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我的日常被老祖宗们围观 第145节
可这个李敢也就真的信了。
虽然说为父报仇倒也情有可原,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去行刺一个当朝大将军,这不就是在找死吗?
做舅舅的不追究了,做侄儿的替他报仇这也算是正常。
只是……这个霍去病到底下手重了些!
都是些好儿郎,结果没有死在敌人的枪下,却死在了同伙的手里,怎么想都觉得有些讽刺。
……
众人可算是了解到了,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一段缘故呀!
只是这一段恩怨还真难说是谁对谁错。
不过要刘邦说来,其实吧这个李广到底是心胸不够大度,脾气也是躁了一些。
怀疑人家卫青针对他,怎么也不瞧瞧他自己是个什么样的脾气。
要不然,为什么卫青底下的所有人都能封侯拜相,就他不能。
总是有原因的吧?
其他的人不说是大胜吧,但是也胜在听话,主将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李广呢!
刘邦虽然不知道这个人也没有见过,但是听天幕说来,这个人的脾气应当是那种十分讲究江湖讲义和自我的人。
和下面的士兵打成一片,别搞笑了。
就是当初刘邦自己起义的时候也没有和下面的士兵打成一片过。
要当一个主将,你可以施恩,也可以加威,但唯独不能只讲义气。
若单单只讲义气的话,军法何在?
规矩何在?
就是一个百夫长也是要有威严的,要不然怎能让人信服,怎能让人高看?
其实也不是不能讲义气,但要看情况。
军队之中,这根尺更是得自己把握。
平常私底下的时候是可以讲义气,可真的到了明面上,却绝对不能。
而李广显然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要不然为什么人家卫青一个小辈都能坐上大将军,而李广打了几十年的仗却还赶不上他。
他连这一点都不反思一下吗?
刘邦这样想着又喝了一口酒,再拿起酒壶却发现早就已经被他喝的见底了。
刘邦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喝了这么多,脑袋微微有些模糊。
不过到底意识还是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能再喝了,要不然明日早朝怕是上不了。
他放下筷子,往后躺了躺,醉眼朦胧的看着天幕。
刘邦想着导致这一场悲剧的应该是李广这个人。
不过霍去病射杀李敢这件事情应该也是不简单的吧!
他可不相信一个心思缜密的将军会做出这种给自己留下有碍自己名声的事情。
不过做出了这种事情也能得到那个叫刘彻皇帝的包庇,看来那个皇帝是真的很喜爱这个霍去病呀!
……
卫青也没有想到原来整件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为自己。
此时他的心绪复杂难平,不过到底是没有说霍去病。
现在的霍去病还这么小,他懂什么?
以后慢慢的再教育就是了。
【李敢死之后,汉武帝对跟随的人说;“中郎将李敢护从寡人涉猎被惊鹿抵触而死,后葬李敢,后续内情不得外传,违者斩。”】
李敢!!!
此时还年轻气盛的李敢很是不平。
他明明是被人射杀而亡的,结果陛下却纵容包庇他人,还说自己是被惊鹿抵触而死。
就算陛下要找一个借口也不用找这样的吧。
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启齿。
他堂堂武将世家的后人,会被一鹿抵触而死吗?
想想都不可能好吗,这么多年的武艺难道就白学了?
至于这件事情的起因,李敢在了解到了之后倒没有那么愤怒。
毕竟也是他自己莽撞了才会招来这样的后果,说是替父报仇,可天幕说了父亲是自己自杀而亡的。
反而是他自己也是没有明辨是非,听信奸人的谗言就莽撞的去打伤了那个叫卫青的人,而他的外甥要报仇这也无可是非。
只是……
杀了自己就太过严重了些吧。
不过,最让李敢伤心的还是陛下的做法。
霍去病是他的将军,难道自己就不是大汉的儿郎了吗?
这维护的样子倒像是霍去病不是他的臣子,反而是他的儿子一样,怕是儿子也没有这么维护的吧!
【所以我们看当时在霍去病擅自射杀了李敢以后,汉武帝还在帮霍去病遮掩这件事儿,那么是不是请立三王事件引起了汉武帝的反感呢?
这个嫌疑最大。
因为霍去病作为一个外戚干预到汉武帝的家事儿了,这个是公开为太子刘据谋求利益。
我们知道汉武帝最讨厌的就是外戚干政。】
这说的没错。
刘彻的确是最讨厌外戚了,特别是如今在这天下赫赫有名的太皇太后家的窦氏一族。
明明全族的人也没什么有能力的人,就靠着皇祖母撑着,却敢在朝政上对自己指手画脚,还真当做这天下是他们窦家的了。
刘彻冷哼一声,表示十分的不屑。
就他们那些乌合之众,除了窦婴有些能力外,其余的人失去皇祖母之后就是一盘散沙。
第144 章 已经没有退路了。
作为外戚的窦太后沉默着。
她是知道刘彻这个皇帝讨厌外戚,或许他讨厌的不是外戚,而是讨厌自己这个皇祖母干预他的朝政和改革。
可他也不想想,他一上来就想大刀阔斧的改革前面两代帝王辛苦了这么多年才稳定下来的朝政。
那些百姓们哪里会愿意?
这么多年的战争,从先秦开始受苦的就一直是那些平民百姓们,好不容易现在才过了一些好的日子,他们哪里愿意再起战争。
窦太后她也只是出生一个普通的农家,最是清楚百姓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父亲当年就是为了逃避秦末战乱迁居到了清河郡的,但父亲作为一个外地人,又没有什么技巧傍身,所以她们小的时候过得很苦。
后来无奈,父亲以捕鱼为生,但不幸身亡,幸得窦太后本身长得漂亮,后被选入宫中伺候了当时的吕太后。
因机缘巧合之下,窦太后又被派到了代国被代王刘恒纳为妃子,从那之后她的生活才算好些,不再颠沛流离。
其实窦太后是有些敬佩吕太后的。
在那种明显不利于她的局面下都能扶持汉惠帝登基,把持朝政,力压众多刘姓皇族,若不是后来吕太后的儿子拖她的后腿,恐怕这个帝位是轮不到当初的文帝的。
窦太后想到了这里,突然想到天幕之中说的后面出来一个女皇武则天,她想,若是吕太后心再狠一些,眼界再放宽一些,恐怕就会是第一个女帝了。
手腕计谋都有,朝政大权一手掌控在自己手中,只可惜呀……心不够狠!
窦太后暗自惋惜!
或许也正是如此,所以后来的几代帝王格外的忌惮外戚吧!
就连自己当初也是……
后来儿子登基了才好些,不想孙子又如此……
可刘彻做的那些太过急切了,并且还有些顾头不顾尾。
不说是百姓们了,大臣们也不会愿意。
改革一旦成功还好,若是不成功那又怎么办?
黄毛小子一个,羽翼都还没有丰满呢就想飞,他也不怕一头栽下去摔了个粉身碎骨。
文景两代帝王才换来了如今好不容易勉强安定下来的大汉,岂可让他那样去折腾。
虽然窦太后是有偏心自家的心,可到底这大汉的天下是姓刘,朝政总会是回到他手上的。
不过,现在天幕说了自己还有一年的时间,那皇帝怕是高兴坏了吧!
上一篇:让你演村委,东叔很高兴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