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 第176节
丢不起这人!
面对正方的观点,反方却有些语塞。
毕竟……
似乎听上去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只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可又说不上来。
不过,也因为反方的沉默,一时间支持刘长河的论调在报刊媒体上大行其道。
“似乎这个刘长河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电影只为赚钱肯定不行……”
“可既要叫好,又要叫座,是不是标准太高了?”
“对其他人暂且不论,对于苏叶这样水平的导演,观众们难道不可以要求高一些么?”
“一想到我们要用《西红市首富》去打人家的《罗马假日》、《廊桥遗梦》什么的,确实有些心里发虚……”
甚至。
连一些苏叶的电影粉丝,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才好。
总觉得这个刘长河说的东西是有问题的。
可以他们的能力,却也找不出问题所在,反而隐约还觉得似乎人家的观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你只看报纸的话,那么《西红市首富》俨然成了毒害国内电影环境的大毒草了……
在这种情况下,从正月初一到现在,一直没理会报刊上评论的苏叶,却还是接受了一家报纸的采访。
正是此前就十分支持苏叶的京城晚报。
在这一波关于《西红市首富》的渔论浪潮中,京117城晚报也一直没转载过刘长河的任何影评。
“对于国内电影市场这个问题,其实我本人是有过深度的思考的。”
苏叶开门见山,接受访谈时一上来,就直接谈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问题。
“诚然。”
“《西红市首富》确实只是一部爆米花电影,我拍摄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留名影史,而是为了填充春节期间,人们娱乐消遣方式的匮乏,把人从麻将桌旁引入到电影院,显然是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化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吧。”
“同时,也是为了培养观众们的观影习惯。”
“毕竟。”
“国内电影市场的环境,不能说是多糟糕,而是……”
“根本就没有!”
苏叶的话,一下子击穿了刘长河观点中最大的漏洞,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没有实际,光谈理论。
那不是怎么说都对?
空对空自然是最容易放嘴炮的了。
而事实上,国内电影市场在九十年代之前是个什么情况,难道大家不清楚么?
只不过大家一时间被“理论正确”给懵逼了而已。
看到苏叶这一席话的时候,不少人恍然大悟。
“卧槽!我说总觉得刘长河的观点哪里怪怪的,原来就是这啊!”
“苏叶说(bhbf)得没错,连东西还没有呢,就想着要和人家比较了?”
“我们县城的国营电影院,要不是98年上映了春节档,都快要倒闭了,别说福利了,连正常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就是,别看现在春节档好像十分的红火,可实际上,在苏叶出来之前,国产电影是个什么情况?票房冠军都只有三四千万而已,被人家好莱坞大片,甚至被港片压得踹不过气来!”
“还摧毁?你压根都没有,摧毁个屁!”
人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问题出在哪里。
就好比。
七八十年代的国内,一穷二白,年收入甚至只有几百块钱、几千块钱,说衣不蔽体可能有些夸张,但那个时代的人,哪个没穿过带补丁的衣服?
哪像现在。
你走到大街上看看,还有谁的衣服会带补丁?
怕是孩子们对“补丁”这个词都充满了疑惑。
所以。
理论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而苏叶的访谈,还只是开了一个头。
面对记者的采访,苏叶侃侃而道。
实际上。
这一次苏叶接受采访,并不是为了应对刘长河,他算什么角色?根本不值得一提。
本身。
苏叶也打算接受一次访谈,谈一谈国内的电影环境。
这一次也只是赶上了。
“你们回想一下,在98年之前,国内有什么电影市场的环境呢?”
“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并不是电影究竟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是解决电影怎么生存下去,怎么培育出这个市场的问题。”
“先谈有无,再谈好坏。”
“至于和人家的影史最佳相比?显然不是我们现阶段的任务。”
“毕竟,西方电影产业发展多少年了?从无声电影算起,整整上百年的历史,有声电影的工业化,也随着西方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大幅度领先,人家的好莱坞发展了多少年?我们国内有类似的电影发展环境么?”
“所以说,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西红市首富》只是一部电影,哪个国家的电影产业是靠一部电影就可以衡量的?它能够完成现阶段,把观众们吸引到电影院里来的任务,就足够功成身退了。”
“至于未来。”
“当我们国内市场起来的时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商业和文艺从来不是矛盾的对立方,更不是非此即彼的仇人,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有主流大众,才有小众文艺。”
“《西红市首富》只是打响国产电影崛起的第一枪,我相信,我们迎来国产电影百花齐放的未来,并不会太遥远了……”
当苏叶的访谈,通过电视直播、通过报刊,广而告之的时候。
刘长河的一番暴论,自然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暴论。
争论夏然而止。
在苏叶拿出来的现实面前,刘长河炮制出来的那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哪里站得住脚?
几乎是一瞬间。
他鼓动起来的这一点点小风浪,瞬间就风平浪静了……
当然。
苏叶虽然不爱搭理他,和这样的人多说一句话,都算他碰瓷成功。
但不代表着,苏叶会放任这样没有廉耻,只是为了眼球,就刻意营造观点,试图操控渔论的所谓影评人。
当天下午。
首先是之前的那些报刊媒体,都纷纷下掉了刘长河的影评。
之前找他开什么专评板块的报刊更是一下子没了影子
总之。
从这一天之后,刘长河这个曾经默默无名,却又陡然爆红的九十年代“网红”,就彻底的销声匿迹,再也寻找不到他的踪迹了。
当然。
肯定不是什么人间蒸发了。
而是他连几十块钱的影评都没地方发了,也只能默默的转行了……
99年的这个春节,人们爆发出了比去年更为强大更为旺盛的消费欲望,正月里这种时间,自然成了看电影的最佳选择。
这也和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日益强盛过一日,一年发展过一年的经济事态有关。
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那么文娱消费的能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西红市首富》的票房也由此大爆。
到下映的时候,一共拿下了3.9亿的票房,再度刷新了国内电影票房榜的记录。
而苏叶在国内影坛的地位,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一部《当幸福来敲门》,或许还只是意外。
上一篇:娱乐:欠债百亿,杨蜜求我别塌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