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239节

  陈辉看向李泽翰,笑得更加开心了些,抬手在草稿纸上画下一个扭曲的环面,“正相反!这是理论最精彩的部分。”

  “偏差源于材料中不可避免的Te空位缺陷,对应模形式在复平面τ→τ+δ的扰动,通过朗兰兹纲领的刚性定理,可证明当δ<102时拓扑序稳定,实验误差恰在临界值内。”

  陈辉再次抬头,看向李泽翰,“现在你该明白,论文图4中那个像抽象画的‘缺陷-模形式扰动对应图’,才是整个证明的护城河!”

  李泽翰眼中的疑惑慢慢消散,转而有亮光闪烁,“所以附录B的缺陷流方程不是修补漏洞,而是朗兰兹对应的必然结果!”

  陈辉笑而不语。

  然后将草稿纸递还给蔻依,却对着李泽翰说道,“记住,真正的危险不是偏差,而是失去数学与物理的张力,现在去重新计算N=7的汞基超导体模型——你的‘错误’数据里藏着高维朗兰兹对应的钥匙。”

  【你的数学等级由4级8%提升到9%】

  【你的物理等级由3级97%提升到98%】

  两条弹幕在眼前亮起。

  陈辉倒也毫不意外,教学同样能够提升熟练度。

  距离开学已经过去了两周时间,他并没有荒废时间,熟练度自然也在稳步提升。

  做完这些,陈辉看向李泽翰。

  李泽翰如同炸毛的猫一般向后退了半步,嘿嘿笑着说道,“我就是来问问,你上堂课没留作业,是不是忘了?”

  “你做个人吧!”

  陈辉哭笑不得,已经想好下节课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说什么了。

  比如,上节课上完了之后,有同学反馈没有作业练习,这节课就给你布置点课后作业吧。

  大家应该自然就能打听到那位同学是谁吧。

  两人离开后,陈辉正好看到舒尔茨回复的邮件。

  “不愧是菲奖得主!”

  看完舒尔茨的回复,陈辉暗赞一声,他也没想到对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数学模型转换成计算机模型。

  根据舒尔茨在邮件里的回复,他们将在一周内将模型转换成代码,到时候就可以进行模型训练了。

  速度比陈辉预料的要快得多。

  既然是合作,当然不可能剩下的工作让舒尔茨一个人完成,他也应该做些什么了。

  陈辉将舒尔茨的回复整理一番,大概写成了一个开题报告类似格式的文件,打印出来,抱着往王启明的办公室走去。

  他运气很好,王启明正好在办公室。

  “院长,我听说江城大学也是有超算中心的,能不能帮我申请三个月的权限?”

  “?”

  陈辉上来第一句话就给王启明干沉默了。

  江城大学的确在几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超算系统,但这超算中心可不是给他们数学院建的,不止他们数学院要用,物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甚至化学院和生物学院都要用。

  每个学院少说也是十几个团队在排队使用,他们数学院又是爹爹不爱,姥姥不疼的存在,能够分到手的使用时间就更少了。

  主打一个僧多粥少,不要说三个月,就是三天的权限,他王启明都凑不出来。

  更何况,上次验证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问题证明,燕北大学超算中心也只用了一天多时间而已。

  “三天我可以给你争取一下,三个月,要不这院长你来当?”

  王启明也没问陈辉要做什么,但三天的确是他的极限了。

  陈辉摇头,这个模型是他亲自设计的,复杂程度他当然很清楚,想要训练出可以使用的模型,绝不是三五天能够做到的。

  除非,使用的超算是太湖神威之光。

  但太湖神威之光有上万个节点,四万多个芯片,峰值性能为每秒12.5亿亿次,持续性能为每秒9.3亿亿次,而江城大学的超算中心峰值性能为每秒7000万亿次。

  差了上万倍。

  “最少也得要两个月!”

  陈辉简单的心算之后,给出了最后的底线,这个时间,他都没办法保证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

  “你当是在菜市场买菜呢?”

  王启明也有些崩溃,“所以你的研究有突破了?”

  他知道陈辉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质量间隙问题,如果真的有突破,那未必不能说服校长批准这个不合理的请求。

  没有谁能拒绝一个菲奖级成果。

  并且杨米尔斯方程的突破不止是菲奖,它意味着学界或许能在此基础上完成四大基本力的一统,它代表的是未来!

  “的确有突破!”

  陈辉说着将自己写的课题申请报告递给王启明。

  “凝聚态物理?”

  王启明大略扫了一眼,眼中满是无奈,“你怎么又跑去研究凝聚态物理了?”

  他知道陈辉同时还在研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现在又开始研究凝聚态物理,三线并行,他也不知道该说陈辉艺高人胆大,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少学者的确会同时研究多个课题,但这些课题通常都是密切相关的,从来不会有人同时研究三个并没有明确联系的方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陈辉是天才,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分成三份后还能做出成果。

  这不是时间堆积就能做到的,因为这三个方向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学者们投入全部的精力才可能有所收获,分散精力的后果只能是在三个方向上都达不到门槛,最后一无所获,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天赋。

  “你先看看我们的最新成果!”

  王启明平复心绪,仔细查看起陈辉这份报告,很快,他就神色严肃起来。

  陈辉提出的方法并不难懂,普通人也能理解,虽然模型他看不懂,但他知道陈辉这篇论文是通过了《数学年刊》学术编辑审核的,并且,陈辉这个课题的合作者,是舒尔茨!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或许真的能行?

  至少理论上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想要真的实施起来,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王启明毕竟也是数学家出身,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度还是有的,他可以想象这个模型成功后会带来多恐怖的影响。

  如果只看当下,这甚至比杨米尔斯方程的突破,对这个世界的影响都还要大得多。

  为了这个浪费三个月超算中心算力,王启明觉得是可以试一试的,毕竟超算中心又不是他的,。

  但校长和其他学院的人能不能同意,就不好说了。

  “正好下周就要重新分配超算中心算力,你到时候跟我一起去开会吧。”

  陈辉的课题申请说服了王启明。

  一周的时间?

  陈辉眉头微皱,但也还算能接受,正好到时候舒尔茨应该能将代码发过来,如果顺利,就能放到超算上进行模型训练了。

  但这也让他意识到资源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如果是纯粹数学,或许还不用考虑这些,但想要搞应用数学研究,就不得不考虑了。

  看到陈辉皱起的眉头,王启明心中危机感大作。

  他对陈辉的资源投入,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了,但奈何他们数学院人微言轻,即便是不遗余力,投入也相当有限。

  忽然,眼珠一转,王启明脑中灵光一闪,已然有了一条妙计。

  拿出手机,他拨通了一位老同学的电话,而他的这位同学,现在是燕北大学教授。

  ……

  燕北大学,一间小型会议室中,七八个人西装革履的坐在其中,都看向当头一人,神色间充满了疑惑。

  “我说,老程,什么事儿你倒是说啊,我最近正忙着呢,没啥事儿我就先走了。”

  “别急,再等个人。”

  燕北大学数学院院长程太岳淡淡的说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其他人也都闭嘴,没有再催促。

  又过了几分钟,田阳才姗姗来迟走进会议室。

  “好,不耽搁大家时间。”

  程太岳等田阳坐好,直接说道,“大家对引进江城大学陈辉教授是什么意见?”

  “华夏第一个菲奖没有出在燕北大学也就罢了,这第二个,怎么也得争取一下吧?”

  不用过多介绍,在座的自然没有不知道陈辉的。

  虽然目前陈辉只是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的存在性,但以他的年纪,他们几乎可以肯定,陈辉能够完成杨米尔斯方程的完整证明。

  即便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不把菲尔兹奖颁给陈辉,陈辉也必定能够拿到菲尔兹奖。

  引入这样的数学天才,对他们同样是有好处的。

  燕北大学数学越强,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即便那些资源大多数都是倾向更强的人,但他们也能跟着喝点汤,哪怕是点汤,也都是在其他地方费尽心思都得不到的东西。

  更何况,在座的也都是华夏数学界一等一的人物,他们不仅能喝汤,甚至啃骨头吃肉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陈辉是从江城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在江城大学任教,他们燕北大学拿什么去跟江城大学争?

  “既然大家不反对,那就是赞成了。”

首节 上一节 239/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