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58节
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苏阳动刀了。
上次是玉器修复,让大家记忆犹新。
总之,每次动刀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所以大家一看苏阳拿起刻刀,就已经缓缓的凑了过来,跟在身后看着他。
现在他又是抱石轩的未来主人,免不了受到大家注视,有几个眼尖的巴郎子已经开始给苏阳倒好了茶水,拧上盖子,殷勤的送到跟前。
工位上另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傅身旁,也渐渐围上了些人。表面上是各自安静地工作,空气中却仿佛弥漫着一股无声的较量气息。
苏阳手持玉料,雕刻大师在脑海中默默开启,在系统的帮助下,将这块料子的雕刻方案呈现出来。
福至心灵。
苏阳凝神静气,将玉料握于掌中。如同心念交汇,一股奇异的力量贯穿全身,手中的刻刀仿佛与生俱来的延伸,娴熟无比的技法灌注其间。他将石料固定妥当,刻刀在手,手腕轻抖,刀尖便流畅地左右横划开来。
大家看着他熟练的动作,不由得咂咂舌,这种不经思索,直接直接抱石就干的态度,让大多数人自愧不如。
王木生也没有阻止大家,就让大家在身后看着,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观摩学习。
经过一上午的雕刻,大家伙腿都站麻了,也不愿意挪地方。
因为苏阳的刀法实在是没见过,虽说是圆雕手法,但却不是按步就班的雕刻。
明为圆雕,行刀却全然不拘泥于定式。
寻常雕琢,如同素描,需先勾勒轮廓,再层层铺叠,最后才能呈现出光影虚实。
苏阳却是左一刀,右一刀,乍看之下随心所欲,毫无章法,但其刀锋轨迹,竟如泼墨狂草,笔走龙蛇,看似恣肆奔放,却又蕴藏着化繁为简的书道真谛。
当最终的雏形在刀锋渐歇中隐现,那效果却是格外出彩。
到了午饭的时候,苏阳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粉尘,被尿憋了半天,赶紧去了一趟茅厕。
大家往身后看去,只见一只通体明黄的飞鸟,正从残留的石屑中探出头来,姿态灵动,栩栩如生。
“不会吧,这一个上午就...就完成了?”
“好像是,只不过还没有抛光,打一个镯子恐怕也得俩小时吧,这怎么会这么快?”
大家互相议论,回想起来,刚才那一幕还热乎着呢。苏阳就搁在这,一刀一凿,石屑飞溅。那动静,那架势,作不得半点假。
正议论着,老钟师傅背着手,也踱了过来。他没急着看鸟,从兜里掏出块手帕,慢条斯理地擦掉手上的石粉灰,这才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那只小鸟捧了起来。
不由得啧啧嘴:“好嘛!这黄鸟展翅,欲要俯冲下沉,翅膀在风中凌乱,细节刻画的也十分细致。”
“真是一个好鸟!”
“是啊,一个上午就能做出这作品,我老头子算是服了。”
原本抱石轩的几个老师傅,生怕铺子易住之后,让一个没经验的人指手画脚,现在看来,苏阳所展示出的功底,他们无人能比。
要说上次的“锦鲤戏水”有假借光线的取巧嫌疑。
再上回的鬼斧神工般修复,也有人酸溜溜地说碰上了好运气,裂得“恰好”。
可这回呢?
一块再普通不过的黄口糙料!
没有半分取巧的地方!
没借光!没借色!就是靠着最简单也最难的刀尖功夫。
一刀,再一刀,硬生生靠着挥刀落点的精准和力道控制,把它堆砌了起来!
这玩意,叫实打实的“硬桥硬马”。
苏阳拢共四次亮本事,一回比一回硬气,把这群干了一辈子玉石的老把式那点压箱底的骄傲,一点点给削没了。
别说比肩了,那感觉就像练了一辈子庄稼把式的人,抬头忽然看见了南天门的仙鹤,才知道自己蹦跶得再高也够不着那门槛儿。
等苏阳撒完尿回来的时候,大家都看着自己。
苏阳下意识的看着自己的裤裆,憨憨一笑:“不好意思,撒撒水啦...”
第287章 火车站打假!
下午苏阳从工作间出来,天色已经逐渐暗淡了下来。苏来到井台边拍打掉身上粉尘,洗了洗手,来到了前院。
前院有个会客的地方,有几个客户在这里喝茶赏玉。
由于上次展览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玉器的美。
马学五心里也是十分欣慰,所以他准备也学习苏阳的做法,将前院的几间房子收拾出来。放上几排玻璃柜,柜子里摆放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除此之外,还摆放了一些抱石轩卖的最好的器型。以及抱石轩收集的年代玉器,每个年代的器型代表等。
没细数,差不多有三五十个,也供大家参考,方便售卖。
王木生跟着解释道:“苏阳师弟,你看这里布置的怎么样,哪里需要改进的,我再参谋参谋。”
“已经很不错,这地方够大,比我那小院强,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再申请改个名字,比如抱石轩玉器博物馆之类的,提升下档次嘛。”
私人博物馆在内地并不希罕。
有很多的私人藏家,由于自己手里的东西多了,又想分享自己的藏品,就会找个地方开个私人博物馆。
同样也有售卖的功能。
这样一来,大家买东西之前不光能看能摸,说出去也有面子。
玉器这东西流通起来,才有价值。
王木生半辈子呆在抱石轩学艺,没去过内地,对外面的事物并不知晓。当他听说玉器博物馆时,心里忽然敞开了一扇窗。
“苏阳师弟,你这个想法好,回头我找人打听打听,把咱的招牌换一换,这博物馆听着就上档次,嘿嘿!”
他们说着,一路来到了门店。
临近傍晚了,店里还有一些人在漫无目的的看货,店里的伙计跟着解释,很热情。
一个身穿白色化肥背心的男人走了进来,王木生有些眼熟,想起来这人经常在后院给他们送山货,叫李龙。
他在柜台上看了看,拿出两个镯子用手扎了两下,感觉差不多,便问道:“阿达西,这镯子怎么卖嘛?”
“这镯子是羊脂白,正经水料,一千五嘛!”
男人笑笑,又掏出两个圈口小的。
“这两个呢?”
“这是碧玉戈壁料,都是三百。”
“这两个,还有这个这个..我都要了!”
男人咧着嘴,开始从钱包里掏钱。
苏阳上前搭了句话,闻到他身上一股菌子味,满身腱子肉,应该是个跑山货的。
从去年过了年开始,明显感觉日子过得宽松了,有不少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开始致富,这里地大物博,只要肯吃苦,赚钱的法子还不少。
“阿达西,买给家里女人嘛?”
“是嘛,我嫂子一个,我侄女也不能落下,另外还有我没过门的媳妇,她还是乡里的老师嘞,带这个羊脂白正好。”
“不错嘛,阿达西幸福的很嘛。”
李龙嘿嘿笑着,“还行嘛,今年生意好干,到年底家里也能翻盖个新瓦。”
苏阳抽出几张报纸,将这几个镯子包起来,放进盒子里,递给他。
临走时,王木生搭话:“对了,下次多给我们送点新鲜的菌子。”
“好嘞!”
人走后,两个人在店里喝了壶茶。
伙计便把门关上,准备打烊了。
店里有张简易的木板床,晚上也需要有人住在这里,以防万一有人零元购。
苏阳跟王木生则回到后院睡觉去了。
....
清晨时分。
吃过早饭,苏阳来到中堂屋里,马学五穿戴整齐,看起来人也精神不少。手里提溜着两个木箱子,准备要走了。
苏阳上前帮忙拎着,嘱咐道:“师傅,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回来做什么?我准备去完雪区,再去一趟关东,给我师弟上个香,这里你跟木生料理着,我心里放心。”
苏阳有些哭笑不得,这老头子也不怕自己砸了他的招牌。
“师傅,我送你吧,骑我的摩托车,今天外面逢集,大车也不好过。”
说着,苏阳把摩托车开了过来,将两个箱子绑在车尾,捆了两道。
随后带着马学五穿过人群,前往火车站。
“烤包子,热乎的烤包子!”
“和田大枣,石头瓜,沙瓤甜!”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