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808节
这首诗的题目,基本能够与“惊喜盏”的形制对应上,诗文内容主要就是讲用这种杯子的乐趣,因为盏心的小石人是活动的,所以在斟酒之后,杯心的石人儿便会漂浮摇晃之中。诗人甚至感叹,有了这样的杯子,连看上去孤独而无趣的独酌,也显得不那么寂寞了。
从已知的资料来看,这种杯子或盏,数量非常稀少,可见这类器物,当时可能并不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南宋官窑、钧窑、JDZ窑、定窑,均有生产过“惊喜盏”,不过它们在形制、细节上并不完全一致,似乎并不具有标准化商品的特质。
惊喜盏所用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但难的是将这种趣味与巧思融入生活,融入设计之中。
沈瑜决定换回这件杯子,因为之前的许多拍卖中,很难找到佐证的例子。于是,开始和麦克商量价格。
商谈的过程中,他用地图验证,这件杯子在地图上显示为橙红光点,未来有升值空间。
麦克在价格上不肯让步,最终,这件青白釉高升杯的交换价,还是定为4万美刀。
沈瑜又从麦克收藏酒具的柜子里,看到了一件白玉仿古镂雕蟠螭觥。觥的造型小巧,融合了龙和鲤鱼的造型,有蟠螭浅浮雕装饰,是清晚期的玉器。这件玉器作价12万美刀,进入交换范围。
至此,沈瑜选择了罗汉床,白玉执壶,青白釉酒杯,白玉榅桲摆件,玉琮,白玉觥等下学上来说。尽管这些古玩都很珍贵,但从价值上来说,总价是126万美刀,还远远达不到洛克威尔绘画的价格。
在书房中选了一段时间,他再择没有见到比较满意的古玩。
由于鉴定和挑选已经用了一段时间,麦克和两个年龄较大的人已经有些疲惫。
于是,他提议暂时休息。
几人离开书房回到客厅,边喝着咖啡,边聊天休息。
听着几人的聊天,沈瑜突然意识到,麦克收藏的华国文物种类很多,但似乎没有书画。
想到这里,他问道:“麦克先生,呃,不知道您是否收藏过华国的书画?我看到您这里似乎没有这一类的收藏。”
麦克说道:“我收藏的华国绘画很少,如果你想看,等一会儿我让人取来。”
众人休息够了,再次来到麦克的书房。
沈瑜看到工作人员取来几个长条形木盒,猜到里面应该是立轴或长卷一类的作品。
麦克打开的第一个盒子里,装的是一幅长卷。他告诉沈瑜,这是清代吴历的作品。
两个工作人员,在书桌上把长卷缓缓展开。
沈瑜看到,这是一幅山水长卷。从装裱和纸张墨色判断,像是清代的作品,但是这件东西在地图上毫无显示。
他顿时失去了观看的兴趣,也没提醒麦克这幅作品有问题,没有必要在这时候节外生枝。
沈瑜耐心的把长卷看过一遍,告诉麦克,自己对这件作品不太感兴趣。
接下来,他又看了一幅立轴和一副长卷,都没有选。
麦克见沈瑜不喜欢这些绘画,又让人取来两件。他拿起一个木盒,对沈瑜说道:“这里还有一张有些残破的作品,你要看吗?”
沈瑜见到这个木盒在地图上显示为蓝点,自然要看一看。
工作人员打开木盒,小心的取出长卷,
长卷的装裱已经破损,工作人员每次展开一段,都要反复确认,没有问题了,再缓缓打开之后的部分。
沈瑜看到,这是一幅山水长卷,不止是装裱已经出现了损坏,内部的绘画也已经出现了损坏,部分绘画的内容受到了影响。
他对麦克问道:“您没有找人对这张绘画进行修复吗?”
麦克说道:“购买的时候,这幅画已经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判断这是华国画家王翚的作品,大约是他在17世纪创作的。
我请了几个擅长修复的专业人员,但是他们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这几位都建议我,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最好先保持原状。”
沈瑜认真的观赏这幅山水画,从绘画风格,以及纯熟的技巧来看,的确像是像清代王翚的绘画风格。
随着工作人员慢慢儿调整长卷,山水画的内容结束,后面还有收藏者、观赏者们书写的文字内容。这部分的损坏特别严重。从后附的文字部分判断,这幅长卷已经有过几次修复。
麦克说道:“画家和收藏者的部分落款、印章受损,但是,不影响对这幅画的鉴定。”
第1113章 ,张大千的作品,交换完成
工作人员将长卷收好,等着麦克的新指令。
沈瑜已经通过地图,知道这一幅长卷有很大的价值升值潜力。尽管暂时还无法判断这是不是王翚的作品,但已经想把它换到手。他对麦克问道:“您对这幅长卷的定价是多少?”
麦克答道:“80万美刀。”
沈瑜的视线转到了存放长卷的盒子上,同时说道:“这个价格,有点高。我不知道能否找到人进行修复。”
麦克十分笃定的说道:“无论能否修复,这幅画的价值是很明确的,不可能再低了。”
另一位鉴定师说出了王翚绘画在次拍卖的记录,左证这幅画的价值。
经过一番商谈,沈瑜和麦克把这幅画的交换价定在了75万美刀。
眼看还有将近二百万美刀的差价,麦克指着最后一个长条木盒,说道:“沈先生,我相信这幅绘画作品应该会让您满意。这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的作品。”
沈瑜问道:“是谁的作品?”
麦克说道:“张大千。”
“哦,真是太幸运了。”沈瑜对这幅画很好奇。这个刚刚被移动到桌上的盒子,在地图上显示为非常明亮的橙红光点。
无论是谁的作品,都有升值潜力。
麦克看着工作人员把立轴缓缓展开,同时对沈瑜说道:“这幅画是张大千旅居米国期间的作品。”
等立轴完全打开,沈瑜仔细观察,这是一副大士像。
大士开脸丰腴慈祥,高髻宝冠,手拈双色莲花,身着僧祇支,腰系锦裙,配饰璎珞臂钏,脚踏多彩莲座,脸部与双手用笔精准利落,裙摆衣纹圆转流畅,功力非凡。
题识为壬子三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沈瑜想了想,这应该是1972年的作品。
麦克说道:“这幅画保持了原本的装裱,尺寸是168.5×67厘米。
沈瑜没说什么,但已经基本确定,这就是张大千的作品。
张大千在1941年前往敦煌学习佛教壁画,当他1943年离开敦煌,把自己的人物画推到了极致。在学习壁画的过程,张大千特別留意笔法、用色、画面人物衣著与构造,并经过反复练习,提升人物画的技巧。
对于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之举,其时画坛评价褒贬不一,有人批评敦煌壁画属于“水陆道场的工匠画”,画家若沾此习气,便要走向庸俗。但是,张大千并未因此退缩,反而认为敦煌壁画“实六法之神皋,先民之矩矱”,寄迹敦煌,研冶壁画,黼鲅丹青,追风千代,使敦煌石室之名隐而复彰,六朝隋唐之迹晦而复显。此等壮行,对于张大千个人,不仅助力其攀上人物画高峰,成就巨匠。对于当时之社会,更是力挽画坛苟且风气,激发一阵上溯古代艺术宏大博雅之精神的“敦煌热”。
眼前这幅画,展露出的细致工笔笔法,有节奏的双钩及強烈的色彩,正是张大千学习壁画之后的风格特点。
沈瑜从欣赏的角度,再次观察绘画,特别注意到,菩萨的男相脸部特征和佛手的处理。
北魏时期壁画中的菩萨是头戴宝冠,身上未披挂璎珞,也没有胡须,但非常明显的是男性的特征;到了隋朝、初唐,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菩萨造型则演变为身披璎珞,着彩带长衫,除了脸上有胡须之外,全身匀称如女相,到中、晚唐经过本土“经变”之后,菩萨已经拥有十足女相,脸上的胡须完全匿迹,站立的姿态也婀娜多姿起来。
这幅画再次印证了大千对初唐时期佛像艺术的精准研究和再现。
虽然历史准确性对画家很重要,但是,他凭借记忆作画,很有可能包含各种初唐绘画元素。
尽管已经确认这幅画是张大千的作品,但是沈瑜还是像麦克询问这幅画的收藏过程。
麦克告诉沈瑜,他从一位收藏家手中,买到的这幅作品。那位收藏家是从画家本人那里买到的。交易记录保存完整。
他把交易记录拿给沈瑜。
沈瑜看到了两次交易记录。特别是第一次交易价格并不高。
麦克看他盯着交易记录看,猜到了他的想法,解释道:“在1972年-1973年,张大千在加州的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当时他的画卖的并不很好,一幅4尺全开的作品,大概卖2000-3000美金,但是开销太大,这个时候他收藏的古代书画几乎全都卖光:《溪岸图》卖给了王季迁,剩下的八大山人卖给了王方宇,最后一本石涛册页卖给了赛克勒。”
沈瑜看完记录,问道:“这幅作品的价格是多少?”
麦克笑着说:“200万美刀。”
沈瑜听到这个定价,就知道麦克不想再拿出其他的古玩,想用这幅画作为交换的结束。
他试着讲价,但是麦克不肯降价。
这幅画非常好,但用这个价格入手,让他有些迟疑,麦克手中明显还有很多古玩,能多换一件是一件。
他再次看向绘画,默默衡量这个交换是否划算。
1972年,其时画家技法如琢如磨,已臻化境。此时所出之作,阳刚既胜,柔缛亦增;奔放斯练,并谨严精丽,一派秾粹堂皇,迥异时风,独树一帜,蔚然大家。
这幅画气度雍容华贵,敷色精丽,宝相庄严,尺幅巨大,是张大千敦煌题材中的精罕珍品。
沈瑜沉思半晌,终于下定决心。自己的博物馆,需要书画类的精品收藏。这幅画完全可以作为未来书画馆的镇馆之宝。
他有了决定,对麦克说道:“我同意,就按您说的价格。我用洛克威尔的作品和您交换选出的这些古玩。”
麦克笑着向沈瑜伸出手:“Ok,让我们完成交换?”
沈瑜说:“我也希望越快越好。”
双方回到客厅。迈克让工作人员将沈瑜选好的古玩搬了出来,只有罗汉床搬动起来特别麻烦。
麦克请来的鉴定师,开始检查沈瑜带来的洛克威尔的作品。
律师皮特和麦克的律师,已经正在起草交换的文件。
沈瑜和麦克边喝着咖啡边聊天。
交换协议完成,两个人心情都很好,聊起了对收藏的一些见解,也说起了各自的收藏经历。
麦克听坎迪丝介绍了画廊的情况,对沈瑜表示,以后会关注画廊的活动,如果有相关的需求,也会找艾米画廊。
等一切准备就绪,沈瑜和麦克在文件上签了字,交易顺利达成。
两个人向对方表示了祝贺,也向参与交换过程的人表示感谢。
沈瑜提出了告辞。
因为罗汉床搬动特别麻烦,麦克安排了车辆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