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241节
他忽然停顿,目光扫过台下:“就像你们在东湖划船,若将船的轨迹视为一条曲线,那么整个水域的动力学行为就藏在Sobolev空间的微分结构中。”
“教授,这是否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用巴拿赫空间描述粒子状态?”
前排有学生举手。
“绝妙的类比!”陈辉眼睛一亮,随手在黑板上写下“弱*拓扑”,“就像《九章算术》中‘方程术’的现代延伸,但我们要用更锋利的工具——紧算子与泛函对偶性……”
当陈辉开始上课后,便不再关注教室后面那些大佬。
奇妙的是,同学们竟然同样如此,开始全身心的沉浸在课程之中。
鄂维南与田阳对视一眼,颇有些惊奇。
很多学者本身学术搞得是很不错的,但教学嘛,就差点意思了,能够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是陈辉这个新兵蛋子。
或许是学生们都有预习的缘故,同学们接受得很快,陈辉也讲得很快,提前十多分钟,陈辉就讲完了今天的内容。
将粉笔扔进粉笔盒,陈辉看向台下学生,“今天这堂课还剩些时间,你们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问我。”
泛函分析这门课程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的确需要留些时间来答疑。
坐在教室后方的几个中年教授眼中闪过惊讶之色,没想到陈辉讲这么快,这些同学竟然还能跟得上。
他们没想到江城大学的同学水平竟然这么高,他们正值当打之年,每年也都是有教学任务的,甚至章志飞自己在燕北大学就是教泛函分析的,对同学们的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陈辉讲的这些内容当然是要比燕北大学稍微简单一些,但燕北大学是什么生源,江城大学是什么生源?
“难道是自己平时在燕北大学讲的课太简单了?”
章志飞自然的产生了这个疑惑。
“看来回去得修改一下教学大纲了!”
下一刻,他就做出了决定,课程太简单完全挖掘不出燕北大学那些天才学生的潜力。
没道理他们燕北大学的同学还不如江城大学吧?
“教授,请问您还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吗?”
前排一位染着酒红色长发的女生站起身来问道。
这个问题出乎陈辉预料,他环顾一圈,发现同学们都好奇的看着他,不由有些好笑的点头,“当然!”
距离他发表杨米尔斯存在性证明似乎的确已经过去了一些时间,但这原本就不是什么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问题,最近他又分心在研究凝聚态物理,没有动静是很正常的事情。
“请问您在质量间隙问题上有新的进展了吗?”
这位同学追问,倒像是个记者。
但不止是她,周围其他同学也都竖起耳朵,那求知的模样,比上课都还投入。
“我知道你们想问我能不能证明质量间隙问题。”
陈辉了然。
台下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眼中精光暴闪,就连最后排的田阳、鄂维南几人也都看了过来,章志飞几人更是坐直了身子,微微向前倾,很是激动。
“但很可惜,我并不能给你们确切的答案。”
陈辉摇头,“我的确有一些灵感,但在完成最终证明之前,谁也不能肯定这个灵感就是对的。”
同学们有些失望。
章志飞几人也重新靠回到椅背。
“做任何研究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钻研,最后也不一定能出成果,没有消息才是常态,大家也不必过度关注,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陈辉心态倒是很好。
质量间隙的证明是遥远的,但眼下的熟练度却是看得见的。
啪啪啪!
鄂维南站起身来,双手用力鼓掌。
“说得好!”
这个道理并不高深,但陈辉这样一个年轻人能够说出来,说明他的确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这很难得!
陈辉向鄂维南教授点点头,感谢对方的称赞。
他当然认识这位教授,曾经研究凝聚态物理时还看过他好多篇相关的论文。
鄂维南院士的研究成果在流体动力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软凝聚态物理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许多长期公开的关键科学问题,如Burgers湍流问题和结晶固体的Cauchy-Born规则……
“还有十分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陈辉看了看时间,提醒到,“最好提一些学习相关的问题,你们知道的,我们的时间都很宝贵。”
原本跃跃欲试的同学们迟疑起来,他们可是有一箩筐的八卦想要问陈教授,但正如陈教授所说,他们是学生,不是记者。
“我倒是有个问题,希望陈教授能够为我解惑?”
刚刚鼓掌的鄂维南再次站了起来。
王启明微微皱眉。
他知道燕北大学访问团过来是干什么的,学术交流很正常,但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难道是来拆台的?
并且即便是学术交流,通常也是经过提前沟通,而不是这般直接提出来,这不合规矩。
田阳也看了鄂维南一眼,他知道燕北大学这次过来,他们也是付出了不小代价的,难道,鄂维南不想出那十天的超算权限?
不过他没有阻止。
“您请说。”
陈辉点头,看向鄂维南院士。
“你《数论几何化》那篇论文我看了,还有课题申请相关的材料我也认真研读过。”
鄂维南神色也相当严肃,眼神锐利,仿佛要洞穿陈辉的身躯般继续说道,“你的‘Langlands-GAN’声称用模形式约束材料生成,但数学对象的离散刚性如何与神经网络的连续优化兼容?这是否是又一个人工智能的黑箱魔术?”
第204章 折服
教室里嗡的一声,同学们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这些大佬们是来考察学习的,但现在看来,似乎是来找茬的。
大家不由有些愤慨。
要不是顾忌这些人的身份,他们恐怕都已经帮陈老师骂回去了。
即便如此,他们看向鄂维南一行人的眼神也变得危险起来。
陈辉却没有生气,鄂维南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认真看过自己的论文了,并且对朗兰兹纲领,对机器学习都有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质疑他当然可以接受。
抬手拿起鼠标,调出自己U盘的资料,很快,他打开了一篇论文,正是鄂维南院士早年关于多尺度模型耦合的论文,“你的1998年工作证明,分子动力学嵌套计算中,信息损失可通过随机微分方程补偿,而我的模型,正是您思想的升维实现……”
说着陈辉投影出一串动态方程,
“生成器参数θ的梯度被强制匹配模形式L函数的解析留数ω_p,相当于在连续优化空间植入数论奇点,这恰似您在多尺度模型中用SDE补偿能隙!”
鄂维南微微点头,目光微凝:“所以你们把朗兰兹对应的局部对偶性转化成了损失函数的正则项?”
“但这还不够!”
陈辉当然知道光是这个还不足以回答鄂院士的问题,再次点击鼠标,调出下一章PPT,“当卷积层权重扰动δ超过阈值,输出材料立刻失稳——但若约束在朗兰兹刚性半径内g_μν为Weil-Petersson度规,即使GAN生成结构扭曲,拓扑序依然存活!”
“用微分几何驯化了神经网络的混沌性?”
鄂维南皱起眉头,他没办法判断陈辉这个方法是否正确,他迫切的需要一堆草稿纸,甚至需要一场实验来完成验证。
不过他相信陈辉不会无的放矢,暂时压下对这个问题的疑惑,继续问道,“你的核心引理3.2声称,分数陈类可表示为模形式系数的上同调类,但据Atiyah-Singer指标定理,陈类必须满足积分量子化!请问当n=4时,如何绕过Z值约束?”
叮铃铃铃铃……
一串急促的铃声响起,如同催魂的魔音,伴随着鄂维南的问题直刺陈辉。
陈辉胸有成竹,安静的站在讲台,一直等到铃声结束后,才拿起粉笔,在身后黑板上画出纤维丛eta-不变量修正。
“当系统存在边界,比如如量子霍尔样品,eta-不变量吸收分数部分!这里 A_ho正是您熟悉的谱流联络——您1985年论文中证明其可调节拓扑指标的分数偏移……”
陈辉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对鄂维南的论文甚至比他自己都要熟悉。
鄂院士瞳孔骤缩——没想到陈辉竟用自己的武器破解了僵局,他也有些惭愧,几十年过去,他好像都已经忘了自己曾经的成果。
果然,岁月催人老,一代新人换旧人。
叮铃铃……
短暂的下课时间已经结束,下节课已经上课。
却没有一个同学离开,两位大佬当众论道的事情,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他们自然不愿意离开。
就在距离阶梯教室不远的201教室,王茂发教授拿着《数学分析》教材走进教室。
“嗯?”
看了眼空无一人的教室,他下意识的退出教室,看了眼教室号。
没错啊?
学生人跑哪去了?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