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395节

  王安眨了眨眼睛,着实没想起来老娘啥时候爱吃羊头和羊蹄子了。

  于是乎,王安也偷偷的看了一眼老娘,发现老娘的不善眼神儿后,便改口说道:

  “嗯呢,这玩意儿挺好,这玩意正经挺好吃呢”

  说着话,王安转身就钻屋里去了。

  根据王安多年的经验判断,老爹和老娘这是起战争了,不过看情况明显是老爹输了。

  果然,王安刚钻进屋里,就听刘桂兰对王大柱喊道:

  “说,那对羊犄角是不是让你送李寡妇了?”

  李寡妇,本姓不是李,而是姓赵,跟刘桂兰王大柱是同一代人。

  而之所以叫她“李寡妇”,而不是“赵寡妇”,这是因为在当地就是这个习俗。

  也就是说,如果家里的男人死了,而女的没走道的话,那就称呼这个女人为这个男人的姓氏加“寡妇”俩字。

  至于“走道”,就是再婚的意思。

  比如死的男人姓李,那就是“李寡妇”,死的男人姓赵,那就是“赵寡妇”。

  当然,这些都是在背后说,当面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说的。

  像是沈薇在靠山屯,因为她死去的男人姓陈,就有人称呼其为陈寡妇。

  只听王大柱委屈巴拉的说道:

  “那人孩子来了,也不能让人家空手回去啊。”

  王大柱说完,外面就传来了手拍衣服的“乓”“乓”声,听得出来,老爹这是挨削了。

  伴随着拍衣服声音的,还有刘桂兰的咆哮声:

  “跟你有啥关系?啊?看你屁颠屁颠那個贱嗖样,再说了,拿一个就得了呗,你还拿俩,你趁啥呀?伱趁八十六万脏啊?”

  听到这里,王安算是听明白了,老娘这明显是因为,老爹送给李寡妇的孩子两个羊犄角,而心疼了,准确的说是吃醋了。

  说实话,刘桂兰因为这事儿发飚,在王安看来,那是完全没必要。

  因为那个李寡妇虽然才40多岁,但是因为死了男人,又要抚养三个孩子,早被生活的重担给压的那是相当显老。

  就现在看上去,说她是60多岁都一点毛病没有。

  紧接着,刘桂兰又说了王大柱几句,终于把王大柱整急眼了。

  只听王大柱气急败坏的喊道:

  “你不就是寻思我跟她有点啥吗?我再告诉你一遍,我跟她啥都没有,你看她长那样,她跟你能比吗?她有你一半好看吗?一天天的,脑瓜子有包吧你。”

  王大柱的话,立马让正在偷听的王安,还有木雪晴笑了出来,不过俩人虽然在笑,却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不得不说,王大柱虽然平时话少,但是一到关键时刻,这嘴还是正经挺给力的。

  最重要的是,这情商还正经挺高的,用着最硬的语气说着最软的话,直接就把刘桂兰喊老实了。

  过了好一会儿,刘桂兰可能是感觉自己丢面子了,才对王大柱说道:

  “你嚷嚷啥?显你嗓门大呢?”

  

  王大柱是了解刘桂兰的,知道刘桂兰转变了语气,也就证明刘桂兰已经不再追究羊犄角的事儿了。

  不过却听到王大柱非常嘴硬的的说道:

  “本来就是嘛,你就是天天闲的,闲的没事儿就瞎琢磨。”

  刘桂兰明显气势不足的说道:

  “你再说,说你两句儿咋的了?”

  刘桂兰说完,外面就没了动静。

  王安悄悄的掀开门帘子,却看到这老两口此时非常和谐,正在一起刮羊头和羊蹄子上的黑灰。

  说实话,在王安的记忆中,老爹和老娘只要起战争,那老娘就从来都没输过,没想到老爹竟然赢了一次,也是挺稀奇个事儿

  两天后,到了王安前世的兄弟,也就是崔天将的大哥崔天兵回来的日子。

  一大早,王安就将给方秀娥带的烟膏子,人参,还有鹿血准备好了。

  当然,还有一把给乔小虎准备的盒子炮和40发子弹。

  盒子炮这个东西,也叫D国二十响,所以40发子弹,也就是相当于是两弹膛的子弹。

  吃过早饭后,王安便赶着马车往县城走去,依然是大儿马驾辕,大青马拉帮套。

  虽然马车有轮,而爬犁无轮,但马拉车却要比拉爬犁重上不少。

  因为马车自重本就不轻,这年代的路也不咋平整,最重要的是,驾辕的牲畜,还要承受上压下吊前拉后倒的重担。

  而之所以赶马车,那是因为爬犁从现在到下雪,也就彻底歇业了。

  在东北,虽然冬天的时候,常年冰天雪地,但只要开春后开始化雪,那就证明别的地方气温已经很高了。

  而且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发现,漫山遍野的雪,好像一夜之间就没了一样。

  不过白天化雪,晚上再冻成冰,那也是正经挺膈应人。

  一路啥事儿没有,即使是那个拐弯处,也挺消停的,所以王安的心情那是相当不错。

第501章 买黍子

  临近县城大约三四里地的时候,王安远远的就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扛着一个布袋子在前面走着。

  布袋子不大,看起来像是一袋子粮食,大约有个四五十斤的样子。

  王安赶着马车跟上前去,远远的就招呼道:

  “老爷子,坐两步车啊?”

  在农村,走路时碰着马车,可以主动请求对方捎自己一段,如果对方不是重车的话,那对方是绝对不会拒绝载你的。

  而赶着马车时碰着走路的人,车老板子一般也会主动张嘴,让走路的人上马车坐上一段。

  像这些,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跟认识或者不认识是没有关系的,也不存在所谓的人情。

  所以,这老头听到王安的喊声后,便站住了脚步,转头笑呵呵的看着靠近的王安说道:

  “那就坐一段?哈哈哈.谢了啊小伙子。”

  当走到这老头跟前儿的时候,王安叫停了大儿马,张口笑着说道:

  “也是去县城啊大爷?”

  等老头儿将布袋子放到马车上,老头儿也上车后,这才笑着回应王安道:

  “嗯呢,寻思把这点黍子卖了,给我孙子换点糖吃,哈哈哈.”

  在这年代,北方地区包括东北,黏米就是黄米。

  做粽子或者年糕豆包啥的,基本都是用黄米或者黄米磨成的面粉,而黄米脱壳之前,就是黍子。

  就像大米脱壳之前叫稻子,小米脱壳之前叫谷子,都是一样的。

  而南方的话,黏米是江米,也叫糯米,同样也是用来做粽子和年糕豆包啥的的原材料。

  这种情况,就跟北甜菜南甘蔗一样,完全就是南北方之间的差异。

  王安一听面袋子里是黍子,还是要卖的黍子,立刻就是眼前一亮。

  这年代为了提高产粮食的产量,准确的说是重量,所以绝大多数的大队都是种的玉米。

  只是玉米这个东西,产量虽然不低,但是拿它作为主食,而这年代的农村又不会给玉米去皮,所以玉米这玩意儿着实不咋好吃。

  可是像大米白面等细粮,在这年代的产量并不高,以至于即使是城里人都不能做到顿顿吃。

  也是因为这样,黄米就成了人们的最爱。

  不管是年糕豆包还是年糕饼子,简直就成了绝对的美味。

  王安虽然不差钱儿,也不是买不起黄米,奈何这玩意儿又不是总吃,所以次次去县城,也压根儿就没想起来买这玩意儿。

  王安笑呵呵的问老头儿道:

  “老爷子,你这黍子打算卖多钱一斤啊?”

  听到王安的问话,老头儿皱着眉头说道:

  “我昨天去粮站问了,他们卖的黄米一毛六一斤,黍子一毛一,狗艹的收购价才9分5,小伙子你说我这黍子都是崩成崩成的,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卖的差啥,我寻思就卖1毛钱一斤,完了比粮站卖的便宜点,小伙子你说能好卖不地?”

  看得出来,这老头虽然很生气于粮站的收购价和卖价差了1分5厘钱,但心里还是挺忐忑的,好像是在担心自己的黍子卖不出去。

  王安想了想,这才说道:

  “老爷子,要不你这些黍子卖我吧,来前儿幺(秤)了吗?一共多少斤呐?”

  只听老头儿疑惑的说道:

  “你要?这可是杠尖一斗,咋也得50多斤,你能要的了这老些吗?”

  王安笑道:“我寻思今年也种点儿黍子呢,正好省的买种子了。”

  听到王安想拿这黍子当种子,老头立马笑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95/6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