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584节
好在他还不知道这个药方的使用方法,并且也不知道这个药抹在伤口处,会让人奇痒无比,痛苦万分。
可即使是这样,王安还是很担心这个事情,毕竟这药方是已经研究出来,并且经过验证的东西。
而那个药方伙计省略了研究药方的步骤,只差了高度白酒这个药引子,那有说啥的讲,人家还真就未必研究不出来。
于是乎,王安就把那个药方伙计的事情,跟王帅和武冬说了一下。
果然,武冬和王帅一听这事儿,表情瞬间就变得严肃了起来,连忙询问是药方里的哪个伙计。
王安描述了一下那个伙计的长相,只见武冬和王帅的眼睛里,立马就闪过了一丝狠戾。
王安突然感觉,那个药房伙计,八成也够基霸呛了。
不得不说,这帮二代们能成长起来,并取得现在的身份地位,除了家庭的因素以外,他们自身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如果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这些个玩意儿,没有一个是特么的善茬。
当然,他们如此,可以见得他们的父辈们,肯定也都不是啥简单货色。
只见武冬点了点头道:
“这个你就甭管了,这都小事儿,我们就处理了。”
顿了一下,武冬继续说道:
“那行了小安,我们就走了,完了小帅刚才说的,你让那个大夫研究研究,反正厂子要是成立了,他也是负责研发那部分的人。”
听得出来,武冬等人对这个制药厂,那是志在必得的,主要是人家也有志在必得的实力,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俩人转身上车的时候,王帅又说道:
“明天他们再来送沙子水泥,我们就不跟着过来了,完了你有空了,也抓紧让那个大夫研究研究。”
王安笑呵呵的说道:
“好嘞,那两位哥哥慢走昂。”
这俩人摆了摆手,坐车离去了。
将一众车队送走,王安注意到老爹王大柱和大大爷王大梁等人,正在研究那两个圆盘锯。
这年代的圆盘锯,可以说简单到令人发指。
乍一瞅,其实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头桌子,只不过只有桌面是木头的,其他的地方包括桌子腿都铁的。
整个桌子架都是用非常厚的角铁焊的。
如不是桌面的三分之一处,漏了一小块圆盘锯片出来,那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桌子。
只不过这玩意儿的奥妙都在桌子的下面,因为在桌子的下面,有一根比桌子还要长的实心铁轴。
而这根铁轴上,就镶嵌着锯片和一个凹型飞轮。
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把皮带的一端套在这个飞轮上,另一端套在手扶拖拉机或者四轮车柴油机上的飞轮上,然后启动柴油机就行了。
当然,这个带着圆盘锯的桌子,得用钎子或者撬棍啥的钉在桌子腿旁边,将这个桌子死死的固定住才行。
对于圆盘锯这个东西,王大柱和那些木工都很了解,看到王安走过来后,木匠牛一辰马上夸赞着说道:
“小安你可是整了两个好玩意儿啊,有这玩意儿在,我跟你爹他们也不知道得少干多少活儿,主要是不用拉大锯了,哈哈哈哈.”
另一个叫牛大龙的年轻的木匠,也是牛一辰的儿子笑呵呵的说道:
“嗯呢呗,这拉一天大锯下来,肩膀轴子都是疼的,呵呵呵呵.”
王安闻言笑呵呵的说道:
“给我家干活,家伙事儿咋也得备齐了啊,呵呵呵呵.”
紧接着,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废话,不过王安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参与讨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十分简易的圆盘锯,在这年代来说的话,的确是相当先进的东西了。
过了一会儿,王安发现根本用不上自己后,就直接转身干自己的活去了。
地基还没推完呢,哪有时间说这些有的没的?
走回链轨车跟前儿,将链轨车重新启动,王安便继续推起了地基。
第761章 既心酸又无奈
在王安推地基的时候,二大爷王大柱和王利爷俩,终于分别开着手扶拖拉机回来了。
当然,两台拖拉机的车斗上,装着的是满满的两车石头。
至于早上坐车去炸石头的人,倒是一个回来的都没有,现在还在石头山那继续烧火泼水炸石头呢。
见到连台车回来,大大爷王大梁领着的那拨人,又开始纷纷往下卸石头,也是直到这时,王安才深深的感觉到这年代生产力的落后。
因为不管是手扶拖拉机的车斗还是四轮车的车斗,亦或者那些大姐放的车斗,都是没有翻斗功能的。
所以不但装车完全依靠人力,而且卸车也是一样得完全依靠人力。
这要是有翻斗功能的话,“哗啦”一下,一车石头就全部卸完了,那多好。
好在除了王安以外,在场的众人全都没啥感觉,干活也是干的热火朝天的。
就这样,在众人的忙忙碌碌中,这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饭跟早上饭一样,都是只有少量白面和大量玉米面掺在一起的二合面馒头,不过数量却变得更多了,半斤一个的大馒头,足足蒸了400多个。
不得不说,这一上午的时间,虽然一众帮工的老爷儿们正经很忙,但这十几个女同志,那也是一点儿都没闲着的。
这一点,从这400多个馒头,还有外面这两个一直没断过火的大铁锅,就能很明了的看出来。
至于李大寡妇,刘桂兰也并没有让她去干体力活,而是像一众女同志一样,不是揉面就是切菜烧火啥的。
而李大寡妇的两个孩子,大的那个已经十四五了,倒是也干了不少力所能及的活,勉强算是没有过来白吃。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刘桂兰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既然来了,懂事儿的话就干点活,不懂事儿就拉倒,咋也不能饿着人家就是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来帮工的众人自然免不了又是一顿夸赞。
早上的菜里有肉,中午的菜里还有肉,馒头更是每人分了5个,足足2斤半以上。
可以说王安家的伙食,是真的不比他们过年饭差啥了。
最重要的是,菜里的那些肉,都是实打实的大肉片子,吃上一口都滋滋冒油的那种,那真的是嘎嘎好吃又过瘾。
而并不是像一般人家那样,正常情况下菜里都是没有肉的,即使有肉,也是将肉剁成饺子馅状放进菜里,看着挺多,实则一筷子下去鸡毛都特么夹不起来。
当然,这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是绝对不会有人说什么的,家家都穷,家家都缺粮,有的吃就不错了,哪儿那么多逼事儿?
吃过午饭后,众人便纷纷起身往家走去。
因为正常来讲,帮工的人都是要中午回家歇晌的,只不过“歇晌”这俩字,算是一个泛意词,准确的来讲其实就是回家瞅瞅。
趁此机会,大家会把各自的大碗或者小盆拿回家。
至于碗里或者盆里有什么,还有挎兜里鼓鼓囊囊装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非常顾家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碗里面是既有肉也有豆腐,常见的干白菜基本就没了,挎兜里十有八九是3个掰半儿的馒头。
而家里条件还行的人,碗里面就只有肉没有菜也没有豆腐,至于馒头,可能是一到两个。
至于那些只顾自己的人,就是空手回家了,连碗都不拿,兜里可能会有一个馒头,也可能啥都没有。
出去帮工,一方面是为了还工,另一方面完全就是为了吃上几顿饱饭,可这饭也不是真的“吃饱”,准确的说,也就吃个半饱。
二斤半馒头对这年代的成年人来说,不论男女,一顿饭都能轻轻松松的就吃下去,并且还不会觉得撑得慌。
可这明明一顿饭就能吃完的东西,还得剩一些拿回家分给老婆孩子吃.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件非常悲哀,却又既心酸又无奈的事情!
王安看着众人满脸笑意的端着碗或盆回家,心里竟然有一种非常堵得慌的赶脚。
因为自己重生之前,老爹王大柱也是这样干的!
那时候王大柱出去帮工,也是从来都不会空手回来,少的时候会拿一个馒头回来,多的时候就拿两个,偶尔还能在掰半的馒头里,看到几个小肉丁.
说实话,那时候的王安一直很纳闷这件事,明明有肉,却只有几个小肉丁。
直到这时,王安才知道那些肉丁都是从哪儿来的。
下意识的,王安就向老爹王大柱看了过去,还别说,这么一看的话,自己这老爹其实正经挺帅的呢。
注意到王安的眼神儿,王大柱还以为王安是有啥事儿呢,等了半天不见王安张口,王大柱就狠狠的瞪了王安一眼,然后没好气儿的说道:
“你瞅啥?”
王安眨了眨眼睛,笑呵呵的挑衅道:
“瞅你咋地?”
不得不承认,在东北这片地界,就因为“你瞅啥?”“瞅你咋地?”,这两句简单的对话,确确实实的发生了不少惨案。
只见王大柱一听这四个字,整个人明显愣了一下,紧接着就像饿虎扑食一样原地一个弹射,奔着王安就蹿了过来。
与此同时,王大柱还咬牙切齿的骂道:
“你个小兔崽子,敢跟你老子这么说话,我看你肉皮子是又紧了。”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