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247节
陈辉知道,这次他们要制备的是氧化镓,根据模型跑出来的结果,这种氧化物具有更宽的禁带特性,更高的临界击穿场强。
这也是这个模型的强大之处。
只需要输入目标分数陈类,生成器就能输出想要的材料结构。
以往的材料学研究都是凭借经验和运气,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或者永远不会成功。
但现在,他们只需要根据输出的材料结构合成材料即可。
当然,目前来看,这个模型有一定作用,但精度也有限。
“这次应该能有不小的提升!”
鄂维南喃喃自语,在这次修正模型时,他就已经有种冥冥中的预感。
当然,之前每一次修正之后,他也都是这么说的。
炉管内,氩氧混合气体在高温下湍流、扩散。
石英舟中,那颗银灰色的镓珠早已完全熔化,在高温下表面张力使其形成完美的球冠。
当第一个高活性的氧分子撞击到液态镓表面时,镓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在熔体表面形成极其微小的氧化镓晶核,随着氧气持续、稳定地供应,晶核沿着特定的晶面方向生长、蔓延。
这个过程需要极其缓慢——时间以小时计,杨驰不时查看连接在炉管出口的残余气体分析仪屏幕,确保没有异常的副产物峰出现,反应始终在理想路径上进行。
三个小时后,炉温开始按照预设程序缓慢下降,氧气供应早已停止,炉管内重新被纯氩气充满,温度降至安全范围,石英舟被自动传输回手套箱的冷却腔。
当杨驰最终在手套箱的惰性氛围中取出石英舟时,眼前的景象已截然不同。
那颗液态的银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约几毫米见方、厚度均匀的薄片,它的颜色是独特的浅黄褐色,边缘近乎半透明,对着手套箱内的灯光,能隐约看到内部致密的、略带玻璃光泽的质地。
薄片表面光滑如镜,没有气泡或裂纹,这是精确控制反应速率和气温的成果,虽然是物理专业,但杨驰已经进行过数百上千次的材料制备实验,他的手艺相当不错。
杨驰用镊子极其小心地夹起这片尚有余温的“晶片”,将它放入另一个充满氩气的特制样品盒中,这不过只是个开始而已,接下来,这块晶片将被送往旁边的检测室,接受经受X射线衍射的晶体结构审视、霍尔效应测试对其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拷问、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表面粗糙度的扫描……
大家稍微松了口气,这次材料制备相当成功,但他们对于制备出来的材料,却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
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十二次。
“氧化镓的晶格常数是103.8!”
一道惊呼打破了实验室中的沉闷气氛,这道惊呼来自一直盯着仪器屏幕的邓婷。
只是在第一道检测中,通过X射线检测晶体结构时,氧化镓就表现出了远超正常水平的特异。
通常来说,能带宽度与相邻原子电子云叠加值J成正比,晶格常数越大,J越小,能带宽度越小,则禁带宽度越大!
而目前工业界成熟的半导体材料硅的晶格常数是5.43,砷化镓的晶格常数是5.65,但氧化镓的晶格常数直接跳过两位数,来到了三位数,几乎是硅的20倍!
“不用继续检测了,直接通电测数据!”
肖蒙当机立断,这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检测方式,只是这样可能造成样品的损坏,但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拿到这块薄片的参数了,反正制备方法他们已经掌握,即便是损坏,也可以再制备一片便是。
“我来!”
刚刚完成几个小时制备的杨驰顾不得疲惫,冲上前去,亲自动手实验。
鄂维南也是快步来到检测室旁,眼中已经有喜色涌动,氧化镓种种不同凡响的表现,似乎已经在谕示着什么了。
很快,在杨驰的操作下,一组组的数据被测量出来。
禁带宽度4.8-4.9 eV,远超当前主流半导体硅的1.1 eV、碳化硅的3.25 eV和氮化镓的3.4 eV,
临界击穿场强8MV/cm,是碳化硅(3 MV/cm)的2.7倍,硅(0.3 MV/cm)的27倍!
导通电阻理论值仅为硅的1/3000、碳化硅的1/6,在相同电压下损耗降低98%!
并且氧化镓可通过熔体法生长大尺寸单晶,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且单晶生长速度更快,这绝对是一种极其优秀的新半导体材料!
第四代半导体材料!
一组组数据先后被测量出来,见证了这一刻的所有人都明白,半导体界新的王者已经出现!
“我们……成功了?”
蔻依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
实验室中却早已经陷入一片欢腾,
陈辉也开心的笑了起来,他现在已经知道五月的华夏数学学会年会要汇报什么成果了。
第208章 《自然》还是《科学》
“我们创造了历史!”
鄂维南放声大笑。
对于实验室中其他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次实验的成功,一次课题的胜利。
但身为院士,拥有更高视野的他知道,这绝对是划时代的成果,他甚至觉得,这半个多月取得的成果,比他前半生所有工作取得的成绩都要重大!
他知道陈辉会成功,但从来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
现在看来,他还是小瞧了陈辉那个模型的作用。
虽然他的专业是应用数学,但他涉猎各个领域,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
他当然明白新的半导体出现意味着什么。
氧化镓器件支持800V及以上高压平台,采用氧化镓逆变器后,充电桩功率密度将提升3-4倍,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将从30分钟缩短至7分钟。
甚至因为导通损耗仅为硅基器件的1/3000,电机控制器效率提升至98%,整车能耗降低10%,续航还能提升15%,真正做到充电五分钟,续航五百公里。
可以预见,油车将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巧的是,西方因为在燃油发动机上拥有上百年的积累,一直以来都牢牢的占据着燃油车的优势地位,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华夏虽然努力追赶,却收效甚微,虽然拥有不少汽车工厂,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但卖出去的每一辆车,80%的利润都是西方人的。
大家都羡慕西方人的高福利,殊不知,他们能够享受那样的高福利,是因为他们躺在祖先的功劳簿里,通过技术优势,全世界吸血来达成的。
直到新能源车的出现,新能源车直接绕过了燃油发动机,比拼的是电池的底蕴,而这方面,西方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于是,凭借着碾压性的工业化能力,华夏的新能源车开始占领全球市场。
但新能源车一直有一个最大的痛点,那就是充电太慢,续航太短,对于一些有续航恐惧症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忍受。
所以即便是新能源车已经大行其道了好几年,依旧有不少人选择油车。
因为加油最多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能轻松跑个七八百公里。
但现在,氧化镓的发现,将彻底扭转这个局面,将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新能源车席卷整个蓝星。
这对于在新能源车上遥遥领先的华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鄂维南脑海中已经满是盛世到来的场面。
氧化镓的作用当然远不止于此,在特高压直流输电中,采用氧化镓的换流阀损耗将降低至0.5%,每年可减少全球电网损耗超1000亿度。
氧化镓功率放大器在28GHz频段功率密度达8.2W/mm,比氮化镓高30%,能够使5G基站覆盖范围扩大40%,基站整机功耗下降25%,单站年省电费超1万元,完全能够支撑华夏建成300万座5G基站目标。
并且氧化镓制成的太赫兹器件预计能实现100Gbps无线传输速率,为6G超高速通信奠定基础!
氧化镓太阳能板使卫星重量减轻80%……
氧化镓器件使末端制导精度提升70%,抗干扰能力增强,将使反舰导弹命中率从65%提升至92%……
电力电子、航空航天、通信、医疗……
一组组的数据出现在鄂维南脑海,他不敢想象,当氧化镓完成工业化后,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变化。
“邓婷,你负责写专利,不仅要申请国内的专利,国际主流国家的专利也都申请一遍。”
肖蒙恢复了些冷静,有条不紊的吩咐到,“杨驰,你再进行几组实验,验证一下材料的稳定性。”
“鄂老,论文您来写还是我们来写?”
说完,她看向鄂维南。
鄂维南却笑着摇摇头,看向陈辉。
“模型已经发过论文了,还能再发?”
陈辉不明所以,他这篇论文现在还挂在数学年刊上呢。
鄂维南和肖蒙对视一眼,他们知道,陈辉大概还没明白这次的成果到底有多重大,也不明白物理和化学论文的玩法。
“氧化镓这种材料的发现就足以发一篇顶刊了。”
鄂维南笑着说道,“论文我来写吧,一作是你没跑了,舒尔茨恐怕得给个二作,我和肖教授的团队就并列三作吧。”
鄂维南对荣誉并不是那么在乎,他现在已经是院士,也已经拿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国内,荣誉已经达到顶级,有没有这篇论文,并不能给他带来太多的好处,但他的团队却需要这个荣誉,他不为自己,也得为自己的团队争取。
国际学界与华夏还是有些不同的,在华夏,更看重的是一作,但在国际学界,二作三作同样是有含金量的,只有贡献度不同的区别。
“你现在应该考虑的是,这篇论文是发《自然》还是《科学》!”
……
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
舒尔茨和埃雷梅茨站在实验室中,看着前方正在进行的一项项检测,
心情已经沉入谷底,
根据模型跑出来的新样品,甚至都没法产生超导特性,
“我觉得我们或许可以结束这场没有结果的闹剧了。”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