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373节
张鞠说:“我没那么多钱。”
齐宏说:“我要向家里要钱才能买,可我家里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我回家要钱,家里面其他人也会跟着攀比,所以我早早的就开始自己经商了。”
沈瑜不知应该怎么接这个话。
张鞠及时的换了话题。“刚才谁给来的电话?我怎么听着像张笑颜的?”
沈瑜说道:“就是她来的电话。”
“什么事儿啊?要去报道?”
沈瑜说:“通知明天开会,强调纪律。”
张鞠又问:“我怎么听你刚才在谈论绘画?”
唉,沈瑜叹了口气,“别提了,横生波折。”
“哦,什么事儿?”齐宏端着茶杯,一副好奇的模样。
沈瑜缓缓说道:“张律师在电话里说,咱们去扶桑,还要参加博物馆的仪式。人家那一系列的仪式当中,有一个笔会活动。对方的博物馆里请了很多方面的嘉宾,其中有不少擅长书画的人。
咱们要派人参加书画笔会,问我能不能参加。”
哦,张鞠反应很快:“让你参加吗?为什么现在才通知?”
沈瑜说:“原本咱们工作组里是有一位擅长书法的鉴定师,偏巧人家年纪大,生病了,去不了。此行的名单,已经发给扶桑博物馆,这时候再换人也来不及了。张律师和梁处知道我会书画,所以就问我能不能参加。”
齐宏把茶杯一放:“当然行,还用问吗。你的画我们都看过。只要你出手,立刻把他们比下去。”
“对!”张鞠说道:“就要拿出这个劲头来。我听明白了,对方要搞笔会,不管对方派谁参加,这股气势不能少。”
沈瑜说:“我已经答应了,但是也要做好准备。”
“还有什么准备的?”张鞠问。
沈瑜说:“我最顺手的工具,都放在滨海。在这儿也没存多少笔墨材料。”
齐宏说:“这有什么呀?别的不说,这是什么地方?首都!咱们国内有的材料,你在这儿全能找到,没事儿,吃完了中午饭,下午,我开车带你去采购。”
张鞠说:“我也去。小齐一说午饭,我有点儿饿了。咱们中午吃什么?”
齐宏说:“我来安排。中午吃烤鸭,晚上涮羊肉怎么样?不过,要先跟我回趟店里。”
“为什么?”
齐宏:“这两把琴不搁到店里,我的心里不踏实。”
……
齐宏特意选了一家比较有特色的烤鸭店。京葱、薄饼,黄瓜条,片好的烤鸭,依次摆到桌上。三人点了京酱肉丝、凉拌百叶香酥小黄鱼、扒冬瓜四个菜。阵阵香气。让人食欲大振。
齐宏知道张鞠能喝酒,特意要了五年的汾酒。
三人举起酒盅,齐宏说道:“过年的时候只聚了一次,人还不齐。今天借你们二位外出的机会,在首都相聚。我在这祝你们马到成功,早日凯旋。”
酒盅轻轻碰撞。
沈瑜抿了一口酒,张鞠则是一饮而尽。
她看沈瑜和齐宏喝酒,磨磨蹭蹭,说:“第一杯酒,都喝了。”
沈瑜和齐宏只能把酒一口喝干。
沈瑜给三个酒盅斟满酒,尝了几口菜。这家的菜,做的普普通通,但是,人家特色是烤鸭,也就不能多讲究什么。烤鸭做的火候很好,酱料和薄饼据说都是店里自制。
张鞠将第二盅又喝了一半儿,咽下一块香酥黄鱼之后,对沈瑜说道:“我听张笑颜说,你还要带着自己的员工去,叫什么来着?”
沈瑜还没说话,齐宏就问道:“呦,哪个员工呀?不会是那个外国员工吧?”
沈瑜一边用黄瓜条蘸料,一边说道:“就是她,叫克里斯蒂娜。”
齐宏的眼睛一亮,急忙咽下食物,说道:“是那姑娘?她长得可漂亮了。”
张鞠笑着问:“你见过?”
齐宏放下筷子,“认识,上次沈渝派人家来首都考察,我还陪着她转了一天。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聊的可投缘了。这姑娘,性格开朗,大气,有能力。”
张鞠哈哈的笑了起来,笑过才说道:“你才喝了一盅就醉了,语言不通,怎么聊?”
“有翻译。”齐宏转头对沈瑜说:“老弟,你带着克里斯蒂娜去扶桑,不带你女朋友去,鹿欣同学怎么想的?你们不会是……”说完,就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沈瑜心想,这东西真是容易让人误会。“我已经对鹿欣同学解释过了,带着克里斯蒂娜去扶桑,是为了工作方便,首先,考察扶桑的艺术市场,学习一下先进经验,其次—”他举起酒杯,跟两人碰杯。
张鞠看他沉吟着不说话,就问道:“别卖关子了,还有什么?”
沈瑜说:“你们也不是外人,也用不着隐瞒。克里斯蒂娜是漂亮国人,办起事儿来比较方便。”
“办事儿。”
沈瑜点了点头,“买古玩。”
张鞠和齐宏都不是笨蛋,明白了沈瑜的意思。
她问到:“你的意思是,到扶桑买古董,让克里斯蒂娜出面。”
沈瑜:“我在钮約的画廊,叫艾米画廊,她是画廊雇员,用画廊的名义买卖。”
张鞠说道:“不错,到扶桑去捡漏是好事儿。对了,你可得看好相关规定。”
“放心。”沈瑜说道:“我已经让克里斯蒂娜和联系扶桑那边的嘉世拍卖行。张律师也帮我查询了相关规定。”
这时,张鞠的手机响了,她看了看号码,说道:“今天真是巧了,说曹操,曹操到,张笑颜的电话。”
她接起电话,听了一会,答应之后,放下手机,对说沈瑜说:“张晓妍约咱们晚上吃饭。”
齐宏说:“那就约她一起涮羊肉。”
第487章 ,笔墨,岩彩(祝大家新年快乐)
沈瑜和张鞠、齐宏吃罢午饭,到了前楼大街往西,穿过杨柳巷,先到了琉璃老街。因为今天工作日,所以游人不多。齐宏已经来逛过几次,熟识的介绍着附近的历史典故。
这条街分为东街,西街,有过街天桥相连。
沈瑜为了买齐文房四宝,看过了几家知名老店,可惜,摆出来的东西他并不满意。几家老店的知名度很高,但是便宜的东西,明显质量太次,太贵的画材性价比又低。
三个人在街上边走边看,张鞠看沈瑜挑的很仔细,一件也没相中,就问道:“咱们看的这几家可是全国知名的店,你都没选中?”
沈瑜说:“我买东西是为了给自己用,不能光看名气大小。”
齐宏回头看看刚才的店铺,问道:“他家店里,一样好用的都没有?”
沈瑜说:“有一些好用的,但是太贵。”
张鞠无奈的说:“你还差那点儿钱?”
沈瑜摇头:“不差钱,也不能乱花。”
在一家专卖砚台的店铺,沈瑜选中了一块洮河砚和五钱的徽墨。
张鞠看他选的东西,说道:“这块砚台,也太小了吧。”她用手测量,“只有半个巴掌大小。”
齐宏说:“我知道洮河砚,但是这种小砚台怎么用?”
沈瑜说道:“这种小砚台是行囊砚。看起来很小,但是足够用了。古人在外出的时候,也会用到笔墨纸砚,但是,大号的笔和砚台都不方便。”
他一手拿着砚台,一手拿着五钱徽墨比划着研墨的动作:“你们看,这种砚台和徽墨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就适合放在小书箱里或放在包裹里面,方便外出的时候使用,所以被称为行囊砚。虽然小,但一定程度上满足书写和绘画的使用,还有笔杆很短的毛笔,方便外出时候使用。”
张鞠问:“洮河砚和端砚相比怎么样?”
沈瑜说:“端砚的名气最大。从使用角度考虑,各有所长。古人的砚台并不一定都是很大的分量或名贵材料,如果条件不方便,会使用一些随手获得可得的材料制作。
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铜墨盒,最初就是因为不方便使用砚台的时候发明的。据说是一位医生,把研好的墨滴在棉花上,把棉花放在粉盒里面,方便书写用,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铜墨盒。”
“嘿,又学了一个知识。你怎么不买墨盒?”齐宏问道。
沈瑜说:“有了行囊砚就不用墨盒了。真的需要,到了扶桑再买一个墨盒。那里的笔墨纸砚,有他们当地的特色,但是很多东西还是从咱们这儿流传过去的。”
三人一路逛到西街。这两条街上好多店铺的匾额都是请名家题字,各有特色,让人感受到文化气息。这里也有集中的古玩市场和古玩店,可惜,他们今天的运气不好,没有碰到可以捡漏的东西。有真古董,其价值也不低。
沈瑜终于找到一家以毛笔为主的文房四宝店,进店询问,得知这家店是父女两人在经营。老店长介绍,他们家自产自销的毛笔。这位老店长曾经在蒙恬湖笔厂工作,后来到首都之后,吸取了一些北方制笔的特点。
这家店里,以制作羊毫和紫毫笔为主,狼毫很少,只有羊狼兼毫笔,据说销量不错。
沈瑜看到货架和柜台上,一排排分门别类摆好的毛笔,计算合用的型号。
他对老店长说:“老板,我想挑一只羊传统四号羊毫抓笔。再挑一只大号的羊毫玉荀,再要一支加料条幅笔。
老店主问道:“您要的这几种型号,用料子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他按要求拿出了几支笔。
沈瑜选出了几支笔。
店老板边帮他把毛笔收好,边说:“这几支笔,用料都是以光锋羊毫为主,掺入少量的透爪锋羊毫和羊胡须。”
沈瑜估算,从大到中的型号都有了,还缺少落款和写小楷的笔,就选了一支双料紫毫。
店老板给他推荐了一款羊狼兼毫。
沈瑜接过毛笔,慢慢调试笔锋,问道:“您这支毛笔里面,没加尼龙吧?”
老板说:“我做的毛笔,如果加了尼龙的笔,绝不隐瞒。”
他捏开笔锋,展示给沈瑜:“您试一试。”
沈瑜用手指轻轻抚弄毛料。
老板在旁解释:“这支笔的笔柱是秋狼尾毛和冬狼尾毛,用麻加健,外面披毛的是光峰羊毫,绝对没有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