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215节
田阳恍然,只是难免有些唏嘘,超算可不是什么普通资源,别看他想调动就调动,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在其他高校,大多数教授都是没有超算资源使用的,哪怕是在燕北大学,大多数教授想要使用超算也是需要排队的。
舒尔茨是何等骄傲的人,竟然愿意帮一个十七岁小家伙的忙,或许,这就是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量子场论?”
看到陈辉书桌上的论文,田阳惊讶的问道,“你已经在准备解决质量间隙问题了?”
他当年也对杨米尔斯方程有很深入的研究,自然能够看懂陈辉的思路。
“嗯。”
陈辉点头。
田阳一时语塞。
他很难想象,一个十七岁的小家伙,刚刚解决了一个世纪难题,竟然转眼就开始钻研下一个难题,继续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前行,如果一个苦行僧。
怪不得他能这么快的
但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天才,才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吧!
“嘿,辉,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田阳几人进来时,房门并没有关,舒尔茨兴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等声音落下,他人已经走进了房间中。
在他身后还跟着陶哲轩,和欧洲数学学会主席布吉尼翁。
“我们想邀请你在明天的报告会上,演讲你证明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问题所开发的新工具,规范拓扑编织术。”
布吉尼翁以学会主席的身份向陈辉发出邀请,“我知道这个请求很是冒昧,也知道时间紧迫,但大家都对你这神奇的新工具感兴趣,哪怕你只是随便讲讲,大家也会很高兴的,请问你愿意吗?”
“当然!”
陈辉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真是太感谢了!”
布吉尼翁笑着伸手,与陈辉握了握后说到,“我得去协调议程和通知等相关事宜,等到报告会后的庆功酒会,我们再好好聊聊。”
布吉尼翁说着笑着对陈辉眨眨眼,便转身离开了房间。
单人间中挤了七八个人的确显得有些拥挤。
“噢!”
“辉,你可得请我们好好喝一顿!”
舒尔茨欢呼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开一场盛大的party!”
“当然,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
陈辉爽快的答应下来。
只是舒尔茨似笑非笑的眼神看得陈辉有些莫名其妙。
田阳等人也都笑着看向陈辉,显然,他们都看懂了布吉尼翁临走前的暗示。
“好了,给他一些个人时间吧,party的事情过了明天再说。”
陶哲轩出面解围。
第186章 现场报道
黑圆乡村报,编辑部,张凯萌例行在网上浏览信息,
脸书却弹出一条私信,
“萌,你们华夏出了个了不得的大数学家,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这个千禧年难题!”
这是他在外网冲浪认识的一个网友。
即便是学文科的,杨米尔斯方程张凯萌还是知道的。
原本他不想理这位语出惊人的网友,这年头,民科们都已经宣称证明黎曼猜想几百次了,这样的事件并不具备报道的价值。
他们黑圆乡村报不是为了流量胡乱报道的媒体。
但很快他就看到了对方发来的第二条私信,“明天他就要在欧洲数学学会年会上做报告了!”
欧洲数学学会年会!
张凯萌正好知道,就在昨天,他还写了一篇相关的报道呢。
如果消息是来自这场年会,或许,还真有一定可信度。
“你从哪来的消息?是谁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
张凯萌手指在键盘上划出残影,迅速回复。
“我有个哥们就在这次欧洲数学学会年会上当工作人员,他刚刚得到通知,正在为明天临时调整的会议议程做准备呢!”
“他们也都不相信,但这个通知是欧洲数学学会主席布吉尼翁亲自发布的!”
“据说证明杨米尔斯方程的,是一个年轻的华夏人,据说这次临时换题还是舒尔茨举荐的……”
看得出来,这位欧洲老哥有很旺盛的表达欲,迫切的想要跟人分享这个消息,张凯萌的回复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都不用张凯萌追问,他就竹筒倒豆子般的和盘托出了。
“他叫什么名字?”张凯萌打断了这位老哥的絮絮叨叨。
对话框沉默了片刻。
“你知道的,你们华夏人的名字奇奇怪怪的,我那个哥们是说了一次,但是我没记住。”
但张凯萌脑海中却已经浮现出了一个名字。
“是叫陈辉吗?”
“对对对,是叫什么hui来着!”
“你认识他吗?快跟我说说这位大佬的故事。”
果然是他!
张凯萌神色一震,只感觉一阵巨大的荒谬。
十七岁的小家伙,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
不管如何,这个消息都需要向主编请示,在验证了真实性后,他们黑圆乡村报自然要第一时间跟进报导。
身后的聊天框还在疯狂的跳动,不断有文字刷新出来,张凯萌却已经离开座位,去到了主编办公室。
十分钟后,两人一起出了办公室,向老板办公室走去。
“老曾,这可是华夏学术界的大事,我觉得我们需要派人去现场报道!”
主编白志杰兴奋的对老板说道。
好巧不巧的是,他正好有个同学是欧洲数学学会的会员,他向白志杰证实了这件事。
“明天早上十点报告会就要开始了,我们现在过去,也来不及了吧。”
老板曾琳淳却显得兴致缺缺,报道学术界的事情,跟他们报纸的调性不符,从黑圆乡村报能够顺利活到现在也能看得出,他不是为了流量可以什么都不管的老板。
“我查了机票,现在从春城飞京城,再飞布达佩斯,明早七点就能落地,完全能在报告会开始前赶到会场。”
张凯萌也是有备而来,“我可以在飞机上睡一觉,落地直奔会场,保证不会耽搁现场报道。”
“这可是大好时机啊,老曾!”
白志杰也雄心勃勃的附和到,“如今国内各大媒体或是停办,或是整改,竟然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人去现场报道,我们去了,可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扩大影响力的最佳时机!”
“扩大了影响力又如何呢?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曾琳淳摇头,“那些个媒体创立之初,谁是奔着腐化堕落去的?”
“还不是摊子铺得太大了,人性遭到了资本的异化,我觉得黑圆乡村报保持现在的现状就挺好的,做一个小众而专业的报纸,这才是我的初衷。”
办公室安静了下来。
“但这件事的确是值得报道的,它能振奋我华夏学术界的信心,也能振奋普通人的民心,现在这个危难关头,我们需要这样的新闻,国家需要这样的新闻!”
张凯萌一腔热血的说道,“不管未来如何,至少现在,我们在做对的事情!”
曾琳淳沉默,依旧不语。
“你也知道,这次整顿注定只会是暂时的,那些媒体迟早会再出来。”
白志杰也再次抬起头,眼神坚定的说道,“与其让那些腐朽肮脏的东西占据话语权,不如将话语权攥在我们自己手里,至少,我们不会那么轻易被腐蚀。”
张凯萌焦急的看向老板,同时拿出手机紧盯着航程信息,现在再不买票,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沉默半晌后,曾琳淳摆了摆手,“去吧去吧。”
白志杰张凯萌两人兴奋的应下,然后冲出办公室。
“王大海,你跟张凯萌出个急差,赶紧准备拍摄设备,有个现场报道任务。”
出了办公室,白志杰在工区大声喊道,同时转头看向张凯萌,“去找财务,赶紧买票,你们现在就出发。”
张凯萌却是笑着扬了扬手机,上面有两张已经买好的机票。
在曾琳淳答应之前,张凯萌就已经买好了!
……
第二天早上,陈辉迈步走进报告厅时,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