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之2000

华娱之2000 第199节

  怒气冲冲将辞职信摔在了主管办公桌上的褐发白人男子面对着难以置信的上司,毫不犹豫地朝他竖起了中指:“我现在就要回家准备过圣诞,你有什么意见吗?”

  “……”

  “……”

  “你想干什么,约翰?伱这是在威胁我?”

  “威胁?不不不,我这并不是威胁,而是在表达我的态度。”

  名为约翰的白人男子摇晃着右手食指,否定着主管的表态:“既然在公司里干的不顺心,那我索性就先回家好好休整一下,毕竟这马上就是圣诞节了。”

  朝主管一股脑的发泄完这一年来心中所淤积的苦闷后,约翰神清气爽地走出了办公室,在同僚们一阵艳羡、崇拜与不解的话目光注视下离开了公司。

  “约翰这是怎么了?”

  “好像是在听了一首歌后十分想休息,不想上班,所以今天直接就爆发了。”

  “听了一首歌?”

  “哦不,准确的说,是两首歌。他听了《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后就时刻憧憬着圣诞节的到来了,然后听了首叫《The lazy song》的,心被勾得痒痒的,索性就直接辞职回家不干了。

  “说是好不容易大难逃生,先顺顺利利过个圣诞节再考虑明年的工作问题。”

  “……????”

  仅仅只是因为一首歌,就想要辞职休息?

  什么鬼歌这么有魔力?过圣诞就过啊,也没人拦着啊,至于这么早就辞职吗?

  内心里泛起了嘀咕的同僚们你看看我,我看看看你,而后便不约而同的在下班时间戴上了耳机,尝试着去听了听那首《The lazy song》。

  旋律很懒散,节奏很优美,歌词也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却贵在真诚——

  人,究竟为什么要上班?

  作为最近一批经历了911惨案的年轻人来说,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都有触动了。

  911的到来让整个美国人民上下都绷紧了一根神经,一些敏感的年轻人、中年人甚至一直绷到了12月,一刻都没有舒缓过——

  现在,当玛利亚·凯莉那首熟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再度于耳畔回响时,这群人感觉自己已经绷不住这根神经了。

  骤然加大的工作量与愈发繁琐的心事让他们渴望逃离现实、逃离职场——

  这个逼班是一点都不想上了。

  今朝有今朝醉,后头稀碎无所谓。

  毕竟,万一又来一次911呢?

  到时候人死了,钱没花完岂不是堪称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

  对于这部分心理颇为敏感的群体而言,周易的这首《The lazy song》几乎就是可以说唱到了他们心里。

  上班?

  上个屁啊!

  我现在不想上班了,要么让我请假,要么我辞职!

  12月4日。

  伴随着“《The lazy song》致使某男子辞职”的新闻在华盛顿小范围发酵后,约翰那堪称奇葩的辞职理由却迎来了许多摆烂人士的赞同。

  永远不要怀疑美国的摆烂群体究竟有多么庞大,就像你永远不用怀疑中国的勤奋学生们究竟有多勤奋一样。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代表的圣诞节让他们心痒难耐,《The lazy song》掀起的一股子摆烂风潮恰好契合了想要人们想要放松的心理,令他们趋之若鹜。

  在神经高度紧张了几个月的美国里,周易的这首摆烂之歌以一种极其意外的姿态开始流传——

  音乐一响,辞职回家躺!

  尤其是那些被911事件波及到的中下层群体:Spike说的对啊,反正生活都已经乱成这样了,不如放空自己过的好一点先。

  甚至还有部分好事者将玛利亚·凯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与周易的《The lazy song》并称为放假两部曲。

  前者负责通知假期要来了,后者负责让你辞职或者请假。

  “所以,我现在在美国可以说是人送外号请假天尊?”

  ps:人,为什么要上班……

  ps2:因为工作原因,这两天调整一下更新频率。

  今天是一更,明天是三更。

  后天是一更,大后天是三更。

  再之后就恢复正常更新节奏了。

第232章 学啊,学无止境

  “这要是在日本,我高低不得封个请假仙人的雅号?”

  饶有兴致的阅读着手头那份来自于华盛顿的报纸,右手食指下意识摩挲着下巴的周易饶有兴致道。

  一旁的孙燕兹好奇把脑袋凑了过来,甩动的发梢擦过男人脸颊一侧,弄得他感觉痒痒的——

  “这是不是过于夸张了点?华盛顿那是什么地方?真有那么多人听了你的歌去辞职?”

  母语就是英语的孙燕兹读起英文报纸来毫无压力,在发现这份报纸的抬头是自己此前从没有听说过任何名声的报纸后,不由得陷入了怀疑当中。

  要不是这玩意是钱江主动拿出来当证据来佐证其言语真实性的,她差点就要认为这就是华纳自己买的通稿——

  先找华盛顿本地小报开吹制造话题,等吹了几天再转大报纸,主打的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增加真实感。

  “为什么不能?”

  对于这女人的质疑,周易斜了她一眼:“你是看不起我这个请假仙人?需要我帮你回忆一下吗?”

  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腰杆子挺直了刚想硬气一把的孙燕兹猛地注意到了还在这办公室里的周建辉与陈泽衫,顿时悻悻地闭上了嘴开始装鸵鸟——

  虽然说她想尽办法偷懒这事已经是华纳内部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但毕竟还没有被人公开摆到台面上说起过。

  这当着周建辉和陈泽衫这华纳一把手、二把手的面,万一周易嘴没个把门的把这层窗户纸戳破,她多少会有点尴尬。

  不是每个人都是周易,都有厚如城墙的脸皮。

  “咳。”

  对这俩这完全等于明着来的py交易当做看不见的周建辉咳嗽了一声:“这其实并不是普遍的例子,只是个例而已。

  “根据公司的调查,这个叫约翰的会辞职纯粹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伱的歌仅仅只是恰逢其会遇上了他情绪爆发的时刻。

  “还有上了报纸的另外五个人,其实都是与公司积怨已久。”

  指了指报纸上另外报道的数位,周建辉开口道:“不过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就看你有没有兴趣沿着这个方向炒作下去了。”

  一旁的陈泽衫忙不迭接过话茬:“建辉说的对,阿易。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炒作出来的热点,这对于你的单曲热度以及公告牌排名会有极大助力的。”

  “需要担心的点就是炒作请假或者辞职会不会引起那边部分人对你的不满与排斥,毕竟那边现在也不太平,正是敏感的时候。”

  对陈泽衫这热情模样暗自皱眉的周建辉瞥了他一眼,紧接着就把可能会遭遇的排斥说了出来。

  不同于陈泽衫热衷于先斩后奏且极少顾及后果的炒作方式,周建辉更愿意在征得艺人同意后再进行相关营销预案。

  “这怕什么,我同意。”

  在钱江适时的拿出了华纳根据这起事件提前写好的营销预案后,周易选择了同意:“不过有个地方需要改一下。

  “在宣传造势起来后,公司可以再多弄几批人去点歌,然后报道他们……”

  作为一个中国歌手,歌曲要想走出国门,除了必不可少的质量以外,宣传方面也极为重要。

  在营销学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往往是最能够引起广泛讨论的源头——

  在单曲初发日本时,华纳(日本)在与华纳(中国)讨论后,选择的是“XX年难得一遇的美男子”、“星中星中星”这两个故事来完成对周易的形象定位与宣传,取得了极为良好的效果。

  夸大的口气与故事迅速让周易这个人在日本市场站稳了脚跟,极高的颜值与过硬的歌曲质量在日本乐迷被故事吸引来后成功转化出了购买量。

  本来这次进入美国市场,华纳是准备让周易一路蹭着陈龙与《尖峰时刻2》名气到处捆绑讲故事的,毕竟之前周易在日本市场玩的那一套宣传在美国根本行不通。

  结果这才刚蹭了个开头就闹出了这么一个事……

  这要是不利用起来就不礼貌了。

  在周易点头后,华纳唱片迅速就体现出了自己作为国际巨头的优势——

  12月5日,创立于1919年的美国“庸俗”报纸《纽约每日新闻报》就率先对这一奇葩事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以八卦娱乐起家的报纸之一,截止到目前为止该报全国发行量已经稳定在了前十之列,堪称是美国最大的大众化报纸——

  《来自东方的魔法师,以一己之力引起辞职浪潮!》

  在当下这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热土上,年末了还背负着各种贷款而不敢辞职的吃瓜群众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标题里的“辞职”所吸引。

  12月7日,美国目前唯一的全彩日报《今日美国》在头版上刊登了周易在舞台上高举奖杯的潇洒全身照,并配文:《来自东方的演奏家,奏响圣诞节前的休息乐章!》

  10日,纽约最重要的报纸之一,以八卦、煽情闻名于世的《纽约邮报》同步跟上,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前后脚刊登出了有个外国人来美国“忽悠”人请假、辞职的离奇故事。

  由于911之后不少人遭受过失业潮,吃过失业苦的缘故,当他们在年末再度在一大堆报纸上看到“离职”这个单词时,不管是好是坏,最起码都会搂两眼——

  “Spike周”这个名字与他那首号称能把人唱到请假或者离职的英文单曲随即借助这个机会迅速在美国境内传播——

  “什么歌这么牛逼兄弟?”

首节 上一节 199/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出狱成首富,杨密直呼遭不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