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 第486节
“行行行!”王勃听王吉昌说才几块十来块钱,便放下心来,对他老汉儿挥了挥手,说,“你明天切化嘛。一碗不成就两碗,想化几碗化几碗。”
“你这话就外行了哈!还想化几碗化几碗!你当人家没得规矩嗦?我给你讲,化水是需要法力的。以邓仙娘几十年的功力,道目前为止一天最多也只能化三碗水……”
“噗……”王勃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一旁的曾萍也跟着笑了起来。王勃一边笑一边颇有点遗憾的想,自己这老汉儿为啥不识字啊,若是识字,过个七八年,倒是可以在后世的某个中文网写灵异或者仙侠小说,说不定成神也有可能。
回家的路上,坐在副驾驶上的曾萍煞有介事的问王勃:“勃儿,你说这世界上真有鬼神嘛?”
王勃笑道:“你就听你干爸一天怪力乱神嘛!”
曾萍不依的说:“哪有嘛!我有时候听干爸说这些,说得头头是道的。后来虽然不信,但是在当时,有时候还是会被他唬住。”
王勃扁了扁嘴,不以为然的说:“某个东西,你一连信几十年,想几十年,说几十年,并身体力行几十年,也会像他一样,变成‘专家’的。我老汉儿小聪明有,就是没用对地方,而且好逸恶劳,人也懒,所以注定一辈子不会有啥成就。普普通通,芸芸大众,得过且过吧。”
“干爸哪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啊?”曾萍有些不同意的瞪了王勃一眼,“干爸每天都要炒那么多臊子,怪累的。可不许你这么说干爸!”
“哟西!我老汉儿到底给你灌了多少迷魂汤?老实交代!”王勃一声哟西,笑问。
“哪有嘛!干爸和干妈是真的累!”曾萍小脸一红,扭着小身板说。
真是善良的姑娘!
星期一的下午,王勃请了半天假,带上自己的父母和干姐姐,和钟正江,吴彩霞以及四方啤酒厂的副厂长夫妇,2车间,3车间,和4车间的车间主任夫妇,浩浩荡荡,总计十四人,一起去四方的公证处,进行了一场价值12万元的股权证转让的公证。这12万元中,其中,有5万属于那副厂长,其余7万,则被三个车间的车间主任瓜分一空。
最后,大家欢天喜地,好聚好散,只剩下一脸乌黑的王吉昌一路喋喋不休,责怪王勃的脑热冲动,说这么大个事情,都不跟他们商量一下,就武断的做出决定,还说这股权证如果真值钱,啤酒厂这些当官的怎么会转卖?肯定是卖不掉了才找他这个冤大头接手!他呀他,还是太过年轻,太过天真幼稚,不听老人言,必定受饥寒,有他后悔的时候……
如此一大笔钱,可以说是全家人的“全部家当”只换得一摞轻飘飘的“纸”,王勃的母亲曾凡玉也有些胆颤心惊,拿不定主意。目光一会儿看看脸黑得如煤炭的丈夫,一会儿又瞅瞅胸有成竹,兴高采烈的儿子,不知道该相信谁。
王勃给自己的老汉儿解释了几句,不过他的解释实在苍白无力,王吉昌一直不肯信这些人家唯恐卖之不及的股权证在以后会变得值钱,不得已,王勃只好说:
“爸,妈,我老实给你们说吧。让我买股权证这个事,不是我头脑发热,临时起意,而是一个月前,有观音菩萨给我托梦,说八年后,这个东西会变得极其值钱,让我赶紧买,有好多买好多。不过这个事情你们千万别乱传,别让第五个人晓得,不然就不灵了。到时候因为你们的乱说而让这些股权证真成了废纸,你们不要怪在我的脑壳上哈。
“对了,开米粉店这个事情,包括炒臊子的技术也是观世音娘娘给我托的梦。以前对你们说的从同学父母那里学来的话,都是骗你们的。人家既然有这么好的技术,能整出这么好的味道自己为啥不到四方城来开,赚大钱,而要把赚钱的机会那么轻易的告诉我?不可能的事情嘛!对不对?
“这个东西你们也不要乱说,炒臊子的方子也要保密,不然也会不灵的。观音大士法力无边,吹口气就能让美味的米粉变成臭****。你们总不想咱家的米粉变成臭****卖不出去吧?”
王勃满嘴跑火车,编故事,对他父母好一通怪力乱神。说来也怪,刚开始还怨声载道,怨气连天的王吉昌立刻脱胎换骨,像换了个人般,变得神采奕奕,神光焕发。
“勃儿,观……观音娘娘,真……真的给你托过梦?”兴奋得牙齿都在打颤的王吉昌四处瞅瞅,小声的说,仿佛观音菩萨就在旁边一样。
“这种事情,我敢无中生有嗦?”王勃瞪了自己老汉儿一眼,极其的“不满”。
“好!好!好!那就好!哈哈——哈哈——”然后,王勃就见到自己老汉儿手舞足蹈,开始神经质的得意起来,自言自语的说,“陈季良呀陈季良,有了邓仙娘的‘破煞神水’,再加上观音娘娘对我家娃娃的亲自保佑,老子看你如何翻天起浪!跟我斗法?门都没有!”
王勃见了,又想发笑,但为了不穿帮,总算忍住。心头却想,得,总算找到了王吉昌的罩门了。以后只要遇到王吉昌倔强的时候,那他就学洪秀全,请上帝附身吧——
噢,是法力无边的观世音娘娘!
第514,《科幻世界》的来稿
求,求,求全订,各种求……
———————————————————————————————
蜀都人民南路4段11号,省科协大楼,《科幻世界》编辑部内,几个编辑正在分发从传达室送过来的一大摞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稿件。其中一个编辑,30来岁,偏瘦,但目光却炯炯有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因几个月前因无意中发掘了科幻新人刘迟新而被主编阿来力排众议,破格从杂志社最边缘化的部门“读者俱乐部”调入编辑部的新晋编辑姚陆军。
作为目前中国大陆科幻界仅存的硕果,科幻文学的一面旗帜,跟十年前那种没来稿,无名气,为了节约经费,连编辑们都需要推板车上街叫卖杂志的窘迫相比,这两年的《科幻世界》,可谓蒸蒸日上,春风得意。
1997年,由中国科协主办,《科幻世界》承办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97'beijing/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cience/fiction),不仅对科幻在全国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是让《科幻世界》的发行量翻番,从97年的不足10万册激增到20几万册。
1999年,科幻世界再次发生了一件大事,《科幻世界》又火了一把。主编阿来在《科幻世界》的短文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成为了当年的高考题目,《科幻世界》顿时名声大噪,以至于好多并不主张自己小孩子看科幻的家长也纷纷掏钱,给小孩订阅科幻杂志,甚至抢购历年的过刊和合订本。《科幻世界》的发行量,再次翻番,从20几万册激增到近40万册,一跃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本身,也从最初的那个风雨飘摇,苦苦支撑,被省科协当弃儿一样抛弃,让其自负盈亏,倒闭就在旦夕之间的小杂志一举成为整个川省最赚钱的杂志!到1999年底,《科幻世界》的产值已达两千万元,杂志社也开始置地建楼。
杂志的火爆赚钱倒是其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摆脱一直以来的稿荒的局面,带来了稿件的激增和井喷!现在,几乎每天收到的作者来稿都要用麻袋装。仅凭杂志社有限的几个编辑,除非是在杂志社发表过文章,留过大名的老作者,对于大量的新作者,要想一字一句的看完他们的来稿,几乎不太可能,如同高考阅卷老师一样,看个一两百字的开头,是否继续看下去还是扔垃圾桶,基本上就能有个定论了。
对于每天大袋大袋的稿件,《科幻世界》的编辑们首先会挑选出直接投稿给指定编辑的老作者的来稿,剩下的那些大量的无名作者,则通常会通过抓阄的方式,随意平均分配。
今天的几大袋稿件中,并没有直接投给自己的老作者的稿件。姚陆军有些失望。他最希望的,还是被他看中的,他自己也因此而得福的科幻界黑马刘迟新的来稿。可对方自从九月份来了篇引起轰动的《带上她的眼睛》之后,到现在都没稿件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
隔壁的两个同事,突然开始欢呼起来。他们的手中,分别接到了王金康和何西的来稿。何西是科幻圈的老人,91年就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者之一;而王金康,更不用说了,完全可以说是《科幻世界》的台柱子,整个九十年代科幻圈的一面旗手。每次只要一有老王的来稿,整个编辑部就会如同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大家争先恐后,一睹为快。
姚陆军用自己特有的东北腔喊了几句,让两人赶紧看,看完后把稿子传过来,凑了几句热闹,随后就开始自己的工作。他先把分在自己手里的二三十封邮件大致浏览了一下,来稿作者东西南北中,到处都有,分布还算平均。
之后开始拆信,看稿。
作为全国硕果仅存且最大的科幻文学杂志,《科幻世界》开风气之先,早在1996刊载了一篇川大留美教授易丹的长文《我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之后,就开始为杂志社上到社长,总编,下到普通编辑配备计算机,推行无纸化办公。习惯了电脑的编辑们最希望接到的当然是email电子稿件,这样不仅方便他们阅读,审稿,连排版工人也简单省事。可惜,到目前为止,莫说email,连他们接到的“纸mail”稿件,99%都是手写体。姚陆军看稿也有小半年了,稿件没有一万份也有一千份,除了山西娘子关水电站的那个“刘电工”来稿全部用电脑打印外,其余稿件,全部都是手写体。
一连拆了十封来稿子,姚陆军并没发现什么优秀之作。不过这也是常事了,编辑部每天接到的来稿几十上百,能够有一两封达到出版的标准,也就不错了。因为《科幻世界》的版面有限,每个月能够出版的文章,也就十来篇。而这十几篇文章中,还要留一两篇外国名家的译文,一些推介科普性质的文章,比如“主编专栏”——主编的随笔,寄语;“图说科幻”——介绍国外科幻大牛;“科幻影视”——介绍近期流行的科幻电影等等。所以,能够出版的国内作家的文章,也就堪堪八/九篇,十来篇,平均算下来,所有编辑,三天才能遇到一份够格的稿件。刚才来了老王和何西的两篇肯定够格的稿件,坦白说,姚陆军并没指望自己今天能有什么收获。
又拆了七八封,还是没发现能够让他眼睛一亮的作品。姚陆军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起身,去给喝了一大半的茶杯续了杯茶水。回自己办公桌的途中,看到王金康的新作《可爱的机器犬》已经到了编辑部主任田子意的手里。年过半百的老田正翘个二郎腿,优哉游哉的沉浸在王金康创造的想象世界之中,看得姚海军这个科幻迷眼热不已。
“主任,看完后记得拿给我看哈!”姚陆军对田子意说。
“好的好的。”田子意头也不抬的说。
回到自己座位,继续拆信,一连三篇,姚陆军都只看了个开头,就扔进了垃圾桶。文笔太过拙劣,如同中学生作文,哪怕创意点子再好,也是不够发表资格的。姚陆军伸了个懒腰,看了眼桌上的稿件,还有五六封;又飘了眼田子意的方向,对方的表情悠然自得,显然老王这次的稿件质量不错。姚陆军对待会儿的阅读更加期待起来。
拿起上面的一份稿件,信封很大,而且难得的还是一封挂号信。
“这人对自己的稿件倒是信心十足。”姚陆军心想,平时收到的稿件,绝大部分都是平信,寄挂号信的少之又少——又不是饿死鬼投胎,没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