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431节
“我老弟就是好,竟然猜到大姐想吃饼,就给大姐烙饼了。”
王安马上顺势说道:
“那必须的,咱俩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弟,大姐想吃啥,那当弟弟的必须安排啊。”
就在众人对王安所烙的饼评头论足的时候,王帅跟大伙张罗着说道:
“来来来,都把布袋子拿过来,咱们看看今天一天,咱们一共整了多少金子回来。”
王帅说完,众人便全部向王帅凑了过去,并纷纷将兜里的布袋子拿出来,然后将里面的黄金米统一倒进一个大布袋子里。
王帅带进山的秤,是一个在这年代来说,非常通用的托盘杆子秤。
这种秤,也叫小秤,打头只有30斤。
当然,也有没托盘的,就是乔小虎用的那种秤,准确的说是把托盘换成一个钩子的钩子秤。
当然,还有比这个还要小的秤,不过那种的通常叫“戳子”,一般都是供销社或者医院药房用的,普通老百姓用不上。
而比这个大的秤,也是没有托盘的,叫大秤。
这样的大秤,也叫钩子秤或者杆子秤。
王帅将装着黄金米的布袋子放在秤的托盘上,却发现30斤的秤竟然打不开点。
打不开点的意思,就是称重量的物品,超过了秤的最大刻度。
见到这一幕,众人的脸上,立刻变得满是笑意,毕竟秤打不开点了,就证明今天收获的黄金米,是要超过30斤的。
要知道黄金这个东西,就像是熊胆和人参一样,可是按“克”算钱的,哪怕多出一小点儿,那可就完全不是一个钱数了。
称了两次过后,加在一起得出最终答案,30.8斤。
要是按8块钱一克换算成钱的话,就是12万还要多,平均在每个人身上的话,就是1.2万多!
在这个人均月收入5块多钱,人均年收入60多块钱的年代,1.2万是个什么概念?
不得不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要是按部就班的去工作挣钱,那特么就这时候来说,一辈子也特么见不到1.2万,到底是多少钱。
所以,众人再也矜持不住,忍不住的欢呼了。
昨天在石竹地,王帅跟王安说一天能挣一万,那还只是个预想或者预测,而此时却实打实的成真了。
可见众人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与兴奋。
当然,激动和兴奋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欢呼过后,众人给王安烙的油滋啦饼抹上大酱,然后卷上冯成民带的大葱,吃的那是相当过瘾。
就这伙食,绝对是所有东北人的最爱。
————
几天后,王安已经将营地附近,以及营地下游10多里地的河流两岸,全部转悠完了。
几天的时间,王安只收获了两块狗头金,一块有鹅蛋那么大,已经正经不算小了。
而另一块虽然有手掌那么大,但厚度却要比手掌还要薄上一点。
好在狗头金这个东西,并不是单纯的以重量衡量价格,所以王安对于几天只收获了两块狗头金,还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王安对于断尾狐狸的表现,却是很不满意了,因为这个狡猾又奸诈的狐狸,每天都会领着他的媳妇找王安蹭饭。
并且这断尾狐狸每天还会像上班一样,始终跟着王安,跟王安寸步不离。
但是,这狐狸对于寻找狗头金,却是特么一点儿忙都不帮了。
王安自从上次发现断尾狐狸在笑,导致王安决定给予断尾狐狸该有的尊重后,就再也没因为寻找狗头金,而对断尾狐狸威逼利诱了。
毕竟不管咋说,那块从大石头下面挖出来的狗头金,功劳的确是断尾狐狸的。
说实话,卸磨杀驴的事情,王安是干不出来的。
所以王安虽然瞅着断尾狐狸就上火,却也只能是不搭理它,让它当一个正儿八经的“白吃”。
不过这几天的时间,众人的收获却是非常稳定的,每天都是30斤左右的黄金米,最多的时候,更是达到了34斤的重量。
而整片石竹地,也已经被挖了一大半了,估计再有三四天的时间,众人就得回到河里淘金了。
直到这一天,也就是从王安呲尿呲出狗头金后的第10天,同时也是众人将石竹地全部挖完了的这一天,王安决定骑马往河流的上游走一走。
终于,断尾狐狸也不再当白吃了!
第549章 诡异的黄金
第11天的早上,众人都没有起的太早,并且众人的情绪,也都很明显的不咋地。
不过想想也就觉得正常了,因为就在昨天,石竹地里的黄金米,已经被众人给挖完了,而今天的话,众人就得去河里淘黄金粉,也就是沙金了。
可是淘沙金的效率,跟挖黄金米的效率对比的话,那可就是真正的天差地别了。
之前淘沙金的时候,每人每个小时,只能淘出1.2两多的沙金,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每人最多都淘不到1.5斤的沙金。
而挖黄金米的话,众人却是每人每天都3斤多。
就这差距,简直是比断崖式的下跌还要更加严重。
再说黄金这个东西,体积越大,给人的视觉效果才会越好,可是好几铁锨的泥沙铲出来,才能收获不到一粒黄金米那么大的沙金,
这种心理落差到底有多大,那真是谁干谁知道啊!
好在这些天众人的收获都不低,足足挖出了将近300斤的黄金米,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话,也能有将近30斤。
换算成钱的话,就是每人12万了,所以众人的心理落差虽然很大,但众人的心里,还是非常有底的。
早饭过后,王安指着旁边的两只狐狸跟众人说道:
“我今天打算去河流上游转转,晌午饭就不用等我了,完了要是这只母狐狸过来的话,你们谁看见了就给它扔块肉,别忘了昂。”
王安说完,正在跟媳妇一起吃肉的断尾狐狸,眼睛明显眯了一下,不过因为它是背对着众人的,所以倒也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
其实即使众人注意到了,也不会再去理会它了,因为这老些天以来,众人已经知道它的无所作为了。
所以现在的断尾狐狸两口子,除了王安会一直给它俩喂肉喂饭,众人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但也同样无视了它们的存在。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一只创造不了价值的野狐狸,是没啥用处,也是不值得关注的。
冯成民闻言,立刻嘱咐着王安说道:
“机灵点儿,别啥地儿都去,晚上早点往回赶。”
冯成民的话虽然不长,只有短短的17个字,但却把独自进山要注意的事情,几乎全部说了出来。
机灵点,实则就是警惕点,别啥地儿都去,就是不要以身犯险,晚上早点回来,其实就是晚上不要贪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就往回走。
王安听到冯成民的话,笑着点头应道:
“嗯呢,放心吧老姑父,我这也算是赶山老手子了,没事儿的。”
王安说完,冯成民却是非常不屑的说道:
“我倒是不担心你惹事儿,我是担心事儿惹你,你就是个招事儿的货,你知不知道?”
冯成民的话,永远都是卡在关键点上,众人听后,更是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只有王安满脸无奈的叹了口气,主要是冯成民说的,还真就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各种各样的破烂人和破烂事儿,总能十分精准的上赶着找到王安,想躲都躲不掉,那才怪呢。
众人笑过之后,武冬又跟笑着跟王安说道:
“老姑父说得对,你得往心里去,你可是咱们金帮帮主,大家伙还指着你发财呢。”
王安闻言,哈哈一笑后开玩笑着说道:
“那我肯定得往心里去,必须得让你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哈哈哈.”
说笑过后,众人便纷纷动身准备去河里淘金了,而王安也骑着马往河的上游走去。
当然,一人一马的旁边,还跟着一只断尾狐狸。
一连走了三四十里地,当一人一马和一只狐狸来到一大片乱石滩的时候,王安才将马叫住停了下来。
不是王安不想走了,而是断尾狐狸出声了。
王安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断尾狐狸正在一处乱石堆旁,边转圈边叫唤,好像很是着急的样子。
王安见此,内心瞬间一喜。
主要是这段时间以来,这断尾狐狸除了吃饭之前,会对着它的窝跟它媳妇叫几声以外,平常跟着王安溜达的时候,它的嘴就像是被线缝上了一样,那是一声都不带吭的。
而此时它叫了,那一定就是它发现了什么。
一共没多远的距离,王安直接翻身下马,把马缰绳拴在一个石头上,便转身往断尾狐狸跟前儿走去。
等王安走到断尾狐狸跟前儿后,王安满脸笑呵呵的跟断尾狐狸说道:
“咋了哥们儿?是不是又发现狗头金了?”
不得不说,王安此时的样子,那是要多谄媚有多谄媚。
要是跟王安之前的样子做对比的话,就会立刻让人知道,什么叫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有啥说啥的讲,王安前后的表现,已经将这句话的意思,表现的非常完美了,那绝对是既生动又形象,一点儿毛病都挑不出来。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