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660节
但此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林楠和唐三藏之间的约定已然成立,如同板上钉钉,再也无法更改。
“唐僧此番,难道真的要在车迟国滞留五年不成?”如来佛祖的第一反应,并非是觉得唐三藏会顺利赢下这场辩论,而是开始担忧起唐三藏输了之后的情况。
“那林楠此举,究竟意欲何为呢?”如来佛祖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五年……难道这个时间,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奥秘在其中吗?”
即便是号称拥有无上圣觉的如来佛祖,面对林楠这个神秘莫测的对手时,也完全猜测不到他的用意。他甚至试图推演天机,想要看看前后五年内会有什么变化,然而,一番推演下来,却一无所获。
不过,如来佛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林楠定下的这五年时间,绝对不是随意为之,其中必定有着深刻的含义。
“佛祖,发生了何事?”坐在两边的菩萨们,看到如来佛祖又是自言自语,又是掐指推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纷纷开口询问。
如来佛祖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一道来。其中,刚刚涅槃重塑身躯的观世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后,面色微微一变。她向来心思缜密,此时忍不住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林楠的意图。
“林楠此举,难道是要彻底破坏西游之事,故意拖延唐僧的行程?”观世音菩萨满脸担忧地提出质疑,她担心林楠会做出什么对西游大业不利的事情。
如来佛祖微微摇头,说道:“取经大事已然成功在望,如今只差最后几劫,便可圆满完成,唐僧师徒便能顺利回到大唐。”
“那林楠所作所为,不过是想拖延些时间罢了。”如来佛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中还是有着自己的疑惑,“只是,我不明白他这么做究竟有何深意。他终年隐居于车迟国,既然已经放弃了在大唐传道的念头,又为何要阻拦唐僧回归东土大唐呢?”
观世音菩萨思索片刻后,提出道:“佛祖,若唐僧真的留在车迟国五年,会不会生出其他意想不到的事端?”
说着,观世音菩萨又询问:“是否需要我们采取一些行动,将唐僧从车迟国解救出来?”
如来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此时倒是平静了许多。他缓缓说道:“不,且先等待唐僧和林楠进行辩论。”
“唐僧已经得到了大乘佛经,以他的悟性和佛性,用不了多久便能悉数领悟其中的精髓。到那时,他便可代表我佛门,与那道主林楠来一场佛道之争!”
如来佛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暂且耐心等待一二……”
时光匆匆,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对于普通人来说,三个月或许是一段不短的日子,但对于唐三藏师徒而言,却仿佛只是一瞬间。
这三个月里,唐三藏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一本本佛经之中。他本就是佛门中的佛子,佛性早已深植于心,悟性更是非凡。再加上此前在灵山脱胎换骨,整个人焕然一新,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佛法领悟能力,都提升了一个全新的档次。
即便取回来的佛经数量众多,多达上千卷,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唐三藏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悟性,将它们一一领悟阅读。
《涅经》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千二十一卷、《恩意经大集》五十卷……每一部佛经,他都认真研读,细细品味其中的佛法真谛。三个月的时间,他将这些佛经悉数阅读领悟,将其中的智慧化作了自己的一部分。
原本就小乘佛法大成的唐三藏,在这三个月内,更是将大乘佛法也修至了大成境界。此时的他,佛法修为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而唐三藏的几个徒弟,在这三个月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沙悟净生性谨慎,整日里不敢出门,一直守在师父身边,默默地为师父护法。
孙悟空则是个闲不住的主儿,终日在车迟国四处游览。虽然他并未离开车迟国的范围,但车迟国的每一处角落都被他逛了个遍。他最喜欢的日常,便是去寻那六耳猕猴战斗。
在这三个月里,他们二人斗了足足有二三十回,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打上一架。每一次战斗,都打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三个月下来,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都在战斗中各有进步,但彼此之间依旧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孙悟空才真正了解了‘混世四猴’的本质,明悟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不再像从前那样迷茫,而是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至于猪八戒,更是乐不思蜀。车迟国在这几年间发展迅速,已经隐隐有了工业的雏形。伴随着一位位‘小天才’、‘小发明家’的诞生,这里诞生了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猪八戒整日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隔三差五就会去‘舞厅’里跳上一跳,感受那热闹欢快的氛围;还会去影戏厅里看上几场影戏,被那些精彩的剧情逗得哈哈大笑。
第414章 辩经
对猪八戒来说,眼下的车迟国,除了百姓们对和尚太过敌视之外,简直就像人间天堂一般。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其他各种需求,都能在这车迟国中得到满足和解决。
在这样的环境下,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终于,到了林楠和唐三藏约定的时间。这个消息不知被谁传了出去,许多百姓都听闻了这件事,纷纷翘首以盼。
临近约定时间,车迟国的官府甚至亲自出面,组织百姓前往观看。地点就选在了昔日求雨的祭坛处。
当年求雨的祭坛,周边经过扩建,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处诺大的祭祀场。平日里,这里并不对外开放,只有每当有祭祀活动时,百姓们才会被允许入内观察或参拜。
而林楠和唐三藏的‘佛道之论’,也被安排在了这里举行。
随着约定时间的临近,这祭祀场中早已围满了百姓。他们有的满脸期待,有的交头接耳,都在议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佛道之争。
“师父,您可有把握?”饶是如此,祭祀场外还有很多百姓远远地站着,即便挤不进去,也不愿意离去,只想一睹大国师的风采,听一听大国师的声音。
孙悟空走到唐三藏身边,关切地询问着。同时,他也看出了唐三藏这些日子的变化。
一连三个月,唐三藏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到佛经的研读之中,甚至连吃喝都顾不上。也就是他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凡俗之躯,否则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
不过,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三个月过去,唐三藏的身上,隐隐有佛光浮现,整个人宛如一尊即将成佛的圣者,散发着庄严而神圣的气息。
孙悟空和猪八戒都看出了这一点,他们既感到惊讶,又隐隐有着一丝期待。心里忍不住幻想着,万一唐三藏真的能在这场辩论中带来惊喜呢?
唐三藏面色悲天悯人,宛如一尊慈悲的人佛。他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同时言语之间,也再没有了当初的那般忐忑与不安。
“为师定会尽力而为。”他声音平和而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此时的车迟国皇城,昔日的求雨台已然变成了今日的祭祀场。车迟国的百姓们早已布满了下方,密密麻麻却又整齐有序地站立着,等待着这场佛道之争的精采上演。祭祀台高耸入云,攀登其上绝非易事。然而今日的主角,却无需亲自攀爬这陡峭的台阶。
孙悟空得了唐三藏的应允,目光落在师傅那焕然一新的模样上,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他身形一动,化作一道璀璨的金色莲台,稳稳地驮起唐三藏,缓缓升向那庄严的祭祀台。
今日,这祭祀台不再承载祭祀的使命,而是化身为佛道论辩的圣地。
“快看,和尚上场了!”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是唐僧,那个从大唐来的唐僧!”有人认出了他,兴奋地喊道。
“前些年我还见过他呢,如今看来,他应该是取经归来了。”
“难道说,他要凭借佛法,与大国师一较高下?”
“这唐僧似乎有些真本事,定是得道高僧无疑。”
随着唐三藏的登场,台下的百姓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认出了他,有的则向周围的人科普。其实,之前的风声早已传开,大多数人对于唐三藏的身份来历都有所了解。此刻,他们更关注的,是唐三藏所展现出的风采。
除了孙悟空化身的莲台之外,唐三藏自身脑后也隐隐绽放出佛光,这番景象非同寻常。如今的车迟国风气开化,百姓们的见识也日益增长,更何况这是在皇城之中。他们对于修行之事都能谈论一二,自然有百姓看出了唐三藏的不凡之处。
除了百姓之外,现场还有不少道士。就连九极山中的许多道人,也忍不住来到现场,想要一睹这场佛道之辩的风采。诸如长眉、孙思邈、张烈、张果老、炉道人等,都纷纷来到了这里,想要看看唐三藏如何与林楠展开辩论。不过,他们都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丝毫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这时,他们聚在一起,见到唐三藏后,都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唐僧,已有成佛之相!”
“便是寻常菩萨,也无这般佛性。”炉道人点头赞叹道。在场的人中,他最为见多识广,曾在老君座下烧炉子,见过许多佛陀和菩萨。此刻,他一眼就看出了唐三藏的不凡之处,“现在,他若一心修行,可直证菩萨佛陀之位,千般万般佛门神通自会应运而生!”
“不得了,这一趟取经,倒是让他有了今日的造化。”张烈砸了砸嘴,也忍不住惊叹道。
“不同寻常,待其功德圆满,佛门或再多一尊佛。”长眉也忍不住说道。
唐三藏都快成佛了!这一点,他们都看了出来,因此而惊异不已。但惊异之后,他们还是回归了本意,开始讨论起这次辩论的结果来。
“只是不知,这次相辩,道主是否还能将这唐僧辩得哑口无言?”
唐三藏取经路上,经过车迟时,曾与林楠有过一次辩论。那一次,唐三藏哑口无言,不得不离去。
“难怪,这唐僧回转车迟,敢再与道主一辩,原来是这般有恃无恐,得了底气。”
现在归来,大家自然关心这次的结果。但无一例外,他们对于林楠却是充满了信心,根本不认为林楠会输。
“听说,这唐僧若是输了,道主要他们在车迟之中留待五年时间,不知有何深意。”
“或许,是留他们搬水泥呢?哈哈哈!”
唐三藏登场之后,现场只是议论了一会,没多久就归于平静。大家都很有默契,也都有共同的期待。既然一方已经就位,那么另一方登场自然也就为时不远了!
所以,现场安静了下来,都在期待等待着另一方的登场。那另一方,自然就是林楠了!
“呜~~!!!”
一道清亮而浑长的龙吟,从天际响起。人们尽皆抬头望去,就见到一头如玉般白龙,身姿威武蜿蜒,从天边腾云驾雾而来。白龙速度极快,没多久就迅速飞到了祭祀台的上空。
眼尖的人,已经能够看到那白龙身上有一个道人凌风而立,风将其道袍和发鬓微微吹起,展露出其真实面容。乃是一副天上地下难寻的青年道人之相。
“来了!”
“来了来了!”
“大国师来了!”祭祀场中,骤然响起的声音,几若形成了声浪,呼啸在这场上。唐三藏身后的隐隐佛光,也无人去关注了。
台下,孙悟空和自己两个师弟,同时感受到了这股热诚信念,既吃惊也恍然。毕竟来者是林楠,那么有如此声势,就怎么也不会奇怪了。
“也不知道,待师父取经归去,到了那东土大唐,是否会有这般声势。”猪八戒感慨道,却也有着一些对回归大唐的期待。他还未去过大唐,但是一路上的了解,却也知晓自家师父乃是“大唐御弟”,身份上可不比车迟大国师来的差。
除此之外,林楠是人间道主,但自家师父唐三藏也是当代佛子呢!见了林楠在车迟的这番声势和表现后,猪八戒对回归东土大唐充满期待。
这时,孙悟空倒是没有开口打破猪八戒的幻想,但孙悟空内心却是清楚,如林楠这般人,数遍三界,再无二者。
台上的唐三藏,也盯着林楠,看着其从远到近。白龙盘旋而动,在祭祀台上低伏下昂大龙头。下一刻,林楠从其头上飘然而下,正好落在了唐三藏的对面。白龙腾云驾雾而去,身影隐没在云雾之中。人们的注意力,却都并未在这神异白龙的身上,反而都在林楠的身上。
随着林楠落下,现场已经无比默契地恢复了平静,都在等待林楠开口。林楠轻轻一挥衣袖,口中轻吐:“今日,便从佛道角度,再行一辩!”
整个祭祀场里,都保持着安静。上至车迟国的王公大臣、几大国师,下至走卒商贩、平民百姓,这时甚至都不需要旁人约束管理,就都保持着安静,等待着这场辩论。
台上,林楠身穿道袍,盘膝而坐。他看向了唐三藏,率先发问:“昔日你曾言,只修了小乘佛法,未得大乘佛法,所以对本座提出的些许问题,无法作答。现在,既取经归来,得了大乘佛法,是否可以进行作答?”
唐三藏缓缓地点了点头,很认真地回应林楠:“贫僧于大乘佛经之中,得到经意,可普渡众生,人人皆佛,人人皆是佛,皆可成佛……”
他的对面,便是穿着锦斓袈裟、身后甚至隐隐绽放佛光的唐三藏。曾经,林楠询问了唐三藏一些问题,让其哑口无言。现在,唐三藏以大乘佛经的经意角度去看待,却能够给出一些回答。
佛门中,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佛法度己,大乘佛法讲究人人皆佛。因为这种转变,原本在上古时期冷门的西方教佛教,现在要迎来大兴。由此可见,大乘佛法有可取之处。但这也只是相比起以前的佛法来说罢了。最少,林楠是无法认可的。
“人人皆佛,世间将会如何?”林楠发出了这样的询问,以这样的角度,去质疑唐三藏的大乘佛法。
“人人皆佛,自然世界安乐,再无怨气煞气,无有孤魂野鬼之流,人世化作极乐。”唐三藏给出了解释。
林楠却是淡淡一笑,紧接着问道:“但如今世间之佛,全坐高殿大堂之中……若是人人皆佛,那何人去地中劳作,何人任卑微之责?”
林楠端坐,也随即发问:“既并非作佛,无法坐高堂大殿之中受众生供奉,凭什么要行如佛之职?还要心如佛,还要供佛礼佛?”
唐三藏闻言,略作思索后回答道:“人人皆佛,也非人人作佛,只是心如佛,行如佛。”林楠与唐三藏相对而坐,二人之间,虽无刀光剑影,却有言语交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林楠率先发问,提出一个颇具深意的问题。唐三藏听后,不假思索,立刻以大乘佛法的精妙经义进行解释,其言辞流畅,逻辑清晰,仿佛早已胸有成竹。然而,林楠的问题并未就此结束,反而如抽丝剥茧般,不断延伸出更多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直指佛法的核心与边界。
上一篇:爱情公寓从进派出所开始
下一篇: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