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487节

  其实这也是王安在打到第一只梅花鹿的时候,就把鹿鞭和人参给泡酒了的原因所在。

  并且很多人都不懂,新鲜的鹿鞭泡酒,其实比风干的鹿鞭泡酒好,最主要的是作用力强大,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得用高度数的白酒才行。

  结束了此次战争,俩人清理了一下各自的卫生,这才纷纷穿起了衣服。

  边穿衣服,王安边说道:

  “你别鼓捣那些东西了,咱们两家的地就搁一块堆儿种吧,你家三口人地,一共20来亩吧?”

  沈薇点点头道:

  “嗯呢,一共20亩多点,我寻思就都种玉米,玉米省事儿。”

  这年代干啥都靠人力,所以东北的土地虽多,但绝大多数的土地也只能就那么荒废着,因为根本就种不过来,也收拾不过来。

  王安闻言想了想说道:

  “还是种麦子和稻子吧,我感觉今年种玉米的少不了,到了年底,大米和白面肯定会稀缺,到时候随便换点就够用了。”

  王安可是清楚的记得,分田到户的头两年,大家都一窝蜂的种玉米、黄豆和高粱。

  而之所以这样,其实也是因为这三样东西高产,人们是真的饿怕了。

  虽然这三样东西当主粮确实不好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都是粮食,只要有这玩意儿在,那就不会饿着人。

  也是因为如此,就导致大米和白面成了稀罕物,过年的时候,麦子和水稻跟玉米的兑换比例,更是高达1:6甚至1:7的程度。

  要知道水稻和麦子,可还是初级产品呢,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变成大米和白面。

  由此可见,种玉米和大豆高粱啥的虽然高产也比较省事儿,但是性价比却一点也不高。

  粮食这个东西还真就是没有绝对不行,但数量太多还真就不咋值钱了。

  听到王安的话,沈薇愣了一下后说道:

  “种水稻麦子不高产啊,一亩地才4百来斤,种玉米的话,一亩地能打1000来斤呢。”

  这个时候的农民,可能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思想,那就是啥玩意打粮多就种啥,反正仓房里只要有粮食就行,因为仓里有粮心就不慌。

  王安笑道:“那你咋没寻思寻思,玉米才多少钱一斤?大米白面多少钱一斤呢?”

  沈薇一听这话皱着眉头嘀咕道:

  “稻子一斤是1毛1,玉米一斤是4分,那稻子一亩地是44块钱,玉米是一亩地40块钱。”

  等沈薇嘀咕完,顿时愣了一下,系扣子的手都停顿了,突然恍然大明白的说道:

  “我原来还真没算过这个事儿,这么说的话,那还是种稻子和麦子划算啊。”

  王安笑呵呵的捏了沈薇的雪子一下,然后说道:

  “哈哈哈,账也不能这么算,种水稻和麦子毕竟搭辛苦,再说赶上好年天收还行,赶上大涝了,能不能打粮都没个准。”

  其实王安说的,也正是广大农民最无奈也是最无助的地方。

  辛辛苦苦忙了一年,最后尼玛一场连天雨过后,满地都是水,所有的庄稼全特么泡死了,鸡毛不剩。

  沈薇对于王安的动作也不在意,笑吟吟的说道:

  “我知道啊,那也不能不种地啊。”

  王安点了点头说道:

  “嗯呢,行了,我回去了,等种地前儿你就直接去我家就行了,对了,毛驴子也别牵着了,这玩意儿啥用没有,用不上。”

  沈薇闻言白了王安一眼,委屈吧啦的说道:

  “这头毛驴子可是我们一家人的宝贝,咋用不上呢!”

  王安笑呵呵的敷衍道:

  “嗯嗯,你家的宝,要我说你把我家那匹黄白色的骡子牵回来得了,那骡子相当老实,肉了吧唧的,你使唤正合适。”

  王安所说的“肉了吧唧”,不是说骡子身上的肉多,而是形容牲口干活时的主动性,不催促的话干活慢,磨蹭。

  比如在王安骑那匹骡子的时候,那匹骡子在不打不骂的情况下,就会慢慢悠悠,不紧不慢的走,导致骑过两次之后,王安都懒得再用它了。

  

  不过这样的牲畜倒是也有优点,那就是听话,不会轻易炸毛,用形容人的话语形容它的话,那就是性格不急不躁,相当沉稳。

  沈薇一听这话,连忙摇头说道:

  “我可不要,白给我我都养不起,我可没那么多粮食喂它。”

  王安哈哈一笑,又掐了掐沈薇那白里透红的小脸蛋,这才转身离去了。

  虽然木雪晴知道并默认了王安搞破鞋的事儿,但王安还是不想做的那么明显,所以从沈薇家离开后,王安便溜溜达达的在屯子里转悠了起来。

  这个时间段,家家户户都是忙忙碌碌,基本都在准备着春耕的事情。

  扛着犁找人调校的,抱着犁铧准备做犁正的,还有抱着鸡蛋滚子回家准备按框子的

  而做的最多的,就是送粪。

  没错,就是表面意思,送粪就是把粪送到地里去,等播种的时候,再把粪扬进垄沟里,而这个扬粪的过程,就叫“捋粪”。

  而粪这个东西,就是发酵后的屎,啥屎都行,猪屎、马屎、牛屎、等等等等,以至于人屎也包括在内。

  当然,人屎的话叫大粪,不过千万不要瞧不起这玩意儿,大粪才是粪中之王,可以说是最好最好的农家肥。

  要知道大粪这个东西,人们都是舍不得送到山上的庄稼地里的,正常都是用来种菜园子用。

  这玩意儿种出来的白菜,白菜帮子都是甜的,嘎嘎好吃!

  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关系,屯里人的脸上,再也不是之前死气沉沉的样子,而是全都充满了希望,即使风吹粪沫子飞了满脸,那一个个人也都是笑呵呵的模样。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话真是说的一点毛病没有,对于农民来说,这一年的指望,都从现在开始了。

第629章 活到老 干到老

  在屯子里溜达了一大圈之后,王安才往家里走去。

  其实王安是想去小卖店呆一会儿的,奈何此时的小卖店里,除了小卖店老板丁万兵之外,一个闲人都没有。

  即使是丁万兵,也在小卖店的门口外面摆弄着拉犁正用的绳套和夹板呢,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坐在那呆着。

  因为丁万兵虽然开了个小卖店,但也只能算是副业,种地才是他家的主业。

  其实这个季节,即使是老头老太太们,也都在家里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呢,已经没有时间出来闲溜达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分田到户的原因,在分田到户之前,人们并没有这么忙碌。

  要知道在农村,还真就没有所谓的退休一说,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儿在,那就得干活。

  除非是彻底动弹不了,正在等死了,才算是特么的彻底退休了!

  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在农村,那是特么的“活到老,干到老”,啥时候死,啥时候止!

  要知道沈薇的婆婆,虽然瘫倒在炕了,但依然还要做一些针线活呢。

  不得不说,这也是农村人的宿命,也是农村人的悲哀!

  最后,王安又溜溜达达的去看了看新宅基地,完了就脑袋里边完善着建造方案,边晃晃悠悠的往家走去。

  到家的时候,王大柱两口子正在往马车上装粪,王安也不用招呼,就主动拿了一张铁锨也加入了进去。

  别人家往地里送粪,都是一匹骡马或者是一头牛拉车,顶天就是一匹骡马驾辕,再用一头毛驴子拉帮套。

  而王大柱则不然,送粪的马车,用的是清一色的3匹大青马拉车,驾辕的是青马,前面两匹拉长套的,还是青马。

  说实话,就这阵势,了解的人,知道马车上拉的是粪,不了解的人,还以为马车上拉的,是多大的官呢!

  主要是王大柱这人干活比较细致,马车上围着的粪帘子,都是王大柱同志精心打制的,看上去相当规整。

  粪帘子,虽然叫“帘子”,但这玩意其实就像是四块门板围在了车厢上,也类似于货车车斗上面的四块围板。

  只不过这四块板子,是两长两短,正好卡在车厢上。

  总之安装这玩意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马车上多装点东西,像是装土、装粪、装玉米棒子、装高粱头、还有装向日葵脑袋啥的,都得在马车车厢上围上这玩意儿。

  看到王安加入进来,刘桂兰下意识的说道:

  “小安你歇好了吗?这点活儿我跟你爹干就行了,你快上屋呆着去吧。”

  看的出来,刘桂兰是真心不想让王安帮忙,好像王安干装粪这种活,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

  王大柱停了一下,喘了一口粗气也说道:

  “嗯呢呗,这一天天的咱家顶你最忙,你快回屋去吧昂,不用你。”

  说完这句话,王大柱就再次将铁锨插进粪堆里,然后铲了一铁锨粪,扔进了粪帘子里。

  说实话,王安听到这话还是很感动的!

  因为王安知道,父母不想让自己干活,绝不是因为自己为家里创造了多少财富,他们只是单纯的不想让自己干活而已,没有任何原因。

  要知道王安前世时,可是整天在县城里瞎混的,家里的农活,那更是没干过多少的。

  但哪怕是王安回家了,王大柱两口子却也从来没支使过王安下地。

  不得不承认,王大柱两口子的这种变相“溺爱”,虽然不对,但作为子女的,却也是实打实的挑不出毛病。

  不过王安虽然感动,但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边往粪帘子里装粪边笑呵呵的说道:

  “那咋的?你们干活我瞅着,那让屯里人看着,还寻思你俩生了个逆子呢。”

首节 上一节 487/6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