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34节

  老爷子高兴的抽着老汉烟,猛吸了两口就燃没了,在椅子腿上敲了敲,咳嗽几声清清嗓子。

  “对了爷爷,你下午有事不?我带你去镇上镶个牙。”苏阳说道。

  老爷子摆着手:“不去不去,一把年纪了镶什么牙,浪费那钱干啥。”

  “一副假牙能有多贵,镶上牙啥都能吃了。”苏阳这就起身扶着老爷子起来。

  到这会,俩人都没争抢了,牵扯到花钱的时候,都退了好几步。

  老爷子架不住苏阳的热情,被扶到了车上,苏阳刚上车发现自己喝酒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苏阳只好骑上二八大扛,带着老爷子往镇上奔去。

  等天傍黑的时候,苏阳骑着车子回到了村里,苏老爷子一进村就笑的合不拢嘴,一口亮白的大牙格外显眼。

  “哎呦老爷子这是干啥去了?”村里的人看到爷孙俩,打趣问道。

  “害,这孩子非得给我镶个牙,你说说,这不是乱花钱嘛。”老爷子咧嘴一笑,感觉年轻了十几岁。

  “老爷子有福啊,儿孙出息了,都镶上牙了,这不得大几百块钱。”

  苏阳笑笑:“不贵,一百二。”

  “哎呦一百多呢,不过感觉还行,我还以为好几百呢,赶明我也给老头子去镶一个。”

  “是啊,以后有牙了,过年了也能吃点好的。”

  老爷子回到家里,把剩下的猪肉给热了热,现在牙口好了,胡吃海塞的给大吃了一顿,感觉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苏阳回到家里,苏老娘正在家里忙活,明天就是除夕,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大扫除就不必说了,还要准备饺子馅,这边饺子要吃两顿,明天白天吃肉馅,除夕夜里五更的时候吃素馅。

  另外还要准备鞭炮和对联,鞭炮在年集上已经买了,还买了几米的红纸,需要剪刀手裁了以后,找文化人去给写,一般写一副对联不收钱,但是要给人家一盒烟当礼。

  前世的苏阳虽然毛笔字不算出众,但也是能拿得出手,今年的对联就由自己代劳了。

  “妈,今年春联别找春生叔写了,我写吧。”苏阳帮忙剪着红纸说道。

  “你?”二老同时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你会写个屁!你能把字认全我就烧高香了。”苏老娘撇了撇着嘴。

  “妈,我跟你们说,你儿子会的东西还多着呢,我就是懒得跟你们展示。”

  苏阳说着就去屋里找笔墨去了。

  “那你给老子写一个‘春’字看看。”苏老汉一脸不信,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写就写。”

  苏阳从墙边找来一个破碗,倒上半瓶子墨水,手里握着毛笔,像模像样的比划了一下。

  随后笔尖蘸墨,在碗边刮了刮毛边,二老在一旁看的认真,看这架势好像真会似的。

  苏阳提笔而起,摁在红纸上,手腕轻轻转动,一个“春”字跃然纸上。

  苏老娘虽然不识字,但是看着这个字确实有那味了。苏老汉凑近看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别说,还确实是那么回事。

  “我就说我会吧,你们还不信。”

  苏阳又铺开一张红纸,蘸蘸墨水,又开始写了起来。

  “瑞气盈门迎盛世。”

  “祥光满院贺新春。”

  “吉星高照”

  苏阳将毛笔放下,得意的欣赏着自己的大作,像后世那些大气而又喜庆的春联,苏阳张口就来。

  二老看的一愣一愣的,俩人不识字,立刻从门口叫来了几个人过来看看。老头的小心思尤为明显,炫耀自个儿子呗。

  会写春联在农村也是很受人尊敬的,就跟医生老师一样,见面都要打趣的称一声“老丝儿。”

  没多久,外面走来几个人,有人识字便大声读了出来。大家都听得明白,觉得这对联写的真好。

  “阳子,以前没发现你还会写毛笔字啊?”祥庆嫂子穿着新做的红袄子,啧啧道。

  “这不是自学了几天嘛,闲着没事练一练。”苏阳谦虚了一下。

  “阳子,你给我家写一副呗,贴俺家大门上,多少钱你说。”

  苏阳笑笑,提起笔,“大过年的图个吉利要什么钱啊,拿红纸过来就行了。”

  “行嘞,那谢谢阳子了,我这就去拿。”

  苏阳又倒了些墨水,捋了捋毫毛。

  祥庆嫂子把红纸铺开,前后两头用砖头压着。

  “阳子,给写个招财的,家里啥都有,就是没钱。”

  “哈哈哈...这话让你唠的,好像谁家不缺似的。”大家伙跟着笑了起来,来院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是觉得好奇,二是觉得写对联能沾喜气。

  苏阳提笔,也不必折痕,字间距大差不差就开始写了。

  “财如晓日腾云起。”

  “宝似春潮带雨来。”

  “横批,财源广进!”

  苏阳鼻尖流畅,一副对联一气呵成,随后又给写了几个“春”和“福”的倒角。

  祥庆嫂子开心的拿着对联吹了吹,毫不吝啬的夸道:“哎呀,你看这字写的比集上的那些人写的都好!”

  “是啊,这字确实不错,没有几年的功力写不来啊。”

  “阳子,我家也没写呢,给我家也写几副呗。”

  苏阳揉揉手脖子,摆了摆手:“没问题,把红纸拿过来吧。”

  “行嘞,阳子现在变化真大,以前咋就没看出来呢。”

  大家伙现在也有很多人没写对联,便纷纷开了口,让苏阳帮忙给写一副,现在赶到大过年的,苏阳也是来者不拒,一副对联也就是两分钟的功夫。

  很快,苏阳家里已经人满为患了,大家都带着红纸赶了过来。

  苏阳按照大家的意愿,跟编顺口溜一样,张口就开,下笔如有神。

  苏阳在院子里,写了半个多小时的对联,手腕已经累酸了。

  虽然不收大家钱,但是大家也没好意思空手套白狼,多少给了盒烟,有的还给了几把糖果。

  写完对联,苏阳下午闲着没事,帮苏老娘弄饺子馅,现在没有绞肉机,猪肉只能在案板上用刀剁。切成肉沫,再放上胡椒粉、香油、盐,搅拌在一起就好了。

  另外还弄了韭菜鸡蛋馅的,明天一起包。

  苏阳忙活完之后,忽然想起牛哥的事,说让他回家了给他联系一下,商量那两个玉雕作品授权的事。

  苏阳拿起手机,准备打个电话,发现农村的信号实在是太差了,勉强能有半格信号,连号也拨不出去。

  只好举着手机在村里四处走,找信号好的地方。

  听说要到高处才能收到信号,苏阳便爬上了屋顶,才凑够了一格的信号,把电话给拨了出去。

  响了几声,电话就接通了,那头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勉强能够听清。

  “喂,牛哥,听得见吗?”

  “喂?喂?牛哥,过年好啊...”

  在喂了半天之后,信号也稍微好点,俩人比划着说了半天话,手都举酸了,下了房顶,苏阳把手机往床上一扔,这玩意现在跟板砖没什么区别。

  从电话中得知,牛哥老家是在金乡,距离这里也不远,车程差不多四十分钟,等过了年初几的时候,就来这边找苏阳来商量商量。

  还说有个好事跟他说。

  至于什么事电话里也说不清,只能面谈了。

  晚上的农村万籁俱静,但是临近过年这几天,一到晚上就会陆陆续续响起鞭炮声,还有时而划破夜空的小烟花。

  不过烟花的价格高,大部分人也放不起,打小就听苏老娘说,傻子放炮,精人听响。

  精人就是精明人聪明人的意思。

  苏阳在门口放了几个二脚踢意思一下,随后顺子和大民他们过来喊苏阳去打麻将,看来无论在哪里,都少不了这种娱乐方式。

  顺子家里,大民、顺子、大壮和苏阳摆开了架势,准备大战一场,原本想通宵的,想着明天上午还要去海沧村,就只能打三圈,一圈是四局,一共十二局。

  这里打的是大众麻将,带“發”的,如果赢了的话,一个發就翻一倍,以此类推。

  苏阳打麻将不擅长,顺子他们都是久经牌场的老手,十二局下来,自己赢少输多,一共输了十块钱,趁着小卖部还没关门,几个人一合计,就去买了两瓶酒一包花生米。

  四个人喝到了凌晨,大家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第二天一早,苏阳晕乎乎的起来,跟经历一场宿醉似的,用凉水冲了把脸,这才清醒一些。

  苏老娘早早的就出去了,去邻村的庙里上香了,那边有个也不知道什么庙,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去上香。

  饭菜已经盖在锅里了,苏阳端出来在厨屋里吃了起来,没多久,大民和顺子,还有大壮已经扛着铁锨过来了,手上还擓着篮子。

  “卧槽,让你们带铲子,你们带铁锨?”苏阳直接愣住了,真不愧是山东啊,民风彪悍。

  “那铲子才多大点,得挖到猴年马月去,这一铁锨下去,就是二十公分,多好!”

  苏阳想想也对,这里不是河床,没有鹅卵石挡路,可以直接用铁锨掘,看来是自己死脑筋了。

首节 上一节 134/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