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38节

  .....

  一路上,哥几个坐在车里,开着不着边际的玩笑,手里捏着刚赚到的钱,心里那叫一个乐呵,就跟白捡的一样。

  不过,大家都商量好了,就说是去城里干活赚的,省的节外生枝。

  车子路过了镇上大集,都过了中午饭点,大集上还是有很多的人,每个人擓着篮子满载而归。

  苏阳他们还饿着肚子,便来到集头上的炒菜的土灶点了几个菜。

  羊血炖豆腐、麻辣鲤鱼、粉条白菜,水杂(花生米),还有一瓶56度的四君子。

  都是当地比较受欢迎的菜,这种集头炒出来的菜,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后来苏阳明白了,这味道就是乡愁。

  苏阳吃了三个白面馒头,他们三个人各自喝了一碗白酒,在阳光的照耀下,脸色红扑扑的,就跟猴屁股一样。

  “阳子,咱从小一块玩到大的,就数你最出息,现在还不忘拉咱们一把,以后有啥能用到我顺子的话,我二话不说,就连我媳妇...”

  “打住打住,顺子,你他娘的喝多了!”苏阳及时堵住了顺子的嘴,万一传出闲话来,可就不好了。

  大民也举起白瓷碗:“阳子,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

  壮子也拍着胸脯子:“俺也是!”

  “对了阳子,你大伯家的那个苏亮不是跟你有过节嘛,要不这样,晚上咱去收拾一顿,打几个闷棍,给你出出气。”

  “行了行了,一个个喝点猴尿就要闹天宫。”苏阳把筷子放下,伸手招呼来老板,算账付钱。

  几个人吹完牛逼,随后就来到了大集上,每个人都开始了大采购,壮子家里孩子多,今年过年都没舍得给孩子买新衣服,这下总算有钱了。

  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套新衣服,又给媳妇买了一个新围巾。

  大民则是又称了十斤的排骨,又给小孩买了几盒摔炮,到时候就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了。

  顺子神秘兮兮的跑到女装店,指着那鲜红的内衣罩,咧嘴一笑:“老板,来一个,多少钱?”

  “小伙子,这都是有尺寸的,你媳妇多大啊,我给你参谋参谋。”老板娘瞅着老爷们,虎了吧唧的,估计也不懂。

  顺子也给问懵了,用手这么一捧:“大概这么大一捧....”

  老板娘也是皱着眉头,“你这...我是问多大杯,是A还是B啊?”

  顺子一脸懵:“啥AB的,俺不懂”。

  遂转头求助苏阳,“阳子,这啥杯的我不懂,你觉得我媳妇多大啊?”

  苏阳虽然有些无语,但是凭借后世对短视频美女的多年鉴定经验来看,还是能看出苗头。

  “差不多75C。”

  老板娘这才听懂了人话,用杆子挑下来一个鲜红的内罩装进了袋子里。

  “阳子,还是你厉害,啥都知道。”

  苏阳无奈的摇摇头。

  几个大老爷们出了内衣店,又在集上闲逛了一会,之前由于家里穷,很多家里该买的东西都没买,现在多了一百块钱,就感觉自己是全村首富了,买的东西也逐渐拎不动了,什么豌豆苗,酸丸子,蜂蜜等等。

  买完东西,兜里的钱基本上都花了大半了。

  回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大街上已经站满了人,大人聚在一起聊着天,小孩子都已经换好了新衣服,手里拿着甩鞭到处跑,霹雳吧啦的声音增添过年的氛围。

  苏阳降下窗户给大家打着招呼,车子停在了家里的院里,便和顺子他们出了门,到大街上溜达一下。

  没过多久,苏老三和村里的几个人骑着二八大杠进了村里,今天一大早他们就取火神台庙会了,想去莱芜园捡漏,从他们的表情上来看。

  似乎是被老板给盘了。

  “三叔,你们今天去园子捡到漏了吗?”壮子故意打趣问道。

  苏老三往这白了一眼没说话,倒是春生嫂子接道:“一提起这事我就烦,我日他祖奶奶,园子里屁都没有,还白搭了两块钱门票,还有十块钱的铲子钱。”

  苏老三无奈的摆摆手:“你说人家那俩老头,跟咱一块进去的,人家就挖了好几块,咱咋就没运气呢,不行,等过了年我还得去一趟,我还就不信了!”

  苏阳在一旁听到想笑,没想到精明半辈子的三叔,现在也有被人盘的时候。

  苏阳倒是没有想到,那园子的老板守信把门票降下来了,倒是把铲子钱给涨了上去,确实是商业鬼才。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苏阳也懒得再跟他们费口舌,等撞到南墙就知道回头了。

  顺子来到了村里的小卖部,大手一挥卖了一箱牛奶,提着回到家里,有钱了也想尝尝奶是啥味。

  刚进门,顺子就往把牛奶往桌子上一放,秀娟正在扫地,拎着扫把走了过来:“顺子,你哪来的钱买牛奶?”

  “干活挣的呗。”顺子往椅子上一趟,“媳妇我跟你说,以后咱家慢慢就钱了,等凑够了罚金,咱还能再生一个。”

  秀娟捏着钱一脸茫然,正准备逼问时,顺子取出一包牛奶塞到她嘴里。

  “媳妇多喝点,喝啥补啥。”

  秀娟下意识撇了眼自己的胸脯,嘟囔了一句:“咋?嫌小啊?嫌小找别人去!”

  顺子一脸冤枉:“不是媳妇,我的意思是喝牛奶补补营养嘛。”

  随后顺子拉着秀娟来到里屋,把门一关,从兜里掏出一个鲜红的衣服,“媳妇你快穿上,咱趁热打铁....”

  “滚,大白天的不要脸。”

  .....

  下午时分,苏阳就在家里帮忙汆丸子。

  家里的土灶已经锈坏了,让村里的王拐子给补了一下,把锅底给焗上了一块补丁,将就着还能用两年。

  苏老汉蹲在灶台下面烧锅,苏老娘在和好面,苏阳端着一盆子胡萝卜来到石臼旁,把胡萝卜用石锤给锤成碎泥。

  最后跟面粉和在一起,加上葱姜蒜沫,就可以汆丸子了。

  “他爹,锅底下的火小一些。”

  炸丸子的时候最忌讳两件事,一是火头大,容易把丸子炸黑,导致外熟里不熟。

  二是在炸丸子过程中说话,这是老祖宗传下来不成文的规矩,中途说话会得罪灶王爷。

  在山东农村对灶王爷是最尊重的,家里有土灶的,基本上都会在锅门口贴上一张灶神像,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插上三炷香。

  苏阳帮忙从外面捡来一些柴火,看到路上有些人已经开始走动了。一般等到天傍黑的时候,村里的老爷们就会开始聚会了。

  “阳子,今年聚会的时候,别没大没小的,跟同辈的坐一桌,该敬酒的时候要敬酒....”

  苏老汉填完柴火,来到院里,不停的跟苏阳唠叨着聚会的事情。

  苏阳也是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

  “行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再说了,今年要不是二老爷爷让我去,我才懒得去,。”

  “你懂个屁,你没成家就让你去,这是咱们家族的荣耀。”

  “拉倒吧,咱都迁户口了,咱就是外人,等过了年去我姥爷家走完亲戚,咱就该回去了。”

  苏老汉听到这些话,心里也是不得劲,当初要不是为了生计,谁会舍弃祖宗。

第146章 哪有不磕头的

  油锅里的丸子发出“滋滋”的声音,香味从锅里窜了出来,用滤勺捞了几遍,外焦里嫩,放在簸箕里晾着。

  苏阳一嘴塞了两三个,用塑料袋盛了一些去后院给老爷子送了过去。

  现在老爷子有了牙,什么东西都想尝尝。苏阳出门往老院走,在院里闲聊了半天,到了傍黑的时候才回去。

  “阳子,出去聚会了。”

  顺子跟大壮提着一瓶酒来到苏阳家门口,喊着一起去参加聚会。

  他们都是姓苏,大壮跟自己是平辈。

  苏老汉腿脚不方便,加上今年轮到是苏明生家里,他就索性不去了,让苏阳代劳了。

  三个人带着酒来到苏明生家里,院里已经来了一些人,一个个笑眯眯的看着他们,时间久了,苏阳也记不清叫什么了。

  只是跟着点头微笑,含糊带过。

  大家都非常热情的跟苏阳打招呼,问东问西,大都是关于这几年在外地生活的情况。

  只有大伯苏明生就当看不见一样,倒水让烟都是跳过苏阳。

  “忒,谁他妈的稀罕!”苏阳歪着头,跟顺子他们抽着烟。

  至于苏明生这老家伙,不管怎么样,自己该要的钱是一分不能少,等过了初一初二的时候就是最后期限,到时候咱就派出所见。

  亲兄弟明算账,到哪都逃不脱。

  晚上八点,人到的也差不多了,老少爷们来了三四十人,按照辈分坐了三桌。

  苏阳跟顺子大民属于晚辈了,坐在最后面的桌子上,父辈坐一桌,爷辈坐一桌。

  二老爷爷举起酒杯开始讲话,关于家族兴旺,人丁兴旺诸如此类的话,也是老生常谈了。

  最后看向苏阳,话锋一转,说道:

  “今年咱们苏家的小子苏阳,虽然没成家,但是破例参加咱们的聚会,大家也都听说了,阳子这孩子在外面给咱们长脸了,现在不光干大生意,还当了官,咱们苏家又出了个人才啊!”

  这事最近大家也是啧啧乐道,苏家从建国后,就没人这么出息过。

  尤其是在这村里,一共有王、刘、苏三家姓,这几年刘家有一个人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在大城市买了车房,去年出钱给村里修了一条路。

  还有王家也有人在外面混的不错,听说今年初二还请了戏班子,要在村里唱三天,请大家听戏。

首节 上一节 138/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