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医鸿途 第2973节
湘南弘雅医学院是全国公认最好的医院之一,每年中医学院会给中医院分配不少毕业生,但这些毕业生都是从学院派中医身上得到的经验和知识。
这群人失去了中医最宝贵的言传身教,即使进入医院之后,再想要改,难度就大了。
好比是画一幅山水画,给你一张空白纸和一张布满颜料的纸,当然是空白纸更容易画家发挥。
而三味堂聘请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没有任何文凭和学历,通过三味堂的考核之后,也可以加入其中。
没有门槛又是最高的门槛,想要进入三味堂的中医,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坐堂医。
严鸿渐看过三味堂的坐堂医名单,豪华程度让人真是羡慕不已,恨不得跟上级争取经费,高薪将这些人给挖过来。
当然,虽然他有这个冲动,但上级肯定不会支持严鸿渐疯狂的想法。
宋思辰笑着安慰道:“严院长,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空位置,我有几个不成器的徒弟,原本是单干的,现在他们想到大医院取经,如果弘雅能够收容他们,那就实在太好了。”
严鸿渐眼睛一亮,知道这是宋思辰对于自己退休的补偿,但凡他认可的弟子,基本都是水平很高的中医大夫,正是求之不得呢。
“我明天便跟上面打报告。”
“我会写好推荐书,给他们做担保。”
有宋思辰的担保书,严鸿渐让这几人加入弘雅医院还是很轻松的。
苏韬在旁边看得明白,宋思辰为自己的师兄能进入弘雅医院可算是用心良苦,如果他还没有辞职,提出这样的要求,肯定会被拒绝,但现在宋思辰孑然一身,再推荐他们,就显得水到渠成。
从这个小细节看得出来,宋思辰是真心想为年轻一辈让出位置,俯身甘为孺子牛!
吃完饭之后,苏韬和宋思辰共乘一辆车,先将宋思辰送到家中,苏韬再返回酒店。
宋思辰在车上笑着感慨道:“南北派中医的切磋,还是很有价值,竟然找出姚羽这么个出色的人才,虽然岐黄研究所还没有推出研究成果,但我和姚羽聊过几次关于中医理论的方向性研究,他提出了很多有建树的想法……”
苏韬笑着说道:“姚羽虽然很优秀,但还是离不开你们的指导、提点。”
宋思辰挥挥手,轻松笑道:“我想得很明白,我们以后就帮你们挡子弹,至于中医未来成为什么样子,得由你们这群年轻人来勾勒、描绘。我们年龄大了,很多想法,已经追不上潮流,人老了就得服输,不能当年轻人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第2202章 青囊秘藏线索
老的一批功成身退,新的一批风华正茂。
中医行业正以不错的势头在发展,新旧更替,血液循环,待机更新。
姚羽成立的岐黄研究所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因为稿费很高,而且计划每年会推出年度中医人物,因此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稿费放在其次,如果能被评上年度人物的话,那意味着在中医行业能够彻底成名,现在单以华夏市场而言,中医都是一个有潜力和很热门的行业,只要你成名成家,根本不愁工作机会。
像药神集团和三味集团旗下的连锁中医馆都面向全球进行发展,所以你如果想要出国工作,也是不乏机遇。
姚羽等审核人员每天至少得看二三十篇的论文,看论文是研究其中的逻辑和观点,比起给病人治病难度大多了,一篇论文至少要看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审核论文要花费十到十五个小时,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姚羽已经开辟业内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不是岐黄研究所的在职员工,而是中医行业的大拿,他们拥有审阅投稿人员的资质。这些审稿人不一定在乎那些稿费,他们更关注审稿人的身份,因为这标志着他们站在行业的顶尖位置。
这些业内审稿人每个月只需要审核五篇稿件,稿件会有岐黄研究所的正式员工复审,如果出现两次失败审核,将被取消审稿人的身份。
姚羽很赞同这种模式,因为可以加强研究成果与行业人员的互动性。初步的审稿人员已经达到两百多人,但这个数字还不够稳定,至少运营两年以上,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水池,现在还处于疯狂淘汰的节点。
宋思辰是研究所的特聘人员,每天都会审阅各种各样的稿件,虽然大浪淘沙,稿件中肯定混杂着滥竽充数的内容,但偶尔还是会遇到惊喜,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见宋思辰高度认可自己成立岐黄研究所一事,苏韬也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他现在是栽树,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再看看今天的举动,便可以知道是否有前瞻性了。
宋思辰可以肯定的是,苏韬在做前所有为的事情,他每一步都在创新,每一步都是给中医的未来探索新的成长通道。
宋思辰和窦方刚几年前坐在一起聊天,窦方刚总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看看自己的徒子徒孙,没有一个能够扛起振兴中医的重任,等他们这批老人离开这个行业,中医还能剩下什么?”
但现在窦方刚不会说这些话,他不会轻易地给年轻人泼冷水,甚至还会主动地帮助年轻人分担压力,鼓励他们承担重任。
华夏的人群素质在不断提升,勤劳勇敢、自尊自强的情怀从没有消失,即使一代瞧不上一代,但事实上每一代人都能担负责任,每一代都完美地诠释了华夏民族灵魂深处的韧性。
宋思辰现在很满足,因为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将中医的未来交给年轻人。
苏韬将宋思辰送到楼下,师母温月珍非要拉着苏韬进屋坐,苏韬便让司机离开,届时自己打的返回酒店。
温月珍给苏韬倒了一杯热茶,宋思辰从书房里取出一叠打印好的论文,交给苏韬笑道:“这篇论文的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你看一看。”
温月珍在旁边削水果,皱眉道:“小苏,难得来家做客,你怎么总是找事情给他做,难道不能让他稍微放松一下吗?”
宋思辰挑起剑眉,道:“我和小苏都是一类人,恨不得能把一秒钟掰成瓣用。你不信问问他,我为难他了吗?”
苏韬接过论文,笑着与温月珍道:“师娘,谢谢你关心,我也好奇论文的内容了。”
温月珍站起身,嘀咕道:“俩怪人。”
苏韬快速浏览论文的内容,发现里面的概念很新颖,他提出要在中医行业分裂出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中药定制师”。
在中医的眼中,中药材的配比是随时要根据对象不同的状态进行变化份量和药材品种。
因为病情虽然一样,但每个人的个体不同,导致药材效果也不尽相同。
这群人失去了中医最宝贵的言传身教,即使进入医院之后,再想要改,难度就大了。
好比是画一幅山水画,给你一张空白纸和一张布满颜料的纸,当然是空白纸更容易画家发挥。
而三味堂聘请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没有任何文凭和学历,通过三味堂的考核之后,也可以加入其中。
没有门槛又是最高的门槛,想要进入三味堂的中医,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坐堂医。
严鸿渐看过三味堂的坐堂医名单,豪华程度让人真是羡慕不已,恨不得跟上级争取经费,高薪将这些人给挖过来。
当然,虽然他有这个冲动,但上级肯定不会支持严鸿渐疯狂的想法。
宋思辰笑着安慰道:“严院长,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空位置,我有几个不成器的徒弟,原本是单干的,现在他们想到大医院取经,如果弘雅能够收容他们,那就实在太好了。”
严鸿渐眼睛一亮,知道这是宋思辰对于自己退休的补偿,但凡他认可的弟子,基本都是水平很高的中医大夫,正是求之不得呢。
“我明天便跟上面打报告。”
“我会写好推荐书,给他们做担保。”
有宋思辰的担保书,严鸿渐让这几人加入弘雅医院还是很轻松的。
苏韬在旁边看得明白,宋思辰为自己的师兄能进入弘雅医院可算是用心良苦,如果他还没有辞职,提出这样的要求,肯定会被拒绝,但现在宋思辰孑然一身,再推荐他们,就显得水到渠成。
从这个小细节看得出来,宋思辰是真心想为年轻一辈让出位置,俯身甘为孺子牛!
吃完饭之后,苏韬和宋思辰共乘一辆车,先将宋思辰送到家中,苏韬再返回酒店。
宋思辰在车上笑着感慨道:“南北派中医的切磋,还是很有价值,竟然找出姚羽这么个出色的人才,虽然岐黄研究所还没有推出研究成果,但我和姚羽聊过几次关于中医理论的方向性研究,他提出了很多有建树的想法……”
苏韬笑着说道:“姚羽虽然很优秀,但还是离不开你们的指导、提点。”
宋思辰挥挥手,轻松笑道:“我想得很明白,我们以后就帮你们挡子弹,至于中医未来成为什么样子,得由你们这群年轻人来勾勒、描绘。我们年龄大了,很多想法,已经追不上潮流,人老了就得服输,不能当年轻人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第2202章 青囊秘藏线索
老的一批功成身退,新的一批风华正茂。
中医行业正以不错的势头在发展,新旧更替,血液循环,待机更新。
姚羽成立的岐黄研究所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因为稿费很高,而且计划每年会推出年度中医人物,因此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稿费放在其次,如果能被评上年度人物的话,那意味着在中医行业能够彻底成名,现在单以华夏市场而言,中医都是一个有潜力和很热门的行业,只要你成名成家,根本不愁工作机会。
像药神集团和三味集团旗下的连锁中医馆都面向全球进行发展,所以你如果想要出国工作,也是不乏机遇。
姚羽等审核人员每天至少得看二三十篇的论文,看论文是研究其中的逻辑和观点,比起给病人治病难度大多了,一篇论文至少要看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审核论文要花费十到十五个小时,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姚羽已经开辟业内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不是岐黄研究所的在职员工,而是中医行业的大拿,他们拥有审阅投稿人员的资质。这些审稿人不一定在乎那些稿费,他们更关注审稿人的身份,因为这标志着他们站在行业的顶尖位置。
这些业内审稿人每个月只需要审核五篇稿件,稿件会有岐黄研究所的正式员工复审,如果出现两次失败审核,将被取消审稿人的身份。
姚羽很赞同这种模式,因为可以加强研究成果与行业人员的互动性。初步的审稿人员已经达到两百多人,但这个数字还不够稳定,至少运营两年以上,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水池,现在还处于疯狂淘汰的节点。
宋思辰是研究所的特聘人员,每天都会审阅各种各样的稿件,虽然大浪淘沙,稿件中肯定混杂着滥竽充数的内容,但偶尔还是会遇到惊喜,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见宋思辰高度认可自己成立岐黄研究所一事,苏韬也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他现在是栽树,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再看看今天的举动,便可以知道是否有前瞻性了。
宋思辰可以肯定的是,苏韬在做前所有为的事情,他每一步都在创新,每一步都是给中医的未来探索新的成长通道。
宋思辰和窦方刚几年前坐在一起聊天,窦方刚总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看看自己的徒子徒孙,没有一个能够扛起振兴中医的重任,等他们这批老人离开这个行业,中医还能剩下什么?”
但现在窦方刚不会说这些话,他不会轻易地给年轻人泼冷水,甚至还会主动地帮助年轻人分担压力,鼓励他们承担重任。
华夏的人群素质在不断提升,勤劳勇敢、自尊自强的情怀从没有消失,即使一代瞧不上一代,但事实上每一代人都能担负责任,每一代都完美地诠释了华夏民族灵魂深处的韧性。
宋思辰现在很满足,因为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将中医的未来交给年轻人。
苏韬将宋思辰送到楼下,师母温月珍非要拉着苏韬进屋坐,苏韬便让司机离开,届时自己打的返回酒店。
温月珍给苏韬倒了一杯热茶,宋思辰从书房里取出一叠打印好的论文,交给苏韬笑道:“这篇论文的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你看一看。”
温月珍在旁边削水果,皱眉道:“小苏,难得来家做客,你怎么总是找事情给他做,难道不能让他稍微放松一下吗?”
宋思辰挑起剑眉,道:“我和小苏都是一类人,恨不得能把一秒钟掰成瓣用。你不信问问他,我为难他了吗?”
苏韬接过论文,笑着与温月珍道:“师娘,谢谢你关心,我也好奇论文的内容了。”
温月珍站起身,嘀咕道:“俩怪人。”
苏韬快速浏览论文的内容,发现里面的概念很新颖,他提出要在中医行业分裂出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中药定制师”。
在中医的眼中,中药材的配比是随时要根据对象不同的状态进行变化份量和药材品种。
因为病情虽然一样,但每个人的个体不同,导致药材效果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