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423节
冯成民说完,众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木雪离整天兜里揣个破面袋子是什么心理,但王安感觉木雪离的话并没有撒谎。
毕竟人这个东西,思想比较复杂,在你看来该扔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是无价之宝,这可能也是一种信仰或者信念。
取完熊胆,王安和冯成民,还有木雪离和王利四人留下来剥皮卸肉,而武冬和张舒雅六人,返回了石竹秸秆地继续挖金子。
时间宝贵,挣钱才是最重要的!
第537章 油和熏肉
这次卸肉,王安四人并没有像平常赶山的时候卸肉那么细致。
因为平常打到野猪或熊瞎子的话,都是尽量将骨头和肉全部分离开,然后肉带走,骨头扔掉。
当然,猎物少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些有肉的骨头回去。
虽然这样一来,有很多骨头上沾着的肉都浪费了,但为了减少重量和体积,这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大牲口的整副骨架,重量都是正经不轻的,这对于拉爬犁的马来说,无疑是加重了很多负担。
再说每次进山,路程都是不近的,而“千里不带针”这句话,也不仅仅只限用于人的身上,用在骡马身上,其实都是一样的。
四个人一起动手卸肉,还只是简单的做一下分割,所以速度方面,还是非常快的。
等将整只大熊罢全部卸完后,木雪离跟王安说道:
“姐夫,咱们是把马牵过来驮肉,还是直接把帐篷挪过来?”
之所以木雪离这样问,是因为不管是淘金子的地点还是挖金子的地点,距离帐篷都很远。
所以挪一次帐篷虽然挺费劲,但着实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王安看了看正经挺老多的棕熊肉说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肉先放这儿,挪帐篷吧。”
王安说完,冯成民也附和着说道:
“嗯呢呗,这来回好几里地,有点工夫都耽误在走路上了。”
说着话,四人便一起往帐篷跟前儿走去。
人多,马多,东西也多,所以当四个人将所有的东西包括帐篷,全部搬到合适的地点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在这种深山老林里,要是想要简单的对付一宿,那随便找个背风的地方就可以了。
但要是扎营常住的话,特别是这个季节一直到秋末,最好还是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地理位置。
既要背风,又要视野开阔,还不能选在地势太低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帐篷附近不能坑坑洼洼的,比如有很多耗子洞或者兔子洞的地方就不行。
虽然这些事儿,只要是经常进山的人都知道,但对于那些没进过山或进山次数很少的人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而之所以进个山这么多事儿,原因其实也是相当的简单,只有两字,那就是“安全”。
背风的话,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保暖,而背风的地方也并不是没风的地方,只要不在风口的位置就行。
而视野开阔的目的,是让人随时能注意到周边情况,以便能提前做好准备或防范。
地势不能太低的原因,是因为在大山里,随随便便一场大暴雨都能引起山洪出现。
而但凡山洪出现了,哪怕人能跑得掉,物资都被冲走了的话那也是够呛的,最起码的问题就是,吃啥?
要知道人在这种自然灾害面前,那根本就不是无力,而是绝望。
况且王安等人所在的地方就是河边,众所周知,只要发洪水,河流必然会暴涨甚至决堤,所以地势的高低,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营地附近不能坑坑洼洼的原因,就非常简单了。
一方面是人行走的时候进出方便,另一方面就是,坑洼的地方老鼠洞或兔子洞较多,容易伤马腿。
要知道在这二百多里深的深山老林里,要是没有马代步,想要出去的时候可就费劲了。
王安四人在肉堆附近转悠了一大圈,这才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其实就是一处半山腰上,紧接着,这四个人就开始重新支帐篷,架锅灶。
等全部忙完后,四人又将一大堆熊肉搬运到帐篷附近。
这个时间段,虽然苍蝇蚊子等昆虫还没有钻出来,但这么大量的熊肉,却一定会引起食肉动物的窥伺的,所以四人决定,将这些肉全部处理一下。
而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油和烟熏。
这两种方法,都能遮盖住肉本身的血腥味,同时也能长久储存。
这个时间段的山牲口们,可谓是一年当中最瘦最瘦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段就是一年当中,俗称“青黄不接”的时候。
当然,对于农村乃至全华夏人来说也同样如此。
粮食已经见底了,储存的野菜干和蘑菇干,还有窖里的白菜土豆子啥的也要吃没了。
可是大山里可以用来充饥的野菜和山珍啥的,却还没有长出来。
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才是真真正正最难熬的时候。
其实也正因如此,这只大熊罢才只有一千三四百斤,若是到了秋末,那这只大熊罢最少都得一千五六百斤才算正常。
所以大熊罢虽然大,但身上的肥肉却也不多,油的话,也就是油滋啦多,而荤油少。
这一点,也算是歪打正着的符合了王安等人的心思。
要知道饿了的时候,嚼上几块油滋啦,那是又香又顶饿啊,幸福感简直瞬间就能集满,并迅速遍布全身每一个角落。
四个人砍了一大垛柴火后,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四人先是一起将肉切割成条状,当肉条将大铁锅装满并冒尖之后,加上几大把咸盐,再少加了一点水,就在铁锅下面架起了木头火。
记住,油时一定要加咸盐,不然不管是油滋啦还是油,很快就会变成腊肉和腊油,俗称就是“哈喇了”。
木头火是不需要时时看管的,只需要在木头烧完之后再加上两根木头就行了。
所以给铁锅架完火之后,王安四人继续一起割肉条,当四个人又割了差不多一锅肉之后,便开始割宽肉条。
宽肉条,是用来烟熏的。
其实做烟熏肉之前,正常都是需要腌制的,但在这大山里,根本就没那个条件。
所以王安四人只是将肉条用咸盐揉搓了一下,就将肉条挂在了火堆上面。
有人可能会问了,火堆上怎么挂肉?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
奈何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左右各三根木头杆子斜着靠在一起,根据高低,在三根木头杆子的交接处绑上一根绳子,这样两边就各形成了一个三腿支架。
最后,在这两个支架之间,横着放上一根树干即可,并且这根树干也是干的湿的都行,粗点细点也无所谓。
就这么简单。
第538章 断尾狐狸
不过为了提高熏肉的速度,王安四人是整了三个三腿支架,所以挂肉的横杆也就成了三个。
这边油那边熏肉,王安四人那是整的正经挺忙乎。
不过很快,油的锅就开锅了,而油炸肉那种非常诱人的香味儿,也开始弥漫了出来。
说实话,这种油香和肉香味儿混在一起的味道,在这个年代来讲,可以说是最吸引人的了。
哪怕在场的王安四人家里,一直都不缺肉吃,但闻到这个香味儿后,也都是垂涎欲滴的。
等将该熏的肉全部熏上了之后,油的锅里,油滋啦也都熟了。
王安四人连筷子都没用,每人随手折了两根树枝当筷子,就那么围着油锅吃上了。
不得不承认,这种刚从油锅里出来的油滋啦,虽然非常非常的烫,但却也是油滋啦最最好吃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肉还没有被炸干,油却已经被出去了,几乎所有的香味儿,全部被锁在了油滋啦里面。
早一会儿的话,全是肉味,晚一会儿的话,就全是肉干味儿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肉,绝对是肉这辈子的最巅峰了。
什么烤肉,炖肉,扣肉,红烧肉啥的,根本就没法比。
要知道油滋啦这个东西,在调料方面只有咸盐,其它任何东西都没有。
即使是开始油时所加的水,也只是为了让肉不粘锅导致糊锅底而已。
就在几人吃的正欢的时候,王安用眼睛的余光突然注意到,就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竟然有一只灰色的狐狸正在偷偷的看向这里。
不出意外的话,这只狐狸是被油的香味儿,给吸引过来的。
这个时间段的狐狸,处于正在换毛的时候,狐狸皮也是不值钱的。
再说对于打狐狸这事儿,王安也是没什么兴趣的。
王安对于民间传说的四大仙,也就是狐狸,黄鼠狼,刺猬和蛇的态度就是,你敢惹我,那我必灭你,只要你老实点,那我肯定不会动你。
虽然王安并不信这些东西,但王安也不会去反对,因为王安认为,存在即合理!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