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641节

  想到此处,林楠心念一动,缓缓降下了云头。

  此时的吕岩,依旧如往常一样,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遭遇六耳猕猴考验的事儿,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起,仿佛那只是他心中的一个小秘密。就算得了六耳猕猴的承认,他也并没有声张,依旧保持着那份低调与谦逊。

  在平静的生活之下,吕岩的心中却一直怀揣着一份期待,那便是对未来求道得道的期待。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望着星空,想象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那些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飞天遁地,逍遥自在。

  这一日,吕岩像往常一样,从学堂下学归来。他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他走到村口时,忽然看到一个道人的身影。那道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身着一袭素色道袍,手持一把拂尘,仙风道骨,气质超凡。

  奇异的是,吕岩自己能够清晰地看到那道人的身影,而和他同行归家的小伙伴们,却仿佛视若无睹,径直从道人身边走过。

  “你们……没看到什么人影吗?”吕岩心中疑惑,忍不住询问自己的小伙伴。

  然而,小伙伴们纷纷摇头,都表示什么也没看到。

  吕岩犹豫了一下,心中虽然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好奇。他告别了小伙伴,让他们先行离去,自己则鼓起勇气,朝着那个道人身影走去。

  道人是背对着他的,因此吕岩一时间根本看不到对方面容。只是,看着道人的背影,吕岩只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仿佛自己在哪见过一样。

  “在哪见过这个道人呢?”吕岩内心思索着,可一时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种感觉模模糊糊,难以捉摸。

  没多久,他走到了道人的身旁,深吸一口气,叫了一声:“这位道长,小子吕岩有礼了。”

  吕岩说完,眼睛紧紧地盯着道人,就看这道人缓缓转过了身。

  这下,吕岩看清了道人的正面。刹那间,他只觉脑袋“嗡”的一声,震惊得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口中一句话,迟迟难以吐出。

  “大、大、大……”吕岩结结巴巴,半天才说出完整的话,“大国师?”

  吕岩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林楠。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刚刚看林楠背影有些熟悉。这赫然是自己在那“投影戏”之中见过很多次的大国师的身影!

  在车迟国,投影戏是一种极为流行的娱乐方式。而剑斩金鱼精、守护车迟国、定罪观世音等这些精彩绝伦的投影戏中,常常会出现林楠的背影。可以说,整个车迟国,几乎没人不认识林楠这位大国师。就连车迟国王的知名度,都远远比不上林楠。林楠在车迟国之中,当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所以吕岩此前对那背影的熟悉感,并非无缘无故。

  林楠看着眼前震惊得不知所措的吕岩,轻轻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温暖:“看来,你知道我的身份。”

  吕岩二话不说,直接行了大礼,双膝跪地,恭敬地说道:“吕岩见过大国师!”

  “无须多礼。”林楠话音刚落,便有一股柔和的法力浮现,轻轻托着吕岩,让他无法拜下去。

  “此前六耳曾来考验于你,而你经过了考验,有了入门之姿。”林楠悠悠说道,目光中透着一丝赞许,“所谓入门,便是入吾门下,所以今日吾亲自前来见你一番。”

  吕岩的内心根本无法平静,此刻正激烈地动荡着。他恨不得立刻跪下来磕头,喊上几句“师父”。在车迟国,林楠的声望极高。虽然他不像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那般常常显于人前,但他的存在感却绝对不低。整个车迟国,举国上下,共尊大国师,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林楠看出了吕岩的难以平静,他并没有在意,而是上前,轻轻地抚了抚吕岩的头。此刻,大唐诗人的诗句还未在这片土地上传开,否则吕岩内心一定会冒出来一句“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吕岩感受着自己头顶被抚,同时有一股神秘的信息,如潺潺溪流般,涌入了他的脑海之中。

  “这是……”吕岩略一感受,便忍不住下意识闭上了眼睛,用心去触及这一团信息。

  随后,他渐渐理解了一片经文,名为《太上三天正法》。这经文玄奥深邃,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理。除此之外,还有一枚符箓,上面铭刻着鸟兽符文、鬼神之章,玄之又玄,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奥秘。

  准确地说,这也是一枚种子,一枚符篆真種!

  “符乃天地精神,箓乃天地之章,符箓可遣天地元气,沟通天地精神,拘天下鬼神。”林楠的声音在吕岩的耳边响起,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你以此‘通天箓’真种,修出真气之后,日夜勾动存想,将之壮大,符箓神通自生。”

  吕岩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震撼与期待。

  “你虽还未入门,但可平日里积攒法力,努力修行。”林楠继续说道,“且以这《太上三天正法》以及符箓之种,来奠定根基,日后真正修行,便事半功倍。”

  吕岩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到了眼前的林楠。他下意识想要喊出“大国师”之名,但话未出口便停下了,因为他心中纠结,不知自己是应该喊大国师,还是应该喊“师父”。

  林楠却没有在意这些细节,他手中轻结了个道印,然后轻轻烙在了吕岩的额头之上。

  顿时,有一个神秘的烙印,缓缓融入了吕岩体内。

  “吾再传你一道小轮回烙印,日后便是身死,只要持小轮回烙印念颂吾名,便可不坠轮回,免受轮回之苦。”林楠神色庄重地说道。

  吕岩听到这里,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时,又听林楠道:“你持此印,日后,若遇同有小轮回烙印者,可帮扶一二。”

  “你名吕岩,今吾为你赐字‘洞宾’。”林楠目光温和地看着吕岩,仿佛在看着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且好好学习,待学成之时,便是你我为师徒之日。”

  吕岩听完这句话,就感觉眼前一花,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待他定睛一看,眼前已经根本没有什么道人的身影,仿佛他身前从来没有过人一样。

  但是,其脑海之中的《太上三天正法》、通天符箓真种以及小轮回烙印却真实存在,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吕岩的脑海中闪烁,提醒着他,刚刚的一切,都并非是在做梦。

第392章 神童

  “大国师……师父。”吕岩喃喃自语,好一会才彻底接受这个事实,并且逐渐恢复冷静下来。

  这时,他猛然跪拜下来,朝着九极山的方向三拜九叩,同时大声说道:“弟子吕岩……吕洞宾,必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拜入师门!”

  在这样郑重跪拜之后,吕岩起身。不,他现在不止是吕岩,也名为吕洞宾。

  吕洞宾收拾了心情,迈着坚定的步伐,返回了自己的家中。

  面对着家人,他郑重地宣布:“从今日之后,我多了个字,名为‘洞宾’。”

  除此之外,吕洞宾也向外宣扬了自己的字。不过,他并没有透露这个字是谁赐的。但周遭十里八乡,却都知晓了吕家村有个少年,得了个“游方道人”赐字,字洞宾。

  与此同时,西游一行人,在经过了狮驼国之后,虽然冲劲大跌,但还是继续前行。狮驼国一行,他们遭遇了诸多强大的妖魔,历经了重重艰难险阻,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阴影。但他们心中怀揣着取经的信念,一路风餐露宿,披荆斩棘。

  在过了两季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比丘国。

  比丘国,以佛门比丘为名,然而这里的佛门风气却并不浓厚。走进比丘国,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道观,道观中香烟袅袅,道士们身着道袍,诵经念咒,反而多了一种道门风气。

  师徒四人一路行来,偶然间听闻了比丘国中竟也有一位“国师”的消息。

  “哟呵,这比丘国难不成和车迟国一个模样,也有个道门国师?”猪八戒一听,吓得混身一哆嗦,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在车迟国遭遇的种种惊险之事,心有余悸。

  孙悟空却不以为意,大咧咧地说道:“俺老孙看呐,这儿的国师肯定比不上车迟的国师厉害。”原来,他们不仅打听到比丘国有一位国师,还知晓了这位国师干的那些勾当。

  这国师竟在全国范围内四处搜寻小孩的心脏,搞得比丘国里,只要家里有小孩的,个个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孙悟空双手抱胸,一脸不屑地说道:“能干出这种丧心病狂之事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名门正派,和车迟国那可没法比。”虽说以前孙悟空对车迟国也有诸多不满和不服气,但此刻,却也不得不承认,车迟国确实非同一般。

  与此同时,孙悟空得知比丘国这些事情后,恭恭敬敬地向唐三藏拱了拱手,说道:“师父,您瞧瞧,别说佛门了,就算是道门之中,也不乏藏污纳垢之辈,并非一片正气。这比丘国的国师,分明就是个妖道!”

  其实,这比丘国的国师可不简单,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国丈。此妖原本是天上的白鹿精,乃是南极仙翁的坐骑。他下凡来到比丘国后,与那玉面狐狸狼狈为奸。玉面狐狸凭借美貌,成了比丘国王的妃子。

  可这人妖结合,终究违背了天理。比丘国王的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虚弱。白鹿精见状,便出了一个歪主意,声称以小孩心脏为引子炼制丹药,吃了能让国王恢复强壮体魄。

  正因如此,比丘国里,只要家中有小孩的,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孩子遭遇不测。白鹿精打着道士的幌子,运用道门的炼丹手段,在比丘国中骗取信任,所以才有了“国师”这个名号。

  在孙悟空的带领下,唐三藏一行人识破了白鹿精的阴谋,还成功救下了原本即将丧命的上千个婴儿。

  孙悟空借此机会,安抚着唐三藏,说道:“师父,这世间污秽之事多了去了,谁说道门就没有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道教不是有三千旁门的说法嘛,里面不少心术不正的修行人,也为祸人间呐。”

  孙悟空以比丘国的“国师”为例,想要坚定唐三藏取经的决心。他继续开导道:“师父,像车迟国那样的地方,终究只是少数。车迟国或许不需要大乘佛法,但车迟国之外,人人都需要大乘佛法来普度众生啊。”

  其实,孙悟空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并非是他自己的突发奇想。原来,之前孙悟空在睡觉时,如来佛祖曾入梦点化他。也正因如此,向来好战的孙悟空,才会罕见地出言开解自己的师父,坚定他取经的信念。

  经过这一番波折,唐三藏原本有些消极的情绪也消散了不少。此时,距离灵山已经不算太远了,师徒四人收拾行囊,继续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

  西游的路途漫长而又充满未知。这一路上,并非全是妖魔鬼怪横行。虽说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妖怪,但大多都是些小妖小怪,随手就能解决,根本算不上是西游路上的“劫难”。

  西游一行,注定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很多时候,他们要经历好几季的时光,才会遇上另一场真正的劫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游组合依旧坚定地前行着,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

  再把目光转向遥远的东土大唐。在长安城外,有个名叫陈家村的小村落。

  在这个村子里,出现了一位神童。这孩子一岁就能开口说话,吐字清晰;两岁时便通晓千字文章,过目不忘;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吟诗作对,文采斐然。

  很快,神童的名声便传遍了十里八乡。人们口口相传,都觉得这是个祥瑞之兆,消息越传越广,甚至传入了长安城,传进了皇宫之中,最后传到了唐王李世民的耳朵里。

  在那封建的古代,人们都深信世间奇异之事往往有着特殊的代表意义。比如一些自然现象,会被视为吉兆或者凶兆。而治下出现神童这种现象,无疑被看作是一种吉兆。

  当唐王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时,龙颜大悦,兴奋地说道:“哈哈,好啊!近日来,各地都有神童的消息传入长安,这说明朕治理下的大唐,人才辈出啊!”

  唐王认定这是吉兆,意味着大唐将会更加繁荣昌盛。于是,他立刻吩咐道:“各地发现的神童,都要安排到学堂学习,绝不能耽误了他们的前程,一定要让他们茁壮成长,日后好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才。”

  “是!”立刻有官员领命,着手去安排这件事。

  安排好神童入学的事情后,李世民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说道:“根据边境传来的消息,之前派去的李爱卿,此次已经从车迟国回来了。众位爱卿,对于如何迎接李淳风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唐王李世民向其他臣子征求意见。这时,有位臣子站了出来,提出建议:“陛下,依臣之见,此次迎接不宜太过声张宣扬。倘若大肆宣扬,即便李淳风求回了车迟国的种种神物,百姓们也只会对车迟国心生向往,而忘却了陛下的恩情。”

  这位臣子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角度独特的建议:“不如低调地迎回李淳风,然后以陛下和大唐的名义,推广那些从车迟国求回来的农家神物,如此一来,既能彰显陛下和大唐的威严,又能让百姓们感恩戴德。”

  “这……”唐王李世民略显犹豫,说道:“似乎不太好吧……”

  虽然嘴上说着犹豫的话,但李世民心中其实已经心动了。要知道,李淳风前往车迟国,是受唐王派遣的。而唐王李世民的根本目的,就是车迟国传闻中的那些“神物”,比如道薯、林楠水稻等。

  现在,这位臣子的建议,是要将李淳风求回来的神物,不冠以车迟国的名义,而是以大唐自身的名义来推广。这样一来,百姓们感恩的对象,自然就不会是车迟国,不会是林楠,而是大唐,是他唐王李世民。

  尽管嘴上说着不太好,但唐王李世民的心动,在场的大臣们都看得一清二楚。

  朝堂之上,还有其他大臣。大多数人都没有言语,因为他们隐约也觉得此举似乎不太妥当,所以选择了沉默。

  但总有那么一些“体贴圣意”的臣子,纷纷站出来劝解:“陛下,此举既能彰显我大唐威严,又能让百姓感恩,实乃良策啊!”

  在众臣的劝说下,唐王李世民“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决定按照这个建议去做。

  另一边,李淳风风尘仆仆地赶路,望着前方熟悉的大唐疆土,心中感慨万千。他回头望去,不禁更加感慨。

  去车迟国的时候,队伍庞大,还有许多道人同行。可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他一个道人,以及一些在大唐有着根基、宗族亲人还在大唐的侍卫一同归来。至于那些没回来的,自然都留在了车迟国。

  “车迟国,说是人间天堂也毫不为过,简直就是人间道庭啊。”李淳风微微一叹,心中暗自想道:“可惜,若不是我还有职责在身,真想留在车迟国。”

  李淳风一边想着,一边向前张望寻找。可找了一圈,却没看到有人前来迎接。

  他眉头微微一皱,心中疑惑:“消息应该早就传入长安了才对,为何唐王陛下没有派人前来迎接我呢?”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在宫门之外迎了上来,说道:“李大人,陛下在宫中等待,还有许多大人也都在一同等待。”

首节 上一节 641/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爱情公寓从进派出所开始

下一篇: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