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402节
朱高炽想起那白花花的大米流入大明,此后南方诸省再也不会发牢骚,说什么整个大明都是南方在养着。
“你且自便,本宫去父皇那里看看。”
同样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朱高炽坐不住了。
交趾原本是大明无意中得到的地方,而且叛乱不断,所以没谁会想着从那个号称是‘蛮夷之地’、‘瘴疠横行’的地方得到什么好处。
不然的话,就凭着马骐的横征暴敛,朱棣绝对会拿他来开刀。
回到家中,方醒去看了书院的建设情况。
赵永安得意洋洋的指着那些已经完工的瓦房道:“伯爷,小的速度怎么样?”
方醒不屑的道:“这么久才建好这些瓦房,难道你还想我夸夸你?”
赵永安面不改色的道:“伯爷,若不是您要求高,早就完事了。”
“围墙马上着手。”
速度快的原因是方醒舍得给工期钱,所以赵永安也舍得多请人来干活。
从方家庄,也就是侧面进去,左边就是大食堂,而右边则是工坊,也就是实验室。
走在田野中间,再往前,右边一排就是教室,教室前面就是操场。
方醒最后去了住宿区看了看,由于要求简单,所以那一个个院子看着小巧玲珑的,只是缺少了些绿色的点缀,看着没有生气。
赵永安察言观色,心中一喜,就道:“伯爷,要不小的去移些花树来?”
方醒斜睨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道:“不必了,这是书院,不是花园,到时候我叫人到山上挖些树木藤蔓就够了。”
赵永安的最先报价里就含有这些,只是方醒一看到价格,马上就把这些项目划掉了。
至于围墙,方醒本是不想搞的,可想到以后会有些重要的东西存放在工坊里,被偷了更麻烦,这才忍痛加了上去。
不过围墙主要是围住书院的区域,外围的那些田地就不必了。
方醒慢慢的溜达到了边缘地带,抬眼就看到了隔壁的那个华小小正在指挥人往外拉树苗。
华小小转身看到方醒,就爽快的道:“兴和伯,你家要树苗吗?”
树苗?
这个可以有啊!便宜!
方醒小心翼翼的试探道:“价钱如何?桃李可有?”
华小小得意的皱了皱鼻子,熟稔的道:“你家的书院无需搬运,价钱可以比外卖的便宜些,你可以去问问再来买。”
方醒的视线避开那双大长腿,觉得这样更划算些,于是就有些意动了。
“你且等着,回头我叫人来交涉。”
在大明抛头露面,还做买卖的小姑娘有,但很少。
而作为侯爵后裔的华小小这种几乎是找不到。
第465章 莽撞的朱瞻基,无畏的方德华
伴随着春风,春闱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听说兴和伯的知行书院开了?”
“嗯,听人说好像是今日开学。”
“啧啧!那兴和伯可是瞒得够紧的,居然今天才放出夏先生任教的消息。”
“听说知行书院教授儒学的时间只有两成,就算是夏先生在那,一般人也不敢去啊!”
“真的?那可真是太……离经叛道了,到时候那些学生估摸着会悔青了肠子吧!”
两个书生在吃早餐,边吃边扯八卦,边上一个闲汉指着外面的一队人马说道:“太孙殿下这是要出城吗?”
这里靠近聚宝门,所以大家一听都凑过去看热闹。
那两个书生面面相觑的,其中一个的眼睛一亮,“知行书院难道是殿下的……”
另一人遗憾的道:“对呀!怎地都没人想到殿下在其中的作用呢?”
而胡广也接到了消息,他阴着脸道:“陛下难道也不管太孙胡闹吗?”
杨荣在边上苦笑着,知道胡广这是影射朱瞻基在培养自己的势力。
胡广猛的起身,自言自语道:“不行,本官得去陛下那里分说分说。”
一片田地的中间,此时那些工匠正在砌围墙,整个书院区域看着很是简陋。
三十九名学生看到这等冷清的景象,不禁在操场上有些愣住了。
方醒就站在操场边上的高台上,看到朱瞻基打马过来,就对身边的黄钟点点头。
“殿下万安!”
这一声呼喊吓得那些不知情的学生们都心惊不已。
“此后在书院内免礼!”
朱瞻基大步上了台子,对方醒笑道:“德华兄,今日第一天,小弟来迟了。”
方醒点点头,两人站在上面,看着下面稀稀拉拉的三十九名学生,朱瞻基低声道:“德华兄,不是五十多人吗?”
方醒淡淡的道:“被其它书院拉走了十二人。”
此时那些学生看到太孙居然来了,心中的疑虑早就烟消云散,兴奋的不能自已。
不能科举的疑虑依然存在,可有朱瞻基在,那么大家的未来起码不会没有保障。
这些学生大多都是寒门子弟,能见到皇太孙就觉得祖坟冒青烟了,更何况看朱瞻基那架势还准备讲话。
“说几句吧。”
方醒退到后面,负手而立,心中却是很不平静。
下面的这三十九人将会是他的第一批试验田,只要成功,那么新学将会在大明扎下根基。
朱瞻基的套话已经说到了尾声,方醒许久都不曾参加这种仪式了,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你等当勉励好学,此处有你等从未知晓的学识,那便是方学!”
方醒瞪大了眼睛,解缙在后面也是一怔,而田秀才已经是想跪了。
在大明谁敢用自己的姓氏冠名自己的学说?目前好像是没有吧?
而下面的学生们更是懵逼,如果讲话的不是朱瞻基,估摸着都有人要质问了。
方学?好大的题目!
这其中就数解缙的感受最为复杂,他知道朱瞻基这话绝对没有事先和方醒沟通过,那这代表着什么?
殿下啊!你这可真是莽撞了!
而方醒则是一愣之后,就把那些担忧抛到了一边。
难道大明就只能有儒家吗?
难道大明只能靠着八股文来决定谁能当官、谁能享受各种特权吗?
朱瞻基已经讲完了,他有些忐忑的瞟了方醒一眼。
方醒对着他颔首示意,微微一笑后走到了前面。
下面的学生们在成功被录取后,哪怕再放心,可家人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去了解了方醒这个人。
军功封爵,在这个年纪没人能比方醒更出色了。
可在文事上却被人诟病不已。
少时人称神童,科举场上春风得意,等方鸿渐被牵连进大案中后,这条路就断了。
可接下来这位伯爷居然改弦易辙了,从此在杂学的道路上开始了义无反顾的狂奔。
在独尊儒学的大明,按理这等人就该是过街的老鼠。
可谁曾想到,这货居然用杂学把朱瞻基给迷惑了,从此大明的未来继承人就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
而今天由朱瞻基亲口说出‘方学’二字,在场的人都可以肯定,一场风暴正在积蓄能量中。
方醒看着下方那些表情各异的学生,缓缓的道:“作为山长,我欢迎大家来到知行书院。”
“知行!”
方醒笑了笑,心中默默的道了声歉,然后说道:“这名字蕴含着我对大家的希望,我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下三点。”
解缙抛掉了纠结,仔细听着。
田秀才眨着眼睛,看着方醒的背影,心中有些嘀咕。
“第一是先知后行,我不希望大家变成无知者无畏的那种愣头青!第二就是边知边行,学而用之,这才是正确的求学之道!”
在场的人都在思索着这两句话,想起不少文官只懂文章诗词,对民生纯属一窍不通。
关键是这些文官他们根本就不懂牧民之道,只知道从那些圣人教诲中去寻觅答案,结果十个里面有一个能磨砺出来就算是不错了。
可百姓就应该做你文官的磨刀石、试验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