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838节
一旦使用某种新式武器对太空轨道的卫星进行清除,那么西方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常用的卫星通信能力,很多高精尖的远程打击武器也将失去效用。
如果没有老式的惯性制导武器,整个西方将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且没有任何反击的手段。
惯性制导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组成的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的运动参数,控制其按预定路线飞行的一种制导方式。
相比于高精度的卫星制导,惯性制导的误差较大,在实际应用无法实施精准打击目标的效果。
但这种制导方式也有着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对外界干扰的防御力较强。
即便是没有卫星导航,也依旧可以发射。
与依赖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不同,惯性制导系统独立于外部信号源,可以在没有卫星定位信号的情况下实现定位和导航。
其整体是通过陀螺仪稳定的,并安装在导弹中。
在陀螺仪的支持下,无论导弹的姿态如何改变,平台式惯性制导系统相对于原来的坐标是不变的。
这也就极大的简化了,弹载计算机的运算量。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位置,而惯性制导要发挥作用,就要知道导弹处在什么方位,相对原来的位置在哪这就需要弹载计算机进行计算。
早期的惯性制导,误差非常大。
因为在惯性制导系统中,陀螺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
以前的陀螺仪是由钢铁,铝,钛等金属制造的。
由于导热不良,膨胀系数大等因素,当陀螺仪在高速运转时,由于热量和膨胀,使得陀螺仪发生形变,最终影响惯性制导的精度。
为了提高惯性制导的精度,现在已经研发出了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压电陀螺仪。
所以现在即便是发射洲际导弹,在没有卫星定位帮助的前提下,精度误差仍旧可以控制在一公里之内。
而如果有卫星系统的协助,误差甚至可以控制在十米之内。
但对于洲际导弹来说,大都是携带威力巨大的核弹头,误差在一公里左右也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爆炸的范围大,杀伤力强,就算是有误差,仍然可以达到目的。
事实上,现在除了惯性制导之外,西方还准备了第三套秘密方案,就是使用星光制导系统研发出的洲际导弹。
虽然看上去有些画蛇添足,但多一套方案就多一份的安全。
所谓的星光制导,就是在弹道导弹上面安装星光追踪器,实时观测星光的位置。
由计算系统,计算出弹道导弹现在的位置,以确定导弹相对于被选定星光的位置,传给控制系统以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
毕竟星光相对于地球来说,是不会移动的。
使用星光制导的话,可以排除一切干扰,提升洲际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
为了防备接下来有可能爆发的战争,西方目前已经开始准备着手构建相互毁灭的攻击体系。
尽管听上去是攻击体系,可实际上的底层逻辑却是防守。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这是西方的一种设想,在自身处于绝对劣势下所能发起的反击。
以这种相互毁灭的方式,来威慑敌人不敢进攻他们的本土。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防御逻辑。
西方的精英群体已经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们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占据优势,而是会成为劣势方。
这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他们依靠武力打遍了全球,还从未占据过下风。
即便是在毛熊和西方对峙的五十年时间里,也从未出想过这种情况。
当时的毛熊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综合实力还是远不如西方。
因此,西方才能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对毛熊进行步步紧逼的围剿,导致了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崩溃。
可现在面对的这个新对手却超乎预料的强大,竟然在综合实力上毫不逊色西方。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甚至会一步步拉开和西方的差距,成为占据优势的一方。
面对这种情况,西方精英群体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西方人的骨子里就流淌着冒险的血液,他们有着孤注一掷的勇气,可不会坐以待毙.
第二四一八章 经济大博弈,无处不在的较量
东西方越是进行积极的备战,全面战争爆发的概率越小。
因为战争的本质目标不是为了毁灭敌人,而是为了获取利益。
假如战争爆发的话,全球经济都会迅速崩溃。
即便是东西方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将面临着巨大的破坏。
相互毁灭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所以全面战争不会爆发。
当然了,这是建立在双方拥有相互毁灭的能力,并表现出这样决心的前提下。
全面战争不可能轻易爆发,但由于经济上的矛盾,双方的冲突却会越来越频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疆域面积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实际上的领土面积,另一个则是政治和经济概念上的边疆范围。
目前东西方之间的实际领土,并没有接壤,中间似乎存在着广袤的缓冲地带.
可在政治和经济的疆域,却已经全面碰撞。
毛熊和天竺不是西方的传统势力范围,但现在已经全面被纳入西方体系之中,也成为了西方阵营的一部分。
柔佛和暹罗既不属于西方阵营,也不在西方体系之中,可以前他们都依附于西方的经济势力范围。
从广义的经济边疆来进行区分的话,以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隶属于西方的体系之中。
当年尚未崛起的东方,事实上也曾经有一段时间被纳入西方贸易体系,并且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完成了崛起的物资储备。
所以说,以前西方控制全世界,实际上是指用经济的手段,将全世界都纳入到他们的体系之下。
西方的经济触手,遍及世界各地。
东方在崛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据越来越大的经济空间。
在西方构建的自由贸易规则下,东方企业势如破竹,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从低端制造业开始,一路迈入中端制造产业链,接着向上进行突破。
东方产品一开始被视作廉价的代名词,后来则是物廉价美的象征,直到龙腾集团的出现,摇身一变成为了尖端科技的领跑者。
这一连串的变化,让东方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
西方人很快就发现,如果是基于公平竞争原则下的市场环境,他们已经无法抵挡东方工业品的攻城略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做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举动。
西方颁布法令,直接宣布禁止进口东方产品。
紧接着,这道禁令不仅在西方成员国之间通用,还被逐渐扩大到了其他经济边疆。
如果是以正常的商业视角来看,西方的行为纯属是耍赖。
打个比方,他们就像是打游戏快要输了,直接拔掉了网线。
这么一来,东方工业品瞬间失去了大部分国际市场。
由此带来的冲击,足以让东方经济陷入衰败的退潮。
工业品无法正常出售,过高的产能形成了类库挤压,非但不能变现成为利润,反而成了累赘。
以前东方经济的循环是建立在外贸顺差的基础上,一旦这个基础不存在了,那么整个经济结构就会坍塌。
因此,西方专家认为仅凭市场禁令这一招,就足以击垮东方,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谁也没想到,东方的经济韧性那么强,居然扛过了这一波攻击。
尽管失去了一部分国际市场,但东方却完成了产业升级与调整。
很多东方企业趁机完成了品牌的塑造,开始朝着中高端市场发起进攻。
要知道,中高端市场可是西方人的地盘,一向不允许他人染指。
于是,贸易禁令愈演愈烈。
同时东方也发起了反击,将所有的西方产品拒之门外。
这是一种对等的反击,完全有理有据。
但西方人起初的时候,认为东方离不开西方的高端工业品,尤其是医疗器材,高精度机床,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领域。
可事实发展再次出乎意料,东方竟然完成了高端产品的自产自足。
在这种不断的博弈下,世界贸易市场被彻底撕裂。
到现在为止,逐渐形成了以东西方为首的两大市场体系。
而其他国家虽然游离在两大体系之外,却依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不过,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西方的最大缺陷在于无法提供充足的工业品,满足全球的需求。
想要重建产业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