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551节

  奈何王安说完后才发现,众人看向自己的眼光,明显很不对劲啊!

第715章 大势所趋的事情

  被一大堆眼睛注视着,即使是以王安的厚脸皮,也多少有点架不住劲了。

  只见王安挠了挠脑袋,然后眨巴着眼睛说道:

  “那啥,你们你们这么瞅我干啥啊?我跟你们说,这玩意儿花不了多少钱,顶天三十五十的就够用,完了呢,你们也都不用下地,就搁旁边看着就行了。”

  王安刚说完,王大柱就瞪着大眼珠子说道:

  “说说的你就冒胡话,还雇人,就那点活几天就干完了,雇什么人?”

  王大梁也劝说道:

  “嗯呢呗小安,你们家一共才20多亩稻田地,我们家跟沈薇家加一起是20多亩,你看,拢共都算一起也没多少,要是你跟我们家老五也下地的话,就按一天一人插一亩地算,那一天还能插7亩多地呢,六七天就干完了,不用雇人。”

  在王大梁说“你跟我们家老五也下地.”这句话的时候,姚萍还偷偷的拽了拽王大梁的衣服,然后又瞪了王大梁一眼,明显是在埋怨王大梁多嘴。

  王大梁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太多了,马上又补救着说道:

  “小安你就该忙忙你的就行,这点活儿我们就干了。”

  其实王安并没有多想,因为二大爷王大梁这人,可以说比王大柱还实在,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心眼子。

  再说王大梁作为当大爷的,说一句自己的侄子,让侄子下地帮忙干几天活,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

  所以王安点了点头,顺着这老哥俩的话,笑呵呵的说道:

  “嗯呢呗,那要这么一说的话,雇人是有点犯不上,呵呵呵”

  王安说完,王大柱果然变得满脸都是笑意,而王大梁好像还在为自己多嘴而感到有点自责的样子,只是干笑了几下。

  看着老爹和二大爷这老哥俩,打死都不雇人干活的样子,王安十分无奈的嘬了嘬牙花子,脑袋里却在不断的思索着对策。

  在这个年代,“雇人”这俩字,一般都是出现在各种厂子或者集体里,反正种地,特别是种自己家的人口地,是很少有“雇人”这种事情发生的。

  不得不承认,王大柱和王大梁这老哥俩说的,也是十分有道理的,六七天就能干完的活,确实是犯不上雇人干的。

  但道理是道理,事实是事实,在王安看来,这两者它根本就不能混为一谈。

  因为打心眼里,王安就不想下地插稻秧,也抵触下地插稻秧。

  主要是一想到前世蹲篱笆时,有很多年的春天都要插稻秧的经历,王安就感觉浑身都疼,老特么疼了。

  那自己插稻秧浑身都疼,别人插稻秧他肯定也好受不了。

  当然,对于别人疼不疼这件事儿,王安倒是一点都不关心,也丝毫都不在意,因为别人爱特么疼不疼,爱咋疼咋疼,跟王安有个鸡毛关系?

  王安关心的,只有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王大柱两口子的身体。

  因为王安可是知道,在王安上一世,王大柱两口子在晚年的时候,身体可是相当的不咋地。

  特别是他们的腿,都是老寒腿,一到冬天的时候相当痛苦,走路都痛苦。

  琢磨了半天,王安突然想到了“插秧机”这个东西。

  其实67年的时候,华夏就有专门用来插稻秧的机器了。

  不过有啥说啥的讲,这时候的插秧机不咋好用,不是丢苗就是漏苗。

  再说这年代的机械力量又着实很少,只能用马或者牛当做动力,要么就是人拉着,这就导致用插秧机插稻秧的速度,和人力插稻秧的速度,基本是差不多的。

  所以,用插秧机的人一直都不咋多,准确的说是极少。

  当然,用插秧机也不是没有好处,而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人不用插稻秧的时候整天弯着腰撅着腚了,简单的来说就是比较省腰,膝盖后面的大筋也不疼了。

  不过不管这时候的插秧机是优是劣,王安都是必须要整到手的!

  一方面,用插秧机插稻秧,算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因为到了后世的时候,基本就没有人力插稻秧一说了。

  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王安会改装和调试这玩意。

  王安前世的时候,要不是因为人力插稻秧的效率太差,所以篱笆子方面引进了大量的插秧机,那王安的痛苦,还得说是正经得延续很多年才行。

  为了节省人力,准确的说是狱友们为了少干活。

  那有啥说啥的讲,一个个的,那真的都是挖空心思的去研究这玩意儿。

  

  怎么让它省力,怎么让它少出故障,怎么让它提高速度等等等等,基本上是把插秧机这玩意儿给研究明白了。

  有的人甚至还因此立功,少蹲了两年篱笆子呢。

  而王安作为蹲了半辈子篱笆子的人,肯定对这玩意儿也是相当精通的。

  所以,王安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买一台插秧机,然后自己再改装一下。

  这样一来,不但自己不用下地插稻秧了,还能让父母以及二大爷两口子,还有沈薇他们,都能既省心又省力。

  要知道用一台手扶拖拉机作为动力的插秧机,一天最少都能插二三十亩地,就这三家的四十多亩地,最多也就两三天就完事儿。

  想到这里,王安对正在唠嗑的众人说道:

  “明天我去趟县里,买一台插秧机回来,这样咱们就不用猫腰撅腚的插稻秧了”

  王安说完,王大柱就说道:

  “小安呐,买那玩意儿没用,那玩意插不好的话秧苗就都死了,再说那玩意儿也没快到哪儿去,跟人的速度差不了多少。”

  这时,就连二娘姚萍也忍不住插嘴道:

  “是啊小安,头些年咱们屯子还有那玩意儿呢,后来就没人用了,就是因为那玩意儿吧,有时候不能把秧苗插到泥里去,整的整片稻田地都跟狗啃的似的,缺苗缺的老厉害了。”

  二大爷王大梁想了想说道:

  “要说那前儿个地里缺苗,也不能说都赖插秧机不好使,人们根本就不咋上心,小安你要是想买插秧机的话,不用去县里,乡里就有好几台呢,都是前两年上级发的,就是一直没人用。”

第716章 该花钱买花钱买

  王安一听这话,眼前瞬间就是一亮,小心情更是立刻就好了起来。

  主要是王安今天在农机公司的时候,可是仔细看过整个大院子的,但是,还真就没看到插秧机的存在。

  当时没想那么多,主要是也没想马上就要插稻秧的事儿,所以才把插秧机给忽略了。

  不然的话,王安当时绝对会买一台回来,毕竟整套的耕犁都买了,也根本就不差一台插秧机了。

  再说王安刚才说要去县城买插秧机,但心里琢磨的,依然还是去哪儿买,以及能不能买到的问题。

  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买点啥,那是特么正经费劲的,主要是有钱你都没地儿花。

  而现在可倒好,乡里竟然就有现成的。

  不得不说,王安突然就有了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赶脚。

  王安满脸欣喜的对王大梁说道:

  “二大爷,这玩意儿搁乡里哪疙瘩放着呢?知道不?”

  王大梁想了想说道:

  “头两天还一直搁公社大库外边的那个棚子里放着呢,有两个插秧机的轱辘都不知道让谁给卸下去了。”

  说完这话,王大梁想了想后继续说道:

  “看大库的那个库管员,就是你老姑父的一个堂叔伯兄弟,到时候你买上两条烟,让你老姑父找找他,可能都甭花钱就给你把这事儿给办了。”

  有啥说啥的讲,在华夏这个人情社会,只要办事儿,那永远都离不开“托熟人找关系”这六个字。

  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办事儿确实又快又稳妥,特别是涉及到跟正斧打交道这种事儿,没关系的话,能把你给活活愁死。

  所以王安一听这话,顿时就更加高兴了,脸上的笑容更是忍不住的流露了出来。

  不过王安倒是没想着不花钱就白要插秧机的事情。

  众所周知,插秧机这玩意儿放在那,它其实就是废品,就是破烂,但你只要白拿了,以后但凡出点啥罗烂事儿,那整不好就得把你给牵连上。

  所以,这玩意儿肯定得该花钱买花钱买,主要是又不差钱。

  想明白了这些,只见王安笑呵呵的说道:

  “嗯呢,花不花钱倒是没事儿,主要是有能说得上话的就行。”

  王安看了看手表,便再次说道:

  “那行了,事不宜迟,我这就去看看,完了你们下午该翻地翻地,要是顺当的话,咱们三家明天就开始插稻秧。”

  之所以王安这么着急,那是因为这个时间点儿,种地的人们还没有下地,要是再过个20多分钟半个小时的,那基本各个屯子的青壮就都下地了。

  王安要是再想找冯成民,那就得等晚上或者明天赶大早了,不然每家都有好几块地,王安根本就不知道冯成民会在哪块地上。

  说实话,在农村农忙的时候,想找人那是正经挺费劲的,因为白天的时候,除了中午这个时间段以外,随便走进哪个屯子里所能看到的人,基本都是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和年龄很小的孩子。

  就连月份不大的孕妇,基本都要下地干活,像木雪晴这样在家操持家务的,都是很少的。

  当然,木雪晴在家也没闲着,毕竟家里还养了正经挺老大一群牲畜呢,除了伺候这些牲畜外,做饭种菜洗衣服收拾当院,也是一点闲不着。

  而下地的人,之所以中午要歇晌差不多3个小时的时间,其实也并不是下地的人累得慌了,想歇着了,其实是用来拉犁正的骡马牛等牲口干不动了,它们需要充足的进食了。

  就在王安起身刚要走的时候,王利突然站起身说道:

  “四哥,你开四轮车去乡里不?要不我跟你去啊?我还能帮你抬抬插秧机啥的。”

首节 上一节 551/6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