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216节

  “阳哥,外面来了一辆小轿车,来了俩记者,肩膀上还扛着一个这么大的电影机,正在广场呢。”

  “那咱们去看看。”

  苏阳站起身来,理了理身上的新夹克,还有油光锃亮的小皮鞋,对着镜子照了照,“哈孜,咋样?”

  “阳哥天下第一大帅比!”

  “来,哈孜,我给你整个华仔同款的。”

第195章 记者采访

  苏阳将哈孜克拽到了镜子面前,双手在头上搓了搓,将头发给抓了起来,用梳子梳成了一个三七分。

  摩丝对着头发一阵乱喷,定上型,在阳光下油光锃亮,跟狗舔的一样。

  起码也像个人样了。

  哈孜克对着镜子照看了几眼,满意的撇了撇嘴,笑了出来。

  自打出生以后就没这么立整过。

  二人一脸自信的走出院门,朝着广场上走去,沿路碰到那些街坊邻居,也是忍不住对哈孜克竖起了大拇指。

  差点都没认出来。

  二人来到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一些人,哈孜克指着那台大机器,喊道:“阳哥,晚上可能还要放电影嘞!”

  “放个屁的电影,那他妈是摄像机,照像用的。”

  大家伙见过照相机,个头不大,但是这么大的照相机还是头一次见,这才给认错了。

  来人是一个姑娘和一个巴郎子。

  张军此时正在跟女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现在讲到了乔木村的发展历史。

  讲到起劲时,还对着摄像机整理整理衣领。

  不过从姑娘表情上来看,人家似乎对这也没多大兴趣,就连那摄影机都没开,开了纯属是浪费胶卷。

  “我阳哥来了!”

  人群中哈孜克喊了一声,大家纷纷回头,主动让出一条道。

  女记者来到摄影师旁边,悄默说了一声:“开机吧。”

  这时,胶卷才开始转了起来。

  “李记者,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村的劳模苏阳,你看看这长的也是一表人才,这大马路都是阳子出钱修的,为我们乔木村可做了不少实事啊,等会可要好好的采采。”

  李记者微笑点点头,看向苏阳上下打量了两眼。

  没想到居然是这么年轻的一个人。

  实在想不到那个承包河床,开鉴定所,给村里修路的劳模,长的还跟个秀才似的,看不出丝毫的土豪之气啊。

  要是自己再年轻两年,高低也得试一试。

  “苏阳同志你好,我是这次专访的记者李娜,这是我的同事王洋。”

  李记者伸出手,跟苏阳握了握,随后就开始拍了起来。

  “苏阳同志,我们通过村长的介绍,知道了你的事迹,为村里人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提高了村里的人均收入,那么可以聊聊你做这些事情的初衷嘛?”

  摄像机转头,对着苏阳切了一个特写。

  身后的村民们跟着踮脚尖,咧着嘴,露着大白牙,争相露个脸。

  苏阳毫不犹豫的答道:“初衷?挣钱呗...还能为啥。”

  李记者神情一愣,似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

  旁边的张军眼疾手快,用胳膊肘子碰了下苏阳,提示了一下。

  “哦哦...初衷啊,是为人民服务!”

  苏阳立马改了口,笑嘻嘻的。

  李记者微微笑,对着镜头说道:

  “你瞧,说的多好啊,就这么一个朴实的青年,居然心系村民,将自己的利益放在脑后,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苏阳尴尬的笑笑。

  李记者又问道:“苏阳同志,那么您一个人出了这么多的钱,为村民修上了宽阔的大马路,您当初是怎么想的啊?不心疼这些钱吗?”

  苏阳似乎领悟到了回答的要领,也是对答如流。

  “我们村是迁移户,在政策上享受了不少的好政策,在这里要感谢政府的关怀,感谢领导的照顾。”

  苏阳顿了顿又说:“我们村前两年靠着采玉为生,不求大富大贵,但也能维持温饱,但是现在政策变了,大家手头上钱少了。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就自掏腰包,给大家先把路修起来,让政策的春风吹进来,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样俺们村就能打赢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全面跑步奔小康,迎接暂新的21世纪...”

  苏阳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周围人听的一愣一愣的。

  “卧槽,阳子说的这话真好听,跟新闻联播似的。”

  “这你就不懂了吧,觉悟是跟着钱包走的,有钱了,那思想觉悟就上来了。”

  “你瞅瞅,这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大家伙低头议论着,李记者听得也是入了迷,没想到一个农村巴郎子,还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就是和田地区的大领导,也扯不出这些道道。

  说罢,苏阳清了清嗓子,凑近李记者,悄声说道:

  “李记者,要不今天就到这吧,我捡好听的都说完了,你回去剪剪用呗。”

  李记者轻咳了两声,神色一变,义正严词道:

  “苏阳同志,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大老远的跑到这来,不就是为了拍摄真实的乔木村,记录真实的劳模生活嘛,你这显得我们弄虚作假了....”

  “我这好听的都讲完了还不行啊,你这不....本来就是弄虚....”

  苏阳话没说完,就被张军拉住了,对李记者笑笑:“不好意思啊李记者,这巴郎子啥都不懂,我来做作他的思想工作。”

  随后张军将苏阳拉到一旁:“你小子咋个回事,这采访是要上电视的,还要登报纸的,多少领导都看着呢,刚才说的不就挺好嘛,领导多爱听啊。听你张叔的,就按照刚才那种状态,好好配合工作,这对你是好处的。”

  “行吧,张叔,我知道了。”

  苏阳无奈来到李记者面前,咧嘴笑了笑:“李记者,你还有啥问题,尽管问吧。”

  李记者收起小表情,看向摄像机:“观众朋友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个朴实农民的心里话,接下来我们将跟随镜头,记录劳模的一天工作。”

  记录一天的工作?

  苏阳愣了愣,采访变成真人秀了?

  “行吧,拍就拍吧。”

  随后镜头朝着苏阳举了过来,面对着镜头,苏阳一时半会不知道干些什么了。

  “哈孜,我他娘的现在该干什么了?”

  哈孜克跟话剧演员一样迈着四方步走过来,来到苏阳面前,端着一副播音腔:“阳哥,咱们现在该去北大窑视察工作了!”

  “视察工作?对。”苏阳看向镜头介绍道:“这位是哈孜克,是我的助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北大窑鉴定所看看。”

  随后,苏阳和哈孜克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一大帮人。

  被张军给拦下来,让他们各回各家了。

  在镜头下,苏阳带着他们分别参观了北大窑鉴定所,观看了工人鉴定玉石的场景。

  随后又来到了羊圈,拍摄了苏阳喂羊喂猪的场景。

  最后又来到了苏阳家里,采访了一下二老。

  苏老娘害羞不会讲话,苏老汉倒是侃侃而谈:“打小啊,这孩子就听话,学习好,得过三好学生....”

  拍完之后,已经到中午饭点了,到时候几个场景一切,就算是劳模的一天了。

  眼看着差不多了,张军家里杀了自家的小鸡子,请两位记者去家里吃饭。

  苏阳也跟着作陪。

  吃过饭,两位记者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准备开车回去了。

  “苏阳同志,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到时候视频剪好了之后会在电视台播放,咱们五一在城里见。”

  招待完记者,苏阳已经累得不行了。

  在镜头面前作秀,真他妈累。

  “张叔,这边没什么事了,我就先回去了。”

  “回吧,你那演讲稿想着点哈,就按采访说的那样。”

  苏阳回到家里,带上了一块昆仑冰玉和那杆子骨笛,随后骑上了摩托车,准备去一趟抱石轩。

  马学五老爷子在雕刻界也是有些影响力,尤其是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很有权威。

  既然拍卖会,自然少不了老爷子的参与,以及振臂一声吼,将玉雕界的老人也笼络过来。

  抱石轩门外很是热闹,有不少玉石小摊位摆在门口,借着抱石轩的名号,跟着分一杯羹。

  苏阳走进店门,就被热情的弟子迎了上来。

  “苏阳师弟,你可是有一个多月没来,师傅老跟我们念叨你呢,我这就去跟师傅说一声。”

首节 上一节 216/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