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225节
徐国福扼腕叹息,“早知道让他留个签名啊,搞不好以后能成为我老徐家的传家宝。”
宋韫韬翻了个白眼,“还好他走得早!”
“这话就不地道了,我之所以错过这个机会,还不是为了准备实验。”
徐国福骂骂咧咧的说道,“不过,那件事,有谱吗?”
宋韫韬也收回了到嘴边的嘲讽,这两天这位老朋友的确是辛苦了。
“谁知道呢。”
“就算有突破,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我们就不用指望他了,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实验吧,他能做出突破最好,就算不能完成,我们也要去攻克那一个个难题!”
宋韫韬眼神坚定。
“那是当然的!”
徐国福也当仁不让,“不过室温超导,我还是有点期待的。”
“真想看到那一天到来啊!”
宋韫韬终于还是没忍住再次翻了个白眼,“累了就回去睡一觉吧,梦里啥都有。”
在他看来,在他们有生之年,室温超导大概率是没影的事情。
“我还是很看好那个小家伙的,就算最后搞不出室温超导来,耐热材料或者散热液态金属,还是有希望的。”
徐国福神色认真的说道,“你或许没有看过他另一篇论文,前段时间出尽风头的热电材料,就是他发现的。”
宋韫韬微微一怔,热电材料他当然知道,这对于华夏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但显然他真不知道陈辉和热电材料的关系。
不过他还是叹了口气,“那也很难的,希望他成功吧!”
“不过你说,他作为数学家,有没有可能,从数学层面解决湍流的问题?”徐国福也进入了幻想状态,话虽然这样说,但其实他自己也都没有太相信。
宋韫韬微微摇头,“解决湍流问题不比合成室温超导简单,甚至更难。”
……
回到燕北大学,陈辉第一时间去到智华楼,田阳的办公室。
“回来了?”
田阳看了一眼陈辉手中的行李箱。
“早上就落地了,刚从邱老那边回来。”陈辉如实相告。
田阳微微点头,“听说你最近又跑去研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了?”
显然,刚才在清华园发生的事情,田阳已经知道了。
“嗯,很感兴趣。”
田阳再次点头,“你还年轻,有些事情,感兴趣就放手去做,不要怕犯错,你现在有足够的资本去试错!”
庐州等离子体研究所的邀请他自然是知道的,甚至也是他促成的这次拜访,所以他并不意外陈辉会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感兴趣,他甚至隐隐有种感觉,陈辉能解决这个困扰了数学界近两百年的难题。
“不过我们燕北大学也有不少教授对偏微分方程颇有研究,何必舍近求远去对面?”
田阳言归正传,神色傲然的说道,“比起理论数学研究,他们清华,还不配跟我们相提并论!”
陈辉当即点头,“没错,邱老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来找您了。”
田阳轻笑一声。
他当然知道邱成梧不可能说这样的话,但陈辉的态度真的很难让人生气。
接下来陈辉又与田阳探讨了一番NS方程之后,才去到燕北大学为他安排的博雅酒店,为接下来的报告会做准备。
第193章 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
韦东奕提着矿泉水瓶,啃着馒头,思考着刚才的问题,缓慢的行走在燕北大学校园中。
忽然,他皱起了眉头。
今天的燕北大学显得格外喧闹,让他没办法沉浸在思考之中,看着周围拥挤的人流,他眼中有一丝茫然。
燕北大学在华夏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但燕北大学有限流,正常来说,不应该有这么多人同时挤进校园才对。
“丹尼斯·沙利文?”
一眼扫过人群,韦东奕很快就被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吸引了目光。
这位是米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教授,因在最广泛意义上的拓扑学,特别是其代数、几何和动力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2022年的阿贝尔奖,同时他也是沃尔夫奖得主。
即便韦东奕平时不太关注这些,但对于这位大佬,他还是认识的。
然而这还没完,在丹尼斯旁边跟他交谈的,是张一堂。
这让原本准备上前去打招呼的韦东奕停下了脚步,张一堂的学术成就无可置疑,但对于这个人的人品,韦东奕不敢苟同。
无论是燕北大学还是华夏,对张一堂都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但他对于华夏的某些言论,却让韦东奕很不喜欢。
外人只知道张一堂刷盘子是因为没有拿到老师的推荐信,却不知道,张一堂最后能够得到教职工作,也是燕北大学的校友们帮忙的。
转身向远离张一堂的方向走去,很快,韦东奕又在人群中发现了新科菲奖得主阿莱西奥·菲加利等一堆国际知名数学家。
“同学,燕北大学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终于,韦东奕还是没忍住拦下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学生的青年问道。
“韦神,你不知道?”
“今天陈神要在智华楼开报告会,汇报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的证明。”
这个学生显然认识韦东奕,虽然学术成就算不上顶尖,但韦东奕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甚至这个学生都不是燕北大学的,而是对面清华大学的。
“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证明?”
“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问题已经被证明了?”
韦东奕愕然,他这些天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并没有听说这个消息,“还有,陈神是谁?”
“来不及解释了,报告会就要开始了,你跟我来吧!”
这位同学说了一声,脚步不停的往智华楼走去。
韦东奕还有些懵,但他毫不犹豫的跟上了这位同学的脚步。
很快,两人来到智华楼一楼的大报告厅中。
韦东奕皱起了眉头。
一般来说,如此重大的报告会,通常是会在燕北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怎么会在智华楼一楼的报告厅中呢?
他甚至有些怀疑这场报告会的真实性。
但看到那些脸熟的数学家们走进报告厅,韦东奕还是跟着这位同学走了进去。
杨振宁、邱成梧、田阳……德利涅、怀尔斯、丹尼斯……
走进报告厅,韦东奕有些被这豪华的阵容震撼到。
这样的阵容,恐怕只能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才能看到。
陈辉已经在欧洲数学大会上做过相关报告,但毕竟事出突然,有很多数学家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或者即便是得到消息,也没办法及时赶过去。
还有一些数学家,听完欧洲数学大会的报告后,依旧有不少疑惑,想要再听陈辉亲自讲解一遍。
所以,燕北大学这场报告会,他们自然不会错过。
忽然,韦东奕将目光移到前排一个穿着陈旧衣服的鹅国人身上,他穿着陈旧的衣服,凌乱卷曲的黑色头发、浓密的胡须,搭配一副略显疲惫却锐利的眼神。
佩雷尔曼!
韦东奕唯一的偶像!
竟然连他也来了!
他对自己这位偶像还是很了解的,那位连菲尔兹奖都不去领,竟然会出现在这里,那么,说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大概率是真的。
因为他也是这样,如果不是破解千禧年难题这样的重大突破,他绝不会千里迢迢的跑去参加什么报告会。
在后排找了个空位坐下,韦东奕对即将开始的这场报告会生出些期待。
很快,连后排的都没有空位,整个报告厅都被人挤满。
前排就坐的院士、后排挤满的学生、媒体记者架起长枪短炮,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期待的躁动。
十点,陈辉准时走上讲台,身后巨幕亮起分形网格的动态演化动画——四维超立方体在递归分割中绽放出复杂而规律的几何花纹,陈辉开启话筒,轻敲试音。
报告厅中的喧闹如同潮水般退去,所有人都自发的安静下来。
“各位老师、同学,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编织宇宙’的故事。”
按动手中遥控器,投影仪上出现一张泛黄手稿的照片,“这是杨振宁先生与米尔斯先生1954年的原始方程。70年来,数学家们试图在无限维的海洋中捕捉一条光滑的鱼,而今天,我们找到了一张新的网。”
燕北大学不是欧洲数学大会,在自己的主场,这场报告会并没有限制时间,陈辉想讲多久就可以讲多久,所以,他可以娓娓道来。
看向台下第一排坐着的那位百岁老人,杨振宁此时也正怔怔的盯着投影仪上的手稿照片,眼中满是回忆之色。
陈辉也有些唏嘘。
几个月前,他还坐在台下听报告会,没想到现在,站在讲台上的人已经是他了。
停顿了片刻,投影仪再次变换,两根红色“量子纤维”在空中交错缠绕,生成SU(2)群矩阵的符号,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这次报告会的PPT也是精心准备的。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