了的朝鲜半岛。
时间进入五月。
趁着天气正好,多尔衮率领几位心腹到海参崴视察造船厂建造成的大海船。
负责建设造船厂与海船的,乃是原来在朝鲜传道的西洋传教士拉弗森。
此人在南洋、中国广州、日本、朝鲜传道十数年,信徒没发展几个,却熟悉了东方文化,练出了不错的汉字、汉话功底,便是日语、朝鲜语也会一点。
李氏朝鲜对待西洋传教士要比大明更加抵触。
拉弗森在朝鲜混了好几年,眼见难以传播主的荣光,原本准备转战他处的,结果被清廷看上。
他先是为清廷联络荷兰人,购买了好几次火绳枪、红夷炮之类的火器。
后来更是与多尔衮达成协议——他招募人手帮多尔衮建造船厂、大海船,清廷则允许他在国内传教、建立教堂。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好去传教,拉弗森在海参崴造海船还是很用心的。
东北老林子中也不缺能建造大海船的巨木,只是存储木料花费了些时间。
两三年过去,拉弗森终于是造出了几艘大海船。
“王爷请看,这是我们西洋最流行的盖伦船,可安装四五十门舰炮,便是西班牙、荷兰,在东方也只有十几艘这样的战舰而已。”
多尔衮站在船坞旁边,仰头看着高大的战舰,满意之余,也为几年前做出的英明决定暗暗得意。
他扭过头来,问:“这艘战舰去日本没问题吧?”
拉弗森笑道,“日本才多远,乘坐这艘战舰,顺风的话一日就到了。即便是要去南洋、去美洲,也是毫无问题的。”
多尔衮点点头,随即又感到有些遗憾。
这艘战舰好是好,就是造起来太贵了,加上火炮等,花费了好几十万两银子。
而且颇耗工时。
这次海参崴船厂也仅建造了这一艘而已。
多尔衮又看向另一艘更大的海船。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