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43节

  “什么办法?”

  “这个....等会我去一趟乡里,要是有什么消息再电话联系。”苏阳也不好一次把话挑明,这八字还没一撇呢,提前透露消息总归不好。

  随后喝完了杯中茶,苏阳就准备离开了,那辆汽车人家也没有要回的意思,说等到了和田再还不迟,刚好这段时间苏阳开着跑腿也方便。

  苏阳刚出门,车间的几位师傅就围了过来。

  自从听说苏阳做了薄胎玉器和嵌丝玉雕后,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苏阳给他们再演示一遍。

  “苏师傅,您就跟俺们再演示一遍嵌丝工艺呗,我们都听过没见过啊。”

  “是啊苏师傅,还有那个薄胎打磨工艺,是怎么做到0.5毫米的?”

  大家一口一个苏师傅叫着,苏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看时间也不早了,想着还要去乡里办事,只能抱歉的摆摆手:“不好意思大家,下午还有些事情,等下次有时间再给大家演示。”

  大家虽然略显失望,但是想到全国最顶级的玉雕大师,能给他们演示雕刻,这辈子就知足了。

  这时,顺子高兴的拿着钱走了过来。

  “阳子,咱们的料子都卖了,你的那两块好料子,绿色的那个给了五百,那个花色的石头给了两百,剩下的几块给了一百,一共是八百。

  顺子从袖筒子里掏出八百块钱,摸起来厚厚一扎,递给了苏阳。

  “阳子你真行,上次卖了五百,这次卖了八百,俺们是比不了。”顺子捏着自己的八十块钱,“但是,俺们这能有八十,也是咱们苏家最厉害的了。”

  苏阳咧嘴一笑,拍了拍顺子的肩膀,这个心态确实不错,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才对。

  “顺子,等过段时间老子能让你挣大钱!”

  苏阳拉车开门上了车,“啪”的关上车门。

  “挣大钱?”顺子忽然上头了:“阳子,啥挣大钱,不会是挖那墓吧?”

  车子从玉器厂来到了乡政府大院,车子停在了门口,苏阳按照地址找到了秘书办公室,往里看了看,大军正在里面喝茶听收音机。

  苏阳敲敲门走了进来,按照惯例,从怀里掏出刚才买的两条大前门,往桌子上一放。

  “三姨夫忙着呢?”

  “你这孩子,来三姨夫这拿什么东西这是,这不是逼我犯错误嘛。”

  “三姨夫,过年了也没往你那走动走动,我这算是走亲戚,不算犯错误。”

  这么说的话,大军就欣然的笑笑:“阳子坐吧。”

  “对了阳子,乡里准备明天开新的一年的民生保障会,其中,主要目的呢,就是降低咱们乡里的困难户、五保户的指标。但是这指标也不是说下来就下来的,这和田嘛,是个好地方。咱们都是庄稼人,别的也不会,就会种地。”

  “这些困难户要是愿意迁户口,乡里是全力支持的,另外今年西北的人口政策又提升了不少,现在去了就有五十亩的大粮地,房子也是红砖房,而且种地还有补贴,怎么着都比咱们这强。”

  “很多人都担心去了以后生活的不好,怕日子没有保障,那这也是正常的嘛,正好你就是最好的例子嘛,以前你在咱们这啥也不是,现在你看摇身一变小汽车都开上了。”

  大军笑嘻嘻的拍着苏阳肩膀:“三姨夫这样说你别生气,我是替你高兴,所以说,你这个报告很重要嘛!”

  大军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苏阳大致明白了个中意思。

  只能说机关套路深啊。

  乡里之所以做这个报告,一是想可以给困难户提供一种生活选择,二是可以降低乡里的困难户指标,完成上级的任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其实这事情也是个好事,很多人在这混不下去,倒不如换一种活法,说不定就能过上好日子。

  既然这样,苏阳也愿意配合一下。

  “放心把,三姨夫,我会好好做报告的。”苏阳笑了笑:“对了,上次不是说乡里会大力扶持玉石行业嘛,这个事现在有普了嘛?”

第149章 昂贵的对赌协议

  “阳子,这事我跟领导也提过了,我看这事有谱,能支持的一定支持,不过这事得需要一个具体方案。”

  大军从椅子上起身,玻璃杯里倒了杯水,吸溜了两口,把一盒茶叶扔给了苏阳:“阳子,这茶叶你拿回去喝。”

  “谢谢三姨夫。”

  苏阳接到茶叶,问道:“三姨夫,海沧村附近的黄河故道,那地方现在是私人的吗?”

  “海沧村?”大军皱眉一想,脑海里浮现出一片荒地:“那地方我倒是听说过,不过那不是咱们镇的地啊,再说了那荒地有什么用,要是能开发早就开发了。”

  黄河故道的流域很大,横跨了很多乡镇,本乡镇也有一骨碌的故道。

  前几年就尝试种过果园,一年不到全死了,土质是沙地,地里的营养跟不上,种啥死啥。就只能长一些梭梭草,有土就能活,那玩意羊也不吃,只能烧火用。

  “三姨夫,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海沧村那边的黄河故道承包给我,我想在那边开个矿场。”

  大军一听开矿场,顿时有些好奇,“阳子,那地方有玉石?”

  “三姨夫我也不瞒着您了,依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大概率是有。要是能包下那块荒地,咱们乡以后就能跟莱芜一样,有玉矿了。”

  大军眼眸子一转,顿时把兴趣提了起来。若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那他作为项目的牵头人,到时候功劳不是一般的大,眼下自己还年轻,还想往上爬一爬。

  再说了,本身黄河故道就不属于私人,现在都是公家地,要想包下来其实也不难,甚至打一通电话就完事了。

  “阳子,你确定那里有矿?”

  苏阳点点头:“这事还得对外保密,否则被人截胡了胡,咱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大军立刻放下杯子,保证道:“你放心阳子,这事就得咱俩主导,别人都得靠边站,我这就去领导那说说。”

  大军把收音机一摁,转身就急冲冲的往外走:“对了阳子,你回家等我消息,另外那作报告的事你也上上心。”

  “行嘞。”

  苏阳走出机关大院,顺子在车上听着收音机等着。

  “阳子,你家亲戚居然还是乡里的大官,真厉害啊。以后咱这不就有撑腰的了嘛!”

  “别人是别人,要想别人给咱撑腰,首先得咱的腰板硬,要不然就是亲兄弟,也懒得拉你一把。”

  顺子思索着这话,不明所以的点点头。

  出了大院,来到了村里,苏阳让顺子把钱给大民和壮子分了,随后在小卖部卖了一支蓝色油水笔,还有一本田字格的小本子,准备回家好好写一写。

  动了迁户心思的人,都是在这里活不下去的,想想自家在迁户前,不也是生活一团糟嘛。

  还真不如搭一趟政策的快车,换个地方讨生活,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

  苏阳要说的话也很多,在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几页,抬眼一看,已经快天黑了。

  苏老娘也做好了晚饭,今天炖的干豆角焖腊肉,锅里还贴的死面饼子,肉汤浸在饼子里,一股肉香味。

  这时屋外来了两个人,闻着院子的香味,咽了一口口水。

  “三叔,三婶,你们吃了吗?”苏阳端着一碗肉刚好从厨屋出来,准备给爷爷送去一碗。

  三婶看了眼碗里满当当的肉,嘀咕了一句:“好家伙,家里再有肉也不是这么个吃法啊,这一碗肉都能吃好几天。”

  “家里还有,没事。”苏老娘从屋里出来:“他婶子吃饭了吗,要不再吃点?”

  “不了不了,我们找阳子有点事,想打听下迁户口的事。”

  苏阳眉头一皱,有些无奈:三叔三婶,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了,迁户口不能道听途说,再说了那边现在已经禁采了,真挖不到什么东西了。”

  老两口对视一眼,灰溜溜的叹了口气,感觉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三叔你跟我妈他们聊聊吧,实在不行你们就去那边打打工,机会总归比这里多。”

  苏阳说着就端着碗筷出门了,老爷子正在家里刷假牙,闻到肉香胃口也上来了,现在啃鸡肉也不在话下。胃口好了,整个人神色也红润起来。

  老爷子听说明天要去乡里开报告会,骨子里一种骄傲,就是村长也没去乡里做过报告。

  没多久,刘村长披着衣服来到老院里,一进门就给老爷子放下一袋鸡蛋,“苏老爷子现在身子骨可以啊,这些鸡蛋都是自家鸡下的,多补补。”

  随后看向苏阳:“阳子,我刚才接到上头通知了,明天去乡里开会,要听你小子的报告会,你现在可以嘛,老子从公社干到现在,可都没在乡里发过言嘞。”

  苏阳嘿嘿笑着:“害,我这正想找您请教请教呢...”

  随后苏阳就拉着刘村长坐下,在屋里读了一遍稿子,有哪些是犯忌讳的,又重新润色了一下,在这个经济浪潮的新时代,总归是有一些不该说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就早早的来到家里等苏阳了,准备搭个顺风车一道去乡里。

  路程不远,车子开了二十分钟就来到了乡政府机关大院,刚进门,大军穿着中山装就已经等猴多时了。

  “阳子,今天乡里的领导都来了,都要听你的报告,等会可不要紧张,好好说哈,等结束了以后我带你去见见领导,黄河故道的事我已经通过气了,你再给好好说道说道,准成。”

  苏阳走进大院,围墙上挂着“招商引资的”的红色条幅,这两年乡里大力发展经济,无论是明面还是暗面,公家都使了不少劲儿。凡是能带动乡镇经济的,公家都会大力扶持。

  一进到会议室,屋子里已经坐了百十个人,里面充斥着浓烈的烟味。

  在大军的引导下,他们坐在了最前排的位置上,听完他们前期的民生规划安置报告,随后话锋一转,看向苏阳:“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咱们花园行政村田洼村的苏阳小同志,他们是最早一批到西北的迁移户,从一穷二白到风生水起....”

  “从一个人人嫌弃的农村巴郎子,到承包百亩河床,再都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玉雕大师,他究竟是如何发家致富的,我们有请苏阳小同志上台给我们做报告,大家掌声呱唧呱唧....”

  大军使劲的拍着手,推了推苏阳的胳膊:“阳子,到你了!”

  苏阳缓过神来,长呼了一口气,大步的走向演讲台,台下百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看了过来,有些人开始引论纷纷。

  看着苏阳的年纪,对着他刚才的名头,大家还是有些不信任。

  苏阳简单的做了下自我介绍,将为什么迁到和田,如何落地生根,以及如何挖玉致富的事情说了一遍。

  苏阳并没有添油加醋,而是实事求是的叙述,大家听的津津有味,尽管听到和田的气候环境,以及异乡的情节时,多少有些感慨。

  但大家更在乎的是那里一年四季都能挣到钱的门路,大山里的山货和野猪;农田里的果园和棉花;还有昆仑山下的河流,水里的鱼获;玛丽艳河床的玉石料子....

首节 上一节 143/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