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01节

  “这...好快!”

  “连灯都不打,看一眼就知道,这得多少年的经验才能做到!”

  “你看那块山料,隔着石皮子,连天窗都没开就直接写了,反正我是不敢轻易下笔,万一出错了,工资都没得扣咯。”

  “是咯,年轻人就是敢嘛。”

  这也不怪他们,因为现在鉴定服务主要是水料,也就是籽料为主,因为玉质清晰可见,不容易出错。

  像山料,戈壁料,山水料价值稍低,而且有石皮,需要用锯片开天窗,这就比较费时费力了。

  江老一根烟的功夫,苏阳就扫了两排架子,来到第三排架子前面。

  半个小时后,苏阳写的手酸,甩了甩胳膊,又继续写完了最后一排石料架,最后回头看了看,顿时一愣。

  大家齐刷刷的看着他,盯得自己发毛。

  “江老,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大家回过神来,开始围在石料架上四处打灯,顺便也把那块山料子给搬到切割机上,直接开了一个天窗。

  “不要介意嘛,他们就是看你写的这么快,有些好奇嘛。”江老解释了一下。

  苏阳倒是不在意,摇摇头:“对了江老,我想开个石料鉴定所你看怎么样,想让局里给开个鉴定证明,这样就有鉴定权威了,也能节省局里的时间。”

  “嗯,这个主意好嘛!”江老点点头,“目前鉴定工作都是局里牵头,以后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嘛,有必要设立权威鉴定机构,不过也要受文化局的监督。”

  “这是肯定的,毕竟鉴定所只是文化局的帮工。”

  “行撒,那得空了,老子去找克里木江说说嘛,开个什么鉴定执行证明。”

  “太好了,那谢谢江叔了。”

  苏阳高兴的掏出烟,给屋里每个人都让了一根。

  大家抽着烟,核对了下鉴定结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家伙简直神了,没有一处错误。

  切割机上的那块山料,开完天窗,发现也是如出一辙,就连“少裂,多绵”的玉质结构都对应上了。

  苏阳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今天的料子鉴定完了,大家现在除了核查一遍,也没什么事做了。

  “巴郎子,以后你可要多多的来嘛,我们可就清闲了嘛。”

  “是啊,今天可以早点下班给孙子过生日了嘛。”

  苏阳笑笑:“行,我以后多来。”

  中午的时候,苏阳跟着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现在肉价下来了之后,锅里有肉了,打了一份芹菜炒牛肉,还有一份紫菜蛋花汤,一个馕饼,把馕饼撕开裹上牛肉,坐在那里吃了起来。

  “对了,听说你包河床了撒,咋个样嘛?”江老牙口不好,吃不了馕饼,只能吃一些软豆腐。

  苏阳点点头:“干了一个星期,这不是下雪了嘛,看这情况,也只能等来年开再工了。好在那片河床的出货率还行,赔不了本。”

  “那就行,年轻人敢拼敢做就行,以后有大出息撒。”

  苏阳笑笑,咬着馕饼,腮帮子鼓囊囊的,现在知道为什么西北人大都是方脸了,天天咬囊饼,都咬出下颚肌了。

  吃过饭之后,江老和其他人去鉴定师下象棋了,苏阳一个人来到办公室,屋里烧着炉子暖和多了,炉子上烫着和田的大红枣,烫熟了往茶杯里一扔,浇上水,跟陕北的罐罐茶差不多。

  味道有一股甘甜茶香。

  今天下午的时间,苏阳就准备呆在屋里整理一些资料。

  这都是各地送过来的鉴定材料,苏阳一边整理,一边记笔记。准备整理出一套玉石鉴定章程来,方便大家对料子鉴定,有利于提高鉴定效率。

  自己虽然有系统,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领导能力再强,也不是都需要亲自动手。

第121章 去叶尔羌捡漏

  鉴定工作看似简单,但鉴别手段颇为很复杂,尤其是面对杂乱的玉石分类,都有针对性的鉴定方法。

  比如喀什河支流的白玉和喀什河主干的白玉,因为河床的矿物质不同,沁色也不同,不能用同样的白纸为基准色来衡量等级。

  比如喀什的塔青和本地的墨玉,颜色基本相同,但是肉质结构不同,还有硬度也有一定的衡量值。两者不能都用刮刀来检测硬度,墨玉不会留下痕迹,但塔青就会留下划痕,影响观感和价值。

  另外还有山料,戈壁料,山水料等。目前村里人对水料比较熟悉,山水料勉强能看懂一些,但是戈壁料和山料就是门外汉了。

  因为个人没法开采,大家见得少,所以整个和田懂山料的都不多。

  刚好趁这个机会,把山料的鉴定方法整理出来,拿回去让大家学习参考,只要认真一些,小白学起来也不难。

  一直到下午六点半,大家开始陆续下班,苏阳回过神来,发现已经记了满满十几页。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还编了一个简单好记的顺口溜,暂时把它当做“山料十察”。

  “一察玉色忌混杂,滑润光泽美相加。二察硬度钢类划,划后水擦无痕疤。”

  “三察玉质疏与密,密时玉中无腐花。四皮浓淡辨真假,假时浮光真内霞。”

  “....”

  “九察温凉与轻重,糖白分明不交叉。十察山料山中角,仔料光滑河中爬。”

  苏阳起身喝完了搪瓷缸里的茶水,又通读了一遍,觉得挺通顺的,就收起笔记本准备出门。如果再晚一些,就赶不上回家的二路汽车了。

  走出门外,外面的雪已经停了,但是已经累积了十几公分,私家车不敢跑,也只有大马路的公交车还在通行。

  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苏阳走进去看了看,里面暖气开的很足,很多人坐在里面喝茶看书。

  现在的新华书店卖的东西很硬核,不仅有书,还有五金和管制刀具,甚至还有步枪子弹。

  苏阳走进去看了一眼,卖的书也很杂,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现在的书有过一些大胆之作。比如《希腊的神话与传说》首次印刷了美妙的人体插图,很多人看的面红耳赤,藏在被窝里偷偷研究艺术。

  苏阳转了一圈,买了一本沧浪客的《一剑平江湖》还有一本《矫龙惊蛇录》,是当下最火的两本小说,销量一度碾压了“金庸新”的《九阴九阳》。

  现在很多人不认识沧浪客,但《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很多人都看过,续集都是他完成的。

  在这个没有智能设备的时代,只能看武侠话本来打发空余时间了。

  苏阳最后来到柜台上,付完钱,看了一眼柜台上陈列的几把步枪,标价三百多,价格也不便宜。

  不过这都是一些小口径步枪,是以56式步枪为蓝本改进的“狮牌”气步枪。口径是4.5和5.5毫米的铅弹,在八九十年代,很多家里都会有一把这种气步枪。

  不过这种小口径的杀伤力有限,打打兔子和鹿狍子还行,要是遇到哈熊那样的就显得鸡肋了。

  苏阳犹豫了下,还是决定买了一把小口径步枪,等过两年,想买也买不到了。子弹也很便宜,五块钱一盒,里面有二十发,苏阳直接买了十盒。

  柜员从橱柜里拿出一把崭新的小口径,还递来了一个说明书,不过苏阳没要,步枪使用都是一个道理。苏阳比划了一下,这准头比56式精准很多,很适合他这种新手。

  付过钱,柜员还送了一瓶枪油,苏阳背着枪拿着书快步来到了车站,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洛浦乡的要发车了....最后一趟了啊!”

  “今天天气不好,跑完这一趟就没了,上车的抓紧了。”

  苏阳立刻上了车,好在是赶上了,不然晚上又要麻烦古丽,谈朋友期间老是住女方家里,也不合适。

  车子关上门,缓慢的行驶,在车上碰到了附近村里的老熟人,两个人聊了一路,最后在洛甫乡的路边停下,苏阳下车还要再走一段距离。

  以前没摩托车的时候,感觉这段路很近,现在觉得真他妈长。

  回到家里,天已经黑了,躺在炕头上便不想动弹,觉得浑身疲惫,也可能是天气太冷,感冒的前兆,喝了了一大碗的热水也好受一些。

  苏阳取下哈孜克家里的那把老步枪,用枪油擦了擦,在打枪之后需要及时清理膛线,不然会有积灰,影响精准度,甚至会炸膛。

  擦完两把枪之后,苏阳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一早,苏老娘就来到苏阳屋子,在角落里拿了几瓶白酒,那是苏老汉的藏酒,有几瓶56度的伊力特曲。

  “妈,你拿酒干嘛?”苏阳在炕头上露出一个头问道。

  “那熊胆在那挂着晾干了,得赶紧用酒泡起来,等回来家的时候给你爷爷带上两瓶,你爷爷那手前几年就发抖,喝这个有用。”

  “差点忘记这茬了。”苏阳起身也帮忙一起倒酒。

  老爷子前几年喝酒喝的轻微中风,左手发抖,俗话说,风乃百病之源。熊胆酒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作用。

  苏老娘清洗了一个咸菜缸,将熊胆切两半放进去,苏阳倒上了几瓶白酒,虽然度数有点低,但也能将就用一下。

  泡好酒之后,用塑料袋将罐子口密封了起来,便放在了厨屋里。

  就在这时,陈大明就来到了院里:“阳子,你电话打到这里来了。”

  “谁的电话?”

  “城里的大老板呗,说送料子的事哩。”

  苏阳一听到送料子,就知道是卡布提打来的,昨天他们验货后很满意,今天应该就有结果了。

  苏阳立刻披上衣服就走了出去,陈大明在后面跟着,笑眯眯的:“阳子,咱商量个事呗,这批货来了,能不能让我跟着干几天啊,我这会在家闲着,你嫂子天天要,也没个时间点的,身子扛不住啊!”

  苏阳接嘴一笑:“你那熊肉不是吃了嘛,咋没用啊?”

  “他娘的,就算吃头熊,也抵不住母老虎啊!”

  听陈大明这话,苏阳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阳子你别笑啊,你也不想我英年早逝吧?”

  “你他娘的就是报应,谁让你天天卖那掺假的饮料,赚那黑心钱。”

  苏阳想起头回下坑买烟的时候,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愣是塞了一盒假烟,吸着都辣嗓子。

  苏阳跟着陈大明来到超市,抓了一把瓜子,靠在柜台上等了一会,屋里头电话就响了起来。

  接过电话,对面传来卡布提的声音:

首节 上一节 101/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