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1418节
与张远抱怨了足有半个来小时,倒出了一肚子苦水。
甚至最后和冯晓刚一样,开始骂起了观众。
说观众没品味,素质差,看不懂。
现在市场不好,都是这帮低质观众造成的。
见他这状态,张远也不好反驳。
但心里是不同意这说法的。
“黎叔,片子我也看了。”
“我觉得,这部戏不光不差,其实还非常好!”
“是吧!”张犁听他这么说,激动的拉着他的胳膊:“还是张远有眼光。”
“你懂我!”
“你知道是好东西,我知道是好东西。”
“可观众不知道。”
“咱们不能让这部好作品埋没了。”
“埋没……”张犁不明白,都播出两轮了,观众不爱看已成为事实。
还说什么埋没不埋没的。
“我这么问您吧,您对自己的作品,有没有信心?”
“有……吧。”这位现在自己都犹豫。
“我也有!”张远反握住他的双手。
“既然有信心,咱们要不再试试?”
“怎么试?”老哥依旧一头雾水。
“呵呵呵,换个地方,试!”
张远重重的说道。
第654章 造反
“你的意思是?”
小会客厅内,张犁老哥带着不解的眼神,望向张远。
“换个地方,就是换个地方。”
“您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可能性。”
“不是片子的问题。”
“也不是你的问题,或者刘大编剧的问题。”
“问题其实出在电视台上。”
“啊?”张犁听到他的见解后,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太新鲜了。
自打这部片子失败后,大家来回分析原因,却没人提出过这个角度。
张远瞧他那懵逼样,心说那不是废话嘛。
给你分析失败原由的都是芒果台的人,他们还能说是自己的问题?
即使是马桶堵了,但只要马桶是他们装的,就也得说是地心引力不够,所以你才拉不出屎。
谁会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啊!
电视台也是半个官场,充斥着老油条,不粘锅。
这帮人的甩锅本事,甚至比办事本事都大。
“这么说吧,《贞观之治》这部片子,您知道吧。”张远给他举了个例子。
“哦……”听到这个名字,张犁便有数了。
马跃老师成为天选李世民,就是靠的这部片子。
之后谁再演李世民,观众都不认了。
就像有陈宝国老师的汉武帝刘彻在前,黄小明的《大汉天子》系列再火,再赚钱。
观众一提起汉武帝,心中出现的形象还是陈宝国老师那龙面虎威的帝王形象。
同理的,还有《大话西游》再火,星爷的猴子也没法碰瓷六爷的大圣。
《贞观之治》这片子的班底,强到爆炸。
演员放一边,这片子的出品,是中视协,中影和魔都文广。
这可是国内媒体行的三座顶级大山。
普通片子能沾上一家就了不得了,更何况这片子还有三大后台。
首播在帝都卫视,成绩还不错,平均能有个7%左右。
播完后,这三家一瞧还行,立即上星。
福建东南卫视,贵州卫视,陕西卫视,内蒙卫视,四家一块上。
结果呢?
对外公布的数据,是平均2.5%。
在上星剧中,马马虎虎。
但这还是挑了成绩最好的一家说的。
张犁是业内人士,清楚地很,这片子也老惨了。
四大卫视中,最差的内蒙卫视,平均连1%都不到。
并且他更清楚,这片子的编剧也对细节把控极严。
本着对那些市面上流行的戏说类清宫剧的不满,编剧们仔细研究了《贞观政要》,《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籍,对片中的细节格外考究。
但比《大明王朝1566》更倒霉的是,因为这考究还考究出问题来了。
汉唐时期,椅子这东西还不太常用。
居于室内,大多是围着矮桌席地而坐的。
可就这还原历史的场面,却被观众大骂剧组崇拜倭风!
屈腿坐在榻榻米上,在很多人眼中,是岛国人的生活习惯。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习惯是从咱们这儿传过去的……
反正被骂的狗血淋头,收视率还不行。
“《贞观之治》的收视率也不好。”
“而且这种不好还是有规律的。”
“学历越低的收视率越差!”张犁抢答道。
张远有些无奈的一抿嘴。
你们不能仗着自己上过大学,多吃了几天学校食堂就看不起劳苦百姓。
老是嫌弃观众层次低,这可不好。
“不是学历,是年龄。”
“观众平均年龄越低的电视台,这种考究的历史题材正剧,收视率越差。”
“除此之外,还有性别比例。”
“女性观众比率越高,成绩越差。”
芒果台这两条不光都占了,还是这两项的全国翘楚。
“所以我的想法是,把这片子换个地方,再试试。”
“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万一别的地方观众爱看呢?”
“这……”张犁接受了他的说法,但依旧犹豫。
“可现在芒果台那边已经把片子打入冷宫了。”
“哪儿还会愿意再试啊。”
“他们都恨不得赶紧撇清关系呢。”
“是。”张远点头道。
“你让芒果的人办,且办不成呢。”
“所以这事,得我来!”
上一篇:我把幻想食材普及给了全世界!
下一篇:拿钱上恋综而已,都选我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