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1735节
网络上的舆论,尤其是张远的粉丝们,都把这事怪到了同行嫉妒上。
其实也没错,张远现在这片酬,若是让老对头聂元看到,对方估计能气吐血。
不光香江有大儒为我辩经,网络上也有。
再来,不少人觉得几百万片酬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尖峰时刻3》已经在国内登录了!
首周票房超过了7000万。
最终票房破亿应该不是难事。
现在是暑期档,去看电影的人不少。
但在如今的大陆市场,能拿到破亿票房依旧是一件很牛逼的事。
其中张远与龙叔那场巴黎铁塔对决,让不少辰龙的影迷和动作片影迷看的大呼过瘾。
“打的也太痛快了!”
“真TM帅!”
给不少人看爽了。
甚至被有些媒体评为年度最佳打戏。
看到有人这么说,张远心想自己当时的功夫就算没白花。
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拍的好,自然有人捧。
更关键的一点,是“出口转内销”。
怎么个转法呢?
龙叔带他去海外上节目时,捧他说是“小李小龙”。
外国媒体也引用了辰龙的话,做了些报道。
然后这些报道,又被人翻墙截图,运回了国内。
而内容也被翻译成了“外国媒体称张远是下一个李小龙”。
翻译过程,就和信息拷贝过程一样,发生了不可避免的丢包……
这下可不得了了!
按照当年很流行的一句话讲,叫“有图有真相”!
外国报纸上都登着呢,这还能有假?
都下一个李小龙了,多拿点片酬怎么了?
谁不服?
华夏百姓有个毛病,是长期被排除在西方主流世界外所造成的。
那就是特别需要得到老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老外的认可!
甚至不需要发达国家,阿猫阿狗,只要是高鼻梁蓝眼珠子的就行。
老外说一句华夏好,百姓能乐三天。
后世的中美对账,其实就是类似的情况。
人和国家一样,如果特别需要外部认可,那说明骨子里还是不够自信。
改革开放,开拓市场,加入WTO,这才多少年。
一听到老外认可他,那便是圣旨一般的!
别人再怎么说都没有。
我不管我不管,洋人认可了,就是好!
“是好事,但是……”张远看完后,有点惆怅。
看来还需要很多年,才能走到我们自己喜欢就好,管你们老外喜不喜欢的阶段。
不过“出国镀金”本就是他的目的,所以也没啥好抱怨的。
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话不光观众信了。
“喂,张远啊?”
“有空再来一趟,我们聊聊戏的事。”
宁影厂的副厂长庞洪亲自给他来了电话。
张远想着,我还没找你,你倒来找我了。
片子的导演是金像奖新任主席陈嘉尚,现在港圈解除了对他“封锁”。
他本想等陈导找他的。
没想到制片人先坐不住了。
张远猜测,应该和新闻以及网络上的评价有关系。
舆论可是把双刃剑。
会让张远收获利益。
也会让张远的同行收获失望。
刃都冲外……
离开机场后,便直奔宁影厂在帝都的办事处。
“哎呦,总算来了。”
庞洪亲自来门口迎他。
“你和辰龙的那场打戏太精彩了,我去影院看了,目不暇接。”
一听他这话,张远便知道自己没猜错。
“来来来,请坐。”
给他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后,还让秘书上了茶水。
“这个……上次试镜,你给我们剧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对你是特别满意的。”
忽悠……张远面带笑容,但心中说到。
还满意。
李少宏说你非用鲲鲲不可得时候,咋没出来澄清反驳?
“在我看来,王生这个角色,对形象和武术基础的要求,与你完美契合。”
庞洪侃侃而谈。
“我把你的试镜录像给编剧看后,老师说你让他对自己笔下的角色,有了真实的人物模板。”
接着忽悠……我怎么不信呢?
你不会和那些渣男一样,对每个女人都说同样的话吧。
我每次都还编新鲜的呢!
“既然我们双方都很满意。”
“我看不如,咱们就聊聊……”这位比了个搓手指的动作。
“聊聊钱的事?”
曾佳上前一步。
张远之前就交代过,和剧组谈钱的事,他会画道,然后由她处理。
可这回,她却发现张远抬起手来,把自己给拦在了一旁。
“好啊,就是不知道你们的预算怎么样?”
“预算的话,的确很紧。”
“我们想把钱都花到片子的制作上。”
“所以,虽然有了不少投资人,但还是有些拮据。”
说到这里,他起身开门,探出身子喊了句。
不久后,又进来俩人。
“这位是剧组的服装指导。”
“这位是剧组的艺术指导。”
“我让他们和你解释一下,我们这部戏想要呈现的效果。”
哦。
张远懂了。
上一篇:我把幻想食材普及给了全世界!
下一篇:拿钱上恋综而已,都选我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