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550节
比如说大海商汪氏之人。
到了地方,王守哲、郑遵谦如倭人一般跪坐在榻榻米上,颇有些不习惯。
因为他们这些人都是习惯坐椅子的。
岛津氏久见王守哲、郑遵谦坐姿僵硬,心中有些奇怪,暗想:这大唐遗民怎么跪坐姿势如此不自然?
奇怪归奇怪,出于礼貌他也没问什么。
岛津氏久五十七岁“高龄”,已接任家主之位二十二年,如今效忠于足利义满,还曾担任过大隅守护之职,可以说是个老狐狸。
略微寒暄一阵后,他便道:“贵国即在大东洋之东,却不知离我日本多少里?乘船来此需要多久?”
王守哲道:“若论海上路程,几万里是有的,我们此行因为对航道不太熟悉,走了近一年才到虾夷地。”
几万里?
走了近一年?
岛津氏久听了震惊无比。
他虽猜测那什么北美洲离日本必然很远,不然早就被他们发现了,却没想到这么远。
他原本还想着,若是北美洲离得不算太远,他便将此事禀报大将军,来日好派遣使团出使那大崋呢。
然而王守哲的话却让他打消了这念头。
大楚到日本,顺风的话要在海上走大半个月,他们便已经觉得很遥远了。
茫茫大海,谁也不知道老天会如何变化,呆的时间越久,就越可能遇到危险。
因此,在岛津氏久看来,要在茫茫大海上飘荡近一年才能抵达另一块大陆,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不过这大崋的船队能通过这么遥远的海路过来,无疑说明他们的舰船十分坚固,而且掌握了高明的航海技术。
这让岛津氏对那个大崋更加敬仰了。
他道,“诸位不愧是大唐遗民,能穿过大东洋过来,真是太难得了。”
“对了,听闻诸位此番过来,除了去大楚看一看,还准备开通商路。”
“说起来,我日本也是有不少好货物的,我们对大崋的货物感兴趣。”
“诸位既是不远万里而来,不知可否与我们做一些于双方都有利的买卖?”
“哈哈,”王守哲一笑,“便是岛津家主不说,此事我也是要提的。我们航海几万里,如今船队缺的东西可不少。”
“这是我们所需要的货物,岛津家主看能否找齐。若能,我们便直接与岛津家做交易了。”
说完,王守哲拿出一张采购清单,由李仙根拿着递给了岛津氏久的扈从。
岛津氏久看了,发现都是一些远航船队的正常需求,岛津氏勉强可以搜集齐。
他于是又问:“那不知贵方带来了些什么货物?”
王守哲又拿出了一份清单,道:“这是我们随船货物清单,岛津家主请看。”
岛津氏久看了看,发现上面除了高档丝绸、瓷器这两样大楚商人经常贩来的货物,还有玻璃镜子、玻璃器、钢刀,然后还有他看不明白是什么的香水、自行车等物。
看完,他不禁满脸期待地道:“你们这些货物都很不错,不知道准备怎么交易?”
“这好说。”王守哲一笑,接着就跟岛津氏久谈起交易来。
最后,岛津氏久不仅买了一批大崋产的高档丝绸、瓷器,更买了好几面玻璃镜子及玻璃器,另钢刀三十把,自行车一辆。
不是他不想买更多,而是舍不得买。
大崋的这些商品价值太高,即便他将探索船队所需的物资补齐,也还需要拿出不少黄金,才能交换得上述这点货物。
当然,这笔交易岛津氏绝不会吃亏——后面他将这些货物,如玻璃镜、玻璃器、钢刀,随便卖几件给其他有钱的大名,便能获得翻倍的利润。
交易谈完,宾主尽欢。
当岛津氏久让人给王守哲等安排了住处后,王守哲便道:“我们来时看到港口似乎有来自神州的商船,叫汪氏商行?”
岛津氏久点头,“不错,正是浙江汪氏的海船,他们每年都要来我这里几次。”
王守哲当即道,“岛津家主应该知道,我等已经离开神州数百年,如今迫切想知道神州的情况。”
“这汪氏既然来自浙江,想必对神州现况很清楚,不知道岛津家主可以否代为引荐?”
岛津氏久点头,“当然可以。”
···
因为汪远洋对王守哲一行人也很好奇,又有岛津氏久作为中间人引荐,当天下午,双方便在城内客馆中见了面。
“鄙人汪远洋,为汪氏商行日本行商总管事。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鄙人王守哲,添为船队管事。这一位这是我们船队的参事,郑遵谦。”
一番寒暄后,几人便跪坐下来,却仍不住地打量彼此,似乎是想从对方神色、衣著打扮方面看出些什么。
第553章 历史,问农
“听说诸位是从大东洋之东而来?”汪远洋看着王守哲、郑遵谦颇为好奇地问。
他发现,这两人的衣著要比他们大楚的窄一些,显得颇为干练、修身。
至于发型什么的,倒是没什么差异。
而王守哲、郑遵谦则发现,汪远洋的衣袍服侍很像是前明的。
之所以与他们的服饰略有差异,却是大崋建国后,受刘升及崋军服饰影响,有所改变的结果。
更何况,他们都是军人,如今这一身其实已经算是休闲服饰了。若是军装的话,只会更干练,汪远洋定能一眼辨别出来。
不暴露军人身份,则是避免日本及大楚警惕,乃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守哲含笑点头,“正是来自大东洋之东。”
汪远洋眼睛一亮,又问:“古传东海之上有三仙山,然历代遍寻皆不可得。诸位既是来自大东洋之东,可见过三仙山?”
王守哲、郑遵谦面面相觑,没想到汪远洋竟然问起这个。
须知,在他们那时,因为大航海兴起,人们早就将三仙山当做子虚乌有的传说了。
不过,思及大楚所处时代还在前明之前,两人又觉得汪远洋会这么想也正常。
王守哲道:“这大东洋上确实有一些岛屿,我们之前便是从大东洋北部循着一些岛屿来此的,如若不然,以我们的舰船,也难以横渡茫茫大东洋。”
“至于三仙山的传说,我们倒是也听说过,却从未见过,大约是先辈虚造的吧。”
说起来,王守哲他们倒是知道刘升是谪仙下凡的传说。
但刘升一则并不承认此事,二则并不鼓励臣民议论、传播此事。
何况此事涉及大崋的秘密,他们自然不可能主动吐露给大楚之人知晓。
聊了几句,王守哲趁势问道:“我辈先祖在唐末乱世携带部众和几大族人出海,在北美洲繁衍至今已近五百年。”
“此番归来,一是开辟航路与商道,二便是想了解下神州如今的情况。”
“听汪兄谈吐,应当也算是儒商吧?可否与我们讲一讲唐末之后到大楚如今的历史?”
汪远洋一笑道,“巧了,鄙人确实喜欢读一些正史、野史之类的史书。至于唐末乱世之后嘛,先是军阀混战,多国林立,史家总结后称之为五代十国。”
“几十年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代柴周而立,进而统一了大半个天下···”
就这样,在汪远洋的诉说下,唐末之后的历史画卷在王、郑二人面前展现开来。
两人发现,从唐末到南宋的前半页历史与他们那边基本相同,没什么差异。
然而在南宋淳熙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楚太祖熊明远横空出世后,历史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南京。
刘升正带着一大票随员,在城郊视察春耕情况。
自大崋建国后,刘升便一直让户部及地方大力推行他从后世带过来的各种优秀粮种,如今效果斐然。
说起来新粮种的推行刚开始也是有些阻力的。
如玉米、红薯等北美作物,百姓此前并未种植过,即便官府推行,他们也不敢种太多。一则田地有限,二则人的时间、精力有限。
若是忙碌一番,没能收获多少粮食,反倒耽搁了其他粮食的种植,那就亏大了。
好在玉米、红薯、土豆等产量都相当高,又几乎不与水稻、小麦等主粮争地。
在各地试种一两年后,百姓便主动在一些不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田地中种起玉米、红薯、土豆等北美农作物来。
如此一来,官府对新粮种的推广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一些地方的大地主甚至等不及当地官府售卖新粮种,便主动到有新粮种的地方购买,好尽快种上玉米、红薯、土豆等海外“仙种。”
数年下来,除了今年开春才设立的安东行省,其余十九行省都已有新粮种种植。
如河南、淮南、湖北、湖南、江西、南直隶这中部几个行省,甚至已种植数年,达到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懂得如何种植新粮食的程度。
这几年大崋的田赋连续递增,也与此有着一些关系。
粮食是大崋近两亿人口的生命保障,刘升自建国以来虽然一直提倡重视发展工商业,却也没忘记以农为本。
每年春耕时节,除了历代封建王朝保留的祭祀项目外,他都会带领随员到南京城郊,或者应天府随便某个县,视察当地的春耕进度与情况。
此番在南郊视察之余,刘升临时下令,以朝廷大臣的身份作为掩饰,到计划之外的一个村子“微服私访”。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