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578节
揉面的,烧火的,攥干白菜的,切肉的.总之,一个闲着的人都没有。
而王大柱和王安爷俩,便开始喂家里的这些牲畜和家禽啥的。
差不多5点半的时候,豆腐房老板赶着毛驴车,把三板豆腐送了过来。
而此时,一众女人们已经将切好的肉,还有干白菜和干土豆片啥的下锅炖了起来。
这年代的大锅饭,基本就是玉米面馒头或者大饼子,然后炖上一大锅菜就完活了,除了洗菜啥的费点劲儿,做菜这块儿倒是一点儿也不难。
豆腐房老板一进院,就被王安家院子里的东西震惊住了,四轮车,手扶拖拉机,链轨车,挎斗子,这四种在这年代来说,一点儿也不常见的东西,王安家却全都有。
所以,“哎呀卧槽”这四个字,在豆腐房老板的嘴里就没断过。
见到王安,豆腐房老板指了指院里的砖瓦和农用车啥的,边对王安竖大拇指边说道:
“行啊兄弟,你家这日子也太红火了,起码搁咱们DJ县算是这份的了。”
王安笑呵呵的边递烟边说道:
“哈哈哈哈.哪有老哥你说的这么严重,我们家这才哪到哪儿啊。”
豆腐房老板接过烟,满脸认真的说道:
“真的兄弟,一点不瞎说,我这天天走街串户的,整个DJ县的西部乡镇,几乎就没有我不知道的,肯定是没有能赶上你家日子过得好的。”
王安从兜里拽出一张大团结递过去,笑道:
“呵呵呵,有这么邪乎吗,那啥老哥,明天的豆腐钱。”
还别说,豆腐房老板说的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也不算是脱离事实。
在等待一众妇女捡豆腐的时候,豆腐房老板突然神秘兮兮的对王安说道:
“兄弟,有啥挣钱的买卖需要跑腿的没?我这天天可哪出溜,让我少粘吧点就行。”
王安一听,瞬间就是一愣,主要是王安实在没想明白,这豆腐房老板为啥会突然说出这种话。
要知道从王安重生开始,除了扶持乔小虎算是做买卖,王安可是啥买卖都没做过。
看出王安的疑惑,豆腐房老板这才一副“我都知道了”的表情说道:
“县里人都说‘大疯子’发大财了,我这也来过你们屯好几次了,你们屯子的人也这么说,那我角着兄弟你肯定是做啥大买卖,结交啥大人物了,不然就这些家伙事儿,我可是知道有钱都买不来。”
说着话,豆腐房老板再次指了指链轨车和四轮车。
王安这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竟然也出名了,这的确是让王安万万没想到的。
见豆腐已经捡完了,王安便十分随意的客气着说道:
“哪有什么买卖,我之前一直赶山来着,那啥老哥,你进屋待会儿的,马上熟饭了,吃口饭再回去呗。”
人怕出名猪怕壮,王安可不想再扯下去了,再说王安哪有什么买卖啊?明显都是瞎基霸乱传的。
一听王安连话茬都不接了,豆腐老板也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连忙摆手说道:
“那就这么招兄弟,我就不上屋了,明早我再给你送豆腐来。”
说着话,豆腐房老板便赶着毛驴车走了。
看着豆腐房老板的背影,王安不禁琢磨了起来,幸好自己听劝,不盖二层楼了,不然自己这暴富的说法,不得直接传到DJ县之外去啊!
草,就这一天天的。
就在王安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帮妇女同志已经将一板豆腐切完下锅了。
刘桂兰招呼王安道:
“小安呐,抓紧去宅基地放几个炮仗,把人都招呼过来吃饭。”
其实吃饭是一方面,这也算是开工的仪式,或者说是叫“开工大吉”可能更准确一点!
只不过这年代很多迷信的东西都不让整,所以就放个鞭炮省事儿了。
说白了,就是崩崩晦气,让人们在施工的时候,都能够平平安安的,别出什么艹蛋的事儿。
主要是盖房子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儿,方方面面涉及的都非常多,对每个家庭来说,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儿。
人这一辈子,自己用来住的房子能盖几次?
听到刘桂兰的吩咐,王安答应一声,便拎着装鞭炮的麻袋,又拿了一张铁锨,往西边的宅基地走了过去。
很快,两挂1千响的大地红,16个二踢脚,就被王安接连的点燃了。
鞭炮响过之后,王安又在宅基地上随便挖了几铁锨土,整个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第753章 吃饭不积极 脑袋有问题
随着二踢脚的声音接连响起,屯里种完地的老少爷们儿们,便纷纷拿着自己的大碗或者是小盆,往王安家走了过来。
这年代就这样,人多吃饭都得自己带碗,谁家的碗都是有数的,至于筷子就无所谓了,带也行不带也行。
反正东家筷子不够用的话,用两根树枝子当筷子也是一样的,没有人会计较这些。
过来的众人,每个人的脚步都迈的贼拉快,唯恐被落下,看得出来,大家早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鞭炮声响起就过来吃饭呢。
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多,这好不容易有个能吃上饱饭的机会,谁会不积极?
讲话了,吃饭不积极,那纯属脑袋有问题!
当然,这话说的,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哪怕是脑子有问题的人,他也知道饿,吃饭也是老积极了。
比如说牛大壮同志。
王安挖完土刚走到大门口,就看到牛大壮在往过飞奔,跑的那才快呢,蹭蹭的。
而在牛大壮的影响下,正在健步如飞的往王安家走的人,也比之前走的更加快了。
看着逐渐往过聚拢的人群,王安突然有一种“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感觉。
随着人群聚拢,王安边跟众人打着招呼,边大约的数了一下,不算做饭的女人,光老爷们儿就来了足足40多号人!
就这,还不算老王家的人,要是再算上大大爷王大树和二大爷王大梁,以及他们的四个儿子,就得50来号人了!
说实话,这个数量的人,着实是有点太多了。
盖砖瓦房而已,哪用的上这么多人啊!
好在王大柱和刘桂兰在这方面有经验,昨天和面发面的时候,就足足用了90斤玉米面掺10斤白面。
正常来讲,一斤面粉能做出大约1斤4两到1斤半的馒头,所以,今早王安家光馒头就做了140多斤。
由此可见,盖房子这个事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绝对是件伤筋动骨的事情。
当然,这也就是王安家这样,别人家是不这样的。
因为这年代盖房子的话,可以说百分之99以上的人家都是盖普通的土房子。
而盖土房子的话,只需找上十几个人打土墙就可以了,甚至七八个人就够用。
一点不扒瞎的讲,整这老些人盖房子,光吃饭都能把人吃穷了。
等所有人全都进院坐好后,王安又站在大门口等了一会儿,5分钟后发现不再有人来了,王安便对着院里大喊道:
“没人来了,开饭吧。”
听见王安的喊声,一众帮工的人便纷纷起身往锅台边凑了过去。
而守在锅台边的女人也将大锅的锅盖掀开了,满满的一大锅炖菜,足以展现出了王安家雄厚的实力。
四分之一的黑瞎子肉,四分之三的豆腐和干白菜的混合物,让人看了简直就是垂涎欲滴。
随着肉香味儿弥漫开来,每个人的肚子都“咕咕咕咕.”的叫了起来。
不过在这全华夏都闹饥荒的年代,这种情况是极为正常的,所以大家倒是也不存在谁笑话谁一说。
其实对比来说,这年代东北地区的人,还得说是正经挺幸福的了。
虽然粮食不够吃,但大山里的野菜蘑菇和干果啥的,却是实打实的救了很多人的命。
看着锅里的肉和菜,一帮人开始笑呵呵的议论了起来。
“老王家就是讲究,这菜里肉是真多啊。”
“嗯呢呗,肉多豆腐也不少啊,我还是过年前儿吃过豆腐呢。”
“我就馋肉,我家从过年到现在,没见荤腥呢。”
“这话说的,就好像谁不馋肉似的。”
看着围在锅台周围的一大堆人脑袋,李桂兰低声问王大柱道:
“当家的,来了多少人查数了吗?300来个馒头能不能够?”
这种事情必须得整明白,不然万一馒头不够吃了,那特么可就艹蛋了。
当然,艹蛋倒是也不至于,只是一众妇女同志就得研究着再做点别的吃了。
没办法,在农村,讲究一个干体力活的先吃,说白了其实就是老爷们儿先吃。
这时,在旁边的王安笑着说道:
“我数了,不算咱们隔人家这帮人的,一共来了41个。”
在这里的“隔人家”仨字,泛指王大柱的亲哥兄弟,以及王安的这些个亲叔伯哥兄弟。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