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175节
但这时,塞贝克系数监测器突然警报——数值正在暴跌。
“载流子被分形界面捕获了……”陈辉快速重算能带,“立刻注入氩等离子体,用离子轰击打开量子隧穿通道!”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所有人都沉浸到了这紧张的制备工作中。
10个小时过去,最终样品终于成型。
在所有人热切的目光中,它被送入了综合测试仓中。
“塞贝克系数420μV/K,电导率1.8×10^5 S/m,热导率1.05 W/m·K……”
邓婷的声音在颤抖,“在723K环境下,ZT值达到2.1!”
杨驰怔怔的看着屏幕,“这……这已经超过NASA深空探测器的要求……”
陈辉却盯着窗外的晨光,“不,这只是开始,如果引入双曲超材料作为声子滤波器,结合我的随机共振掺杂模型……”
肖蒙将手中咖啡杯重重放在桌上,“停,先写论文!”
“模型和分形结构都可以单独发一篇论文,陈辉是一作,大家没意见吧?”
肖蒙在实验室中扫了一眼,看向面色憔悴但精神振奋的大家,“关于新型热电材料探索的论文,杨驰一作。”
“邓婷,分形结构和新型热电材料的专利你来写。”
“陈辉,你论文可以先写出来,但别急着发表,等专利通过了,再去投稿。”
肖蒙特意叮嘱了一句。
数学研究的成果无疑是论文,但物理研究,却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对于很多校企合作的项目,企业投资方甚至只关注专利的产出,而不关注论文。
这也是好事,以前华夏不注重专利,结果导致很多自己发明的东西,专利却在别人手里,受制于人。
比如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成果是她的,但专利却被瑞士的诺华公司拿去,反而对我们建立专利壁垒。
虽然因此在几十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项研究的成果却跟她老人家半点关系都没有,当时相关技术材料许多部门都有,都抢着跟外商合作,却唯独没有她的份。
而她只获得了一个华夏官方的发明二等奖,500元奖金,到她手中只有200元。
有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如今华夏科研者们对专利的重视度就高得多了。
对于肖蒙的分配,大家自然没什么意见,也不可能有意见,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做完这些,肖蒙才来到呙森林身边。
昨天这位老人也陪着他们熬了一夜,此时脸色可不是太好,甚至那一丝因为兴奋而染上红晕的脸颊都让肖蒙感觉到一丝危险的气息。
“学院还有两百万自由经费,我回去就批给你们。”
呙森林兴奋的说道,他现在很庆幸自己亲自来了一趟,才能成为这场历史的见证者。
虽然他现在专注于行政,但毕竟当年也是搞物理,现在也一直关注物理的前沿发展,自然明白肖蒙他们这次突破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凝聚态物理跨时代的进步,甚至,会对蓝星格局造成巨大影响。
当然,是对华夏无限有利的影响!
“如果不够,我再组织一场评审会,你的新课题经费多写点,暂时定为五千万吧!”
他补充到。
“明白。”
肖蒙露出笑容,“但您还是先回去休息吧,我送送您。”
她真担心这位老人家突然倒在地上,那可就不好说了。
走出实验室,呙森林忽然问道,“那个小家伙是你新收的研究生?”
肖蒙满脸遗憾的摇头,“不是我的学生,是袁新毅的学生,也不是什么研究生,是大一新生!”
“据说是IMO满分金牌,高一还没读完就保送过来的。”
“什么?我们江城大学还能招到IMO金牌选手?”
呙森林愕然瞪大眼睛。
更何况那个小家伙表现出来的能力,根本不是一块金牌能够形容得了的。
这样的人才,怎么能留在数学院,应该来物院才对!
可是王启明那个老家伙,可不是好糊弄的。
呙森林一路无话,心中却在念头电转的琢磨着。
……
杜克大学,杜克数学杂志编辑室,多贝西看着邮箱,心中暗恼。
双人双盲审核,这是杜克数学杂志录用论文时的常规流程,如果论文十分重量级,也可能会有多人审核,甚至,为这篇论文开一个报告会也是可能的。
当然,眼前这篇论文的确有些意思,但还达不到那个标准。
如今另一位学术编辑早已给出了审核意见,布莱恩特却依旧毫无动静。
她两周前就已经去提醒过布莱恩特了,如果不是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那个时候她就应该为这篇论文换一个学术编辑。
该死的!
多贝西暗骂一声,亡羊补牢的将这篇论文分配给了另一位MIT的教授。
与此同时,数学院行政楼,
“嘿,史宾格,我想你一定会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
布莱恩特坐在办公室中,手中握着电话,爽朗的笑着说道。
电话另一边的是《数学物理通讯》主编史宾格,同时也是成果颇丰的数学物理学家,长期任职于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主导量子系统与统计力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同时担任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推动数学物理中算子理论与谱分析的应用。
在他的敲打下,奥利弗终于发下了最后一丝矜持,直接使用了那篇论文的结论,发表了自己的论文。
显然,他们选择的势《数学物理通讯》。
原本杜克数学杂志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这是他们的主阵地,可惜多贝西那婊子不是傻子,他这篇论文投过去,生死难料。
虽然《数学物理通讯》理论上也是双盲评审,但以布莱恩特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在投稿后很轻易的就知道了这篇论文的学术编辑是谁,这个细分领域的一流学者本来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他当然不会去催对方赶紧过稿,但提醒一下对方,这篇论文很有意思,还是可以的。
“你收了个好学生!”
史宾格一边打着电话,一边阅读起论文来,《朗兰兹纲领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光看这个题目和摘要,史宾格就已经来了些兴趣。
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学的跨学科应用,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他正好有空,如果不是布莱恩特这通电话,他或许会选择去溜猫逗狗,好好休息一下,但既然布莱恩特打来电话,他也不介意看看学术界的后起之秀。
奥利弗论文写成的时候,就已经上传了arxiv,自然也没有双盲的条件了,史宾格自然也知道自己手底下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谁。
很多期刊不接受发布在预发布平台的论文,但《数学物理通讯》没有这个讲究,只要你论文质量过关,就可以发表。
“我会好好看看的,如果没什么问题,它会出现在下一期的数学物理通讯上。”
史宾格知道布莱恩特打来电话的目的,他听说布莱恩特正在为一个重大的机会努力,想必这篇论文的发布能给他带来些许助力。
“赞美你,慷慨的史宾格!”
布莱恩特笑着挂断电话,然后再次拨通了另一位学术编辑的电话。
第157章 你来上我的课干嘛
【你的数学等级由3级15%提升到16%】
【你的物理等级由3级7%提升到8%】
直到尘埃落定,陈辉才来得及注意到刚才一直在眼前狂闪的弹幕,在刚才的灵感爆发中,他的数学熟练度提升了4%,物理熟练度则是提升了6%。
陈辉没想到,原来做实验对数学也是有巨大帮助的。
光是熟练度的提升就已经让陈辉不虚此行了,更何况,还有两篇肖教授判断能够上一区SCI的论文,若是能够再次获得自由属性点,那这次实验的收获就太丰富了。
但显然,还有陈辉意料之外的收获。
科研经费当天下午就已经打到了课题组的帐上,一般来说,这种课题的经费是不会一次性打齐的,需要分阶段汇报进度,汇报成果,提交材料后,才能拿到剩余款项。
但这一次,两百万经费一次性的打到了课题组的账户上。
肖蒙二话不说的先给大家发了波工资,
她可不会像某些教授一样,将科研经费当做工资打到学生账户上后,再让学生给她转回去,打三千转回去二千五什么的,在高校中也算是常态了,打三千转回去三千的,也比比皆是。
陈辉除了三千块的工资外,还有五万元的奖金,并且肖教授说了,等到结题时,还有更丰厚的奖励。
未来专利若是投入生产,陈辉也能获得70%的分红。
这是陈辉没想到的,他能预想到这专利的应用前景,若真有工业化的那天,这恐怕会给他带来惊人的财富。
他同样为肖教授的慷慨感到震惊,通常来说,实验室是肖教授的,实验设备和课题都是肖教授的,即便陈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决定性的作用,但一般教授也只会给30%的分红。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陈辉都想转身投入物理的怀抱,比起数学,做应用所能带来的财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但很快陈辉就抛弃了这个念头,如今他能够赚取的财富已经足够他挥霍了,他完全不用着急全面转向应用研究,或许会有那么一天,但至少不是现在。
财帛动人心,工资到账后,整个实验室的研究生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干劲。
大家工资到账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庆祝,而是回去睡了个觉后,就兴奋的回到实验室,开启了下一步实验,仅仅是第二天下午,他们就刷新了最高ZT值的记录,现在,这个数字来到了2.67!
接下来的工作陈辉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他再次回到图书馆,先将已经写好的论文发送到数学年刊的投稿邮箱,然后开始写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两篇论文。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