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53节

  车子开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镇上,先吃了一碗缸子肉,又泡了一块馕,身上这才舒坦了。

  镇上的巴扎附近,那条小小的玉石街,苏阳顺便走了一趟,好料子越来越少了。都是一些零碎的通货,另外还有用玉器厂或者工坊出来的切割边角料,相比从河谷里收来的顶级料子,这里就像杂货摊。

  实在没有什么好的东西。

  苏阳回到家里,将虾倒在盆子里,“妈,这些虾你给煮上吧,现在的虾肉肥,蘸着吃就行。”

  “买这些干啥,虾这么贵。”苏老娘看着这些虾,也是一乐,在这里鱼不稀罕,但是虾就不容易碰到了,巴扎上卖的也比较贵。

  “不花钱的,几个牧民朋友送的。”苏阳回到屋里,脱掉了厚厚的羊皮袄,换上了单薄的棉袄。

  “别老占人家的便宜,家里有啥也给人家带点。”苏老娘说着,将虾端到厨屋,添一锅水,把虾倒进锅里,开始煮了起来。

  苏老汉最近都在羊圈里忙活,跟陈二学着喂养猪羊,过段时间苏阳还要买一些羊回来,到时候就能领到公家的补贴政策了。

  苏阳刚走出院子,手机就响了起来,一个陌生的号码,苏阳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是顺子,说话跟吵架似的,跟苏阳汇报了一下黄河故道的进展情况。

  银行的贷款是下来了,银行卡里多了一笔巨款,几个人花钱倒是束手束脚了,先从三叔那里找了一辆挖机,按照一天两百八的价格,另外找了二十个人工,一天二十,还有置办铁锨等杂七杂八的工具,另外还养了几条大狼狗,拴在矿上看家....

  顺子事无巨细的跟苏阳一一汇报。

  不过苏阳对这些并不是很在乎。

  “顺子,这些小钱你们看着花就行,不用跟我汇报,粪坑里拉屎,捡大的拉。”

  “大的也有,阳子,咱们昨天已经开工了,按照你说的,从东往西挖,你那些圈上标注的,还真他妈的出大货了!”

  听到出货,苏阳内心一喜,连忙问道:“出了什么货?”

  “挖到一块半人高的石头,俺也不知道叫啥,反正十大九不亏呗。”

  “顺子,你们三个今天就去玉器厂找庞师傅拜师去,当老板的不认识玉石咋行?到时候把石头当成宝,让别人看笑话吧。”

  “嘿嘿,俺最近也在学习文化,下午就去拜师去。”

  随后又在电话里比比叨叨了一阵子。

  挂完电话,苏阳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起码黄河故道出货了,按照顺子的描述,那块半人高的石头应该是青玉滑石,原石卖给庞师傅,应该在五百以上,慢慢就能维持矿上的运转了。

  苏阳走出村子,来到北大窑,看着附近的空地里,除了冬小麦,地里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再忙活两天,就可以把人给聚起来,玛丽艳河床就可以动工了。

  苏阳扛着铁锨上了北大窑,一股子刺鼻的鱼腥味扑面而来,苏阳将死鱼给翻了翻。

  空气干燥,风干的也快,过两天就能晒干打料。羊圈那边有改装的切割机,虽然麻烦点,但也能打碎。

  哈孜克没多久也跑了过来,帮忙翻了翻鱼。

  这些鱼不光能打饲料,其实还能当肥料上地,跟农家肥差不多,劲儿很大。

  尤其是果园,上的肥量更大,十亩地就要上千块的肥料,如果能用死鱼代替,那就省多了。

  “哈孜,等后天咱们再去一趟库兰河,再捞一些死鱼回来。”

  “行啊阳哥,上次的烤鱼真好吃,一次吃到饱,真爽。”

  “对了,晚上来我家里吃,我今天从牧民朋友那里带了一些大虾,一起吃点。”

  哈孜克一听有虾吃,不好意思的笑笑:“谢谢阳哥。”

  晚上的时候,苏老娘整好了馒头,搅了玉米茬子,往哈孜克碗里夹了一只大虾,“哈孜,来,吃虾。”

  哈孜克一脸兴奋的拿着虾,也没剥皮,直接咬在嘴里,再一点点裹出虾皮,有的碎皮直接吃掉了。

  这年头,碰到好吃的东西,连虾皮都不舍得丢。

  “哈孜,吃肉,别吃那虾皮。”苏阳按照后世的剥虾方法,掐头去尾,只吃中间的一骨节肉,苏老娘看着都骂他败家子。

  吃完饭后,哈孜克回到了陈二院子睡觉,苏阳回到自己房间,沾着枕头就睡着了。

  半夜的时候,忽然被一声尖锐的喇叭声惊醒,苏阳想到应该是料子送了过来,便赶紧穿上衣服来到了外面。

  一辆蛤蟆车正停在大明超市旁边的广场上,车上下来两个人,正跟超市门口打麻将的人打听道路。

  刘愣子刚好在棚子里打麻将,听说来了料子,立刻放下麻将就领着往家里走。

  “愣子,你特娘的掏了钱再走啊!”

  “啥钱不钱的,正事要紧,老子现在是有工作的人,能跟你们这帮人扒瞎?”

  说着,刘愣子就撒腿开溜,蛤蟆车亮起了车灯,跟在刘愣子身后,上回在苏阳那干活挣的钱,打麻将都输光了,正等着活来呢。

  没过多久,苏阳来跟前,“愣子,你帮忙带他们去北大窑吧,我去找几个人卸货。”

  “行嘞阳子。”刘愣子往后摆手,转弯朝北大窑而去。

  半夜十二点,大部分人都睡了,苏阳只好先去找刘小成和二婶子他们,之前在鉴定所干过活的人,只要还想继续挣钱,肯定会来帮忙。

  苏阳来到二婶子家门口,虚掩着木门,没有上锁,用手一挑就挑开,看屋里还亮着灯,苏阳就直接走了过去。

  “他爹,你咋一到关键时候就焉了吧唧的,你看人家都跟铁棍似的,这不中用的玩意要它干啥,长着一嘟噜怪膈应人的。”二婶子穿着红色小背心,掀开被子坐了起来,就跟晚饭没吃饱似的。

  二叔靠在墙上,皱着眉头感觉这话哪里不对,但就是想不到哪里不对。

  “算了算了,要不是老娘睡不着,懒得扒拉你这玩意,伺候完大的,还要伺候这小的...”

  二婶子刚拉开被子刚低下头,苏阳隔着窗户喊了一声:“二叔,二婶,你们忙着呢?”

  “阳子?”二叔身子一愣,哆嗦了一下,二婶子没好气的冲着窗户喊了一声:“干啥啊阳子,大半夜的跑人家家里干啥?”

  “鉴定所来料子了,你们有空帮忙卸下货呗?”

  二婶子一听来货了,顿时积极起来,拍拍屁股穿起了衣服:“来了来了,我这就过去。”

  随后苏阳来到刘小成家里,看屋里黑着灯,就在门口敲了敲门,“小成哥,热巴嫂子,你们都睡了吗?”

  回头过了几秒,看到屋里亮了灯,一个玲珑的身影走了过来,“来了阳子,还没睡呢。”

  推开门,就看到热巴嫂子对着苏阳微笑,扯了扯披在身上的棉袄,里面穿着贴身的秋衣,冻的胸前直哆嗦。

  热巴嫂子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也没有把衣服往回扯的意思:“阳子,你咋现在来了,是借火的事嘛?”

  热巴嫂子回头看了眼屋里,神情有些羞涩,“你小成哥在家里,也不合适,要不换个时间?”

  苏阳一愣,就知道半夜敲门容易误会,但是别人可以不去,刘小成会算账,是必须要去的。

  “不是嫂子,我是想看看小成哥睡没睡,我那来了批料子,小成哥得给我对账。”

  “哦,这样的。”热巴嫂子低眉咬了咬嘴唇:“那行,我这就去喊小成。”

  “行嫂子,我就先回北大窑了。”

  苏阳打声招呼便走了回去,这时候北大窑已经来了几十口子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

  原来干活的那些人都来了,另外还有一些想来这干活的,帮忙卸货献献殷勤。

  不过人多力量大,大不了明天请大家吃个大锅饭。

  从伊犁跟车的一个人是蒙古人,长得五大三粗,穿着蒙族棉袄,说的汉语磕磕绊绊,司机兼职做了翻译,这些料子一共有三千公斤,其中有一千公斤是玛瑙石。

  苏阳跟蒙古大哥打听了一下,这些玛瑙石是从蒙古达可罕玉矿出来的,来到这里就是镀金的,因为玛瑙四大产地,国内占据两个,甘肃保南山和四川凉山,另外还有蒙古和南非。

  其中蒙古盛产的南红玛瑙和黄玛瑙,量大,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还是人工注胶的玛瑙,在国内市场名誉很差。

  所以国内的南红玛瑙一直占据国内市场,蒙古南红要想打入国内市场,就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经过协会的认证,大家才愿意买账。

第156章 百分百正确率(新年快乐)

  跟车来的蒙古大哥很健谈,语言不通,只能手舞足蹈的比划着。司机也是三句变两句的翻译,最后两个人走到背人处,蒙古大哥忽然从兜里掏出一摞钱,塞到苏阳手里。

  “这...算什么意思,小费?”

  司机大哥意味深长的笑笑,掏烟让出一根,蒙古大哥掏出打火机非要给点上。苏阳捂着手抽上,似乎明白了其中含义。

  这是想走个后门,手下留情的意思?

  苏阳摇头笑了笑,将钱推了过去:“大哥你放心,俺们这里不兴这个,我们鉴定所肯定百分百的认真,绝对不出现一个纰漏。”

  蒙古大哥抿抿嘴,表情尴尬的笑笑。

  这些玛瑙未来都是销售国内的,苏阳肯定不会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东西从自己鉴定所里流出来。

  再说了,鉴定所成立没多久,就搞暗箱操作那一套,那不是砸自己招牌嘛。

  苏阳招呼他们两个进北大窑喝茶,随后走出窑洞跟大家一起卸货,几十个人卸三千公斤的货,还是挺快的,排成一个接龙长队,一筐筐料子从车上运到窑洞里。

  刘小成拿着本子过称,记录公斤数,给筐贴上编号,按照编号位置往里摆放,一目了然。

  忙完这些,已经是半夜三点了。

  苏阳拍了拍手,打了一个哈欠,对大伙说道:“大家伙辛苦了,明天中午,咱们帮忙的一起来吃个饭,另外上次在这干活的,今天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下午两点开工。”

  “阳子,你说俺们帮你搬了半天货,给俺也安排个活呗。”

  “是啊,我们不想吃饭,就想找个活干。”

  大家伙议论纷纷的,无非是想来北大窑干活,待遇好,工资高,伙食也好,就算是工厂子弟都比不上。

  刘愣子得意的笑笑,之前就在北大窑帮工,现在也能有份工作,感觉有股子自豪。

  “我说大伙,这鉴定所是技术活,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要我说阳子管顿饭就不错了。”

  “唉,我说刘愣子,你跟着瞎嘚瑟什么,要说技术,咱俩比比,谁赢了谁干,你敢不敢?”

  “比?比就比!”

首节 上一节 153/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