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30节
“哈孜,阳子呢,不是跟你一块出去的嘛,咋你一个人回来了?”张军在广场上拿着图纸问道。
“军叔,俺阳哥明天要去盗墓,今天去北大窑安排工作了。”
大家伙听到盗墓立刻凑了过来。
“哈孜,你说啥?阳子要去盗墓?”
“乖乖,盗墓啊,这不是犯法的嘛!”
“阳子不是挺有钱的嘛,犯得上把自己送进去吗?”
“哈孜,阳子是去盗啥墓啊,这可是绝后的活啊!我三舅姥爷以前就是干这活的,现在六七十了,连个孩子都没有!”
“废话,六七十有孩子才怪!”
哈孜克越听越邪乎,也不藏掖了,“明天阳哥去MF县盗墓,我跟他说了绝后的事,愣是不听,你说咋办?”
MF县这几十年来,确实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挖着墓,墓坑一个连着一个,还有不少人去那边发过财,也有很多人吃了牢饭。
大家正商量着,苏阳从村口过来。
大伙一窝蜂饿围了上去。
“阳子,你咋是缺钱了,要去盗墓?”
“是啊,断子绝孙的事咱可不能干!”
苏阳一听有些懵逼,看向一脸担忧的哈孜克,就知道这龟儿子肯定传闲篇了。
“哎呀,我是去考古,不是盗墓,那是两码事,犯法的事咱是不会干的,大家放心吧!”
随后,苏阳又给大家伙解释了一通,大家才明白考古跟盗墓的区别。一个是有证的,一个是没证的。
话刚说完,苏阳看向哈孜克,这家伙一拍屁股就窜的没影了。
.....
第二天一早。
苏阳起床后,匆匆吃了早饭,带上两身衣服就骑车去了MF县。
这里距离MF县有百十公里,路不好走,县道拐乡道,得个把小时。
MF县背靠昆仑山北麓的赭红色山体,嶙峋的山脊褶皱里还残留着未化的雪顶,像给这片荒原镶了道银边。
苏阳骑车拐上乡道时,正撞见晨光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雾,把柏油路照成一条发亮的黑绸带。
县道向北延伸三十公里就是尼雅镇,到了镇上就能看到丘陵间耸立的佛塔遗址。
这片被称作“东方庞贝“的废墟躺在沙海深处,半掩的土楼覆盖着蜂窝状的风蚀孔,坍塌的木骨泥墙间,插着各色的小彩旗,迎风飞舞。
眼下这幅场景尽显孤独。
谁能想到当年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明珠,居然就建立在这片沙尘遍地的戈壁滩上。
苏阳骑车摩托车,尾巴后面跟着一溜狼烟,离老远就看到一个个军绿色的帐篷,那应该就是考古队的营地了。
苏阳骑车来到营地,立好车,朝着营帐中间走去。
这时。
有一个熟面孔走过来,伸手拦住了苏阳:“等下等下,考古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你在这做啥的嘛?”
前段时间在拍卖会上,这个人跟在陈元荣身后,叫什么阿黄。始终想不通为什么陈教授会请这小子当顾问。
“陈教授呢,是他找我来的,他人呢?”
“陈教授也是你想见就能见的,一个农村巴郎子,连初中都没上过,运气好捡了几块料子,就厉害的不得行了嘛!”
“行,那我走,到时候出了任何事你负责,可以还不想来呢!”
苏阳转身就要走,不过陈元荣正好从帐篷里出来。看到苏阳立刻喊道:“巴郎子,你走什么嘛...”
“陈教授,这人就是来捣乱的,考古重地,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
“给老子滚,从今天开始你就在上面写检讨,没有我的允许,一次坑都不许下!”
来到跟前,陈教授对阿黄狠批了两句,随后热情的握握手:“巴郎子,我正准备派人去接你的嘛,没想到你自个跑过来了,快到屋里坐。”
随后,在热情的迎接下,苏阳走进营帐,屋里的桌子上摆着一堆陶罐,还有几件青铜器和玉器。
“你好,苏先生...”
一位八字胡的中年人走过来,将手伸到苏阳面前,一听这口音就能分辨出来,这是小八嘎。
应该就是日本的的考古领队小岛康誉。
苏阳假装没看见,直接略过了这个人,来到屋里四处扫视了一下。
“抱歉,我对日本男人没什么好感。”
不难理解。
很多国人是对小八嘎有意见的,去年刚来到这边发掘时,由于是和日本联合,还被当地的村民联合抵制过。
一旁的日本队员也不由得脸色一怔,明显是不服气,一个农村的巴郎子,居然还看不起他们这些考古专家。
“苏先生,我们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考古专家,请你收回你的成见,考古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这里只用证据说话!”
这里虽然是在国内,但是日本对西域的研究更深入,在技术支持和学术支持上,都比中方要高,所以才不得已联合日本进行三次发掘,而且在学术成果上还要共同署名。
美其名曰学术交流,实际上就是中国考古的悲哀。
“是的,这里虽然是你们的,但是没有我们的学术支持,你们挖出来的不过是瓶瓶罐罐,你们知道玉器的意义吗?你们明白当时的精绝文化吗?”
几个日本人说起这个,个个都是趾高气扬的样子。
连一旁的陈元荣也沉默了。
他心里自然知道,国内对西域古国的研究太少了,远不及日本方面。
要不然,谁会想着跟小八嘎联合发掘!
第269章 论历史咱是他祖宗!
和日本联合发掘实属无奈,考古这个东西需要建立在学术和技术的基础上,不然就会破坏遗址文物,跟盗墓没什么区别。
陈元荣在一旁默默无语,低人一头的感觉并不好受。而他身后的那个阿黄年轻气盛,压不住火,立刻冲苏阳开枪:
“我说你装什么大尾巴狼呢,当着日本专家教授的面,你有什么资格在这指手划脚?”
苏阳哂然一笑,不以为然,玩味的看了一眼那人。
“人菜就要多读书,别动不动就在这乱咬人,有些人跪久了就爬不起来了,喜欢伸舌头舔人家的腚沟子。”
“你!”
阿黄气的攥着拳头,唔唔的跟狗一样。
“行了,都消停点,阿黄你闭嘴!”
陈元荣吼了一句,脸色也不好看。
小岛康誉看着他们一个个气不愤的样子,嘴角上扬,毕竟他们离不开日本的技术支持。
陈元荣看向苏阳,说道:“巴郎子,这里也不是置气的地方,是考古现场,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改写历史。”
“陈教授,你说的这些我都懂。”苏阳回头看向小岛康誉,“我们的历史应该由我们自己写,而不是被外人牵着鼻子走,你说是吧。”
“哼,说的比唱的好听,大道理谁不会说!”阿黄低声嘀咕了一句。
陈元荣拍了拍苏阳的肩膀:“巴郎子,废话我们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们刚从M3的墓坑中发掘了一些玉器,不过很多都是残片,我们这里也没有修复的技术,得送到故宫博物院,就这些玉片,你看看能看出什么名堂嘛?”
话音刚落,身后刺耳的声音突兀的响起。
小岛康誉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说道:“元荣君,你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到一个没上过学的人呢。”
“而且,我们日本的的专家都无法破解修复,我准备传讯给早稻田的专家,让他们给看看。这样才算稳妥。”
身后的大平头日本专家也附和说道。
“小岛君和三井君说的有道理,不过苏阳先生虽然学历低,但是我国最年轻的玉雕专家,而且深入过昆仑山深处,对阿拉纳斯玉有颇多了解,我想应该会有所收获!”
两个日本人互相对视一眼,露出轻蔑的笑容,“元荣君,考古是一门科学,请不要用应该这样的字眼,如果破坏了这些玉片,这个责任你负责吗?”
“就是啊陈老师,要我说,还是交给日本专家吧,哪怕是破坏了,也是他们的责任。”身后的阿黄低语一嘴,被陈元荣给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苏阳看向桌子上的那些瓶瓶罐罐,几乎没有什么完好的,都是磕磕碰碰,很多都是一摊碎片,上面还沾着泥土。
要想弄清楚这些玉器的用处,推断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就需要将他们精准复原。
而现在没有3D立体成像的技术,只能依靠人工修复。
要说是陶瓷瓦片之类的,并不难。
民间手艺人就有焗瓷补陶的手艺,但是玉石不一样,玉种不同,材质也不同,技术手法自然也不同。
和田也有能修复玉器的手艺人,但最多能修复玉镯这种东西。全国范围内,能修复玉器文物的专家恐怕只有故宫博物院了。
不过,苏阳在系统的默默扫描下,已经将其中的碎片在脑海里呈现拼接状态,一块块碎石整齐有序的以序号形式展开,最终在脑海中完美复原。
苏阳自信的站起身来,看向那两个日本专家。
“你们日本人搞不懂这些碎片很正常,毕竟论文化历史,我们可是你们的老祖宗。”
苏阳说着扬嘴一笑,一旁的陈元荣轻咳一声,掩饰笑意。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