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586节
因为算上王安买的水泥和武冬他们送的水泥,王安家里现在一共是51吨水泥。
而沙子的话,有足足90方,差不多是126吨到130吨的样子。
可如果按照最佳比例1比3,或者是1比4的话,那就得缺少足足26吨,甚至是51吨的沙子,按立方计算的话,就是19方或37方。
之所以要按方算,那是因为在当地,沙子这玩意儿就是以“方”为单位算钱的,没人会上秤幺这玩意儿的重量。
要说这时候的沙子倒是不咋贵,普通的沙子,也就是里面多少会有点大块鹅卵石的那种,一方3块钱,非常好的水洗沙子,也就是像武冬他们送来的这种,是4块钱一方。
只不过沙子虽然不贵,但想要拉到家里来,却还得耽误些时间才行。
乡里就有沙子厂,并且还不止一个,因为水流多的地方,沙厂必然就多。
就是跟沙厂的那些人打交道得小心点,一点不扒瞎的讲,就那些个人里,好人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特么混混和溜子。
好在这些沙子短时间内是够用了,暂时倒是不着急。
脑子里想着这些事情,王安又回到了链轨车上.
就这样,王安开着链轨车一连推了两天,才将两座房子的地基,以及两座房子的地火龙燃烧室,全都推完了。
看着自己这两天的劳动成果,王安的心里顿时生出了无比巨大的成就感。
围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转悠了一圈,王安不禁对自己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这活儿干的,那叫一个漂亮,就这地基推的,那叫一个横平竖直,
当地的水位,是非常浅的,好在王安家的这个宅基地是在一处地势稍高的坡上,所以王安才能将地基足足推了两米深。
即使是这样,两米下面的土壤,也已经是非常湿润的状态了。
其实正常盖砖瓦房的话,一米多深的地基就已经足够用了,不过王安是按照建二层楼的标准来建的砖瓦房,所以才推了这么深的地基。
不过这两天下来,王安感觉自己十有八九是不会再去折腾二楼了,劳心又劳力,主要是还没啥大用。
这么宽敞的砖瓦房,住着已经够舒服了。
随着王安将地基全部推完,帮忙干了两天零活的泥瓦匠孙向阳和孙向辉哥俩,还有石匠李来财等人,便带着一众人入场开始了砌石头,也就是砌地基的工作。
要是按照正常的程序的话,挖完地基还需要夯地基,而夯地基的工具,就叫做“夯”。
至于“夯”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个没有框架的碌碡。
值得注意的是,碌碡这玩意不是碾子,碌碡和碾子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这两样都是实心的石器,也都往死个沉,但碾子是上下一样粗的圆柱体,并且碾子的表面是很光滑的。
而碌碡却不同,碌碡
是一边粗一边细的圆柱体,并且表面也是凹凸不平的。
“夯”这个东西,就是是将碌碡立了起来,粗的那边朝下,细的那边朝上,然后在两边分别绑上一根一米多长的镐把。
夯地基的话,就是两个人抬着这玩意砸,完全靠碌碡自身的重量砸。
之所以王安挖完的地基,不需要像这样去夯实就可以直接砌地基,那是因为链轨拖拉机走过的地方,已经将地基压实了,没有再夯的必要了。
放眼望去,此时王安家的整个宅基地上,都是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
宅基地的东南角,是木匠牛一辰和牛大龙父子带着几个人在制作三角梁。
地基前面靠西的位置,是大大爷王大树在领着一帮人和水泥还有沙子,因为沙子堆和那个泉眼就在这里。
至于搬砖这个事情已经停了下来,砌墙的时候再搬就赶趟,人多,一点儿也不用着急。
而围绕着地基周围的,是一堆一堆的石头,当然,这些石头现在也在不断的减少着。
这两天的时间,王大梁和王利爷俩领着的那帮炸石头的人,已经拉回来了相当多的石头,只不过还不够,还得继续炸。
况且王利家盖房子的时候也要用,一起炸完拉回来省心了。
在这两天,王安还发现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大哥王勇和二哥王顺,还有三哥王敢这仨人,正在跟着王利学习开手扶拖拉机。
并且这仨人现在已经能完全上手了,很明显,王利这是想把他自己从开车中摘出来。
不得不说,王利想的还挺周到。
第764章 巨大的开销
这两天,一大一小两只黑瞎子的肉,已经被吃掉了大半。
玉米面下降的速度更快,王大柱准备了一春天的3000斤玉米面和300斤白面,也已经吃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而且随着帮工人数的增加,黑瞎子肉减少的速度也更快了,估计明天的三顿饭都够呛能将就下来。
不得不说,人多虽然力量大,干的活也多,但人多吃的粮食也是真多啊!
50斤的面袋子,一顿饭两袋子半玉米面,外加10多斤白面,就被硬生生的吃没了。
可是呢,王安家是一天管三顿饭的,就这种吃粮的速度,已经可以称之为恐怖了!
不算吃饭,烟的消耗速度也不小,虽然王安买的烟是最便宜的大生产和葡萄,但是按每人一天一盒烟算,还得足足六七条呢。
说实话,就这种巨大的开销,一般的人家是真的承受不了。
没办法,主要是人家主动来帮工了,总不能再把人家撵回去吧,在农村,哪怕是屯长他也不敢这么干啊!
一点不吹牛逼的讲,但凡王安一家敢把主动来帮工的人撵走,那王安家在靠山屯的名声就会瞬间一落千丈。
以后再有什么需要众人帮工的活,绝对不带有人搭理你的,说难听点,王安一家以后在屯里溜达的时候,都不带有人跟他们打招呼的。
帮你干点活,沾光吃点好的,这没毛病,你是好人。
但我主动去你家帮工干活,完了可倒好,你竟然因为粮食的问题主动撵我走!卧槽,你特么瞧不起谁呢?
要说这一点,其实也赖王大柱了,因为是王大柱当初在动工之前把话说的太满了,承诺一天管三顿饭,顿顿管饱还顿顿有肉。
并且最关键的是,王大柱当时也没说来多少人就够用的事儿。
这就导致第二天来的人,比第一天来的人还多。
好在以王安家现在的实力,这种开销倒是也不算什么。
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有钱也没地儿买肉去,还得进山打猎才行。
晚上送走一众帮工的人之后,刘桂兰便满脸愁容且一脸纠结的对王安说道:
“小安呐,咱家这肉明天还能将就两顿,明天晚上就没肉吃了,要不你明天领着老五再去山里转悠转悠?”
王安见到老娘这满脸的愁容,便满脸笑呵呵的安慰道:
“娘,这点事儿你有啥可愁的啊?我要进山,那不啥都回来了么,打点肉还不就是个手拿把掐的事儿,放心吧昂,我明天跟老五早点进山,都不带耽误晚上炖肉的。”
王利也在旁边插话道:
“嗯呢呗,你就放心吧老婶儿,就我四哥我俩这枪法,嘎嘎尿性,碰着啥崩啥,嘿嘿嘿嘿”
刘桂兰一听这话,脸上的表情再没了忧愁,却只剩下了担心。
毕竟大山里所有的人都知道,现在这个季节进山打猎,着实是一件既危险又困难的事儿。
所以,只见刘桂兰白了王安和王利小哥俩一眼道:
“别以为我不会打猎,就不知道现在打猎有多费劲昂,我可跟你俩说啊,你们明天就搁这屯子周边转悠转悠就行了,碰着啥就打点啥,碰不着就麻溜儿回来。”
听得出来,老娘这是真的很担心王安和王利的安危。
顿了一下,刘桂兰才跟王安说道:
“实在不行咱们就杀羊,再说咱家那不还有头驴呢嘛,我看咱家那驴也没啥大用,还生个啥用没有的叫驴,杀了吃肉省心了。”
王安一听老娘有杀驴的想法,眼前瞬间就是一亮,别说是那头驴了,就算是要杀骡子,王安都一点都不带反对的。
主要是家里的那头驴,是真的鸡毛用没有,因为这头驴从来到王安家开始,就特么啥活儿都没干过。
可每天的2斤料,却是一天都不落下,养到现在,勉勉强强算是不赔钱,而之所以不赔钱,还是因为它下了一头叫驴驹子的原因。
所以,王安立刻边给刘桂兰竖大拇指,边满脸高兴的说道:
“娘啊,你实在是太明智了,那驴早就该杀了吃肉了,对了,还有那个骡子,那骡子干点活肉了吧唧,一点儿也不知道啥叫沙楞,那啥,咱们啥前儿杀驴合适啊?”
奈何王安说的虽然兴高采烈的,但刘桂兰却突然愣住了,然后刘桂兰就满脸没好气儿的说道:
“杀什么驴杀驴,听风就是雨,你看那过日子的人家,哪有杀大牲口吃肉的?你是不是虎?”
值得注意的是,刘桂兰所说的这个“虎”字,不是名词,而是个形容词。
这个“虎”在当地的意思,相当于是“傻”“蠢”“二逼”“山炮”.等等等等。
满脸兴奋的王安突然被骂,立刻就兴奋不起来了,斜了刘桂兰一眼后满脸不忿的说道:
“那不是你说要杀驴嘛,我又没说。”
只是注意到刘桂兰表情不太好,王安的声音那是越来越小。
不过即使是这样,刘桂兰也没打算放过王安,上前两步就抓住了王安的胳膊,对着王安的后背就拍了两巴掌。
与此同时,刘桂兰还满脸不高兴的说道:
“我让你顶嘴,我让你顶嘴。”
两巴掌下去,王安立马就老实了,连忙笑嘻嘻的讨饶道: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