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南美做国王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173节

  称帝改制对于南美汉国的所有国民而言都是一个喜庆与意义非凡的日子,创立帝国,意味着国家彻底抛弃满清朝廷的影响,独立于大陆之外,普通百姓在面对自我身份认知上,第一感觉不再是旅居海外的华人,而是堂堂正正的汉国国民,国民心态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刚开始或许察觉不到差距,但是几年或者一辈人过后,再回头对比,南美汉帝国的国民精神风貌将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给予全部华人和自愿归化的白人、印第安人以正式国民的身份,每户国民免费发放5亩耕地,汉国政府颁布的法令即是借着称帝改制的喜庆氛围,提高百姓君主制的认同与忠诚,也是一种隐秘的行政手段,

  用来分给新获得国民身份的华人还有免费发放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阿根廷中南部、乌拉圭两个新占领区,依照汉国政府颁布的《农业法》,单独一块上等肥力的耕地,最小面积为30亩,每户家庭获得政府划分的土地后,不得再将土地碎片式分割,肥力稍次一等,出产粮食少一点的耕地,单块土地最低面积为40亩,牧场和林地的最低面积则为500到700亩。

  免费发放的5亩耕地中,少部分在同一个地区或者与自家土地挨着,农民获得5亩耕地所有权后,可以自行与其他农民置换土地,或者把两块地合并在一起,而那些分布在新占领区的土地,

  华人农民要么放弃单独5亩的小块土地,要么搬迁到新占领区,把原来的土地还给政府,重新在占领区领取另一块土地,

  拉普拉塔平原和乌拉圭气候条件宜人,土地肥沃,早先聚集在巴西南部两州、阿根廷北部五州的华人,面对更加吸引人的土地,自然明白如何选择,通过这种隐蔽的鼓励方式,占领区的华人数量又迎来一个暴涨期,留在当地的阿根廷、乌拉圭白人,在数量方面渐渐失去对华人的优势。

  拉普拉塔平原适宜耕种的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得到开发,汉国不缺少分配给新移民的土地,但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农业并重的战略规划,即使拥有足够多的未开垦土地,每一户华人家庭免费发放两三百亩土地,储备的土地依旧能够满足后续移民需求,李明远也没有这样做。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容易珍惜,第一批跟随李明远在秘鲁起义的十多万华工,转进几千里,途中因为战斗、疾病等因素死伤上万人,拼着生命风险才得到500亩到1000亩不等的土地,如果新移民什么都没有做,就能够免费得到200亩或者300亩土地,他们的心理肯定会不平衡,而且每户华人家庭都有几百亩土地,大家都是小地主,过上了在大陆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谁还愿意到工厂企业做工人,谁还想到战斗拼死拼活战斗。

  绝对的平均是最大的不公平,汉国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户30亩上好耕地,能够保证移民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也给他们留下继续努力,提升社会地位的上升空间。当城里的工业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新移民进入城内,赚取比伺弄二三十亩土地更高的工资时,汉国的工业、农业发展也会得到良性促进和循环。

  农业生产工业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早期移民的华工通过努力,不少人已经拥有两三百亩的耕地或者两三千亩的林地、牧场,

  所以,在南美本土,户均拥有三百亩到两千亩土地的家庭是农业生产的主力,户均拥有三十亩到一百亩土地的家,虽然人口数量是前者的四五倍,但是土地总量却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展,不少农民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同时,把土地租给其他农民耕种,而本人则带着家人全部搬迁到城市里生活。

  消化占领区、安置新移民是汉国政府当前的主要任务,而面对英国人被迫伸出的橄榄枝,李明远只是给滞留在里约热内卢的胡亚基划定谈判底线:本土方面,以当前实际控制线划分领土,保留刚果殖民地、纳土纳群岛所有权,确保宋卡不被英国马来殖民当局吞并,必要时候可以放弃基斯马尤和姆特瓦拉据点,但是英国和其盟国,不得阻拦往返亚洲、南美航线的汉国移民运输船队,在途中停靠修整以及接受物资补给。

  (本章完)

第320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

  1879年9月6日,英国远征舰队的二十余艘航行至保皇党控制的北部沿海地区,科尔多瓦、累西腓、马塞约等沿海城镇皆遭受到英国军舰威慑,9月8日,三万巴西共和军搭乘英国军舰登陆巴伊亚州南部港口赛古鲁港,9月9日,3500余保皇党守军不敌共和军攻击,撤离赛古鲁港向北部内陆地区撤退,9月12日,共和军一路北上,先后收复被保皇党军队控制的伊列乌斯、伊塔卡雷,9月14日,共和军占领蒂尼亚雷岛,与驻守在瓦伦萨的保皇党军队隔海对峙。

  9月17日,英国驻巴西公使奥斯顿调停共和党、保皇党两派争端,双方答应以蒂尼亚雷岛、瓦伦萨、塞拉格兰德一线为停火线,停火线以北的巴伊亚州北部地区、马拉尼昂州、皮奥伊州、塞阿拉州、北里奥格兰州、伯南布哥州等一共八个半州归属保皇党军队控制,停火线以南以及巴西北部地区的阿马帕州、帕拉州、托坎廷斯州都归属共和政府统治,两方军队皆退回划定的控制地区,不得越线挑衅。

  在英国远征舰队支援巴西共和军发动沿海攻势前一天,也就是9月5日,汉国与英国、巴西、智利三方的停战谈判再次启动,有了第一次谈判的铺垫,第二次谈判刚开始就直奔主题,两方代表将一些只是提高要价,而对方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剔除后,各自提出相对有诚意的和谈条件,然后英、巴西、智利三国代表分别就本国提出的条件与汉国单方面谈判,9月14日,第一轮谈判结束,汉国与英国、巴西两国就阿根廷问题达成初步共识,英国、巴西共和政府承认汉国对阿根廷、乌拉圭的兼并占领,而智利政府则反对汉国将巴塔哥尼亚荒原太平洋一侧的土地纳入统治,

  9月15日,巴拉圭国王小洛佩斯进军圣保罗州受阻,在英国人压力下,也加入停战谈判,当天中午,巴西共和政府以达成与汉国的和解为由,退出对汉国和谈。

  9月16日,汉国在海外殖民据点问题上做出让步,愿意将基斯马尤据点和姆特瓦拉据点交付英国政府管辖,同时汉国政府承诺纳土纳群岛非武装化,汉国方面停止在纳土纳群岛上面兴建新的防御工事,撤离多余的军队,岛上驻军人数限制在400人以内,而宋卡因为名义上属于泰国王国领土,汉国政府拒绝同意将宋卡交给英国马来殖民政府管辖,马来半岛是亚洲紧扼马六甲航道的咽喉,在南美事务上,英国人不在乎汉国人多占了几块土地,可是面对可能威胁马六甲海峡的外来武装,英国人丝毫不愿意让步,为了尽早达成和谈,胡亚基请示李明远后,表示愿意做出让步,汉国政府承诺1880年之前,撤出驻扎在宋卡的全部军队,不再干涉

  宋卡内部事务,而作为交换,英国政府应该尊重宋卡主权,不得无故吞并宋卡所属领地。

  与具有决定权的英国人达成停战协议,剩下一个智利,即使严重不满,最后在胡亚基答应不再干涉太平洋战争进程的保证下,不得不做出让步,默认汉国对巴塔哥尼亚荒原太平洋一侧地区的所有权,汉国政府与智利以瓦尔迪维亚为分界线,由此,汉国政府获得了包括太平洋地区的出海口,包括瓦尔迪维亚、蒙特港在内的两个港口城市都将成为未来二十年,新崛起的两个移民运输口岸。

  签订《里约热内卢合约》,汉国正式获得了阿根廷、乌拉圭、巴塔哥尼亚荒原太平洋一侧的出海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拉普拉塔平原地区落入汉国掌控中,汉国获得了成为崛起大国的根基之地,而英国通过谈判,解决了巴西共和政府的危局,摆脱了深陷南美战争泥潭的尴尬境地,当然,最被英国人重要的是,破坏了汉国、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四国间的攻守同盟,没有了汉国强力武力的支撑,穷兵黩武、国内经济不断恶化的巴拉圭王国统合不了秘鲁、玻利维亚,面对巴拉圭、秘鲁、玻利维亚三国政府各自为战的局面,白金汉宫的政客们确信,单靠大英帝国的威名和远征舰队的威慑,足以恢复英国资本对秘鲁、玻利维亚两国的控制,而失去同盟依靠的小洛佩斯,面对对外扩张方向被堵死的局面,最多挣扎个三五年,便会因为内部矛盾激化而被推翻下台。

  汉国、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四国联盟因为《里约热内卢合约》的签订走到尽头,而实际上,在第二次阿根廷战争进行期间,四国同盟便名存实亡,先是小洛佩斯按兵不动,坐视汉国军队三面作战,后来小洛佩斯兴兵攻打巴西共和政府,汉国方面也没有出兵助战。

  十年时间过去,四国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秘鲁、玻利维亚两国内部军阀林立,依靠政变上台的国家总统,十年间换了几波人,两国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依旧徘徊不前,巴拉圭方面,即使领土面积扩增到120万平方公里,小洛佩斯先后将巴西的南马格罗索州、戈亚斯州北部、马托格罗索州部分地区并入统治范围内,但是在人口方面,巴拉圭人口只是增加到60万,和汉国800万人口数量相比,差距太过悬殊。

  人口、经济、军事实力皆超过其余三国,继续维持四国同盟,除了耗费财力和招致其他三国顾忌外,还无端引起英国人忌惮。

  四国同盟失去了十年前的作用,吞并整合阿根廷、乌拉圭等新占领区的汉国已经不需要拉拢秘鲁、玻利维亚两国抱团取暖,因此,顺应英国人的心意,牺牲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三国的利益,换取宝贵的和平发展期,对汉国方面而言,是一笔比较划算的买卖。

  南美洲大西洋一线战火停歇,另一线的太平洋沿岸,没了汉国军队牵制,智利海军憋着一肚子火气,沿着海岸线北上去找玻利维亚、秘鲁两国的麻烦,9月20日,伊基克陷落,9月22日,智利海军兵围秘鲁首都利马,城内的秘鲁军队两次出城作战都没能打破智利军队的围攻,9月26日,智利海军两艘大型铁甲舰利用海水涨潮期,驶进军港,炮轰利马城,9月28日,两万智利陆军在海军舰炮配合下,攻进利马城,秘鲁总统不幸被俘,被迫签订屈辱的停战条约,将莫克瓜省、塔克纳省、塔拉帕卡省、阿里卡市、伊基克市五地割让给智利。

  10月2日,玻利维亚政府独木难支,也不得不承认智利占领安托法加斯塔的事实,至此,历史上持续4年的鸟粪战争提前结束,智利在失去南部巴塔哥尼亚荒原地区所有权后,从秘鲁、玻利维亚两国手里夺取了重要的硝石产地,而且和历史上相比,智利方面额外从秘鲁手里获得了莫克瓜、塔克纳两省,总体比较起来,倒也不算太吃亏。

  (本章完)

第321章 十年发展规划

  富饶的拉普拉塔平原落入囊中,汉国雄霸南美的战略态势初步奠定,为了稳固阿根廷战争的胜利成果,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李明远亲自主导,在中央政府合部门官员配合下,制定了一份细节祥尽的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次以内燃机、电力为主的工业变革,从十九世纪中叶为起始,二十世纪中叶结束,横跨时间达一个世纪。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后发国家赶超英法列强的最有利时期,在这个时间短内,德国、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工业国家的代表,日本、俄罗斯政治体制不彻底、工业革命程度低,最初只能处于新兴工业国家的第二梯队,

  而汉国工业起步晚,国家人口数量低、受教育程度低,要想迎头赶上德、美、英、法几国的发展速度,必须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工业人口数量匮乏的难题。

  教育是进行工业革命的基础,一个工业体系完善的国家,离不开各个层次的工人、技术人才,根据最新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接受初级教育的国民仅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受教育人群为二十岁以上,只是因为要进入工厂企业工作,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夜校教育,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局限于简单的识字读书,以及跟从事工作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的物理、化学知识,而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普遍大字不识一箩筐,从事的工作也只是种田、挖矿、打渔等纯体力劳动。

  受教育的难易程度跟国民的年龄有很大关系,第一代华人移民错过最佳的受教育年龄,因此他们这一代人中,只有少部分接受了零基础的知识教育,和他们相比,第二代出生的本土孩童和跟着家人移民到南美的幼童,百分之八十以上,接受了政府的强制性教育。

  建国前三个年头,读书人和教师人员稀缺,为了完成中央政府下达的义务教育法令,基层官员们想尽办法,一个定居点凑不出足够的教师,那就两三个定居点合办一个小学堂,听课的学生太多,教师不能容纳全部学生,就号召定居点的百姓搭建简易的茅草棚,然后让所有娃娃们围绕在老师身旁听课,这边一年级的孩子上完课,那边二年级的孩子们补上来继续听课。

  简陋的茅草棚、脏兮兮的用木炭制成的粉笔支撑教师们度过最困难的三年,三年后,汉国的农牧业、纺织业迎来爆发式发展,用粮食、肉类和生丝、布匹换来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再加上三年时间从各地移民来的读书人补充,汉国的基础教育一步步走上了正轨,时至今日,国家初步完成基础教育的布局,每个人口数量在2000人以上的定居点,都有一个小学堂,每个县城或者总人口达到10000人以上的聚居群落都有一个中级学堂。

  基础教育虽然受众群体庞大,但是只要坚持每年的资金投入,十年间便能看到成果,而高等教育就不是简单的花钱就能够办到,汉国目前的几所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偏向机械、纺织等单一学科,学科专业性不强,每年毕业季,教育部都会联合各高校,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到欧洲留学,接受深度更高一级的教育。

  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中,教育照例是重头戏,规划实行期间,国家每年会拿出财政收入的百分二十投入教育领域,重点扶持高等院校引进外籍教师和留学教育。

  支持高等院校增加金融、经济、律法等实用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覆盖率,让更多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工业发展与教育相辅相成,在发展教育同时,利用现有知识人才和引进的外国技术专家,加大对内燃机、电力领域研究,提前储备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然后利用汉国在新兴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打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接着等待时机成熟,拿出掌握的技术与西方国家进行技术交换,从而补上工业体系的短板,弯道超越进入新兴工业国家行列。

  农业、移民是发展规划的另外两个方面,土地和农业是吸引移民的最有利条件,因此,为了吸引外来移民与布局农业工业化,未来十年中,政府既要发展集成型农业,又要防止豪强大规模兼并土地,确保每户迁居汉国的家庭最少拥有耕地量不低于30亩,最高耕地拥有量不超过500亩,林地、牧场最高上限10000亩,多出部分土地按照梯度化加税。

  教育、移民、农业、电力、内燃机工业、政治建设与内部整顿、交通、医疗、城市建设、外交、殖民地建设、军事工业、造船业……

  十年发展规划涉及大大小小近百个行业,和建国初期的发展规划相比,十年发展规划涵盖类别更全面、更详细,每一个大工业行业都细致划分为多个方面,然后每一个方面都设定了具体的发展模式与目标。…………

  长安皇宫,李明远将十年发展规划的完善性工作交给下面的官员整理,随后穿上专属的元帅军装,来到皇宫中央位置的议事厅。

  “阿根廷战争结束,往后一段时间,本土会迎来一个长远的和平期,诸位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参谋部也都审核上报,稍后几天,我会命令参谋部公布此次战争中的有功人员名单。”

  宽敞的议事大厅内坐满了高级官员、将领,李明远停顿一会,继续道“战功评定的问题,要是有人有疑问的话,可以去参谋部找人询问,战功封赏的问题暂时不多说了,今天召集诸位前来的目的,大家心里应该大致有个脉络,战争结束了,往后政府和军队的重心要从战争转到内部生产建设上面,因为阿根廷战争,召集组建的警备军、民兵部队该解散的解散,该整编的整编,至于野战军,全军恢复和平时期建制,每个师恢复12000人的标准,四个野战师满编多出的16000人,配合第一、第二、第三混成旅混编,在三个混成旅的基础上,组建第五、第六、第七三个野战师和京畿禁卫师,不足人员从警备军中择优挑选。

  孙彬、赵延,四个新编师的整编工作和警备军、民兵的遣散工作由刘朴主导,你们要好好配合刘朴的工作。”

  “是,殿下。”

  “野战军整编与警备军遣散工作完成,陆海军总数量将维持在12.6万人左右的规模,户部要做好士兵的军饷、土地发放工作,不能出现侵吞士兵军饷、军田的事情。”

  “殿下放心,户部名下的土地供应量充裕,国内十八州,每个州都有专门划定的军事饷田。”

  “嗯,不错,南洋军团的将士们驻扎海外,面对的环境也比本土更加险恶,划分军功土地时,多考虑南洋军团将士们做出的贡献。”

  李明远把目光由本土转移到南洋,认真道“依照我们与英国人协议的停战协议规定,驻扎在宋卡的军队必须于1880年之前撤离当地,但是宋卡内部割据势力林立,一旦我们的军队撤离,很难保证吴氏政权的安全,所以在撤军之前,我们的军队需要配合吴城主手下军队,对当地割据势力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消灭泰国、马来土著酋长在当地的军事力量。”

  “英国、荷兰解除了对纳土纳群岛的围困,驻防在纳土纳群岛的部队可以就近调派到宋卡,在撤离期限之前,完成对宋卡内部割据势力的打击。”

  “纳土纳群岛有1200驻军,宋卡驻扎着1500正规军,加上2000宋卡军队,一共4700人,用来对付泰国和马来土著的军队,倒是足够了。”……

  (本章完)

第322章 南洋云动

  宛如一颗石子落入水中,汉国军队击退英国远征军进攻,迫使英国、巴西、智利三国接受和谈的消息传到南洋,瞬间带动出一道不平静的波澜,汉国势力扩张到南洋的同一时期,英国殖民当局开始加快对马来半岛的殖民进城,1874年1月,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以平息霹雳地区的王位之争为

  借口,与霹雳各邦酋长签订了《邦喀条约》,霹雳正式沦为英国保护国,英国政府开始依照条约规定,向霹雳派遣驻扎官,插手霹雳内部政治、经济事务,霹雳地区是马来半岛各土著王国中最早受英国保护的一州,将霹雳地区握于掌控之后,同年十月,雪兰莪境内发生内乱,英政府又借故维持地方稳定,向该州派遣驻扎官。……

  1878年年末,克拉克离职,弗雷德里克接任海峡殖民地总督职位,一改克拉克步步推进、逐步蚕食的扩张方式,上任不到半年时间,即召集森美兰各地土邦酋长放弃政治、军事自主权,由英国殖民当局派遣的印度殖民军代管当地防务,1879年7约,面对英国远征军在南美徒劳无功的局面,和汉国势力在南洋各地的迅猛扩张,弗雷德里克分别给伦敦政府和直属上级印度总督发电报,阐述华人移民团体在南洋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须遏制华人移民在南洋的数量,同时为了平衡华人势力,建议在印度地区引进劳工,由印度殖民军和警察部队代替当地土著武装,协助英国殖民政府管理海峡殖民地事务。

  分化、牵制殖民地各族群势力,由英国殖民当局担任仲裁者的角色,维持殖民地秩序,向来是英国人擅长的管制手段。

  从英国人对马来半岛进行殖民活动起,部分印度人就紧随其后进入了南洋。

  早期,到马来半岛的印度人主要是服刑的囚犯,他们常被当做免费劳工,从事清除丛林、填埋沼泽以及清扫道路等工作。

  随着马来半岛开发程度加快,英国殖民政府基础工程建设的增加,印度囚犯劳工承担

  了大部分工程建设任务,如福康宁城堡、珍珠山医院、海峡殖民政府新大楼以及跨

  新加坡河的大桥建设等工程,

  印度囚犯劳工顺从、驯服的劳动态度,到了殖民地政府的认可和欢迎,在英国殖民官员眼中,与华人囚犯相比(早期亦有香港华人囚犯到马来半岛服刑,但由于英国殖民官员认为华人不易管理且常斗殴,从而中止了华人囚犯到南洋服刑),印度囚犯劳工更加安分守己,易于管理。特别是1857年印度发生反对英国的起义后,这些印度囚摄于英国殖民者在镇压起义过程中的残酷手段,更加不敢流露抵抗的情绪,老老实实的埋头做苦力劳动。

  印度囚犯劳工顺从、任凭英国人蹂躏的表现,赢得了英国人的嘉赏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印度人逐步在马来半岛的经济、政治组成中中扮演了更为多样的角色,其一是作为底层劳工,从事种植园、矿产开采等体力劳动,其二是在殖民政府中担任中下层殖民官员人员,协助英国人处理当地事务,其三是作为仆从军队和殖民警察,负责镇压反对英国统治的武装叛乱。

  最后一类是作为商人,利用英国人赋予的政治、经济特权,以不正当的竞争方式,窃取经济利益,压缩竞争对手,主要是南洋华商的生存空间。

  出于加强海峡殖民地武装力量的目的,伦敦政府答应了弗雷德里克的要求,命令印度总督抽调一个300人的锡克分队,一个500人的印度殖民分队赴马来半岛,听从海峡殖民政府命令。

  10月初,英、汉两国签订停战协议,南美局势趋于稳定,这个时候,伦敦政府通过印度本土,再次向马来半岛派遣一批2000人规模的劳工队伍。

  两三个月时间内,印度殖民军队、武装警察、劳工先后进入马来半岛,使得本来就担心完全丧失政治、军事权力的土著酋长、华人甲必丹们大为恐慌,森美兰、彭亨、霹雳等地区土著酋长向海峡殖民政府提出抗议,抗议英国人违反协议,将当地的军事管理权由土著军队转移到印度殖民军手中,

  面对马来半岛诸土著酋长的抗议,海峡殖民政府简单的安抚过后,并没有明确的表态,印度军队、警察部队依旧持续涌入南洋地区。

  对英交涉无果,单凭土著酋长和华人甲必丹本身的力量又无力改变海峡殖民政府的决策,几番斟酌评判后,马来半岛土著和华人甲必丹们共同将求助的希望放在太平会,更确切的说,是太平会背后的汉国军队身上。

  南洋是往返大陆、南美移民运输的重要中转枢纽,每年数十批次来往两大州的船队、药材商人们带来了大量有关南美汉国的真实消息,十一年时间的熏陶以及亲自抵达南美汉国的真实经历,使得身在南洋的华人比大陆地区更加了解南美汉国的实力。

  早些年,秘鲁、巴西在南洋华人中没有影响,他们对于秘鲁、巴西两国也没有啥印象,因此,打败了上述两国,最多就是让他们感觉汉国实力不错,能打败人口、国土面积远超本身的国家,而阿根廷战争期间,总人数近一万五千人的英国远征军攻入阿根廷内陆与汉国军队交战,结果不仅没能将汉国军队赶出阿根廷,本身还伤亡了四千余人,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也只是出动了一万多军队,就将满清朝廷的军队打的一败涂地,同样的一支军队,在两处战场上的表现截然不同,那岂不是意味着,同等数量的汉国军队远胜过满清王朝的上国大军。

  甲午战争没爆发前,满清朝廷在世界上仍然维持着表面强大的地位,与清朝军队对比后,但凡保持理智客观的南洋华人,都能看出南美汉国快速崛起的态势,普通的南洋华人看到南美汉国的强大,盼望着下一批次运输船队的到来,打算趁早移民南美汉国。过上每户三五十亩地,吃饱穿好的幸福日子,而马来半岛的土著酋长和华人甲必丹们,则是谋划着借助汉国在南洋的势力,三方联合起来,共同逼迫海峡殖民政府放弃扶持印度军警、劳工代替他们位置的政策。

  (本章完)

第323章 南洋势力收缩

  “诸位,本土刚刚传来消息,英国人和我们签订《里约热内卢》条约,阿根廷战争我们赢了。”

  纳土纳群岛主岛要塞内,梅东兴介绍道“南美洲是国家立足之根本,南洋军团、太平会在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本土战略做服务,阿根廷战争胜利,根据《里约热内卢》协议规定,政府决定撤离驻扎在宋卡的1500军队,纳土纳群岛的驻军数量也会削减至400人以下,从明年起,国家派驻在南洋的正规军总人数会由当前的5000人降低至3000人以下,民兵武装人员数量减少至3500人,

  总而言之,阿根廷战争结束,国家的发展重心将转回本土,海外势力方面,以发展刚果殖民地和开拓南太平洋中转据点为主,南洋地区方面,以移民运输转移为最主要目标,日后,太平会的活动目标也将由组织南洋华人与当地土著竞争作战,转变为巩固华人在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利益,不经本土中央政府同意,太平会不准擅自开启与洋人冲突,太平会各地区分部转入地下活动,已经被洋人盯上的地区分部领导者撤回本土任职,未暴露者继续低调行事…………”

  梅东兴介绍完汉国军队、情报机关等势力,日后在南洋地区的行动重点,继续道“陛下称帝加冕的日期正式确定在12月26日进行,届时,大汉王国将正式改制为大汉帝国,登基称帝典礼结束第二天,陛下将正式迎娶吴小姐、张小姐两人为皇后、贵妃,而在称帝典礼举行之前,南洋方面必须提前解决好宋卡内部的土著酋长割据问题,王将军和我本人也将在11月份之前,搭乘蒸汽轮船,走南太平洋航线回国,所以,时间紧迫,最近半个月内,南洋军团内部,要尽早协调处理好纳土纳群岛撤军转移时间,不能耽误了大事。”

  “梅大人,宋卡辖制五府,其中,宋卡府面积7393平方公里,北大年府面积1940平方公里,也拉府面积4521平方公里,陶公府面积4475平方公里,吉兰丹州1.49万平方公里!

首节 上一节 173/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444,拜占庭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