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231节
昨天忙活了大半夜,也没睡几个小时,但也不怎么困,苏阳小心的抽回胳膊,准备起床。
热巴嫂子从被窝掏出脑袋,露出一张残韵而又红扑的脸蛋,又将胳膊搂在胸前最软乎的地方,看起来很疲惫的样子。
“嫂子,该起床了,等会上工的就要来了....”
“嗯...我知道了。”
热巴睡眼惺松的应了一声,发现嗓子有些哑了。
随即翻身趴在苏阳身上又腻歪了一会,这才不舍得起来。
热巴嫂子穿上衣服来到外边漱口洗脸,又帮苏阳打好水,拿好毛巾,苏阳在背后看着热巴嫂子的身影,感觉跟新过门的媳妇儿一样。
年龄大的女人就是会疼人。
“阳子,我去给你做个早饭。”
随后热巴嫂子挂上围裙来到火灶这里,简单冲泡了一碗鸡蛋汤。
“阳子,你多喝点,补补身子。”
“谢谢嫂子。”
苏阳接过鸡蛋汤吹着碗边,喝的身上暖烘烘的。
吃过饭没多久,北大窑就陆续来人了。
二婶子来到北大窑,看到锅灶旁已经有人忙活了,笑着打了声招呼。
“热巴,今儿咋来这么早呢,吃了吗?”
热巴嫂子抬头笑笑:“吃过了,今天起的早就过来了。”
“真勤快啊!”二婶子来到锅灶,看了眼水盆里泡的青菜,“对了,你嗓子咋回事,怎么哑了呢?”
“啊?可能是上火了。”热巴嫂子咬了咬嘴唇,低头应了一声。
“小成呢,咋没看到他人嘞?”
“他...还在家里收拾,一会就过来了。”
二婶子来到窑里,带上手套,开始数数了,每天早晨各组的组长都得检查工作,顺便安排今天的活。
苏阳此时正在北大窑的屋顶上闲逛,谋划着怎么粉刷装修。
准备把外立面也刷上大白,写上大大的标语,也就像那回事了。
眺目望去,地里的晨雾还未散尽,白气朦胧的一片,西北的早晨还有几分清冷,苏阳裹着大衣准备下来。
拖拉机突突的轰鸣声,忽然碾碎了村口的寂静。
送货的师傅已经将水泥沙子运了过来,老郑带着十几个人也骑着车子陆续赶来,瓦刀别在车尾上,停好车子跟苏阳商量着怎么开工。
“阳子,你说说想怎么干,62年建窑的时候,我才二十郎当岁,那会我就跟着和泥搬砖,一晃都多少年过去了,没想到又到我手上了,你别说,还挺有缘分的哈。”
苏阳从屋里拿出一条烟,按照规矩,给大家一人发了一盒。
“郑叔,我准备把里面刷上水泥,掉砖的地方再加固一下,外面再刮成白石灰,你看咋样?”
老郑抽着烟,眯眼瞅了瞅:“哎呦,这外立面刷一圈,可得七八百个平方嘛。”
“没事,往好看了整就行,先从东半拉开始,等这边弄好了,再把工作间倒腾过去,这样两不耽误。”
“行,没问题。”
随后老郑就安排大家开始干活,搭架子,和泥,忙的井然有序。
没多久,还有一车白石灰给送了过来。
一大早,村里的小孩看到有白石灰,就兴冲冲的跟着拖拉机跑了过来,每个人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个生鸡蛋。
“西懒,啥时候烧灰啊,等着烤鸡蛋呢。”
“就是,我还给你带了一个,你看...”
几个小孩跟在苏阳身后,愣是闹着要烧石灰。
这对于小孩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生石灰刚运过来的时候是石头状,扒开石灰,中间掏空,浇上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随即产生大量的热量,大家就会把鸡蛋用泥巴裹上,外面再绑两层树叶子,拴上绳子就跟钓鱼一样。
将鸡蛋放在生石灰里,过一会,鸡蛋就会熟了。
“大家往后站站,这就开始烧了。”
苏阳将一群小孩往后赶了赶,虽说好玩,但是生灰碰到皮肤也挺烫人。
“老郑,先把这生石灰给烧了吧,不然这些孩子呆在这,咱可开不了工啊。”
“行,我这就摊开浇水。”
随后,压水井开始压水,大家一盆一盆的往生石灰上面浇。
没多久,就冒出了浓烈的白烟,小孩也开始将自己的鸡蛋丢进石灰里,高兴的提溜着绳子,时不时提上来看看。
浇完石灰,老郑他们就开始和泥了,先从另一面的空窑开始干起,水泥掺上沙子打底,在外立面先糊上一层,方便后面挂白灰。
哈孜克兴冲冲的也跑了过来,跟着和泥,干起来十分起劲。
“阳哥,咱下午还去林场放羊吗?”
“放啊,这边有郑叔,咱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行,我准备带几个红芋,咱们烤着吃,嘿嘿。”
哈孜克还跟个小孩似的,要是把这憨小子介绍给人家,是不是害了人家。
“哈孜,你现在跟小成哥学文化学的咋样了?”
哈孜克咧嘴一笑,放下铁锨拍着胸脯:“放心吧阳哥,认的不老少了,百八十个肯定有了。”
“行,那我考考你。”
苏阳拿出小棍在地上写了几个字,哈孜克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倒是让他给蒙对了。
“哈孜,再加把劲,再跟着小成哥学学算账,到时候多赚点钱,我给你说个媳妇。”
哈孜克憨憨一笑,“好啊阳哥,我要大明嫂子那样的,大明嫂子好看,嘿嘿。”
“你个憨货,你想的倒是挺美啊。”苏阳伸手扒拉了一下哈孜克的后脑勺。
陈大明在一旁听得乐呵起来了,没想到自家那个凶婆娘,倒还是别人眼里的香饽饽了。
“哈孜,你要是有武松的本事,我就让给你。”
二婶子撇撇嘴:“咋滴大明,你的意思是你是武松呗?”
“那可不是嘛,没有那打虎劲,不过那景阳冈。”
“你可拉倒吧,我看是老虎骑武松还差不多,哈哈哈。”
正说着,刘小成从外面悠悠的走了过来,看的出来心情不太对劲,二婶子眼尖,一大早来的时候就看到热巴嫂子在做饭了。
兴许是小两口闹别扭呢,也没有在意。
但过了一会,就缓过来了,刘小成来到外面跟苏阳哈孜克一起帮忙和泥,有说有笑的。
这时,外面的水泥路上传来一阵轰鸣的声音。
迎风开过来一辆东方红拖拉机。
苏阳站在坡上,看着那辆满载行李和人影的车斗,七八个脑袋像风中芦苇般摇晃。
“阳哥,这是大学生来了吧?”哈孜克踮着脚问道。
“看着细皮嫩肉的,兴许是大学生吧。”刘小成放下水泥兜子,瞅了一眼。
一听说大学生来了,北大窑的工人也闻声走了出来,准备看个新鲜。
随即,拖拉机停在北大窑门口,张军从车上下来,招呼着车上的几个年轻人下来。
一共有五个人,三男两女,看上去二十出头,年轻气盛。
“大家都下车吧,咱们到地方了。”
大家下了车,背着背包,好奇的打量着北大窑,眼神闪过一抹落寞,兴许是有些失望了。
“巴郎子,这就是咱们乔木村的玉石鉴定所,大家别看地方破,但咱们可是全国第一家鉴定所啊。”
张军得意的跟大家介绍道,来到苏阳面前:“这位苏阳同志就是咱们鉴定所的负责人,你们不是一路上憋了很多问题嘛,现在可以问了。”
那些大学生们打量着苏阳的模样,看样子跟自己也差不多大,开始低声嘀咕起来。
“好年轻啊,这是真的假的啊?”
“感觉跟我们差不多,村长不会唬咱们吧。”
其中有一位扎着双马尾的姑娘,脸上洋溢着笑容,认出了苏阳:“对,就是他,我在报纸上看过他照片,他还是最年轻的玉雕大师呢,作品品还入选了大会堂呢!”
这些大学生们平时学习玉石技艺,对于雕刻这方面也有所了解。经这么一提醒,大家伙反应过来,确实在报纸上见过!
“哇塞,你就是苏阳大师?”其他几位大学生顿时露出惊讶的嘴巴。
“天呐,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嘛!”
“苏阳大师,你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我也是学玉雕的,我叫方倩。”双马尾姑娘激动的伸出手,跟苏阳握了下手,满脸的开心。
其他人也纷纷伸手握了一下。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