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05节

  苏阳洗完脸,屋里找块毛巾擦了擦,在脸上抹了一点雪膏,白白净净的,人也精神不少。

  姜翠萍脸上却一阵黑线。

  “哦哦...是吗?那挺好,挺好的。”姜翠萍看了眼苏老娘:“大姐,你说以前咋没看出阳子是这块料呢,现在你说,挖玉挖出息了。”

  苏老娘在屋里做着饭,高兴的合不拢嘴,“这都是菩萨保佑!”

  苏阳来到厨屋,帮忙添柴,锅里炖着小鸡儿,散发着阵阵香气,锅台上还有洗干净的干菇和菌子,八成又是姜翠萍嘴巴馋了,糟践自家的鸡鸭鹅。

  姜翠萍回过神来,“对了阳子,今年跟你姨夫,还有盛子,我们准备开小车回老家。但是那小车座位少,还有老多行李,也带不了那么多人,你说咋弄?”

  姜翠萍那小心思,苏阳再清楚不过了,看着自己没有小车。到时候回到老家,好嘚瑟一下。

  “那我们就坐火车呗,到时候我提前几天去车站买票,过年回山东的人不多,应该不难买。”

  “那也只能这样了,等下年把秋梨收了,让你姨夫买个新车,七座的,以后咱们都能一起回了。”蒋翠萍笑着,走到厨屋,把菌子倒在了锅里:“大姐,你说你洗这么多菌子干嘛,多了吃不完。”

  苏阳收拾好自己,抽了一根苏老汉卷的莫合烟,站在院子里,离的老远就听到外面有敲锣打鼓的声音。

  这种声一般都是唱大戏的下乡宣传,还有就是玩把戏的,就是杂技,喷火扭脖子断胳膊的那种江湖老手艺。晚上要在村里扎场子表演,等明天早晨去家里拾破烂,到时候你也没有理由拒绝人家。

  闻着声音,大家纷纷走出门口,往外看去,从村口走来十几个人的队伍,前面两个人打着金擦,后面两个人吹着唢呐。

  好不热闹。

  “阳子,晚上是不是有玩把戏的,你去看看。”苏老汉在屋里传来一道声音。

  “行。”苏阳站在门口,“好像不是。”

  正纳闷的时候,那十几个人便朝着自家方向而来,村里的人沿途越聚越多,大人小孩老人都跟了过来。

  最后停在了苏阳家门口的小路上,哈孜克从人群里跑过来,叫唤道:“阳哥阳哥,人家敲锣打鼓是来谢你的。”

  苏阳一愣,“谢我?谢我啥?”

  “前几天你不是在河床上救了个人嘛,那人是大老板,现在人家来谢咱的!”哈孜克指着后面那辆车,“车上有一头大肥猪,一头大肥羊,还有十条大鲤子,可气派了。”

  不提这茬苏阳都快忘记了,这下赶快出了门,就看到对面走来一位身穿皮草皮靴的中年男人,那天晚上没看清,现在看起来,满身贵气。

  “救命恩人!”

  那人上前握住苏阳的手,直接就给跪下了。苏阳有些受宠若惊,赶忙扶起来,都什么年代了,还兴这一套。

  那人大手一挥,唢呐吹的更响,震耳欲聋的,有一个二十左右的巴郎子,应该是中年男人的儿子,撕开瓜子糖块给周围的大人小孩分别抓了一把。

  紧接着,猪羊鱼就被高高的抬了起来,送到了苏阳家里。

  苏阳拉住了这些人:“老哥,我上次就是举手之劳,不图什么,这些东西你们都带回去吧。”

  “不行,救命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们山东人个个都是梁山好汉,最在乎的就是情义。”

  提起这个,苏老汉从屋里出来,说起来也算是老乡。热情的招呼着他们进了院子,苏老娘给他们一人倒上一碗水。

  这中年男人叫牛国平,确实是个富商,在全国各地有几十家玉石店,刚到和田谈生意,就被人迷了道。前几天跟人喝酒,灌醉之后被翻了包,随后扔到了堤坝上。

  要不是苏阳救了一命,就直接冻死在外面了。

  “对了,恩人,你们是不是在那边挖玉啊,要是有货的话可以卖给我,我高价收。”

  说起这话,六子插了一嘴:“有啊有啊,就那天晚上刚挖的,你给看看这值多少钱?”

  六子从兜里掏出那块红沁糖玉,牛国平接过来看了看,颜色很漂亮,就是个头小了一些,他思索了一会说道:“这块八十可以看到的。”

  六子闻言一喜,正准备成交,被苏阳伸手打断了。

  “不行,给高了,不要因为我们救了你就给我们抬价,这一码是一码,咱不占那便宜。”

  “那行嘛,五十。”

  “这个价合适,六子,你卖不卖?”

  “卖卖卖!”六子幽怨的瞪了一眼苏阳。

  刘小成他们也拿出了自己的料子,给牛国平看了看,虽然都稍微加了点价,但是不过分的情况下,也都欣然接受了。

  最后苏阳从床底下拉出一箱子货,搬到了院子里,打开箱子,这一堆料子,最起码也有二三十块。

  好货都让苏阳卖掉了,剩下的这堆料子比较杂乱,但个个都能卖上价钱。

  “卧槽,阳子你居然还藏着这么多料子。”

  “我记得河床上也没出这么多货啊,这都是啥时候挖的啊?”

  蒋翠萍看着小半筐的料子,就跟白花花的银子一样,惹人垂涎。

  除了河床的碎料子,还有以前留下的,七七八八加起来有五六公斤。

  “牛哥,你给看看,是多少就多少。”

  牛国平弯腰打灯看了看,简单的做了一下分类,有些好的料子要按个卖,一石一价,其他的就可以聚堆称重了。

  杂七杂八算下来,牛国平伸出亮个手指,“两千块,恩人您看成嘛?”

  苏阳点点头,咧嘴一笑:“哎呀牛哥,别叫我什么恩人,叫我阳子就行,这价格我看合适,符合市场价就行。”

  “行的嘛。”牛国平跟自己儿子招招手:“小果,把料子都收起来吧。”

  牛国平当着大家的面,从皮包里数了二十张票子,递到了苏阳手里。

  这一个个大眼珠子看着,如狼似虎的,比二婶子看见老爷们还眼馋。

  他们在院子里说着话,蒋翠萍跟苏老娘在厨屋里忙活,看着案板上那一整头的大肥肉,大肥羊,还有十条红鲤子,心里跟猫抓一样。

  “大姐,你说咱们过几天都要回去了,这猪不得放坏了啊。”

  苏老娘笑了笑:“没事,切成块给腌上,再晾在屋里头,坏不了。”

  蒋翠萍撇了撇嘴,自讨没趣,坐再锅台旁烤火。

  牛国平听说他们过几天也要回老家,就直接说派个专车来接他们,苏阳再三推辞,但是盛情难却,也就应下了。

  锅里的鸡肉也刚炖好,苏阳留他们在家里吃个便饭,牛国平转身就要走,苏老娘拎着大鲤子就开始让礼。

  “那谁,你把这礼都带上,太多了俺不能要,快过年了恁留着走亲戚。”回头看向苏阳:“阳子,把把那屋里的肉给人家带上。”

  农村人的让礼环节,不管多少年,还是保留着最纯粹的礼节,没辙。

  人家压根就没想着往回带,唢呐吹吹打打的,小跑着就赶紧走了。苏老娘叹了口气:“你说这,都给留下了,咱吃也吃不完啊。”

  六子直接凑过来:“阳子,要说这救人,也有我的份吧,要不是我开车拉回来,还救不了他呢。”

  “六子,你他妈还说呢,来的时候不是也收了人家车费,还是阳子垫上的,现在你好意思要礼了。”

  “就是,六子咱要点脸也行。”

  二婶子和刘小成不服气的怼了两句,六子低着头,早知道是个有钱的大老板,自己背也给背回来了。

  苏阳倒是无所谓,“救人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大家伙都帮忙了,都有份。”

  说着,苏阳回屋拿起菜刀,砍下了一个羊腿,递给二婶子:“二婶子,你也出力了,这腿是你的。”

  二婶子慌忙接了过来,乐得合不拢嘴:“还是阳子有良心啊。”

  “小成哥,这条腿是你的,你帮忙抬人出了力气。”

  “二虎子,这是你的。”

  “狗蛋,这是你的。”

  “六子,你也有份。”

  “二姨?”

  “在呢。”蒋翠萍立刻应了一声。

  “咱舀碗吃饭吧。”

  蒋翠萍一脸黑线,笑容愣住了,撇了撇嘴,“谁稀罕呢。”

第124章 乔木村玉石鉴定所成立

  大家伙高兴的拿着肉各自散去,苏老娘在锅里盛了肉,一个人一碗,苏阳看向蒋翠萍:“二姨,那人说,等过几天回老家的时候,派个车来接我们,到时候跟他一道回,就不等你们了哈。”

  “啊...行,有车就是方便。”蒋翠萍咧嘴假笑说道。

  吃过饭后,姜翠萍看了眼屋里的肉,一头肥猪,半拉羊肉,还有一头熊肉,十条红鲤子,心里那叫一个酸啊,啥时候自家也没这么富裕过。

  蒋翠萍一步三回头的上了车,费劲的打响了车子,在门口倒了几圈就冒着黑烟开走了。

  苏老娘收拾着碗筷,嘀咕了几声,前两年回家的时候,开个破车子跟香饽饽一样,现在看,也没什么稀罕的了。

  “滴滴滴....”

  第二天上午,门外响起了喇叭声,一辆半挂蛤蟆车就开进了村子,车上装的满满当当的,上面盖着灰色的伞布,三百筐料子码放的整整齐齐。

  苏阳立刻走出门,引着车子开到了北大窑。

  大家伙也跟着来到了北大窑看热闹。

  张军在那边也安排好了人,已经等着卸车了,苏阳在村里找了两杆子公斤秤,绳子两头坠了两个钩子,两个人一抬就把料子就掂了起来,刘小成在一旁记账。

  苏阳跟押车的师傅聊了几句,坐在窑洞里喝茶,哈孜克从超市买了一挂鞭炮,挂在门口的铁门上,一群孩子守着旁边,就等着放完鞭炮抢哑炮。

  两杆子秤过起来也很快,一个小时就把三百筐料子过了一遍,刘小成摁着计算机,算出了总账,去完筐,净重存在两公斤的误差,属于正常的范围。

  苏阳在单子上摁了手印,签上了自己名字。

首节 上一节 105/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