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195节
关于日法两国共同行动之事,请注意我国政府虽然不能公开表示赞同,但是私下可以支持法国的主张,抨击清国的藩属国主义,直到清国愿意放弃为止,请将此意委婉的转告法国政府。”
东瀛政府当然不是因为担忧破坏东亚和平的大好局面,从而拒绝法国人的同盟要求,井上馨等东瀛要员们之所以很快在安南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因为中、日两方海军势力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874年台湾事件结束后,东瀛政府在第二年5月在英国订购了三艘新式战舰:扶桑.金刚、比睿。其中扶桑是排水量3777吨的中央炮廓铁甲舰,航速13节,装备4门240毫米火炮,2门150毫米火炮、4门120毫米火炮,1878年,这三艘战舰相继服役,使东瀛海军一夜之间崛起于远东,形成了对清廷海军的绝对优势。
而就在日本订购前述三舰的同一年,李鸿章也向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4艘军舰,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龙骧、虎威、飞霆、策电的4艘蚊炮船(又称伦道尔式炮艇)。
在扶桑等三舰列装的1878年,李鸿章又向英国订购了四艘蚊炮船.此即镇北、镇南、镇西镇东。再加上山东省购买的镇边、镇中,福建购买的福胜、建胜,江南制造总局自造的金瓯,两广仿造的海东雄、购买的海镜清,清廷总计拥有了15艘蚁炮船。
所谓蚊炮船,属于19世纪的新概念军舰.其基本特色为小船装大炮。任务是作为可移动的水上炮台防御港口,所以吨位小、航速慢,只适合在近海浅水区活动。
以前述15艘蚊炮船而论,以吨位论,最小者如金瓯只有195吨,最大者如镇中、镇边、和海东清也不过440吨;以航速论,最慢者如海东清只有7.5节,最快者如六镇、金瓯也不过10节。
但却都装备了强大的主炮,龙骧、虎威的11英寸主炮在试射时取得了274米距离上击穿326毫米铁甲的成绩,飞霆,策电的12.5 英寸火炮试射时则取得了274米距离上击穿414毫米铁甲的成绩。
其设计目的即在于,以此火炮克制敌军之铁甲巨舰。这种设计思路和日后的撞击巡洋舰.鱼雷艇、导弹快艇如出一辙,都是希望能够发挥近海防御优势,以小船破大舰。
而购买者的心态则往往是追求速效.希望能花小钱、办大事,找条终南捷径。本质上体现的正是杀手锏思维。
但残酷的事实证明。近代海军是个系统工程,一有全有,不进则退。如果只是近海防御。在陆权复兴的时代,倒不如建陆基炮台、建铁路,增强陆军机动性。
而一旦发展海军,就断不存在只能在口内作战的海军。更何况蚊炮船火力虽强,但速度慢.防护性差、火炮精度差.射速慢.有效射程短、实战效能极低。
尤其随着机关炮和小口径速射炮的发展,蚊炮船此类武器在大型军舰面前只能发起成功率板低的自杀性进攻。
如果敌军在远离港口的海岸线上发起登陆,对军港进行陆上的远距离迂回攻击,则蚊饱船更只能望洋兴叹。
由于战略、作战、战术意识的全面既乏,关于蚊炮船的此种致命缺陷,李鸿章等人始终没有认识清楚。之所以他在1878年后不再购买新的蚊炮船,绝不是他已经意识到这种武器的缺陷,而是自从东瀛购进扶桑号的那一刻起,满清朝廷便形成了一种“居然东瀛也有了铁甲舰“的舆情。
铁甲舰一如21世纪的航空母舰,是当时举世公认的最强军舰,是大国地位的象征。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内部迅速形成了一种购买强大铁甲舰,重新树立东亚海军霸主的共识。
在地区间预算竟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无论李鸿章本人如何看待铁甲舰,他都绝不希望这一大笔款项落在其他总督手中。于是,一旦他发现中央政府愿意为购买铁甲舰出款,便立即抢先行动。
1879年12月,李鸿章订购了两艘新型撞击巡洋舰,命名为超勇、扬威。
1880年12月、1881年5月,李鸿章向德国伏尔铿船厂相继订购了两艘大型铁甲舰,这就是著名的定远和镇远。这两艘排水量超过七千吨的铁甲舰拥有超强的防御力,各装备四门克虏伯305毫米主炮,是当时远东的头号巨舰。
随着超勇、扬威纳入清军水师服役以及定远、镇远两舰建造合同的签订,东瀛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并且由此获得的短暂海军优势迅速消失,在清军海上力量威胁下,东瀛政府息了与法国结盟的心思,重又投入到全国上下捐款购买军舰的浪潮中。
铁甲巨舰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重视海军的作用,欧洲列强国家的海军军备竞赛初露端倪,远东地区,清廷、东瀛两国为争端东亚地区主导权暗中较劲,而在南美大陆,随着本土、海外局势的稳定,以及早期俘获的三艘巴西铁甲舰即将全部退出现役,针对海军发展,汉国君臣们也发起了一场大讨论。
感谢5335YN同学10000币、大家继续继续同学6000币、还有其他订阅、打赏、投票的书友们打赏支持!
(本章完)
第371章 本土发展
长安(科尔多瓦)城郊,两列冒着浓烟的蒸汽火车,拉着刺耳的鸣笛驶进火车站。
长安火车站位于距离市中心二十里外的文安镇,受益于政府的大铁路发展计划,长安火车站成为南北铁路交通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每个月都有数以万计的商人、士兵、普通百姓,通过搭乘火车,将本土百姓日常所需的粮食、肉类、工商业产品以及重要的矿产资源,运输到全国不同的地区。
铁路是盘活经济发展的命脉产业,1879年政府规划建设的四条主干铁路中,北部路段的松江(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漳丘(圣萨尔瓦多—德胡伊伊市)铁路于1880年5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17日,淮阳—松江支干铁路建设完成,12月29日,永年(图库曼市)—漳丘支干铁路建设任务完成,1881年1月7日,淮阳—松江支干铁路与前几年建设完成的淮阳—长安支干铁路并轨通车,1881年1月14日,松江—漳丘大铁路的四条支干铁路全线并轨通车,汉国本土也因此有了第一条沟通北部森林、西北部山地与中部潘帕斯平原的远程铁路。
松江—漳邱铁路比政府计划中的建设日期推迟了约一个半月时间,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建设经验不足,发生了两次铁路路基坍塌和一次山洞挖掘失败的事故,从而导致了德国设计工程师和本土工程建设部队临时变更施工计划,在晋州铁路路段绕过一段长约十二公里的山陵地区,将晋州境内铁路路段总里程增加了八公里,拖延了总体的施工进度。
第一次在外国工程师协助下修建铁路,中途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不过鉴于铁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881年3月20日,经过中央各部门主官讨论,上报李明远批准,铁路发展司从工部中剥离,单独成立铁道部,负责铁路建设、管理、维护等相关事务。
伴随着国家人口增长、国土面积增加以及政府内部各项事务增多,早期设立的中央十二部、院中,有些部门职能事务增加、各细分领域职责、职能事务不明,也由此带来了数百起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责任的事件,甚至有四起牵涉到重要的军、政事务案例,官司打到了李明远这里。
工部、户部、财政部、总参谋部是日常牵涉最多的部门,工部经常因为水利建设、财政建设拨款、涉军事工业等领域与户部、财政部、总参谋部发生职能冲突,而户部、财政部也会因为其他原因,与商业部、吏部等部门发生纠纷。
面对各部门之间的乱象,李明远已经就重整中央合部、分割细分部门职能的问题与主要官员们展开了讨论,并且初步达成了分割财政部、户部、工部、总参谋部四个权力过于集中部门的共识。
按照李明远的计划,财政部将分割出审计部、国家银行兼金融管理部两个新部门。
户部分割出国土资源管理部,工部除分割出铁道部外,还将分割出水利建设部,而总参谋部则一份为二,分别建立独立的海军部、陆军部。
其中,审计部主要负责对和国家发展有关的重大项目、财政部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统计,以及对国有工业资产的监督管理。
国家银行兼金融管理部在原有货币发行、维持对外汇率稳定的职能基础上,新增对本土民间银行、金融、借贷领域的管理与监督权,同时提升其行政级别,与原本的十二部院拥有相同的行政等级,直接对皇帝负责。
国土资源部负责本土土地资源分配与管理、国家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内容。
户部则保留本土户口管理、奖励生育政策的施行与监督、军属、有功人员、残疾军人的奖励与生活保障等职能。
水利部负责本土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
制定全国和跨区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重要流域、区域以及重大运河挖掘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组织百姓进行排洪泄水、抗旱救灾演练,制定自然灾害应对方案,制定并监督工农业用水实际情况等方面内容。
而剥离出水利部和铁道部以后,工部的行政职能则变更为规划本土轻、重工业发展布局,申报与审核重大工业发展项目,从国家层面角度,监督与管理本土各工业企业、工厂、公司。
各行政部门分解与拆分过后,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将由原本的12个增加到19个,分别为户部、财政部、吏部、礼部、教育部、刑部
工部、外交部、商业部、督察院、立法院、咨议会(由退役士兵推选代表和各地方百姓推举代表组成)、铁道部、审计部、水利部、国家银行兼金融管理部、国土资源部、海军部、陆军部。
新增加的部门细化并明确了职能责任,同时也避免了一些部门职责过重,权力缺乏制衡的弊端。
分化与制衡是治理国家必要的政治手段,通过细分行政职能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同时也给手下的官员、军官们留下更为畅通的上升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获得阶层上升,这才是变更中央各部门职能的目的之所在。
火车停靠进站,并排两列的火车舱门打开以后,从车厢中涌出各色不同的人等,穿着粗布短衣的普通百姓、穿着西服、手持文明棍的西方洋人、外交官,还有更多的则是脚步匆忙,身上穿着磨损过度的绿色军装士兵、军官。
大铁路计划是十年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1881年七月,本土的铁路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的持续进行着,这些身穿绿色军装、身上提着各式建设工具的士兵们,都属于工程兵部队的一员,在十年发展计划出炉之前,汉国本土虽然有一支常备的工程兵部队,但是它的人数只有三五千人,规模并没有现在这么庞大。
1879年9月份阿根廷战争正式结束以后,为了解决铁路建设和本土交通发展规划需要的庞大劳动力,汉国政府决定从二线警备军和三线民兵后备军中抽调士兵,充实工程兵部队,并且在三年内,将工程兵部队的人数扩充至十万人,
快速扩充后的工程兵部队除去保留四千人的技术兵种,其余部队在进行简单的军事技能训练之后,主要用来执行铁路建设工作,而在工程兵服役期间,他们的军饷和劳动补贴一律按照二线警备军标准发放,
服役期满后,表现良好且专业技能合格的士兵将获得进入工兵兵野战部队服役,从此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技术军人,
而那些条件不符合军队要求和不愿意继续进行工程建设工作的士兵,则会在服役期满后,按照本人意愿,选择领取军饷补助,或者响应国家号召,到新开发的州县,领取国家优先发放的一户五十亩耕地或者五百亩牧场草地的奖励,在一片刚被开垦出来的家园,开启新的生活。
本土的工业发展相比一般的后发国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因为时代限制和国家人口数量的相对不足,轻重工业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从事工业领域的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薪水,对比一户六口之家,拥有一百亩耕田或者一千亩牧场的华人农民而言,并不占据经济优势,所以,在十九世纪末期,南美这个农业发展比工业发展更具有利益的地方,更多的工程兵们选择服役期满后,到新开发的州县,一家人分到五六十亩、一百亩耕地,或者五百亩到一千亩范围的牧场。
大汉帝国的核心是广袤的拉普拉塔平原和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潘帕斯大草原,在中部地区,草原的面积更广,一户移民五百亩到一千亩面积的草场,能够饲养数数百头到一千头不等数目的牛羊牲畜,而且和耕种田地相比,同等人口的一户家庭,能够分到近乎多十倍的牧场土地,牧场上面产出的牛羊,出售的价格,也比粮食要高,为此,越来越多的百姓见识到甜头,更倾向于选择占用劳动力少、产出比高的牧场作为成家立业的根本。
农耕民族与畜牧民族的界限在南美汉国迅速混合乃至消失不见,究其原因,无怪乎潘帕斯地区虽然以草原为主,但是当地的降雨量远超过400毫米,潘帕斯草原也没有蒙古草原常见的干旱、寒冷等极端天气,反而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华人居住,只不过因为特殊的原因,导致牧草没有被森林取代而已。
所以那些养殖牲畜的华人们并不需要经历游牧民族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他们可以按照原本的生活习惯,在一片地区定居,在居住的房屋附近种植树木,因为雨水充裕,房屋附近种植的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可是没人居住的草原上,却很少看到树木,至于原因,无论李明远还是普通的华人百姓都不清楚,也只是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南美特有的类型。
(本章完)
第372章 海军机构重组
数千工程部队士兵列队下车,准备中途变换水路到本土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继续进行铁道工程建设工作,而在大部分乘客下车之后,一群身着灰色秋冬军装、头戴大檐帽的中高级军官(南美的冬季在7、8、9月),在两列士兵护卫下,走进车站。
中央十二部门改革重组涉及到军方领导机构总参谋部,为此李明远特地传召海、陆两军主要将领,到京城长安建言建策,多对军队行政组织职能变更发表有用的建议、意见。
在这种背景下,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森、第二舰队司令李汉、陆战队司令冯国安、加勒比分舰队司令候泰元、陆军一到七师师长、禁卫师师长、原总参谋部各部门主官,分别从不同驻地出发,或搭乘火车、或者骑行、转走水路,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
陈森、李汉、冯国安、候泰元四人并列而行,四人中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叠厚重的公文卷宗,里面装着他们及其手下参谋们共同整理的建议意见,准备在面见李明远的时候,提交上去。
分割总参谋部,成立互不统属的海军部、陆军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军政、军令分离制度,将军队日常管理、武器装备、作战物资运输管理等事务与军队作战指挥权分割开来,形成条理分明、运行高效的战时、非战时军队管理体系,保证军队的发展不脱离皇帝和政府的控制。
按照中央政府下发的初步职能重组文件,海军部下辖:战史司、舰队事务司、舰艇建造总监、航道管理与测绘司、内部审计司、海军教育总监,一共四司两总监六个一级职能部门,负责海军相关的日常行政管理、教育、人事、武器采购、舰艇建造与招标等事务。
而与海军部并列的海军参谋部则下辖
军务司、作战司、情报司、通信司、作训司五大部门,
军务司负责庶务、军务管理,作战司负责舰队编制、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行、军纪节制等事务,是海军参谋总部的核心部门,
情报司负责军事情报搜集,作战海域航道、天气等情况侦查,战史与外国情报翻译。
通信和作训司分别负责舰队与本土、海军基地的联系,以及海军舰艇人员、后备人员的训练与选拔等事务。
海军参谋本部与海军部的设立,即意味着两部主官军事权力的缩小,同时职能再次细分与完善后,无论是海军部还是海军参谋本部的行政地位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原有的总参谋部制度下,虽然海军和陆军并列为总参谋部的下属单位,但是总参谋部下面各司局级单位百分之七十以上被陆军军官占据,海军在里面的发言权受到极大的限制与压缩。这一点从陆海军双方的将级军官数量上面很容易能够看出区别,
陆军方面,七个野战部队师长、禁卫师师长全部是少将级或者中将级军官,而海军方面,将级以上军官只有陈森、李汉两人,且级别都是少将,将级以下的主要军官只有冯国安、候泰元两人,无论是在将级军官还是校级军官的数量上,海军与陆军的差距都在四倍以上。
海军建立时间比陆军稍晚,战略地位比之陆军也有不小差距,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陆海军力量的失衡,不过,随着海军机构重组的机会,陈森、李汉两人看到了海军崛起的机会,而候泰元、冯国安在欣喜海军得到皇帝和政府重视的同时,也看到了军衔更进一步的可能。
冯国安是汉国老将李三斗的部下,因为从陆军转隶海军陆战队,在阿根廷战争中未得到大的作战任务,从而错失了晋升少将的宝贵机会,
而候泰元一方面因为常年驻守加勒比海域,缺乏立功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非嫡系出身的候泰元当初面对军队的招揽时,有过短暂的犹豫,不被汉国主要将领所喜,
因此当他原本派出去联系华人军队的李汉,已经高升为汉国海军第二舰队少将司令,并且在登基称帝仪式上获封世袭伯爵爵位时,候泰元还在中校的位子上呆着,
还是李明远看他在加勒比地区尽职尽责服役十余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情分上,临时将其军衔提升为上校,然后在世袭贵族爵位授予名单上,新增加了一个世袭男爵的爵位,
否则的话,按照大部分汉国嫡系军官的想法,候泰元早就被故意忽视在一边,只能等着年龄到了退役,如果情况按照那样发展,别说世袭男爵爵位,恐怕临了退役的时候,还是顶着当初的中校军衔。
和陈森、李汉乃至冯国安等人不同,候泰元的年龄要比他们大上十多岁,留给他在海军中服役的时间,最多不过十一二年,如果在最近两年,他的仕途还没有起色,即使有李汉、王有田两人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为他在李明远面前说几句好说,他本人也没脸继续在海军中呆下去。
搭乘海军驻京师机构派来接送的马车,候泰元思虑着加勒比地区的形势以及此行的目的。
遭受美国国内愈演愈的排华风潮影响,加拿大、古巴、哥伦比亚等国也被波及到,加拿大、和西班牙统治下的古巴借口国际形势变化,单方面违背与汉国签订的华工遣返协议,不断提前将当地华工遣返出境,给候泰元所部带来了极大的运输、维持压力。
汉国在加勒比地区只有面积160平方公里的小岛作为基地,而且因为顾忌到美国、英国、两国的干扰,加勒比分舰队所在地名义上依旧接受海地黑人政府管辖,候泰元每年都会赠予靠近托尔蒂岛的海地军阀头子一批武器物资,作为占用岛屿的费用。
而在北美排华危机发生后,受限于岛屿面积狭小,候泰元不得不将一部分华人移居到接受军阀管理的海地岛一侧,如此一年多以来,移居在海地岛本岛的华人数量,不知不觉中增加到两万人,比常驻托尔蒂岛的华人数量还要多出两倍。
当初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为候泰元打开了一个新思路,美国不是在加勒比地区搞门罗主义,不允许外部国家占领加勒比岛国吗?那么汉国就利用华人移民,不动声色的暗中渗透进海地岛,然后等到华人在海地岛的数量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则以海地本土人的名义占据整个海地,
反正追根溯源来说,海地岛最初的居民是同属于黄种人的印第安人,海地黑人只不过是后来者,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殖民者,而印第安人则是受害者,
理清其中原理脉络,候泰元想出了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当华人不满黑人殖民者压榨,准备把他们赶出海地的时候,大不了脸皮厚一点,坚持宣称自己海地印第安人与华人的后裔,后来迫于土地被黑人和白人占据,才流落到美洲其他地区,现在发动起义是拿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不是非法侵略。
依照前海地华人的增长速度以及汉国本土人口、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候泰元估计完成整个计划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不过一旦完成了这个计划,汉国在加勒比地区拥有一个面积超过数万平方公里的前沿基地,那么即使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百年后,世界局势剧烈变化,汉国也能够依托海地岛这个最坚固的基地,将汉美对峙前线,由南美洲前推至加勒比海,制止美国对汉国本土的威胁。
上一篇:1444,拜占庭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