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 第716节
1939年的3月,德国人此时还在用3号底盘纯属出于经济学考量,在产的3号突击炮也是支援步兵的装甲车辆,而非装甲决战武器,德军装甲部队里的中流砥柱是豹式坦克,美**队中干同样活的是m4,苏联人已经在玩t-34和斯大林了。
日本人却在这个时候,还抱着自己家的15吨重的97式坦克大腿,硬说这是中型坦克,并且还把它当做主力坦克来使用,这就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行为了。事实上日军打算用来对付t-26坦克的97式,也就无非比老态龙钟的t-26“老大爷”强了那么一点儿而已。
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并非大家执意贬低骑电动车的是穷**丝,毕竟很多人还买不起电动车呢——可是骑个电动车偏偏要和开法拉利跑车的比谁更有面子,那就不是大家仇富恶意泼脏水了吧。
当然,事实上日本真正在纸面数据上和德国主力坦克豹式差不多的四式战车,现在还处于坦克设计者的想象中呢,至于那个和3号水平差不多的一式战车,现在还只是图纸上的东西而已,连个模型都没有。
虽然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列强一起,独自开发坦克技术的“强国”。可是毕竟家底有限,乍富的本质无法改变,其搞出来的东西,确实也和真正的装甲强国有一定差距。
再加上日本一向有着“要分一半羹给海军”光荣传统,陆军拼了老命想要多生产几辆小坦克过家家的时候,海军自己还在玩更优越的“aav”(现在叫efv了)内火艇,所以有这种悲剧的情况出现,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由于日本陆军都有了研究航空母舰的前科,所以日本海军自己研制装备两栖坦克这种事情就请别再大惊小怪了。山本五十六元帅现在还困在所罗门群岛进退两难,还不是因为陆军这边奇葩的坚持要打英帕尔闹得?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东条英机还有杉山元两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杉山元咳嗽了两声,开口说道:“肃静!这一次对苏联开战,我们是有心算计对方无心,自然是会占有优势的,具体的优势,我和几个将军分析了一下,下面就让东条君为大家说一说。”
东条英机拿起了面前的文件,缓缓开口说道:“第一,我们的谍报人员正在确认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实力……也在分析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究竟有多少物资。”
“苏联人的保密工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做的更好,我们探查了部分苏联囤积美国物资的补给基地。发面里面确实有不少物资,具体数量,我们正在统计。”一名负责情报的日军大佐谦卑的对在座的所有将军们说道:“可以肯定的是,有不少物资,多到难以想象。”
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军事实力还无法考证,因为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苏军部署在远东的兵力应该在150万上下,这个数字是日军无论如何也惹不起的存在。所以日军在东北虽然陈兵60超过万,却是实实在在的胆战心惊。
也正因为如此,日军在诺门坎事件试探了苏军的战斗力之后,就绝口不提北上的事情,开在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大兴土木,修了一堆坚固的防御工事——反正工程量不小,戏文里暴君嬴政干的事情(坑人挖坟修“防线”),他们换了个方式换了个地方又操作了一遍。
当初说好了要一生一世做缩头乌龟的,现在让大家伙改防御为进攻?这不是开玩笑么?人数没有苏联多,装备没有苏联好,蹲要塞里还多少有点儿胆气,杀出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死呢么?这就是大多数日军基层官兵的想法,非常质朴,和大家伙的生命息息相关。
所以当军事情报方面的佐官开始汇报苏联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的时候,在座的不少将领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日本人这边的情报显示,苏军虽然减少了边境地区的守备力量,可是依旧对日本关东军保持着庞大的兵力优势。
得到确认的苏军被撤走的兵力,超过70万人,这大约是苏军远东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即便是如此,苏军保守估计依旧在百万人左右,这依旧不是区区60万日军能够撼动的存在。
至少现有的兵力和情报,都不支持日本在远东发动一次北进战争,这是在座所有日军将领的共识。
今天龙灵生日哟,所以死皮赖脸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收藏书评……!
第892章893想什么来什么
“按照德国人的情报,60个师的部队被调往西线,这是大约90万的兵力,这也就意味着,苏军只有60万人在远东地区。”情报官拿着从德国那边截获的情报,开口分析道:“这份情报是孤证,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他一边说一边走到地图前面,用教鞭指着上面的几个地区,分别介绍了一下情况:“我们在这些地方探明的苏军部队番号,就有50个师以上,所以认为远东苏军主力被调空是不正确的。”
“苏军有可能在夸大欺骗德军,所以我认为,调走的部队应该在40个师或者45个师,并非是德军情报里面显示的60个师。”这名佐官看了看手中的资料,最终开口说道:“按照情报来推测,苏军在远东的现有兵力大约在90万上下。”
“嗖嘎。”东条英机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杉山元。他们为了促成这一次北进计划,动用了大量的谍报人员潜入苏联,当然手下人投其所好,调查出了很多有关苏军主力西进的佐证,虽然这些证据都很模糊,却坚定了杉山元大将北进雪耻的信念。
但是另一方面,坚定了信念是坚定了信念,却无法弥补日军心里那浓厚的阴影。上一次在诺门坎地区闹事儿,日军虽然不能叫惨败,也确实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至少它北进的战略被苏联直接打成了南下战略,这就说明其内心还是非常忌惮苏军的。
那一场战斗中,苏军的122毫米口径榴弹炮,打得日军手里那可怜兮兮的75毫米野战炮不要不要的,日军部队甚至请求自己的炮兵不要还击,以免招来苏军更猛烈的报复。以至于伪满洲国的“皇帝陛下”溥仪都听说了:苏联人的大炮厉害,连太君们都惹不起。
至于说那些可怕的苏军坦克,日军更是没有什么办法对付,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装甲部队一直都不怎么多,即便是加强了之后,能凑够的坦克数量也不满600辆,和德军的两个装甲师差不多。
加起来都不如德军一个装甲军的总兵力,600辆坦克里大部分都是95轻骑兵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就连列强看不上眼的97式中型坦克都少的可怜。这个配置去找苏联人的麻烦,简直就和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这要是一个搞不好,苏军在远东部署了一个t-34的装甲营,就够日本这几百辆阿猫阿狗喝上一壶了。闹不好苏联人还能出个坦克王牌,也是击毁百十辆坦克的那种,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们这一次避开蒙古方向,以优势步兵,进入山脉地区作战,不与苏军装甲部队争一时之长短,只以攻占苏军补给基地作为目标。”杉山元站起身来,示意地图边的那名情报军官把教鞭给他,然后他拿起教鞭来,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说道。
他的教鞭在中国东北的侧面划了一下,开口说道:“我们不在宽广的蒙古边境方向上与苏军的装甲部队展开决战,而是直接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发起进攻,在不适用坦克的地区,用步兵进攻!”
这个日本擅长的很啊,大日本帝国的步兵在射击和刺刀拼杀方面甲冠天下,这是陆军内部自我催眠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只进行步兵方面的较量,那么在座的所有陆军将领,都认为自己的部队不会输。
有天然的山脉屏障外兴安岭,日本步兵对付失去了装甲优势的苏联部队还不是手到擒来?优秀的大日本帝国士兵,一个打两个苏联士兵,还是能够做到的吧?总之如果排除日军在装甲部队方面的绝对劣势,似乎战争并非不是完全打不赢的。
海军那边能够以偷袭暂时压制住强大的美国海军,那么陆军就一定可以用偷袭这招来克制强大的苏联陆军。只要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偷袭作战,让苏联在边境地区损失10万到20万左右的兵力,那么这次进攻作战,完全可以达到抢夺苏军战略物资的目的。
至于说守住整个占领区,这对于日军来说似乎有些困难,不过掩护着大批物资撤退,返回自己的防线并非是什么难事,只要回到要塞林立的中国东北地区,那么苏军即便是吃了亏,也不敢反击。
这就是杉山元和东条英机两个人心中打的如意算盘,至于如果苏军真的反击了会如何,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就和日本海军没有考虑过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如果不投降的话,该如何是好一样。
他们认为苏军有强敌德国压境,根本不会再竖起一个强敌日本。所以苏联只会忍气吞声与日本求和,甚至不惜放弃一些领土。就和当初日本海军认为美国会忍气吞声的投降,放弃一部分在东南亚的利益一样。
“东条君,杉山君。恕我直言,我们不能再这么拟定半吊子的战略计划了。”一名陆军中将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来:“如果苏联方面不妥协求和,而是发动反击,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是啊,苏联人是应该屈辱求和的,可是如果那群老毛子真的脑筋秀逗了,死也不投降,打了过来,那日本有没有能力守住现有的防线不崩溃呢?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东条英机不知道,杉山元也不知道。
“而且,即便我们解决了北上的装甲部队差距,还有炮兵方面的问题,我们的部队习惯用便于携带的小口径火炮,这是我们的运输能力决定的,可是苏军的大炮要比我们的大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我们能够无视掉这方面的差距么?”一名主管炮兵的将领也有些无奈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东北再往北去,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这些地方比起缅甸的热带丛林强也强不到哪里去,在这种地方做战,物资的消耗究竟有多么可怕,刚刚经历过英帕尔之战的日本陆军当然非常清楚。
在座的大部分日本将领都没有被东条英机还有杉山元勾勒出来的美好大饼给诱惑住,他们保持了自己的理智。这种时候除了丧心病狂的东条还有杉山两人之外,大家都理智的认为,再招惹一个强大的对手是极不明智的事情。
尼玛的还让不让人活了?搞不定中国了之后调头去招惹美国,用打美国来解决中国战争——这已经很愚蠢了好么?现在打不过美国了,又开始张罗去偷袭苏联,用打苏联来倒贴太平洋战场——这个思维模式还真是逆天了。
“休会!休会!这个方案当做预备方案继续完善!”东条英机无奈的放弃了在现阶段实施这个计划的打算,他只能宣布暂时休会,来缓解自己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的尴尬。
杉山元那边也吐了一口浊气,他刚才差点儿就拍着桌子用“大日本帝国的军人拥有更强大的信仰,天皇陛下庇佑我们永不失败!”来回答这些质疑声了。
这就是典型的耍无赖了:你和他说双方兵力差距的时候他和你说兵员素质;你和他说武器装备差距的时候他和你聊士兵的牺牲精神;你和他说双方的物资储备与战役决心的时候,他开始和你聊为了国家要勇于挑战强敌了。
太平洋战场上的劣势还有东南亚战争的失败,让日本人终于找回了一点儿理性,至少在表面上找回了一丝理性来。陆军的高官们暂时否定了有些狂妄的入侵苏联计划,开始针对海军最近一连串的溃退表现,准备责难自己的老对手海军同僚们了。
日本人却在这个时候,还抱着自己家的15吨重的97式坦克大腿,硬说这是中型坦克,并且还把它当做主力坦克来使用,这就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行为了。事实上日军打算用来对付t-26坦克的97式,也就无非比老态龙钟的t-26“老大爷”强了那么一点儿而已。
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并非大家执意贬低骑电动车的是穷**丝,毕竟很多人还买不起电动车呢——可是骑个电动车偏偏要和开法拉利跑车的比谁更有面子,那就不是大家仇富恶意泼脏水了吧。
当然,事实上日本真正在纸面数据上和德国主力坦克豹式差不多的四式战车,现在还处于坦克设计者的想象中呢,至于那个和3号水平差不多的一式战车,现在还只是图纸上的东西而已,连个模型都没有。
虽然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列强一起,独自开发坦克技术的“强国”。可是毕竟家底有限,乍富的本质无法改变,其搞出来的东西,确实也和真正的装甲强国有一定差距。
再加上日本一向有着“要分一半羹给海军”光荣传统,陆军拼了老命想要多生产几辆小坦克过家家的时候,海军自己还在玩更优越的“aav”(现在叫efv了)内火艇,所以有这种悲剧的情况出现,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由于日本陆军都有了研究航空母舰的前科,所以日本海军自己研制装备两栖坦克这种事情就请别再大惊小怪了。山本五十六元帅现在还困在所罗门群岛进退两难,还不是因为陆军这边奇葩的坚持要打英帕尔闹得?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东条英机还有杉山元两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杉山元咳嗽了两声,开口说道:“肃静!这一次对苏联开战,我们是有心算计对方无心,自然是会占有优势的,具体的优势,我和几个将军分析了一下,下面就让东条君为大家说一说。”
东条英机拿起了面前的文件,缓缓开口说道:“第一,我们的谍报人员正在确认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实力……也在分析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究竟有多少物资。”
“苏联人的保密工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做的更好,我们探查了部分苏联囤积美国物资的补给基地。发面里面确实有不少物资,具体数量,我们正在统计。”一名负责情报的日军大佐谦卑的对在座的所有将军们说道:“可以肯定的是,有不少物资,多到难以想象。”
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军事实力还无法考证,因为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苏军部署在远东的兵力应该在150万上下,这个数字是日军无论如何也惹不起的存在。所以日军在东北虽然陈兵60超过万,却是实实在在的胆战心惊。
也正因为如此,日军在诺门坎事件试探了苏军的战斗力之后,就绝口不提北上的事情,开在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大兴土木,修了一堆坚固的防御工事——反正工程量不小,戏文里暴君嬴政干的事情(坑人挖坟修“防线”),他们换了个方式换了个地方又操作了一遍。
当初说好了要一生一世做缩头乌龟的,现在让大家伙改防御为进攻?这不是开玩笑么?人数没有苏联多,装备没有苏联好,蹲要塞里还多少有点儿胆气,杀出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死呢么?这就是大多数日军基层官兵的想法,非常质朴,和大家伙的生命息息相关。
所以当军事情报方面的佐官开始汇报苏联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的时候,在座的不少将领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日本人这边的情报显示,苏军虽然减少了边境地区的守备力量,可是依旧对日本关东军保持着庞大的兵力优势。
得到确认的苏军被撤走的兵力,超过70万人,这大约是苏军远东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即便是如此,苏军保守估计依旧在百万人左右,这依旧不是区区60万日军能够撼动的存在。
至少现有的兵力和情报,都不支持日本在远东发动一次北进战争,这是在座所有日军将领的共识。
今天龙灵生日哟,所以死皮赖脸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收藏书评……!
第892章893想什么来什么
“按照德国人的情报,60个师的部队被调往西线,这是大约90万的兵力,这也就意味着,苏军只有60万人在远东地区。”情报官拿着从德国那边截获的情报,开口分析道:“这份情报是孤证,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他一边说一边走到地图前面,用教鞭指着上面的几个地区,分别介绍了一下情况:“我们在这些地方探明的苏军部队番号,就有50个师以上,所以认为远东苏军主力被调空是不正确的。”
“苏军有可能在夸大欺骗德军,所以我认为,调走的部队应该在40个师或者45个师,并非是德军情报里面显示的60个师。”这名佐官看了看手中的资料,最终开口说道:“按照情报来推测,苏军在远东的现有兵力大约在90万上下。”
“嗖嘎。”东条英机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杉山元。他们为了促成这一次北进计划,动用了大量的谍报人员潜入苏联,当然手下人投其所好,调查出了很多有关苏军主力西进的佐证,虽然这些证据都很模糊,却坚定了杉山元大将北进雪耻的信念。
但是另一方面,坚定了信念是坚定了信念,却无法弥补日军心里那浓厚的阴影。上一次在诺门坎地区闹事儿,日军虽然不能叫惨败,也确实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至少它北进的战略被苏联直接打成了南下战略,这就说明其内心还是非常忌惮苏军的。
那一场战斗中,苏军的122毫米口径榴弹炮,打得日军手里那可怜兮兮的75毫米野战炮不要不要的,日军部队甚至请求自己的炮兵不要还击,以免招来苏军更猛烈的报复。以至于伪满洲国的“皇帝陛下”溥仪都听说了:苏联人的大炮厉害,连太君们都惹不起。
至于说那些可怕的苏军坦克,日军更是没有什么办法对付,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装甲部队一直都不怎么多,即便是加强了之后,能凑够的坦克数量也不满600辆,和德军的两个装甲师差不多。
加起来都不如德军一个装甲军的总兵力,600辆坦克里大部分都是95轻骑兵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就连列强看不上眼的97式中型坦克都少的可怜。这个配置去找苏联人的麻烦,简直就和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这要是一个搞不好,苏军在远东部署了一个t-34的装甲营,就够日本这几百辆阿猫阿狗喝上一壶了。闹不好苏联人还能出个坦克王牌,也是击毁百十辆坦克的那种,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们这一次避开蒙古方向,以优势步兵,进入山脉地区作战,不与苏军装甲部队争一时之长短,只以攻占苏军补给基地作为目标。”杉山元站起身来,示意地图边的那名情报军官把教鞭给他,然后他拿起教鞭来,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说道。
他的教鞭在中国东北的侧面划了一下,开口说道:“我们不在宽广的蒙古边境方向上与苏军的装甲部队展开决战,而是直接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发起进攻,在不适用坦克的地区,用步兵进攻!”
这个日本擅长的很啊,大日本帝国的步兵在射击和刺刀拼杀方面甲冠天下,这是陆军内部自我催眠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只进行步兵方面的较量,那么在座的所有陆军将领,都认为自己的部队不会输。
有天然的山脉屏障外兴安岭,日本步兵对付失去了装甲优势的苏联部队还不是手到擒来?优秀的大日本帝国士兵,一个打两个苏联士兵,还是能够做到的吧?总之如果排除日军在装甲部队方面的绝对劣势,似乎战争并非不是完全打不赢的。
海军那边能够以偷袭暂时压制住强大的美国海军,那么陆军就一定可以用偷袭这招来克制强大的苏联陆军。只要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偷袭作战,让苏联在边境地区损失10万到20万左右的兵力,那么这次进攻作战,完全可以达到抢夺苏军战略物资的目的。
至于说守住整个占领区,这对于日军来说似乎有些困难,不过掩护着大批物资撤退,返回自己的防线并非是什么难事,只要回到要塞林立的中国东北地区,那么苏军即便是吃了亏,也不敢反击。
这就是杉山元和东条英机两个人心中打的如意算盘,至于如果苏军真的反击了会如何,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就和日本海军没有考虑过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如果不投降的话,该如何是好一样。
他们认为苏军有强敌德国压境,根本不会再竖起一个强敌日本。所以苏联只会忍气吞声与日本求和,甚至不惜放弃一些领土。就和当初日本海军认为美国会忍气吞声的投降,放弃一部分在东南亚的利益一样。
“东条君,杉山君。恕我直言,我们不能再这么拟定半吊子的战略计划了。”一名陆军中将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来:“如果苏联方面不妥协求和,而是发动反击,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是啊,苏联人是应该屈辱求和的,可是如果那群老毛子真的脑筋秀逗了,死也不投降,打了过来,那日本有没有能力守住现有的防线不崩溃呢?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东条英机不知道,杉山元也不知道。
“而且,即便我们解决了北上的装甲部队差距,还有炮兵方面的问题,我们的部队习惯用便于携带的小口径火炮,这是我们的运输能力决定的,可是苏军的大炮要比我们的大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我们能够无视掉这方面的差距么?”一名主管炮兵的将领也有些无奈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东北再往北去,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这些地方比起缅甸的热带丛林强也强不到哪里去,在这种地方做战,物资的消耗究竟有多么可怕,刚刚经历过英帕尔之战的日本陆军当然非常清楚。
在座的大部分日本将领都没有被东条英机还有杉山元勾勒出来的美好大饼给诱惑住,他们保持了自己的理智。这种时候除了丧心病狂的东条还有杉山两人之外,大家都理智的认为,再招惹一个强大的对手是极不明智的事情。
尼玛的还让不让人活了?搞不定中国了之后调头去招惹美国,用打美国来解决中国战争——这已经很愚蠢了好么?现在打不过美国了,又开始张罗去偷袭苏联,用打苏联来倒贴太平洋战场——这个思维模式还真是逆天了。
“休会!休会!这个方案当做预备方案继续完善!”东条英机无奈的放弃了在现阶段实施这个计划的打算,他只能宣布暂时休会,来缓解自己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的尴尬。
杉山元那边也吐了一口浊气,他刚才差点儿就拍着桌子用“大日本帝国的军人拥有更强大的信仰,天皇陛下庇佑我们永不失败!”来回答这些质疑声了。
这就是典型的耍无赖了:你和他说双方兵力差距的时候他和你说兵员素质;你和他说武器装备差距的时候他和你聊士兵的牺牲精神;你和他说双方的物资储备与战役决心的时候,他开始和你聊为了国家要勇于挑战强敌了。
太平洋战场上的劣势还有东南亚战争的失败,让日本人终于找回了一点儿理性,至少在表面上找回了一丝理性来。陆军的高官们暂时否定了有些狂妄的入侵苏联计划,开始针对海军最近一连串的溃退表现,准备责难自己的老对手海军同僚们了。